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 发表于 2010-11-3 19:40:00

我读徐鑫先生“清代皇陵地宫探秘丛书”

<br>&nbsp; &nbsp; &nbsp;
<br>2010年10月15日北京.台湖新版中外文图书、音像制品推介现采订货会
<br>&nbsp;
<br>&nbsp;
<br>&nbsp;&nbsp;清代皇陵地宫探秘丛书&nbsp;
<br>&nbsp;
<br>徐鑫先生父亲我国权威清朝陵寝研究专家徐广源先生&nbsp;&nbsp;
<br>&nbsp;
<br>
<br>“清代皇陵地宫探秘丛书”责任编辑唐棣与徐广源先生合影&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 &nbsp; 徐鑫先生力作“清代皇陵地宫探秘丛书”一套三册《地下佛堂—清东陵乾隆陵地宫清理之谜》、《香妃画像—清东陵容妃地宫清理之谜》、《铁腕女人—清东陵慈禧陵劫难之谜》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购物网站发行。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其父徐广源先生《正说清朝十二后妃》出版之后,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曾给写过书评。书评中提到了作为读者到书店选择图书主要做到“三看”一看书名,二看出版社,三看作者。 &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本套图书的书名就很吸引人,乾隆、香妃和慈禧都是人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他们死后陵寝更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离奇、诡异事件。迷一样的建筑,徐鑫先生依据历史档案,加以正说分析,让谜一样的历史变得清澈。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该套图书是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东大学出版社是山东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已有20多年出版经验。山东大学出版社可谓是慧眼独具,在课程教材特色出版的基础上不忘改制创新。在这套系列的排版上足能显出山东大学出版社的专业水平,可谓是该社的一个精品工程。 本书作者徐鑫先生,长期从事清朝帝王、后妃的陵寝研究。在业内和社会上颇具影响力。他出版专著有《走进香妃墓》、《点击乾隆陵地宫》、《雾开慈禧陵—慈禧陵地下宫殿清理之谜》、《香妃遗事》、《揭秘光绪陵》、《悬念康熙陵》等。
<br>&nbsp;
<br>《地下佛堂—清东陵乾隆陵地宫清理之谜》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近来偶然看到一网站,一位网友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乾隆裕陵地宫不是真的,真的在现在的地宫旁边。稍对乾隆陵有所了解的人也不会得出如此结论,这说明有一大部分人对乾隆陵乃至清东陵一点都不了解。网站是一专业性网站,从这些人长期停留在专业网站上看,这些人是愿意深入了解乾隆陵和清东陵的。所以《地下佛堂—清东陵乾隆陵地宫清理之谜》的出版是及时必要的。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乾隆皇帝裕陵无论是规制还是质量上都超过了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和雍正的泰陵。比如乾隆皇帝想在自己的陵寝增设石像生,但又顾虑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陵寝都没有设置石像生,后来乾隆给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陵寝各补建石像生5对,给自己增设了8对。 &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乾隆陵寝门前的三路一孔桥是到乾隆陵寝旅游的人们不可不看的景观,这三座玉带桥新颖别致,传统抱鼓石被替换成了透雕蹲踞昂首的靠山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这是清朝陵寝中唯一一座三路一孔拱桥。除此之外乾隆陵寝尚有许多令后世帝王仿效的工程,徐先生也不嫌繁琐,一一为我们举例说明。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乾隆地宫的清理是对文物的保护,但随着清理的深入和完成,谜一样的地宫呈现在世人眼前。人们常说人死灵魂还在,这件事是无法考证的。但发生在乾隆地宫的这些事是巧合还是灵魂们的一场地宫保卫战呢?原来,1928年孙殿英及其部队盗掘了乾隆陵地宫,前三道石门都顺利打开了,惟独这最后一道石门他们使劲浑身解数都不能使它移动半分。孙殿英可能也是急了,只听一声巨响,这最后一道石门被炸开了。迎面相对的是一口巨大的棺椁,我想孙殿英当时也一定很疑惑,也想为一句“这是为什么?”。善后小组把地宫收拾如初,因为第四道石门损坏,他们虚掩了三道石门。1975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试探发掘乾隆陵地宫,他们顺利的打开了前两道石门,第三道被迫用上了千斤顶。随着西面门扇的移动,大家发现了是一口巨大的棺椁顶住了第三道石门。这是在场的人也同样思索着“为什么?”那么这是灵魂不灭吗?如果是裕陵地宫还是被盗一空。那么这是纯属巧合吗?如果是乾隆的眼框又怎么放出异样的白光。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如今我们步入乾隆陵地宫便会看到梵文经文遍布其中。这些经文曾难倒过西藏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和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这些经文和其他乾隆陵迷案一样长期困扰着研究者。徐鑫先生结合法国研究员和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录入了部分经文解释和读法和出处。这无疑是对今后近一步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有的学者曾说研究园林有两个重要手段:一是发掘,二是老照片,研究园林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老照片是可见的文献,能直观的反应当时的历史情况。比文字档案更生动,更真实。徐鑫先生的书中总不乏有出人意料的老照片爆出,这套书也不例外的延续了这个特点。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1928年8月19日,孙殿英盗案发生后,由清室后裔和清朝遗臣组成的“详查筹办东陵被盗善后事宜小组”抵达清东陵。在以前的清东陵著述中描述重殓乾隆陵中都会有段落“……在西面的两棺之间发现一具完整女尸,年龄约50左右,皮肉具存,没有腐烂,笑容可掬,有如古佛……”大家都知道这具不腐女尸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其尸身照片于近年发现于一所图书馆藏书上,又有幸被徐先生收录书中。让我们得以看到一具150前的完整皇后尸体,因此我们也不用再怀疑尸身不腐的真实性。不尽如此,很多当年善后小组拍摄的照片,也被徐先生收录利用,不能不说是让我们大饱眼福。也为这本书增色不少,再加上图书全是彩图设计,也就更显难能可贵了。
