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首座民办博物馆成孤岛.
转帖: 首座民办博物馆成孤岛. <br/><blockquote style="WORD-BREAK: break-all">7月21日,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观复博物馆像座孤岛,矗立在一片废墟中。<br/><br/>新京报8月9日报道 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因城市规划开始拆迁。7月21日,这里随处可见拆迁后的废墟,但因马未都而名声大噪的观复博物馆,仍在孤独地坚守着。马未都说,他不是“钉子户”,只是希望和政府协商,为已经三次易址的观复寻找一处交通、环境都不错的新址。<br/><br/>1996年,马未都建立新中国第一座民办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至今,民办博物馆已走过14年历程。但记者调查发现,被定位为“民办非企业”,身份上尴尬、资金不足、运营缺陷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民办博物馆。为此,民办博物馆经营者呼吁尽早出台《博物馆法》,制定全国统一的博物馆准入制度,对博物馆规范管理。<br/><br/>7月21日,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观复博物馆矗立在一片废墟上,仿若孤岛。往日推土机的轰鸣已逐渐消停,不时有参观者三五成群前来,这里才仿佛有了生气。<br/><br/>观复的门票50元一张,设计得如书签般精美,共5种款式,任参观者挑选。进入大门,2800平方米的区域,设有家具馆、陶瓷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工艺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馆内的布置温馨典雅,除了展区,还特设了客厅、书房、茶室等。“我希望观复能给人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马未都说。<br/><br/>因城市规划,大山子附近开始拆迁,其中就包括观复所在地,这里将来的规划是一片绿地。<br/><br/>保安称,年底,观复博物馆将迁走。但马未都立即否认,表示三五年内,观复博物馆仍将坚守在原地。“这个馆要坚持到和新馆接上,至少需要3到5年,应该还能在这坚持这么长时间。”<br/><br/>此前,有媒体把观复称为“钉子户”。“我们可不是钉子户,从来没想着和政府对着干。”马未都说,他不是赖着要拆迁款不走,而是希望和政府协商,为观复寻找一处交通、环境都不错的新址。<br/><br/>惟一经营持平的民办馆<br/><br/>凭借马未都的名气,加上成功的宣传和管理模式,观复博物馆名声在外<br/><br/>马未都最早出名是从文学创作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一起,创作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几乎也是那时,马未都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陶瓷、古家具、玉器等藏品已逾千件。现在,他又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马未都说收藏》。<br/><br/>成立博物馆是马未都多年的心愿,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10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获准成立,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家民办博物馆。<br/><br/>最早的观复坐落在北京琉璃厂,展出面积约400平方米,陈列以明清传世文物为主。此后,观复几经易址,2000年从琉璃厂迁至南小街,2004年又迁至大山子。<br/><br/>定期策划组织专题展览、举办文化交流讲座等,凭借马未都的名气,加上成功的宣传和管理模式,观复博物馆名声在外,参观者络绎不绝。提及这一点,马未都颇为自豪。<br/><br/>如今,观复被称为“惟一没有政府拨款,能够经营持平的博物馆”,并在杭州、厦门建立了地方馆。<br/><br/>多数民办馆入不敷出<br/><br/>没有政府拨款,门票收入远远不足以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br/><br/>但,马未都的名人效应,并不是每间博物馆都具备的资源。<br/><br/>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估计,目前,全国有约1000所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近1/3。<br/><br/>然而,其中运营成功者寥寥。多家民办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尽管国家对民办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免税,但没有政府拨款,门票远远不足以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因为民办非企业的性质,民办博物馆不得不另外成立公司,开发销售相关纪念品,以此养馆。可公司又要纳税,这对于本就生存困难的民办博物馆来说,无疑是不利的。<br/><br/>2007年,在高碑店民俗文化村,姚远利买下一套占地3000平米的四合院,办起了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br/><br/>日前,姚远利坦言,博物馆的运营很失败,一年开销60余万元,来源却只有每年四五万元的门票收入。姚远利曾尝试注册公司,开发博物馆相关纪念品,但运作并不成功,纪念品的收入少到可以不提。现在,他主要靠自己的一家小企业来贴补博物馆。<br/><br/>说起这些,姚远利忍不住一声叹息。他说,开办民办博物馆的人,大多是源于个人的收藏爱好,随着藏品的增加,逐渐有了办博物馆的想法,希望借此造福社会。然而,一次次地拆迁换址、资金短缺,不少民办博物馆或关停,或名存实亡。<br/><br/>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苑,这个被称为中国惟一的皮影博物馆,展出的皮影有1万余件,却只能蜗居在通州马驹桥两套约250平米的两居室中。博物馆的启动资金,是创办人崔永平卖冰棍、经营公用电话,苦心经营6年积攒而来。