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围墙倒塌兼请教班马二世
<p>颐和园围墙2月10日夜突然倒塌一段,前天去现场拍了片子,请教班马二世,此段墙是颐和园时期的还是清漪园时期的?是否如最后一段记者采访所说?能否详细讲讲颐和园的围墙?谢谢!</p> <b><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ize="5" face="楷体_GB2312">颐和园宾馆至霁清轩应该是142米,不是1420米.</font></b> 76年地震,园墙塌成了一串珠子。 <br/><br/> <br/> <br/>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修复 <p> <strong>颐和园东北角六米围墙突然<span style="BACKGROUND: #99ff99; COLOR: black">倒塌</span>建于光绪年间</strong></p>
<p> <span lang="EN-US">2月10日凌晨,颐和园东北角一段长约6米、建于光绪年间的围墙突然<b><span style="BACKGROUND: #99ff99; COLOR: black">倒塌</span></b>。事发后,颐和园方面已经用围挡圈住<b><span style="BACKGROUND: #99ff99; COLOR: black">倒塌</span></b>部分并展开维修。昨天下午,颐和园相关负责人称,事故原因系多年雨水冲刷,加上过往车辆振动加速墙体老化所致。</span></p>
<p> 该段墙体位于颐和园路往西拐弯的丁字路口处,通往颐和园公交总站,因此过往车辆较多。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坍塌的围墙已经被高约六七米的铁皮围挡住,内侧则用木制脚手架支撑好。围挡内随处可见灰色的泥土和石块,围挡外侧设置了红色的夜间警示灯,并标注有<span lang="EN-US">“施工请注意”等字样。</span></p>
<p> 颐和园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颐和园外围园墙为黄褐色虎皮石砌筑,长约<span lang="EN-US">7.9公里。北面园墙建于清乾隆时期,东、南、西三面园墙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光绪三十一年,发生正阳门火车站爆炸事件,慈禧太后出于安全考虑,命大臣将颐和园园墙加高了一米多。由于园墙为土石垒造,经常坍塌,新中国成立以来,颐和园一直对园墙进行修缮。1950年修复<b><span style="BACKGROUND: #99ff99; COLOR: black">倒塌</span></b>大墙75丈。1956年大规模整修园墙,之后定期零修、零星整修。1976年修复地震<b><span style="BACKGROUND: #99ff99; COLOR: black">倒塌</span></b>大墙2780延长米。1981年重建西南园墙。1992年修缮东堤南段沿线围墙1152米。颐和园园墙历史年代久远,虽然进行保养性修缮,但并未进行系统性整修。2010年4月,颐和园已将“园墙及驳岸整修工程项目”申报“国家文物局明清建筑颐和园"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span></p>
<p> 该段坍塌的墙体是光绪时期的老墙,虎皮石掺灰泥做法,至今慈禧太后要求增高的痕迹仍清晰可见。</p>
<p> 至于发生坍塌的主要原因,颐和园方面认为,墙体为掺灰泥做法,本身强度低,且由于多年雨水冲刷、渗入、冻胀,导致墙体内部空鼓,结构疏松。加之该部分墙体位于马路边,没有绿化缓冲带,受到过往车辆振动的影响较大,才导致发生了这一事故。</p>
<p> 颐和园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事发后,他们立即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大墙坍塌应急抢修工作,预计抢修工程<span lang="EN-US">2月底完工。</span></p>
<p> <strong> 记者追访</strong></p>
<p><strong> 市公园管理中心已登记</strong></p>
<p> 昨天,颐和园的上级管理单位市公园管理中心介绍称,公园的园墙也是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和历史见证。市内众多历史名园多位于市区内部,人流密度大,各种外界因素对公园内外产生的影响逐年加大,在此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维护北京的名城文化,给北京留下足够的原味景观。</p>
