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之谜
<p>仁者注:今天是周日,突发想当一回“文抄公”,给您抄点“北京之迷”的“字儿”。</p><p>虽然您不止一次去过颐和园,但在园林里隐藏着古建筑的多处机密,恐怕您还是头一次听说吧?不信,您就看下面的这张卫星照片,照片上的昆明湖霎时变成了一个寿桃,万寿山忽然展翅成了一只蝙蝠,连十七孔桥也成了一只长长的龟颈。这些精妙的设计到底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种巧合?</p>
<p><img src="http://www.showchina.org/zixun/200802/W020080228353887286531.jpg" border="0" oldsrc="W020080228353887286531.jpg"/></p>
<p> 从这张照片上看,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只见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最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 </p>
<p>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肪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成了蝙蝠的身躯。 </p>
<p><img src="http://www.showchina.org/zixun/200802/W020080228353887430353.JPG" border="0" oldsrc="W020080228353887430353.JPG"/></p>
<p>看起来,巧妙的设计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寿桃蝙蝠之谜,是不是古人有意为之还不能过早下定论,必须找到有力的证据。古人的历史感责任感都很强,做一件事都会向后人有交代。那么,颐和园里的碑文对此有记载吗?遗憾的是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后,在颐和园里的几个碑文中并没有看到对于这个东西的记载。 </p>
<p> 其实,巧妙的营造山水系、设置亭台楼阁,使之蕴涵某种吉祥寓意,是古代园林建设中常用的手法。例如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中,就建有平面呈蝙蝠状的殿堂,称为"福殿"。园中还有一座蝙蝠形的水池,称之为"福河"。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中,长春园西洋楼"方外观"废墟的前方,尚完整保留着两座用石块砌筑的平面呈桃状的水池。虽然能够证明颐和园"福山寿海"的直接证据暂时还没找到,但这正是古人在建筑设计中的魅力所在 </p>
<p> </p>
<p> </p> <p style="MARGIN: 0px="0px"3px="3px"15px; TEXT-INDENT: 30px">颐和园的布局也极其奇妙。卫星照片上的昆明湖变成了一个寿桃,万寿山展翅成了一只蝙蝠,连十七孔桥也成了一只长长的龟颈。</p>
<p style="MARGIN: 0px="0px"3px="3px"15px; TEXT-INDENT: 30px">北京人极其熟悉的颐和园在高空中看起来竟然是一幅“福山寿海”的图案。这些精妙的设计到底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一种巧合?</p>
<p style="MARGIN: 0px="0px"3px="3px"15px; TEXT-INDENT: 30px">根据七代皆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总管的煌煌望族“样式雷”透露,当年为了给慈禧祝寿修建颐和园时,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任务。</p>
<p style="MARGIN: 0px="0px"3px="3px"15px; TEXT-INDENT: 30px">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p>
<p style="MARGIN: 0px="0px"3px="3px"15px; TEXT-INDENT: 30px">专家夔中羽把收藏多年的颐和园彩色红外遥感相片拿出来,开始了对照式研究。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只见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最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舫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或了蝙蝠的身躯。</p> <p>铜牛之谜 </p>
<p><img src="http://www.showchina.org/zixun/200802/W020080228353887438077.jpg" border="0" oldsrc="W020080228353887438077.jpg"/></p>
<p>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边,是一座铜铸的如真牛大小的牛,卧着,昂首凝视远山近水。据说它是二百多年前,乾隆皇帝重修颐和园时铸造的。 </p>
<p> 中国古代就有把铜比为金的说法。因此,不少人把这个铜牛就叫做金牛。乾隆皇帝还命匠人在牛的身上刻上了一首"金牛铭"。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大肆劫掠。有些洋人听说昆明湖边有金牛,就进园搜索,可是这头牛又大又重,砍不动,搬不走,仔细看来乃是黄铜铸成,就乱砍几刀,连呼晦气悻悻而去。
<p> 为什么要在昆明湖边铸造这么头牛呢?大体有这么几种说法;
<p style="MARGIN: 0px"> 一是"五镇"说。传说北京城有金、木、水、火、土五大镇物。大钟寺有"钟于"之称的大钟是金镇,景山是土镇,昆明湖则为水镇。湖边的铜牛是为了镇水。
