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11-3-21 15:35:00

转贴冯其利先生的文章

<p>&nbsp;&nbsp;&nbsp; 北京市档案馆顾问,北京史地民俗专家,清代北京王府、王坟、皇族研究泰斗冯其利先生日前就《最后的皇族》一书发表评论,现本人应冯先生要求,在此转载,以謐读者。如下:</p>
<p>&nbsp; </p>
<p><font face="Verdana">《最后的皇族》读后<br/>2011年3月9日《新京报》刋出《最后的皇族》相关书讯,我请副处长王琦在当当网代购3册,先睹为快。<br/>自团结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社郭招金编著《末代皇朝的子孙》后,已有十余年,未见这种类型的书籍了,高兴。<br/>2011年3月20日晚11时,将《最后的皇族》通读完毕。我钦佩张龙翔先生。我收集不到这么多资料,写不出这么好的书籍。也看出三五处硬伤,我在这里给张先生拾遗补缺。<br/>1、金仲仁未革宗籍<br/>金仲仁谱名春元,生于光绪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一说为正月初六日),17岁时用金仲仁这个名字。幼时爱好戏曲,曾从“姜耗子”学习小生戏,擅演“九龙山”“雅观楼”“悦来店”“能仁寺”等剧目。戊戌变法后曾入贵胄法政学堂攻读法学。辛亥革命后投身戏曲界,经常在北京登台演出。<br/>&nbsp; 民国六年正月,礼亲王诚厚去世,无子,因金仲仁属于礼亲王府长房长孙,且年龄居长,有人向宗人府提议由金仲仁承袭礼亲王。由于贝勒毓朗等人反对作罢。金仲仁晚年常为荀慧生、小翠花配戏,长于做功,为扇子生中不可多得的人才。1950年6月初9日去世,享年65岁。受到人民政府的礼遇,葬于西直门外五塔寺东侧太平庄祖茔。<br/>白石桥北,今国图址为郑亲王府入关后第一处坟地;白石桥南,原有和珅家的祖坟地。是没有礼亲王府坟地的。<br/>众所周知,动物园一部分前身清代为乐善园,称康亲王(即礼亲王当时称谓)园亭。乐善园当初包括长河以北,长河北有康亲王府的坟地。换句话说,金仲仁墓址相当于动物园新建的牦牛馆。<br/>金仲仁先生哲嗣、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金玉书先生回忆:上世纪30年代,家中还有一块“乐善园”匾额,兰底金字,周围是云龙图案。上周,我还给金玉书先生打过电话,怹年事己高,精神矍铄。<br/>2、多尔博一直住石大人胡同<br/>睿亲王府的内容,对我老师金寄水先生的介绍,我满意。<br/>贝勒多尔博归宗时还有贝勒身份,一直住石大人胡同。<br/>21页,儒王坟叙述有误。儒王坟在广渠门外马圈路北。<br/>3、肃亲王府<br/>肃亲王善耆是奉旨追随两宫西狩。当时府中经允许涌进数千教民,既无“溃兵”,也无“流民”的洗劫。肃亲王善耆回京先住门头沟拢驾庄,再住遂安伯胡同。《述德笔记》有记述。<br/>4、庄亲王府未成瓦砾场<br/>我的友人、中央电视台白皓有1900年庄亲王府受攻击后的照片。<br/>5、张作霖墓园立的不是平郡王福彭墓碑<br/>辽宁抚顺东关萨尔浒的“元帅林”,神道立的是豫亲王墓碑,豫王的碑文在背面。前数年,圆明园管理处的刘阳赠予一组照片,有此碑。<br/>6、94页、223页关于册封的叙述有误<br/>顺承郡王文葵(字仰宸)曾写过袭爵经过的文章。<br/>当时,溥仪还在紫禁城,仍保留内务府、宗人府少数机构。册封之事要由清皇室与民国政府会同办理。其程序是先报清民国政府总统府,由总统府通知造币厂打造印绶和封册。民国后,只用汉文。再分别由清皇室派十余名手执仪仗的人员和国民政府派遣的士兵卫队一起在王府举行册封仪式。<br/>7、285页,溥仪立嗣之事,忽略了一个基夲事实。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早有叙述,最初並不是毓喦讲出来的。<br/>1969年,毓喦被遣送山西长治大辛庄劳改农场,是做为“小皇帝”屡被毒打,铁銑往头上打,头部被打坏。<br/>毓喦1979年回京,两口子扫大街时,也没人想起他。1983年,我去南官房胡同寻访康熙帝第十子后裔毓墀(二竹子),无意中认识了毓喦先生,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北京市民委处长金恒绩为他申请年节补助,他的生活得以改观。<br/>毓嵒先生墓在河北遵化燕山塔陵,咸丰帝陵西侧。占地16平方米,有三个穴位。清东陵文管处原副主任于善浦代为联系,收1、2万元。<br/>2011年3月21日下午3时</font></p>

斑马二世 发表于 2011-3-21 16:37:00

好文章啊!

析津志 发表于 2011-3-22 00:34:00

全文通读,受益匪浅.

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11-3-24 12:3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象刀子一样</i>在2011-3-23 16:11:00的发言:</b><br/>冯老师治学严谨,钦佩 </div>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size="4">谢谢您关注、鼓励!</font></p>

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11-3-25 09:0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杏花村</i>在2011-3-24 22:51:00的发言:</b><br/>
<p>《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br/>&nbsp;&nbsp; 想来郑谷也就是碰上齐己了,食烟火斋老师运气就差点。</p>
<p>不知道冯老师遇见的张龙翔先生怎样?</p></div>
<p>&nbsp;&nbsp;&nbsp;&nbs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p>

杏花村 发表于 2011-3-24 22:51:00

<p>《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br/>&nbsp;&nbsp; 想来郑谷也就是碰上齐己了,食烟火斋老师运气就差点。</p>
<p>不知道冯老师遇见的张龙翔先生怎样?</p>

象刀子一样 发表于 2011-3-23 16:11:00

冯老师治学严谨,钦佩

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11-3-22 12:35:00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size="4">代冯先生谢谢楼上各位老师关注,鼓励~</font>

老猪871 发表于 2011-3-22 08:12:00

关键在于治学的态度。

qixue8446 发表于 2011-7-2 11:09:00

冯先生和张先生的文章太好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冯其利先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