<p> 该中心工作人员还介绍称,去年北海公园发生围墙坍塌事故后,中心在各大历史名园展开旧体院墙的勘察测量工作。目前<b><span style="BACKGROUND: #ffff66; COLOR: black">颐和园围墙</span></b>坍塌事故他们已进行了登记。而在完成勘察测量工作后,他们将连同文物部门及相关地区单位,着手开展历史名园整体景观保护工作,<span lang="EN-US">“会有完善的保护和维修计划”。</span></p>
<p> 昨天,市公园管理中心向本报独家披露了近期所做的《公园辖区邻界环境安全状况调查》结果,被调查的<span lang="EN-US">11家历史名园外围大墙、内墙共有35处(段)安全隐患,长约6884.7米。其中,颐和园、天坛、北海、景山、中山公园等5家属于文物的名园园墙隐患就占了27处,并以颐和园、天坛和北海最多。2月9日颐和园霁清轩南侧坍塌的那段园墙也登记在册。另外,部分公园还存在园墙为外单位占用、无法监测院墙隐患现状的情况。</span></p>
<p> 本报记者昨天对京城部分公园园墙的现状进行了现场探访。</p>
<p><strong> 记者探访</strong></p>
<p><strong> 园墙旁开挖地下室</strong></p>
<p> 公厕依墙而建、小煤棚挨墙根、晾衣杆插进墙缝、瓜果架爬上墙头<span lang="EN-US">……若不是工作人员引导,真看不出来这就是古老的文物园墙。</span></p>
<p> 在北海公园东墙外面,很多住户与这一圈老园墙比邻而居,居民们毫不客气地在砖缝间钻孔钉铁钉、砌砖建房子、搭架子种瓜果。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整体园墙已经老化,部分墙体出现人工开凿的痕迹,甚至还有长约<span lang="EN-US">20厘米的大洞,洞里塞着灰尘、瓜子壳和烟头等垃圾。</span></p>
<p> 景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大门正对着北海东墙,与之相隔<span lang="EN-US">1.5米,它门口的墙上糊上了水泥。或许是为了与卫生服务站的“门脸”保持统一形象,施工人员竟然在对面的北海老园墙也糊上了同样的水泥,约有20米长。可是按照文物修缮的原则,老园墙是文物,虽然样子破旧,也应当保持原貌,否则就失去了文物本身的价值。再抬头一看,在部分墙头上方约二三十厘米的地方还横着几条电线,一旦发生火灾,园墙将首先遭殃,而且周围的道路狭窄,房屋密集,消防车根本无法靠近。</span></p>
<p> 去年<span lang="EN-US">11月,北海公园的工作人员还意外发现,高卧胡同的一户居民竟在离园墙几米近的地方挖起了地下室,说是准备建一个饭店。昨天,京城飘起了雪花,这户居民家里没人,空荡荡的院子里随处堆放着小推车、搅拌机等设备,看样子施工还会继续进行。</span></p>
<p> 记者就园墙保护问题采访了附近的几位居民。一位姓王的清洁工认为:<span lang="EN-US">“在园墙周围搭建房屋是历史遗留问题,谁先抢着了就是谁家的呗!”而旁边一位住了13年的老大爷憨憨地笑道:“晾衣服这个问题……那也是没地儿啊,不挨着墙又能怎么办呢?”</span></p>
<p> 而其他<span lang="EN-US">3位居民均认为,过往的行人并没有撞击或者毁坏墙面,晾衣服、钉钉子、搭建杂物间之类的行为不会给墙体带来多大影响。</span></p>
<p> <strong> 新闻幕后</strong></p>
<p><strong> 三大隐患威胁名园园墙</strong></p>
<p> <span lang="EN-US">1、园墙与民居亲密接触</span></p>
<p> 北海的园墙总共<span lang="EN-US">4000米长,厚度约1.2米,高度从2米到6米不等,其中长约1000米的东墙问题最多,因为这部分墙体的70%都与居民区“亲密接触”,那里分布着雷池胡同、高卧胡同和北夹道胡同的若干户居民。平日里,居民的煤棚、洗手间等紧邻北海园墙,晾衣杆、蔬菜支架、小钉子也就近搭在墙体上,甚至还有居民的小狗往园墙上撒尿。</span></p>
<p> 在东墙北段,居民的平房与园墙隔着一条通道,最窄处只有<span lang="EN-US">1米,来往的清洁车、自行车、黄包车只能挨着民房和墙根穿行,一不小心就会蹭上墙面。</span></p>
<p> 北海公园基建科科长郑茂林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北海的园墙是文物,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爬上墙头,不仅影响了墙体的通风排气和维修,也影响墙体美观,还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有些人还在大墙附近建地下室,更是影响墙基的稳固,而居民排放的生活垃圾也会腐蚀墙面。按照文物法规定,古建附近应该至少有<span lang="EN-US">3.5米的消防通道,不足1米的通道和密集的住户更是严重影响了公园的消防工作。</span></p>
