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照
<p>今天去吃小吃了。孝友的。无论如何都挤进去了,排队拿小票,再排队交钱。最后还要排队领自己交过钱的东东。</p><p>我先排了年糕钱,又排了马记月盛斋的酱牛肉。不好吃了。东西都不新鲜。先摆在那里很久了。我本来打算来盒驴打滚再来盒艾窝窝,居然告诉我不能那么卖现在。靠!汗!这是我花钱呢么?10元一盒,吃起来齁儿甜的。牛肉也不好,软踏踏的,还有点肥了。本想再来一奶酪魏,可叹人太多了,懒得挤——确切地说是快虚脱了挤的。排队交钱的时候后面跟一老爷子带着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儿子及女友,女孩是香港广东一带人物,进去没多久,手机就丢了。看看,赔了不是。</p><p>餐厅内太热了且空气混浊,连进院子的小天井边都坐满了人。站都没地方站,还不提供一次性筷子。尽管这对环保有好处,可是对于没地方坐的餐馆来说,简直就是一大傻。小院门口由两位以上的伙计“重兵把守”,每隔几分钟放拨儿人,估计是怕里面挤出个好歹儿来。炒肝内一小碗~~我就汗呀。比双安楼上内个卖小菜儿的小碗大点儿有限。</p><p>有电话了啊,64025858,要是团队,可以订位,不过嘛,价格会有变化的,15%服务费得交。谁爱去谁去吧,这就叫花钱买罪受。褡裢火烧和爆肚,人怒多,没敢尝试。太乱了。其实很简单,进门自己跟麦当劳KFC那种,一个人发一单子,吃什么自己画上,起码省的开票还得排队呀!这么简单的四儿,这帮人嘛呢也不是。然后收银也差劲,居然还手收!!!要不慢呢,估计这一天假币也不少收。连老板娘级人物都上了。AND一串冰糖葫芦5元,就青葡萄的,里边儿还俩烂的,扔!总之,不吃很后悔,吃了后悔一辈子。钱花了罪受了,还没好念想儿,我肚子一直不舒服,相声都没听好。<br/></p> 确切地说,是两次路过没真正品尝,这次是专为吃而去,1630去的,还这么多人,我晕呀! <p>劝诸位慎重前往</p><p>人太多</p><p>饮食环境不好</p><p>有点花钱找罪受的感觉</p> 九门小吃没有很好的把传统的,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保护好,量在减少,爆肚甚至用电饭煲,只顾赚钱,不考虑饮食文化的传呈 本来想去品品的,但看了几位的感受后,得嘞,歇菜吧! http://www.dragonk.org/UploadFile/2006782013118136.jpg http://www.dragonk.org/UploadFile/2006782015078217.jpg http://www.dragonk.org/UploadFile/20067820153549035.jpg 这不是受罪吗这 <p>因为这里原来是民宅,所以,没有专用的餐饮业煤气,哪里做的了这些好吃的东西啊。用电,全老了,绝对没传统的火候。</p> <p>能够长久的天天这样火才算是真正的火,</p><p>北京人喜欢凑热闹。</p><p>原来一直都在前门地区营业,也并没有引得大家这么关注。</p><p>还是传媒炒的火呀!</p><p>也算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吧!</p><p>好事!</p> <p><font color="#0066ff" size="5"><strong>藏在胡同中的老北京小吃生活</strong></font></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ff0000"><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7/10/wll2006071016.jpg" alt=""/><p align="center"><a href="http://beijing.qianlong.com/3825/2005/04/14/118@2596552.htm" target="_blank"><strong><font color="#ff0000"></font></strong></a></p></font></strong></p><p align="center"><a href="http://beijing.qianlong.com/3825/2005/04/14/118@2596552.htm" target="_blank"><strong><font color="#ff0000"></font></strong></a></p><p> 今年四月份, <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2.qianlong.com/cgi-bin/script?acc=15CDEF2171&spc=122&width=300&height=300"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td></tr></tbody></table>前门廊房二条拆迁,里面的老字号无一幸免。