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德外二
<p> </p>
<p> 新风街这名字,记得是1962年市政府给定的。机械厂开大会,政委王文明,特别提到说这个街名,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你们的期望和关怀。所以印象深。</p>
<p> 这个厂当时产品主要是铸铁暖气片,四柱型和132型。年产400万片,估计在华北地区是最大的生产厂,有流水线,那时就是先进的了。七十年代初,战备疏散和迁厂,产量大减。新建筑不断出现,暖气片市场上缺货。厂里的许多暖气片能手,疏散到河北农村种地。冀县、枣强县等一些社队领导看到机遇,把能手们请去,筹资办厂;这些人被取消了工资,插队挣工分;正愁得没办法,能有挣钱的地方,求之不得。在当时的情势下,社队的领导是冒着风险的;副业都是“资本主义尾巴”;办厂,就比尾巴大多了,那还行?。可利润高,销路好。很多社队顶着干。最早是枣强县,冀县。1978年以后就多了,河北从北到南,办起不少。山西、河南、陕西,甚至新疆,都有。请的指导师付,无一不是来自新风街。暖气片和汽车件的铸造,都在南厂。铸钢、铸铁、铸铜、铸铝,门类也全。北厂机加工,生产电瓶车、牛头刨、汽车件。设备全,劳动者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工艺领先。生产管理严格。制度完善。效率高成本低。应该是很好的企业。据说迁到河北就出现败家相,前几年已经垮了。</p>
<p> 民间在技术能手协助下办的厂子,有的成了气候,如河北冀县春风集团,河南下坡杨,山西清徐暖气片厂。在全国都是著名企业。人民日报都有过专题报道。</p>
<p> 前几年,出过一本书,李辉先生编著的《一纸苍凉》;第二年《一纸苍凉》的主人公杜高出了书《又见昨天》。杜高曾是机械厂的劳教人员、右派。平反后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戏剧出版社总编辑。现在年过八十,健康活跃。</p>
<p> 杜高平反时,被告知:不实之词的档案材料,已经销毁。谁知并未销毁,拿去变了现。李辉从潘家园买了回来,经杜高认可,编著成书。细致翔实。附有多幅照片。在下居然是杜先生的“同事”,书中涉及的人多所熟识,语及的事也多曾经历。亲切,也勾出回忆多多。历尽劫波,活到现在,健康快乐,难得难得!</p>
<p> 在德外那厂子呆过的文化人,改革开放以后,重操就业。做出不少贡献,得到肯定。</p>
<p>知道的如北影导演巴鸿,工艺美院教授何燕明,人美出版社编辑江荧等等。但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受过不公,经过苦难;有成就,有贡献。极少见,极少听说,他们的事。也是历史。也是曾经存在过的人和事。应该有关于他们的记录和叙述。我想说说他们。以祭奠当年的岁月。小说《牛虻》里有两句话,当年的同事丁一力,引来教我:“过去属于死神,而未来属于自己。在未来还属于自己的时候,抓住它吧。”那么,我的叙述,是对死神的祭奠。</p>
<p> </p><br/> 写得好老啊,我从柳荫街搬到马甸时是88年左右,回忆起坐着老55到蒋养房进城去看奶奶真的是感觉很怀念,想想现在也无限感概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