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卖艺术团 发表于 2011-2-28 22:17:00

请您发感受表您听后投票

最近京城叫卖大王臧鸿在东城新春非遗大展演上面对媒体记者动情的说,“老北京叫卖岂能瞎吆喝”,如果要是瞎吆喝,大街上的人瞎吆喝的不比某些人差,这段话不是凭空想象和说出来的,今年有些庙会上的老北京叫卖节目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北京原生态的味道,大部分叫卖都是脱离了老北京原有的叫卖而自己编造了很多吆喝叫卖唱段,让很多老百姓听起来接连摇头,许多民俗专家和叫卖艺人也接连叹息,文化遗产的传承要靠正确的道路发展,不能走歪路,如果有些记忆不精的靠某些艺术发财的表演者在这样发展演出这些艺术,早晚这些艺术会被他们毁掉! <br/>相关连接网站:http://video.sina.com.cn/v/b/45975494-1354659654.html <br/>请您发表您听后的感受! <br/>

习惯成自然 发表于 2011-3-1 08:2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掌柜</i>在2011-2-28 22:25:00的发言:</b><br/>个人感觉就是一群瞎吆喝的,包括大王!内容空洞,对所吆喝的物品无任何理解,太干了。 </div>
<p>同意,我听着大王的吆喝也是所有行当全一个味。</p>

习惯成自然 发表于 2011-3-1 08:28:00

这投票有毛病啊。投完了都是ABC,跟大王的叫卖吆喝一样,全一个味儿。

掌柜 发表于 2011-2-28 22:25:00

个人感觉就是一群瞎吆喝的,包括大王!内容空洞,对所吆喝的物品无任何理解,太干了。

叫卖艺术团 发表于 2011-2-28 22:41:00

您对吆喝有研究吗?有时间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一下!

城根儿 发表于 2011-2-28 22:36:00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百家争鸣,百花齐放。</font></strong>

黑龙 发表于 2011-3-1 00:14:00

<p>不太懂吆喝,不过可以说说个人理解;</p>
<p>&nbsp;</p>
<p>吆喝似乎主要是清末,在商品交易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小商贩自我宣传的一种手段;</p>
<p>&nbsp;</p>
<p>有一部分,为了吸引人,生意人用了些比较实用的唱腔,以当时津京一代的比较流行的为主。</p>
<p>&nbsp;</p>
<p>另一部分,为了销售对象不同,会用不同腔调,如主要是面向胡同深处的会用些较高亢些的腔调。</p>
<p>&nbsp;</p>
<p>还有些从事类似销售行业的人都是相近的地域的人群,口音类似,口碑相传,行成规律,也被购买者认可。</p>
<p>&nbsp;</p>
<p>总的来说希望还是先还原当时吆喝的人员情况,社会情况,以及吆喝腔调的成因和目的;才能更好的还原历史。</p>
<p>&nbsp;</p>
<p>&nbsp;</p>
<p>&nbsp;</p>

孤树斜阳 发表于 2011-3-1 16:42:00

没意思,说好听的是大桑叫*,不好听的叫街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您发感受表您听后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