<p> 而天坛公园也被相似的问题困扰,该园南坛墙沿线多为居家住户,倚坛墙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房顶雨水直接向墙体排放,造成部分墙段墙帽全无,顶部土心都裸露出来了,甚至墙顶还长出了杂树,整个墙体也开裂变形。</p>
<p> <span lang="EN-US">2、墙体看得见却管不着</span></p>
<p> 北海的东墙固然令人担忧,在景山,还有一部分墙体看得见也管不着,更让人无奈。</p>
<p> 在景山<span lang="EN-US">2000米长的外墙中,40%的园墙产权归属其他单位,因此这些园墙的修缮并不由公园负责,即使发现问题也无法修缮。景山北面的地段被北京市某文化教育单位占用,景山公园不能对北墙进行日常检测,也无法开展统一维修。在景山公园西墙南侧,某饭店、某部队宿舍的建筑紧挨着园墙,这部分墙长约300米,基建队员只能巡视靠近公园的这一面园墙,至于墙的另一面“只可远观,不可近看”。</span></p>
<p> 而在天坛,问题比较严重的是西北外坛墙和南内坛墙一线。西北外坛墙内外的地势存在落差,公园内地面比外部高出近<span lang="EN-US">2米,而墙外地段被某部队电台长期占用,影响了修缮工程的进行,另一处厕所倚外墙而建,造成墙体灰缝剥落,城砖风化却无法进行修缮,对文物本体保护造成极大隐患。</span></p>
<p> <span lang="EN-US">3、园墙长期缺乏系统整修</span></p>
<p>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所限,景山有一段墙采用煤灰砖代替城砖砌筑,导致内部结构松散,影响墙体稳固,到如今,景山还保存有二三十米这样的墙。</p>
<p> <span lang="EN-US">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海公园不少园墙坍塌,当时公园基建部门对墙体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但近10年来,西墙、北墙和东墙都只是进行了抹灰等基础处理。</span></p>
<p> 颐和园园墙历史年代久远,建于清朝,至今已有<span lang="EN-US">100多年的历史。光绪三十一年,慈禧太后出于安全考虑,命大臣将颐和园园墙加高了一米多。此后墙身高度与园墙地基不协调,墙体小范围的<b><span style="BACKGROUND: #99ff99; COLOR: black">倒塌</span></b>成了常见的事情。而解放以后,颐和园并未对整体园墙进行系统性的整修。</span></p>
<p> <strong> 修缮成本</strong></p>
<p><strong> 琉璃瓦一平方米<span lang="EN-US">500元</span></strong></p>
<p> 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景山公园曾于<span lang="EN-US">2007年出资150万元对老墙进行修补,主要是加固墙帽,对墙体进行勾缝等,但整体效果仍不太理想。目前,该公园基建队每年仍会针对墙体发生的脱落、空谷、开裂等问题进行经常性地修补,每年的花费也是2万元左右。</span></p>
<p> 即便是普通修补价格也不低,因为文物园墙所用的城砖有特殊规格,一般是长<span lang="EN-US">48厘米、宽24厘米、高10厘米,这种砖目前每块14元钱左右,大多从河北购买。琉璃瓦更贵,每平方米是500元。</span></p>
<p> 目前,北海公园平均每年投入<span lang="EN-US">50万元维修老园墙,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砍磨墙面、添置墙帽以及雇佣工人,光是2010年就花费了1000多个工日。</span></p>
<p> 除了成本,在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遇到不少人为阻力。<span lang="EN-US">2006年,北海的工人正在维修公园东边部分墙体,或许是施工噪音吵了墙外的居民,啤酒瓶子都飞过来,碎了一地,工人来不及砍磨墙皮,只好涂上颜料,草草收场。</span></p>
<p> 从<span lang="EN-US">2006年到2010年,中山公园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对公园的园墙和内坛墙进行维修,光是搭架子就得花费三分之一的成本。</span></p>