上周,聚集了爆肚冯、年糕钱、奶酪魏、羊头马、户部街马记月盛斋、豆腐脑白、小肠陈等12家老字号的“九门小吃”重在后海开业。九门小吃坐落在宋庆龄故居旁边的四合院里,老字号可谓重新回归到老北京人聚集区,曾经的著名小吃店在这里重新开始营业,很多老北京人闻讯后搭伴来到这里试图寻找熟悉的味道和从前三五好友光膀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老北京生活方式…… </p><p align="center"><strong>现场之局势 来吃的人太多</strong></p><p> 未到孝友胡同口,就已经感受到这条小吃街的热闹。由于停车位不足,步行来算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小吃街里面,一个四合院模样的院落已经被装饰得焕然一新。之前这里由于客人太多,需要拿号进场,每次放行20人,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措施了,老北京人和外地游人共同汇集于此,小吃店里的人摩肩接踵。一位排了很久的队都没有吃上的老大爷说:走吧,别在这儿等着“吃人”了。幽默中就有了点人多的无奈。 </p><p align="center"><strong>现场之聊天 没以前那么便宜了</strong>
</p><p> 王大爷(附近居民):整天这里都人来人往,吃的人挺多,每天都要排队。 </p><p> 张大爷(附近居民):里面空调开得不足,有点闷。 </p><p> 王大爷:找个座都难,也不知味怎么样。 </p><p> 张大爷:还行,味道挺正的,里面的褡裢火烧不错,我一个人吃了小半斤。 </p><p> 王大爷:不过东西有点贵,烧饼一块钱一个,外面卖的烧饼三毛钱一个比这个都大一圈。 </p><p> 张大爷:价格高是为了赚游客的钱,同时也让他们参观参观什么是北京小吃。 </p><p> 王大爷:因为贵,附近的老街坊都不愿来了! </p><p> 张大爷:是啊,我也就是图个好这口,常来这里吃可受不了。 </p><p align="center"><strong>饭局主张 小吃生活渐行渐远</strong>
</p><p> 晚年的梁实秋写过一篇《北平的零食小贩》,在文字中,他细细搜寻藏在记忆中的各种北京小吃。文章中提及灌肠、羊头肉、老豆腐、烫面饺、豌豆黄、热芸豆、艾窝窝、豆渣糕、杏仁茶……为这些记忆中的美味作了一篇赞美诗,是对北京传统小吃执拗的敬礼。而如今,梁实秋文章中提及的很多小吃都已经消失不见。 </p><p> 不是北京人,很难理解旧京耆老对于小吃的情结,那些他们钟爱的豆汁儿、麻豆腐、卤煮,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能入口。年轻人的口感早已经融入进时代的潮流,商业社会不会对小吃有太多眷顾。 </p><p>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这是一句俗谚,提及的是旧时北京的繁荣地带,现在很多地方早已经风流不再,比如大栅栏,门框胡同,被雨打风吹去的还有这些地方驻留的小吃。 </p><p> 门框胡同的风光时代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白水羊头、褡裢火烧、爆肚冯……虽说是小吃,也会有名流咸聚于此,鲁迅、老舍、梨园行的裘盛戎、尚小云都是此间常客。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小吃是一种日常生活,无所谓名流显贵,无所谓挑夫走卒,吃一碟爆肚,来一份炒肝,这些都是无比正常的事情。更多的小吃没有办法开店铺经营,于是有了走街串巷的小贩,在胡同里叫卖穿梭。小吃、叫卖、胡同、老北京、灰色墙头的枣树,这些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爷爷吃一辈,父亲吃一辈,自己再吃一辈,积淀中就有了融入血液的爱,其实小吃对更多的人来说,是一种习惯。 </p><p> 今年四月份,前门廊房二条里的老字号被拆迁之时,人们自发地去怀念,排队等候几个小时,为的不过是尝尝老字号的老味道。很多搬走多年的老邻居也会大老远赶回来,也仅仅是重温儿时的梦境———那都是伴随着成长的味道。 </p><p> 上周,聚集了门框胡同诸多名小吃的“九门小吃”在后海开业。但从现场看过去,小吃却似乎从北京人的生活层面剥离出去了,成为了展览,摆设在繁华后海的一个角落,附近的居民很少有人去吃那里10块钱的卤煮,两块钱的豆汁。老北京人的小吃生活,渐行渐远,成为回忆的一部分。 </p><p> 很多小吃店在这里有了摊位,重新开始营业,看上去不再是小吃街,而是一个小吃超市,类似于东方新天地下面的大食代。可以理解价钱的增长,定位不同,租金不同,所以人们不奢求还是之前的价格,褡裢火烧已经4块钱一两,而之前是2.5元。 </p><p align="center"><strong>点将台 老将带领老字号重聚首</strong>