<br>&nbsp;
<br>《香妃画像—清东陵容妃地宫清理之谜》 &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民国1914年,北京古物陈列所成立后,一次展览一副题为“香妃戎装像”的油画让这位乾隆的爱妃迅速蹿红全国,瞬间成为小说、笔记的主人公。1999年随着《还珠格格》第二部的热映,更是让如今的人了解了她,喜欢上了她。这个人从生到死都是迷雾重重,是不是身有异香?入宫以前的生活如何?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死后是远葬新疆还是近葬北京或者附葬东陵?这么多的谜团在徐先生在《香妃画像—清东陵容妃地宫清理之谜》书里抽丝剥茧,为我们娓娓道来。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2007年8月20日,一张根据香妃遗骨照片复原了香妃生前容貌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再次引起了一股狂热的香妃热潮。电脑还原出来的香妃和文献记载的香妃在容貌上是否一模一样?《香妃画像—清东陵容妃地宫清理之谜》一书不仅为我们解答了这个最大的悬疑,还收录了许多香妃史料,并特意包揽了乾隆后妃和一些与香妃有关的画像。有没有一张香妃的真实画像藏在东陵呢?让我们踏着历史遗迹这条星光大道,一起来寻找我们心中的那个香妃。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本书,一节题目是“香妃的真墓应在乾隆陵墓中”。这个题目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香妃与乾隆葬在了一个地宫里。香妃的葬地一直都有三种说法,一是新疆喀什,二是北京陶然亭,三是清东陵。那么一人不能分葬三处,其中必然有假。但我们翻开这本书时我们会发现新疆的香妃墓实际上时香妃的父亲为其祖父修建的,后来成为了一个家族墓群。再说万人之上、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怎么好意思让自己的媳妇死后送回娘家安葬呢?偌大的清东陵还容不下一个妃子。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清朝皇家成殓尸体一般是一棺一椁,1979年清东陵文保所清理香妃地宫时却只发现了外椁,内棺是不是被盗了呢?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得知这可能和民族习俗有关系。香妃的头颅骨为什么又成为清东陵的珍贵宝贝了呢?这珍贵宝贝又是谁的不甘心使其在第一时间重见天日呢?为什么它会往返于东陵和北京?它又能告诉我们那些传奇香妃的惊天秘密呢?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2004年徐鑫先生《走香进妃墓》出版发行,让徐鑫先生在清史、清陵圈和爱好者圈里一炮而红。这么多年过去了再写香妃,可以说徐先生越写越成熟,史料的运用越来越丰富。与时俱进,现代与古代完美结合,让人们从方方面面了解香妃的原型。
<br>&nbsp;
<br>《铁腕女人—清东陵慈禧陵劫难之谜》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的消息公布后,慈禧又成为焦点人物。 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东陵大盗》播出后,一些不了解慈禧陵的人会问慈禧陵真的机关重重吗?真的有陷阱、暗箭、滚石吗?慈禧的陪葬品真的装在那么多箱子里陪葬吗?我想带着这么多疑问去看《铁腕女人—清东陵慈禧陵劫难之谜》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铁腕女人—清东陵慈禧陵劫难之谜》在立足慈禧陵的同时,又以慈禧陵为突破口把相关历史,相关陵寝穿插其中,更详实,更细致,更全面的揭示了一座立体的慈禧陵。都说慈禧陵寝极具奢华,三大殿都是海南黄花梨木,明柱镀金盘龙,龙首朝下。三大殿墙壁扫金砖雕,寓意深远。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些影视剧都说这位“兰贵人”能歌善舞,倾国倾城。实际身高恐怕没人能说的清楚,古代女人崇尚小脚为美,为什么慈禧竟是一双大脚?是他违背伦理还是另有原因呢?慈禧尸身遭没遭过盗匪的凌辱?慈禧宝贝知多少?慈禧陵地宫为什么没有固定棺椁的龙山石?《铁腕女人—清东陵慈禧陵劫难之谜》对历史疑案,谜案,悬案,采各家之说,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最终融于一说,成为独树一秀的新观点。&nbsp; 徐先生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很知道我们学习的。徐先生还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点对史学研究者是很重要的!下马牌在东陵是很不起眼的石碑,它并不像地宫,大殿等豪华建筑那样吸引专家和游人的眼球,但徐鑫先生就在这样一件不起眼的物件上发现了大问题。 &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 《铁腕女人—清东陵慈禧陵劫难之谜》书中图片也是不能不说的,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那些陵寝地势画样,陵寝草图等在清朝被视为“国家机密”的东西在今天有幸被徐先生插入书中,又有幸被我们看到,这真可以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啊。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徐先生的这三册书虽是正史但并不枯燥,不但是专家学者的参考书籍,就是平常百姓也能读懂。真正做到了“让历史走进现实,让大众贴近正史。”雅俗共赏是现在历史著作所追求的一种至善至美。能集雅俗于一身的人必是一个内涵丰富,韵味深厚的生活智者。读完这三册书使三段模糊的历史不再模糊,使三个神秘的人物不再神秘,使三座离奇的建筑不在离奇。我想徐先生不仅仅是对陵寝的真实记录,更是以记录陵寝的多灾多难,艰难曲折而唤起人们保护陵寝的意识。 &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徐先生身体不是很好,虽是这样他一直以来都是笔耕不辍,为了更好的完善写作他查阅史料、咨询相关专家学者、与陵寝爱好者交流讨论。最后交出的这份“答卷”,我想是会让广大专家、学者和清东陵爱好者所满意的。&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 &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折一枝柳条,掐一朵桃花。品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