<p> 之所以价格不菲,主要是因为园墙的修缮很专业。据景山公园基建科科长孟涛介绍,园墙一般由墙帽、冰排檐、墙身、散水和地基组成。为了维护文物的原貌,目前对于园墙的加固和维修都是按照文物部门规定的修缮原则,必须采取传统做法,达到<span lang="EN-US">“修旧如旧”的效果,即使有更好的现代化的工艺也不能采用。一般的做法是,先要“掺灰泥”,也就是把白灰和黄土混在一起,然后用之砌筑城砖,再在墙体表面抹上麻刀灰,最后涂上颜料。但是目前的原材料质量都在退步,黄土、白灰和麻刀灰都没过去好。</span></p>
<p> 记者昨天从天坛公园了解到,从上世纪<span lang="EN-US">80年代开始,天坛维修坛墙投入资金已经超过3000万元。80年代初至90年代,对内坛墙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修缮工程。1995年,公园投资500万元修缮北门至东门的坛墙。2000年到2008年,修缮了永定门、北门附近的墙段。2009年,公园投入资金1200万元,对西天门至北天门的坛墙进行修缮。今年,将按计划完成从北天门到泰元门的坛墙修缮。届时,除南坛墙外,天坛东、西、北段的内坛墙全面修缮才基本完成。</span></p>
<p> <strong> 新闻前瞻</strong></p>
<p><strong> <span lang="EN-US">35处危墙今年有望修缮</span></strong></p>
<p> 中国园林大多有围墙,公园园墙作为围合空间的构件,不仅是公园秩序的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北京名城文化的独特象征。在颐和园、天坛、北海、景山、中山公园<span lang="EN-US">5座历史名园中,现存园墙25700多米,多数虽进行过保养性修缮,现状仍令人堪忧。目前市属11家公园每年修缮文物古建的费用大约是5000万元,但这一数字远远不够,不足以修缮并保护好北京城里这些历史名园的文物设施。</span></p>
<p> 实际上,市公园管理中心围绕服务北京奥运会曾开展公园旅游接待的全面的整治和提升工作,已经修缮了颐和园佛香阁、天坛祈年殿、北海琼华岛等古建筑群<span lang="EN-US">14万平方米,之后陆续启动了香山昭庙、颐和园四大部洲、北海万佛楼等标志性文物建筑修缮复建工程,竣工开放了颐和园谐趣园。但最近两年,历史名园周边环境整治问题越来越突出,园墙附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交通、停车问题凸显,景区周边道路狭窄拥挤、店面凌乱嘈杂,日益蚕食压缩着本已紧张的景区空间。</span></p>
<p> 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处处长袁鹏介绍,针对园墙的隐患,各公园将根据调研结果加强巡视和勘察,加大基础性养护工作频率,并加强区域巡逻与安全管理,制定出彻底的修复加固方案;将在重点危险地段搭起围栏,并贴上警示标语,还准备把已经查出的<span lang="EN-US">35处(段)也将列入今年的修缮计划;同时希望联合有关部门能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尽快消除或者缓解不利于文物保护的消极因素,并向市民游客开展园墙保护的宣传工作。</span></p>
<p> 说到具体的改善措施,他指出绿化隔离带对于园墙的保护有重大作用。比如在景山公园的北面是一排砖红色的大墙,高<span lang="EN-US">8米,厚约1米,长约500米,周围被15米宽的绿地包围着,绿地上还有3排树木。颐和园北墙附近也有三四米宽的绿化带。可别小看了这些绿地,它们能起到隔离和防震作用,让墙体免受公交车和旅游车的撞击;同时还起到暗示的作用,路过的游人看到隔离带自然不会再靠近墙根,所以墙上乱涂乱画也减少了;黄色琉璃瓦陪衬着红墙、绿草,看上去庄严隆重,也是京城的一道景观。</span></p>
<p><strong> 调查背景</strong></p>
<p><strong> </strong> 公园园墙安全是个老问题了。</p>
<p> 去年<span lang="EN-US">11月底,市公园管理中心在11家公园展开《公园辖区邻界环境安全状况调查》,针对与周边有明显火灾隐患地段相邻,因违章占用或堆物、堆料造成消防通道不畅通,因年久失修或其他原因造成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基础存在安全隐患,与因地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或限制,遇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易发生险情的地段相邻处等10项安全现状进行调研。</span></p>
<p> 今年之内,市公园管理中心将根据这份调研报告与有关部门协商,共同商量制定整治计划。</p>
<p> <strong>新闻回放</strong></p>
<p> <span lang="EN-US">2010年11月8日16时,北海公园东北角一段长近10米、高约3米的园墙突然<b><span style="BACKGROUND: #99ff99; COLOR: black">倒塌</span></b>,据分析,墙外消防通道内居民私搭乱建,影响墙体通风排气和维修有关。</span></p>
