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经历
<p>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吴陈)1975年,当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尾声的时候,19岁的张晓雨高中毕业被分配当一名地铁司机学徒工。他的命运从此就走入了那条轨道。<br/><br/> 地铁司机在外人看来是一份枯燥而艰苦的工作:终日驾驶列车行驶在同一条轨道上,空气流通差,噪音大,环境沉闷,工作时间不能交谈……<br/><br/> 张晓雨不仅克服这些困难坚持了30多年,还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安全行驶82万公里的纪录,相当于绕赤道20.5圈。“据我所知,全世界还没有达到这么长的。”<br/><br/> 张晓雨1956年出生在北京,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铁道部工作的父亲在张晓雨3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是一名老红军。张晓雨的哥哥姐姐在文革中都被下放到内蒙古,而他则幸运地留了下来,考上了铁路一中。<br/><br/> “多亏了邓小平,他在1973年复出后,主张恢复高中教育,”张晓雨说,“那时能上高中不容易,我们初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考上了。”<br/><br/> 而分配到地铁系统工作就更加幸运了。当时地铁隶属部队管辖,还承担接待外宾的任务,每月有16元的固定工资,是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因此招工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张晓雨1米82的挺拔身材,外形帅气,加上他的“红色”背景,完全符合要求。<br/><br/> 1969年,北京第一条地铁线路完工投入使用,从北京站到古城共设16个站点。但当时地铁的主要功能是售票参观——北京人凭单位介绍信,花1毛钱可以买票乘坐地铁参观。“当时地铁发车间隔有14分钟,不可能将它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而且大多数人都住在单位附近分配的宿舍,也不需要搭乘地铁。”张晓雨说。<br/><br/> <font size="6"><font color="darkorchid"> </font><font color="#0000ff">他说,在那个特殊时期,北京地铁还承担了战备以及一些特殊的任务。“晚上9点之后,有一个特别司机小组继续工作,执行特殊任务。当时出席党代会的代表都是乘坐地铁被秘密送往会议地点的。”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改变,这项功能早已经废弃了。</font></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6"></font> </p>
<p><font color="#0000ff" size="6"></font> </p>
<p><font color="#0000ff" size="6"></font> </p>
<p><br/><br/></p><br/> 这图是最初的方案,可惜后来没照着这个来 画圈的位置是当时已有的线路以及换乘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