</p><p> ●冯广聚,73岁,“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前门廊房二条拆迁后,爆肚冯迁至后海九门小吃。 </p><p> 冯广聚老爷子已经年过七旬,但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是“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公私合营后,做过30多年的车工。直到退休后才重操旧业,在厂甸开了“爆肚冯”。冯老先生回忆在厂甸市场重新开张时的盛景,“每天排队来吃的人要从一楼到二楼,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挤不出。” </p><p> 今年6月,冯广聚率领“爆肚冯”和其他10家小吃老字号入驻九门小吃街。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老字号重聚,而且都是真正的小吃世家传人。对此,冯广聚很激动,“我希望北京小吃通过我们能重新再站起来。 </p><p> 这是几代人的事业,得珍重和爱惜,老一代交给我的不能在我这代失传。“ </p><p align="center"><strong>食客说法 老字号里让人觉得舒坦</strong>
</p><p> ●刘月,男,32岁,公司职员 </p><p> 我平时喜欢在小吃店和朋友聚餐,一个是实惠,再一个是爱吃这一口,吃得舒坦。 </p><p> 其实北京很多小店,都有几十年以上的历史了,在北京这个餐厅更新换代很快的地方,挺难得的。我和朋友吃饭,选择餐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年头,老字号是我们的首选。有年头说明有绝活,感觉也舒服。 </p><p align="center"><strong>味道没变,吃的方式变了</strong>
</p><p> ●王明强,54岁,北京人 </p><p> 原本难登大雅之堂的吃食,如今已成为京城食文化。 </p><p> 搬到这里来的老字号小吃店在经营和服务上有了改进,做法上也比较正宗,但似乎少了一些曾经的自然和亲切。以前在胡同中的小吃店吃饭那叫一个享受,几个人可以从上午一直吃到晚上,而且一个老店有可能陪伴家里几代人。现在北京正宗的小吃店已经很少了,想找回曾经的感觉也比较困难。很多所谓的小吃城因为只顾赚钱,不注重社会效益,经营的小吃既不正宗,且品种少,质次价高,纯粹是在误导外地游客,给北京小吃抹黑,不过这里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p><p align="center"><strong>美味上桌 爆肚冯可以痛痛快快地嚼</strong>
</p><p> 最常见的牛百叶黑白分明,极脆,嚼后无渣;牛肚仁雪白,水分多,极嫩,微脆;蘑菇头集六七只羊才得一盘,最是鲜美滑润,回味带一点儿甜;食信是羊的食管,根本嚼不烂,讲究的是痛痛快快地嚼,隔两张桌子还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最后整吞整咽。 </p><p> “爆肚冯”的调料不过是芝麻酱、酱油、醋、香菜末、少许葱花、几样香料,决不加味精,简单,好吃,能去腥膻,据说窍门在调料的配比。 </p><p align="center"><strong>奶酪魏“合碗酪”透出酒香</strong>
</p><p> 奶酪原为宫廷小吃,光绪14年,奶酪魏第一代传人魏鸿臣有一位在御膳房做事的朋友教会了他这门手艺。 </p><p> 制作奶酪必须以鲜牛奶为主料,用自酿的一种米酒点一下,让它凝固,然后放到烤箱里烤一小时左右,最后再放在冰箱中冷却。奶酪魏的绝活儿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奶酪魏”的奶酪,奶香夹杂着淡淡的酒香非常香醇。 </p><p> 第三代传人魏广禄说,这就是他们家传奶酪的最大特点“乳香与米酒香合在一起,香甜醇厚”。 </p><p align="center"><strong>羊头马切出的肉薄如纸片</strong>