<p> <span lang="EN-US">2011年2月10日凌晨,颐和园霁清轩南侧的一段园墙发生单侧坍塌,该部分墙体紧邻马路,受来往车辆震动影响较大,且墙体为掺灰泥做法,本身强度低,经雨水冲刷渗入,墙体内部结构疏松。</span></p>
<p> 短短<span lang="EN-US">3个月,北京两处皇家园林的园墙相继发生自然<b><span style="BACKGROUND: #99ff99; COLOR: black">倒塌</span></b>,损坏总面积近60平方米。</span></p>
<p> <strong> 数说隐患</strong></p>
<p> <span lang="EN-US">●中山公园:老管理处西院墙10米;</span></p>
<p> <span lang="EN-US">●动物园:花卉基地围墙200米,园艺班西墙外50米,东铁门北侧园围墙50米;</span></p>
<p> <span lang="EN-US">●植物园:卧佛寺牌楼西侧墙,五华寺围墙;</span></p>
<p> <span lang="EN-US">●北海:西南门内50米、西岸管理处西侧至廊子北头179米、廊子北头至西岸厕所251米,党校至九龙壁250米,九龙壁西侧43米,九龙壁北侧63米,天王殿北侧64米,北海幼儿园东墙160米,北门至蚕坛南门东280米,蚕坛南门东至东侧公园东大墙60米,北海北夹道309米,北夹道南口至北海东门330米,北海东门至桑园门311米,桑园门外东墙26米,桑园门外西墙27米;</span></p>
<p> <span lang="EN-US">●紫竹院:西北门入口155米;</span></p>
<p> <span lang="EN-US">●景山:公园西南侧45米,公园西侧210米,西门外报亭3米,西门外饭馆25米,东门外超市和公共卫生间20米,公园西北侧墙段;</span></p>
<p> <span lang="EN-US">●玉渊潭:公园北边界300米;</span></p>
<p> <span lang="EN-US">●香山:碧云寺西墙;</span></p>
<p> <span lang="EN-US">●天坛:西北外坛墙200米,南内坛墙1000米;</span></p>
<p> <span lang="EN-US">●颐和园:苇场门至文昌院门120米,眺远门至北宫门684.7米,颐和园宾馆至霁清轩1420米;</span></p>
<p> <span lang="EN-US">●陶然亭:无</span></p> <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face="楷体_GB2312" size="5"><b> <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b>从文昌阁向北一直到西宫门的大墙只要没有上接的那一米多的墙基本都是近代重修过的.</b></span>这段大墙可看出慈禧时期上接的部分:</b></font><div><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face="楷体_GB2312" size="5"><b><br/><br/></b></font></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二世</i>在2011-2-26 10:37:00的发言:</b><br/>这段墙底子是光绪时代的,而且在清末时期因为革命党暗杀,还曾经增高过一米。关于颐和园的院墙也挺有意思,乾隆时期的清漪园只有北和东北方向有围墙,其西面,南面均无院墙,现在院墙是光迅重修颐和园的时候增加的。 </div>
<p>多谢,请问没墙的那几面,如何防备?西面无墙是否和静明园连成一片,二园中间也属于禁区?</p> 这点在纪录片《颐和园》里提到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 这段墙底子是光绪时代的,而且在清末时期因为革命党暗杀,还曾经增高过一米。关于颐和园的院墙也挺有意思,乾隆时期的清漪园只有北和东北方向有围墙,其西面,南面均无院墙,现在院墙是光迅重修颐和园的时候增加的。 颐和园围墙倒塌不应是新闻,多年前曾在颐和园钓鱼,那时颐和园的南墙西墙有多处豁子哟,有人为地有自然的。早年间虎皮墙基本是大泥或白灰砌的,外边用青灰勾缝。年久雨林风吹的粘结物酥化了,很容易倒。 修个园墙还非得要传统材料和工艺吗?现代材料和工艺加上传统样子不好吗?弄得神神秘秘外人不能染指,难免让人想象这公帑花得随意。况且那些营造是元朝一种做法、明朝一种做法、清朝更是不同做法,天朝就不能有自己的做法吗? <br/>墙修好了. 对古迹的保护没有章法 啊 <p>这段修好了也要十好几万吧,现在古建的修复建设成本确实不低啊。</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