<p style="MARGIN: 0px">
<p style="MARGIN: 0px"> 二是"洪水标志"说。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昆明湖在北京的西北,比紫禁城的地基高约十米,到了多雨季节,仔细观察昆明湖水位与铜牛地基的距离,可据以做好城里的防洪工作。
<p style="MARGIN: 0px">
<p style="MARGIN: 0px"> 三是"牛郎织女"说。在昆明湖西堤的玉带桥附近,有一个栽着不少桑树的"耕织园"村。200年前,那里的人们采桑养蚕,煞是热闹。而昆明湖东岸又有一头铜牛,于是把前者比作织女,后者象征牛郎了。</p>
<p style="MARGIN: 0px"> </p>
<p> </p> <p><strong>城门楼</strong></p>
<p><img src="http://www.showchina.org/zixun/200802/W020080228353888531372.jpg" border="0" oldsrc="W020080228353888531372.jpg"/></p>
<p> 现在,满北京都充斥着所谓的现代建筑,许多老建筑也面临着“拆”的命运。在拆拆建建当中,北京人都快想不起老城墙是什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此话道出了德胜门的来龙去脉。元朝末年,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北京),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城北门健德门逃走了,元朝从此灭亡。徐达便把健德门改成德胜门,也叫得胜门,可能是纪念明军取得胜利之意。这是洪武元年(1368年)的事。到了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北京城时,就把大都城的城墙南移两公里,另外修了城门和瓮城,还叫德胜门。由此看德胜门的命名早于北京城52年。 </p>
<p> 北京城建成了,共有9个城门。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专门喝玉泉山的泉水,给皇帝运水的水车,从西直门出入;给宫廷运煤的煤车出入于阜成门;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安定门出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据说,清朝士兵们进德胜门时还要高唱“得胜歌”。听“老北京们”说,这得胜歌就是八角鼓(单弦)的前身。
<p> 据史书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瓦刺军进攻北京,兵部尚书于谦率领大军出安定门迎敌,一举击毙了号称“铁颈元帅”的也先的弟弟索卯那孩,把瓦刺军打得丢盔弃甲。于谦得胜,凯旋而归。这是于谦保卫北京的一次大胜仗,在历史上很有名。以后,到了祟桢十七年(1644年),皇帝朱由检派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带兵出安定门,开赴山西去打李自成的起义军。军队刚走到涿州,迎头碰上闯王的部队,兵士不战自溃,闻风丧胆而逃。李自成的大军乘胜追击,打下了北京城。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只好在煤山上了吊。可见名曰德胜门,实际上胜败都有。
<p> 北京内城有九门,这九门都有城楼和箭楼。可是德胜门的箭楼却有点与众不同。拿正阳门来说,箭楼下有门洞和城门,而德胜门的箭楼却没有门洞和城门,也是北京独一无二的没有门洞和城门的箭楼。
<p> 德胜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在明朝嘉靖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都曾经重修过。民国初年也修缮过,因为财力不足,只修了半个城台就停工了。民国十三年,北洋政府索性将城楼拆掉,卖了木料,用这笔钱给政府官员发了薪金。 </p>
<p>么样了。北京城墙大都已拆掉,惟保留了三座门楼:正阳门、东便门和德胜门。</p>
<p> </p>
<p> </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 size="5"><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谢谢楼主的细心观察和解说。<br/>谈点我的见解算是抛砖引玉吧。<br/><br/> “寿桃”之说我觉得是无意插柳吧,至于前山湖边是蝙蝠图案也是凑巧。主要因为当时不可能空中看到昆明湖全景的,只是现代卫星地图才看到形昆明湖、排云殿两侧似寿桃和蝙蝠罢了。<br/> 铜牛之说不少版本,但是我认为还是“牛郎织女”之说准确,主要是乾隆在御题清漪园昆明湖的诗里多次提到“牛郎织女”。<br/><br/> 再有一点楼主没有提到的,就是二龙闸石桥,多数认为是乾隆时代的,我觉得要远远早于乾隆朝。曾经从现在石舫的位置到龙王庙岛以东都是土地,只有西海有一条河流经二龙闸,这是控制西海水位的闸口。<br/> 再看二龙闸石桥和闸桥望柱栏板,风化严重,其用石绝非皇家园林所用的汉白玉,可以看看清漪园时期的古桥,无一不是汉白玉所造。<br/></span></font></span>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鞍山仁者</i>在2010-11-7 15:34:00的发言:</b><br/>
<p><strong>城门楼</strong></p>
<p>北京城墙大都已拆掉,惟保留了三座门楼:正阳门、东便门和德胜门</p></div>确切地说,应是“正阳门、<font face="黑体">东南角楼</font>和德胜门<font face="黑体">箭楼</font>” <p>确切地说,应是“正阳门、<font face="黑体">东南角楼</font>和德胜门<font face="黑体">箭楼</font>。</p>
<p>谢谢修改</p> 另外,古代其实很讲究风水一说.颐和园所在的万寿山或许在风水上也有其所认定的标准.原来清漪园时某些建筑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尚不好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