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象小的老师
<br/><br/><br/><br/><br/> <p> 关尔兄发来的照片,我一直等着能看他发表。好多老校友都想看一看,现在我抢先了,抱歉得很。</p> <p> 象鼻子中坑小学,在东城交通部的北面,前身是京师八旗子弟小学。业已百余年的历史。民国时为公立国民小学。四进院子,十四个教室和一个单独的音乐教室,西跨院有一个大操场,有分校在草场大院胡同。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很多,以及狼,雁,鸭,人体骨骼等生物,自然课标本。61年 有一位徐老师病逝,我的班主任王光伟老师拿来他的遗物--在一张小丝手帕上以蝇头小楷写的全篇《大学》,字体工整娟秀,足见其功力。文革时,吕金榜老师在墙上直接以隶书书写毛语录刀砍斧凿般力透纸(墙)背。许多老师都是家学渊源深厚的世家子。教音乐的范老师 终身未嫁,许多年,象小的器乐,声乐都在比赛中拔得头筹。教体育的郭歧舫老师还兼任美术课,写的一手极好的仿宋体。现都已七旬以上,有的业已作古。学校不在了,一些老师不在了,但他在我们的心里还是那个朝气蓬勃的样子。这里走出了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学子,永远是这里的小学生。像西北歌王王洛宾,赵忠祥,电影演员宋春丽,宋丹丹,省,部级干部也有多名。</p> <p>这是海淀的那座学校</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黑龙</i>在2010-9-7 22:19:00的发言:</b><br/><p>这是海淀的那座学校</p></div>
<p>不是海淀的吧,应该是东城区建国门地区的象鼻子中坑小学的简称吧.该校已经不复存在.但看照片,那房子像座庙.</p> <p>院子是真好</p> <br/><br/> <p>我住前坑呀。在找老街坊论坛里有自我介绍。</p> <p>是的,我今年60了。有些老师是不认识的。第一张,第四张,第五张认识的多一些。</p> <p><font size="5">那您以前住那条胡同啊?我住南衣袍胡同,我今年41.</font></p> <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我想三坑老人的年龄应该比我大,但我们是老街坊没错儿。</font> 第二,第三张应该是77年以后的吧?我77年开始上的小学,那时已经改名叫春雨小学了。照片中的老师我全有记忆,第二张正中的女老师是张校长,最后的男老师是罗主任。第三张中有我的班主任,有教体育的尚老师和郭老师,有教美术的冯老师,大队辅导员张老师。这些老师应该都70以上了,看着很亲切。 <p>第一张,第二张1964年吧,第三张1965~1966年初。</p> <p>第四张前排正中的是老校长王芸。现在或有80~~90岁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namdul</i>在2010-9-21 14:52:00的发言:</b><br/><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000757931.jpg<br/><a href="http://www.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10-9/201092114512314881.jpg" target="_blank"><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10-9/201092114512314881.jpg"/></a><br/><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000910841.jpg<br/><a href="http://www.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10-9/201092114512397424.jpg" target="_blank"><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10-9/201092114512397424.jpg"/></a><br/></div>
