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 发表于 2006-6-16 23:53:00

[转帖]四合院是老北京历史的见证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height="38"><div align="center"><font class="font14"></font></div></td></tr><tr><td background="../../images/index/bg3.gif" height="3"></td></tr><tr bgcolor="#f0c5c5"><td bgcolor="#c8e0ec" height="22"><div class="style22" align="center">转自:贵人网 </div></td></tr><tr bgcolor="#fcf3f3"><td background="../../images/index/bg3.gif" height="3"></td></tr><tr bgcolor="#fcf3f3"><td valign="top" bgcolor="#f7f7f7" height="448"><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font class="font14" id="zoom"><font size="3">&nbsp;</font>
                                                                                <p>  历史,使得北京这扇古都之门在沧桑中变得沉重。现代北京的辉煌,使这份沉重变成了这座城市的厚重。 </p><p>  据某周刊组建的三千年城市俱乐部介绍,北京凭借悠久的历史当选为俱乐部的名誉主席。没人能撼动它当值主席的地位,它的任务就是代表整个俱乐部出席外事活动,推广国际形象。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元大都还不算,北京房山琉璃河地区的西周燕都遗址把北京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2年。 </p><p>  在称谓中寻找北京历史 </p><p>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p><p>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在尧封帝,此后在苏城建都,在燕封召公?。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来燕国兼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国灭掉燕国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80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p><p>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p><p>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年 ,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p><p>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其意指的就是北京。 </p><p>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p><p>  京城,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p><p>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 938年 ,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p><p>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p><p>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 今北海公园 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 1272年 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p><p>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 北京 为汗八里。 </p><p>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 1368年 ,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p><p>  北京,明永乐元年 1403年 ,明成祖朱棣 永乐皇帝 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p><p>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 1420年 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北京被称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京师。 </p><p>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不准确,明清的宛平县治区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现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大兴区的西部。 </p><p>  京兆,民国二年 1913年 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p><p>  文化是这座城市永远的资本 </p><p>  每一个不同的称谓,都有与之想对应的文化。3000年的历史,3000年的文化,见证着这个城市不同阶段的繁荣与各个朝代的盛衰。绵延800多年的建都史,使北京拥有了宏伟壮丽的皇宫建筑、瑰丽秀美的园林设施、历经沧桑的庙宇宫观、汗牛充栋的文物典籍,这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p><p>  故宫、颐和园、天坛、圆明园等这些过去帝王将相出入的景点,海内外游客都耳熟能详,但老北京城不仅仅是宫廷权谋争斗的庭院,也不都是诸侯挥戈逐鹿的场地,更不单单是王公显宦享乐挥霍的殿堂,还有她的衣食父母———一代又一代的皇城子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和辛勤劳作所流下的遗迹。当你在老北京人居住的胡同里漫步、在四合院里徜徉,就会看到青砖垒砌的高墙、雕花精细的门楼、如伞浓阴的枣树,倾听浑厚地道的北京土腔,还有一阵又一阵的鸽群哨音……你更能品味到五朝帝都的真谛。著名建筑学家张开济这样评价:如果把整个北京比作一幅美丽图画的话,原来的城墙就是它的画框,而在绿树掩映之下成片的灰砖灰瓦的四合院则是这幅画的“底色”。 </p><p>  北京烤鸭以及老北京茶馆已不单单是一种饮食特产,更是提升到老北京文化的代名词,成了北京的城市名片。到北京来旅游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全聚德烤鸭店是一家百年老店,周总理曾多次宴请了外国重要的到访来客。在北京吃烤鸭,除了全聚德及联营店和九华山烤鸭店外,其他店二三十元的烤鸭恐怕就很难代表北京烤鸭了。 </p><p>  老北京的茶馆儿很多,最早出名的有地安门的天汇、前门外的天全、汇丰、同和、海丰等,都是在北京城里有一号的。北京老式的茶馆儿,不少还带说书、唱曲艺的,清代著名说书艺人石玉昆、司瑞轩等,都是在茶馆中演唱讲说。位于北京前门的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客人每天都可以欣赏到来自曲艺、戏剧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和应季北京风味小吃,让中外宾客如同走进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近40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p><p>  别让城建伤了北京的根 </p><p>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成片的灰砖灰瓦胡同和四合院不得不为其让路。有的被拆毁、有的被迁址,得以幸免的也被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所淹没。“现代城市”的风采日益耀眼,但“文化古都”的气息却日渐稀薄。长期以来,北京城市建设与传统风貌保护的矛盾就这样一直处于胶着状态。面对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旧城区,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成片古老风貌,做到新中有旧,让已经散落于现代化城市中的点点古老基因,能够尽量和谐地与崭新的城市风貌有机地共处,让海内外游人留下对北京古都的印记,这已是摆在北京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p><p>  既要“现代城市”,也要“文化古都”。和着新世纪的脚步,一个个保护古城历史风貌的方案破土萌生。例如:再现五朝帝都老城墙、“文脉”上建古貌旅游街、“舳舻蔽水”重现什刹海、100亿打造琉璃厂、“卢沟晓月”再现燕京八景等。 </p><p>  建设皇城根遗址公园和明城墙遗址公园,是北京市政府为恢复古城风貌画出的两道点睛之笔。北京的古城墙,最能展示古都的历史风貌,也是北京人的深深情结所在。不论是北京人还是海内外游客,从斑驳的城墙上,定能唤起对老北京的回忆。 </p><p>  在北京,与热火朝天地用玻璃幕墙和钢筋水泥去构筑都市丛林相比,修缮文化遗存、打造古都风貌的行动还需加温。但延续城市历史记忆,为后代留下文化遗产,已日渐成为北京人的共识,北京再现“现代城市,文化古都”的风采将为期不远。 <br/></p></font></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四合院是老北京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