儿时,二三事。
<p><font color="#ff0000"><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t">儿时,二三事</span></b><b><span style="FONT-SIZE: 16pt"></span></b></font></p><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ff0000" size="3"><strong>春游</strong></font></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0000ff" size="3"><strong>六十年代中期以前,每年的清明过后就是学校组织学生们去郊外或公园春游了,春游特别是对那些小学生来讲就好像是盛大的节日,从老师公布要去春游孩子们就盼着那天快点到来,春游那天大家都会早早的起来,女孩们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孩子们换上新衣裳或新洗干净的衣服带好家长头天晚上为自己烙的芝麻酱糖饼或买好的果子面包、煮鸡蛋,凉好的白开水灌倒水壶里高高兴兴三五成群的去学校集合了,那时候学校去春游大多是租用出租公司的大客车印象中是比较老的墨绿色斯柯达,当时那就是比较高级的大客车了,孩子们在车里高兴的唱歌,相互说笑忘记了学习时的一切烦恼,大客车一路春风一路歌的向着郊区飞驰。(当然春游后一篇作文也是要完成的的。)</strong></font></span></p>
<p><span><font color="#0000ff" size="3" face="Times New="New"Roman"><strong> </strong></font></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ff0000" size="3"><strong>学习小组</strong></font></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0000ff" size="3"><strong>学习小组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是陌生的,可那时候绝大多数小学校因教室少安年级分上午、下午班上课,半天的课余时间就安排在同学家的学习小组做作业,复习课程。学习小组一班是三四个同学组成,小组长肯定是学习好的同学担任,同学们趴在小炕桌上写作业,写完后还有要相互检查,做完作业大家就可以玩一会,女孩们一般是跳皮筋,歘拐或踢毽子男孩子们弹球、拍洋画等活动,后来开展乒乓球运动,大家就找来铺板用凳子、砖头等物支起案子用光板的球拍打球,小伙伴们玩的兴致勃勃每天不被人家大人“轰走“不算完。说起课余活动还有一件今天的孩子们想都想不到的活动,“择线头”,所谓择线头就是把针织厂的边角下料用手择或用锯条把纯棉的针织边角料择出线头成为“棉丝”,当时许多工厂都用棉丝擦洗设备,那个年代不少同学家都有各种“副业”贴补家用,“择棉丝、折纸盒、做绢花”等等活计做完作业同学们就帮着干起来,说笑之中也得到了锻炼。</strong></font></span></p>
<p><span><font color="#0000ff" size="3" face="Times New="New"Roman"><strong> </strong></font></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ff0000" size="3"><strong>寒暑假的生活</strong></font></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0000ff" size="3"><strong>现在的小学生太累,上学是整天的,学习是复杂的,回家还是紧张的,没有课余活动,双休日还得去这个班、那个班的补习,孩子们唯一的“消遣”就是电视机、电脑也是在大人的监督下限时“享受”而已。不知道今天的孩子们知道不知道少年之家这个名字,在我们那个年代位于景山公园的少年宫及各区的少年之家是我们假期生活的重要活动地,比起今天的孩子们我们那时的功课太宽松了,不仅在假期就是平时也离不开少年之家,孩子们大多都参加了各种课外学习小组,例如;航模小组、木偶小组、无线电小组、表演组、军事小组、美术小组、幻灯小组等等,另外还开放图书室,实验室,吸引大批孩子们踊跃参加,平时上课期间定期开展少先队中队都有主题队会,寒暑假期间各小队还要举办队日活动,活动日大多是去北海、天坛、中山公园等地游玩八九个少先队员一字排列前边的队员举着长三角形状的小队旗后边的昂着头齐步向前,这样的情景在六十年代早期经常看到,也是街头一景了。不知道今天的小学校还有没有少先队的活动了,我们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无法于今天相比,物质生活也是天壤之别,可孩子们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孩子们的笑声是甜美的,这种感觉至今难忘。</strong></font></span></p> 白汗衫 蓝裤子 红领巾 面包 借的军用水壶 压瘪的鸡蛋 五毛钱 斯柯达。 公园春游、学习小组、弹球、拍洋画、择线头、景山公园少年宫、少年之家、课外学习小组都沙一样的。楼主应该是60左右的人了。 <p>那时我们小学清明总是乘大卡车去万安公墓给李大钊扫墓,然后爬香山或西山,低年级的去颐和园。大队旗打头,后面中队旗小队旗一串,在山野里浩浩荡荡的感觉真好。</p>
<p>直到现在还是喜欢这种感觉</p>
<p> </p><br/>
不错。。 <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ff" size="3">墨绿色斯柯达——我还记得4路环行公共汽车就是这种!!!!</font></strong> <p> “夕阳西下了,晚霞染红了半个天空,……”</p>
<p> 您还记得这是哪篇课文里的句子吗?</p>
<p> </p>
路过,看看 我只看看,不说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