<p><font color="#0000ff" size="5" face="楷体_GB2312">孙敬修先生做过象小的校长吗?</font></p> 学舍:镶黄旗官学在安定门内大兴县西圆恩寺胡同,共房三十七间。正黄旗官学在西直门内祖家街,共房三十七间。正白旗官学在朝阳门内南小街新鲜胡同,共房二十八间。正红旗官学在阜成门内巡捕厅胡同,共房四十七间。镶白旗官学在东单牌楼之东象鼻子坑,共房三十五间。镶红旗官学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共房四十八见。正蓝旗官学在东单牌楼之北新开路,共房三十五间。镶蓝旗官学在西单牌楼之北甘石桥马尾胡同,共房四十间。<br/> <p>赵忠祥所上的小学,在解放前叫一区中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象鼻子中坑小学,是以地名来命名的。它的位置就在北京火车站的正前面。当时赵忠祥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报名上的小学,报名以后解放军就开始围城了。那时候北京城里很乱,所有的学校都停课了。1949年秋季,共和国诞生的时候,赵忠祥背着书包上了小学一年级,他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批小学生。所以赵忠祥常说:“我是在红旗下长大的”。</p> 设立蒙古八旗官学,每旗一所,计八所。雍正五年,京城旗学由四所官学扩大为八所官学,每旗一所。镶黄旗官学在圆恩寺胡同,正黄旗官学在新街口公用库地,正白旗官学在西四新鲜胡同,正红旗官学在阜成门内巡捕厅胡同,镶白旗官学在东单象鼻子坑,镶红旗官学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正蓝旗官学在崇文门内单牌楼北街新开路,镶蓝旗官学在宣武门内乾面桥东口。康熙、雍正年间建立内府上三旗官学两所: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br/> 摘自《清代教育史》 极其珍贵的资料。谢谢! <font size="5"> 关尔 长篇博客《变迁的六十年》里,真实而又活灵活现的记述了在象鼻子中坑小学学习的场景,一下子就像通过了时间隧道,又引起无限的回忆。我们是同级不同班的同学。2010年我们又一次相聚,我和他们班的几个同学,一起去看了林惠如老师。许多照片都是林老师的珍藏。关尔兄发给了我,我又奉献给大家。关尔兄《变迁的六十年》史料翔实,文笔流畅优美,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font> <img style="CURSOR: pointer"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file:///E:/qq文件/1033288563/Image/J7PM@@OE[O(~29__HZN5%7DCK.jpg" onload="imgresize(this);"/> <p align="center"><img style="MARGIN: 0px="0px"10px; FLOAT: none; cssFloat: none" alt="象鼻子中坑小学62届六.2班的部分同学拜会老恩师-郭琪坊 - tsj-333 - 唐三角的快乐生活" src="http://img776.ph.126.net/9qtGVF1n7XZcFqaGa3skig==/1271703944779708529.jpg" __1310479592437__="ev_4720668774"/></p>
<p> </p>
<p> </p> 第一张照片后排右数第五位,既是上面的郭老师。年轻小伙经历了沧桑,岁月催人变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2 22:08:19编辑过] 三坑老人我是你小学同班同学,班主任王光伟,大队长宋辉,吴强。你是谁啊? <p><font size="5"> 哈哈,真高兴。昨天娄立M同学终于和我联系上了。在QQ加了好友。我们很开心的聊了很长时间。又得知许多相互熟悉的朋友·同学情况。快50年啦!小时候学校的男女同学都有男女界限,很少交流。一晃,都年过花甲了。界限没了,消息也没了。记性小了,忘性大了。可小时候的事情却历历在目。怀旧成了经常性的日常工作。同学们,快上网呀,大家联系起来吧。我们的生活会增加很多乐趣。请加我 QQ1033288563</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3 13:00:49编辑过] <p> 很高兴,从娄立M同学处得知了许多同学的信息。还和温L同学通了电话,遗憾的是她要出门没聊几句。宋H同学在美国,有两个孩子,都哈佛毕业了。邵HW同学也从青海回到了北京。杨RJ,穆D ,李 AY都有些信息。</p> 今天非常高兴,老同学陈君远打来电话。他和关而老兄联系上了,知道了我的电话。一聊就是半个多钟头。君远兄历时十年写了一部鸿篇巨著,三千万字,四十三卷配有照片的《百年北京城》还得知冯骥才是我常在一起玩的发小。虽不见面我又可以高攀了。 本帖最后由 秋来秋去 于 2013-4-11 00:32 编辑
谢谢三坑老人的照片,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红圈内的老师是我的班主任. 红圈内的郭老师教过我们班美术课. 红圈内的冯老师和我同姓,
她是最漂亮的.长的一副苏州美女样,是我心中的偶像.{:soso_e12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