斑马二世 发表于 2010-11-3 21:49:00

又换封皮换出版社出版了,建议往深层挖掘一下。

客人 发表于 2010-11-3 21:40:00

<p>不过这三本书似乎有老酒新装的嫌疑.因为都曾经出过书了,能有什么新鲜的看点呢?</p>

默默唱歌 发表于 2010-11-3 19:46:00

学习了!!!

江南雨 发表于 2010-11-3 20:20:00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11-3 20:13:00的发言:父子二人均值得我们学习!
是啊!都在不懈的努力!

析津志 发表于 2010-11-3 20:13:00

父子二人均值得我们学习!

默默唱歌 发表于 2010-11-4 12:49:00

你都读过这些书?

客人 发表于 2010-11-4 20:1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默默唱歌</i>在2010-11-4 12:49:00的发言:</b><br/>你都读过这些书? </div>
<p>以上3本书都有书曾经出版过.</p>
<p>&lt;点击乾隆地宫〉</p>
<p>《走进香妃墓》</p>
<p>《<ahref="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100387&amp;ref=search-1-pub" name="p_name" target="_blank">雾开慈禧陵</a>》</p>
<p>&nbsp;</p>
<p>不知道这次又能有什么突破阿.不过现在当当买100送20我还是都买了.希望徐家父子下次如果没有大的内容突破不要在裕陵/慈禧陵/容妃墓上面出什么所谓的新书了.</p>

关外三陵 发表于 2010-11-5 18:18:00

都是一些不错的书!

小女子 发表于 2010-11-5 14:23:00

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050012/0000bLCc.html
&nbsp;
http://data.book.163.com/book/section/0000bLCc/0000bLCc131.html
&nbsp;
&nbsp;
把这些目录和内容与徐广源先生在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大清皇陵》对比一下,看看你到底都仔细看过多少?还有你仔细看看这些书里面的举证和新观点、内容多少程度再说话,难道只有内容大的突破才能按照你的意愿出版?所谓的大的突破,有没有具体的标准?也许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很高雅,但能代表你要求别人都像你这样知识渊博、看大的方向论断事物的标准曲直?有一些新的资料发现、研究,就把其不断陆续加进去,有何不可?

唉呦喂 发表于 2010-11-13 14:37:00

<p>估计内容大同小异,图片会有些不一样吧。回头去图书大厦看一眼~~~</p>
<p>&nbsp;</p>
<p>顺便问一下,什么时候才能抢救一下景陵地宫啊?</p>

sunnanwxws 发表于 2010-11-19 08:52:00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11-3 21:40:00的发言:
不过这三本书似乎有老酒新装的嫌疑.因为都曾经出过书了,能有什么新鲜的看点呢?同意,普及的东西,以前他们书里的东西占绝大多数 感觉他们父子现在商业化越来越重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读徐鑫先生“清代皇陵地宫探秘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