</p><p> 羊头马始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白水羊头在煮羊头的过程中一点作料不能放,纯粹用清水,煮出来的羊头只有羊肉的香气,其他一点儿杂味没有。然后趁热把不要的部位剔除,等冷却后切片,必须薄得透光才行,撒上精心配制的香盐就可以吃了。“羊头马”的椒盐很有讲究,把大盐和丁香、花椒等作料炒黄后,碾得精细,装入一个牛角里,牛角里放东西不易受潮跑味。 </p><p> “羊头马”的绝活儿是刀工,一把一尺多长的片刀,片出的每一片都挂皮。顾客指哪儿切哪儿,那刀在他手上游刃有余,切得飞快,切出的肉薄如纸片,拿到灯下一照都能透亮。 </p><p align="center"><strong>俊王德顺斋烧饼一个烧饼十几层</strong>
</p><p> 俊王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制作烧饼焦圈。100多年来王家就靠这烧饼焦圈两样小食品在北京南城稳稳立住了脚。俊王的烧饼主要原料是生面,只配少量发面,面里还要和上麻酱、花椒盐、小茴香等作料。“俊王”的烧饼烤出来后外观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可咬一口里面竟有十几层,外焦里嫩,香气扑鼻。 </p><p align="center"><strong>其他去处 护国寺小吃</strong>
</p><p> 护国寺小吃聚集了京城小吃大全,经营艾窝窝、豌豆黄、豆面糕、蜜麻花、豆汁、焦圈、面茶等近百个品种的北京传统小吃,被誉为“北京清真小吃第一店”。吃惯了焦圈、离不开豆汁的北京人都知道,夏天,护国寺小吃店的扒糕、杏仁豆腐,是不可或缺的“乘凉”美食。 </p><p align="center"><strong>庆丰包子铺</strong>
</p><p> 庆丰包子铺开业于1948年,应该算是老字号了。庆丰包子铺以经营包子、炒肝为主,包子又分为蒸包和水煎包两种。包子馅型品种共计8种,有传统的猪肉大葱、肉三鲜、素三鲜。 </p><p> 最传统又最好吃的应该是猪肉三鲜包子。 </p><p align="center"><strong>华天延吉冷面</strong>
</p><p> 华天延吉餐厅是家地道的老面馆,已有60多年历史。几十年来,餐厅的冷面一直都保持传统做法,现场轧面、现场煮面、现场过凉。延吉餐厅的冷面鲜香、酸、辣、甜、咸五味中和,口味独特。 </p><p align="center"><strong>小肠陈</strong>
</p><p> 如今的小肠陈有了几家分店,都是家人各自开的,其中以“小肠陈饭庄”规模较大,这里还推出了沙锅卤煮、卤煮火锅和各种炒菜(以下水为主),就餐环境也不错。但少了那种围炉大啖的市井乐趣。</p> <p>听你们这么一说````这么垃圾的地方 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受 刺激````</p> 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就怕这帮媒体炒做!我可是不去,谁爱去谁去!!!!!!!!!!!!!!!!!!!!!!!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ihelen0000</i>在2006-7-9 1:18:56的发言:</b><br/>确切地说,是两次路过没真正品尝,这次是专为吃而去,1630去的,还这么多人,我晕呀!</div><p></p>上班时间6:00左右都人满为患,周末更别提了。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6-7/2006714911366415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p>呵呵```去那里起不是 受罪去了````</p> <p>草别提了,九门小吃,黑心的要钱,包间15%的服务费,真他妈的黑,国家规定只有四星级酒店以上的才能收去15%的服务费,丫那破地方,还真他妈的敢收,砸了丫的店,黑心呀!!!!</p> 严厉打击伪劣的,打着传呈北京的饮食文化的骗子! 这就是毁呢!!!!!! <p>经商与传统兼得乎</p> 不错,不错,~~~~~~~~~~~~后海也瞒好的吗~~~~~~~~~~~~~~~~明天我去尝尝 我觉得好吃的东东:还是新街口的新川面馆好吃。还有复兴医院门口那家庆丰包子。锣鼓巷附近有个老回民做的豆面儿炸糕,我爸爸已经是铁杆粉丝了。牛街的羊头马。再有就是有家没记住名字的餐厅,春节去了趟,价格很黑,可是有道青花椒做的泡椒鸡,真是香。在右安门。我得查查去是叫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8 14:03:06编辑过] 大撒犯得上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这是哪 ?
GFDGFDGFDGFDGFDGF FSDFDSFSDF DSFDSFSDFDS DSFDSFDSFDSF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