但如今,博物馆“客源”并不多,大多还是外国人。<br/><br/>藏在大观园附近一间地下室的古陶文明博物馆,收藏展出的都是些出土文物。7月底,记者前往该馆时,只见大门紧闭,门前连过往的人都很少。400平米的地下室内,陈列着几百件新石器彩陶、秦汉砖瓦、战国封泥……然而,除了那些专业级看客,博物馆游客稀少,艰难维持。<br/><br/>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政府很支持民办博物馆,但毕竟它是一项公益事业,每年都需要一笔固定的支出,一些民办博物馆往往因为运营、资金出现困局,导致其颓败或关门。<br/><br/>民办博物馆身份的困惑<br/><br/>2004年,民办博物馆的注册单位改为民政局,其性质被定为“民办非企业”<br/><br/>民办博物馆何以门可罗雀,难以自养?<br/><br/>“身份是最大障碍,我曾多次呼吁。”马未都说,观复博物馆曾经也是北京市编制在册的民营事业单位,“但4年后,我们被踢出来了。”<br/><br/>2004年,民办博物馆的注册单位改为民政局,其性质被定为“民办非企业”。<br/><br/>这样的性质,当马未都和外国人交流时,往往解释不清。而在外国很多国家,对博物馆的定性为非营利组织或社会公益机构。<br/><br/>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马自树指出,博物馆是赔钱的事业,在很多国家,博物馆都是由社会组织来管理。比如交由基金会管理,以基金会吸纳社会资金,通过基金会管理和支持博物馆的发展。让博物馆社会化,这应该是今后的主流。<br/><br/>对此,马未都深表同意,并已经开始实践。<br/><br/>2007年,观复博物馆由个人管理改为理事会管理制,全部理事承担起对博物馆的社会责任。马未都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博物馆变成社会财富,而不是个人财富。<br/><br/>今年6月,马未都又宣布创建观复文化基金会,把他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出,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br/><br/>“基金会是为博物馆长久的打算,将来博物馆会社会化,我希望我能退下来,然后让博物馆按照制度运营。”马未都表示,基金会能增强博物馆的抗打击能力。所有对博物馆有兴趣的个人、企业,都可以给基金会捐赠,相应的,他们也可以获得利益,比如以企业命名的展馆。<br/><br/>除去性质上的困惑,民办博物馆在管理上缺乏规范、在政策上缺少扶持,也被众多馆主屡屡提及。<br/><br/>根据现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非国有博物馆应当具备固定的馆址、必要的办馆资金、一定数量能成系统的藏品等。<br/><br/>但马自树说,这个准入标准比较模糊,各地不统一。不少馆主也表示,因为缺少全国统一的准入制度,一些人打着公益的旗帜办博物馆,前馆后店,以建馆为名义来掩盖非法文物交易。还有的博物馆以藏养藏,不断卖掉好的藏品来养馆,从而导致藏品越来越差,陷入不良的循环。<br/><br/>为此,民办博物馆人一直在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博物馆法》,制定全国统一的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规范管理。“将来,国家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只有性质上的区别,但享受同等待遇。”马未都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br/><br/>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马自树则建议,民办博物馆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国家博物馆加强交流,取长补短。或寻求大的国家博物馆托管,让大博物馆从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而国家也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大博物馆的这种行为。<br/><br/>7部委出台《意见》扶持<br/><br/>各地可利用在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br/><br/>2010年2月,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7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br/><br/>《意见》指出,各地可利用在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可在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民办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提供馆舍和基础设施运行保障。民办博物馆在接受捐赠、门票收入、非营利性收入等方面,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等。<br/><br/>马自树指出,《意见》的出台,表现了政府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决心,但目前,具体的政策还没落实,下一步应该还要出台一些管理细则。<br/><br/>4月23日,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期在准入制度、扶持政策、管理运行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br/><br/>这一切,让民办博物馆的经营者看到了希望。<br/><br/>1 雷锋资料展览馆<br/><br/>1977年建馆,位于丰台区东高地南小街一个平房院落里,参观免票。当年参观者络绎不绝,如今,12名工作人员有5名外出打工,艰难维持着博物馆的运营。<br/><br/>2 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br/><br/><br/>中国第一家私人现代绘画馆,1996年建成,原馆位于东城区豆瓣胡同25号,新馆在朝阳区金盏乡长店村1128号,馆舍占地450平米。<br/><br/>开放,但参观者不多。<br/><br/>3 老甲艺术馆<br/><br/>坐落在北京北郊附近的霍营,由画家老甲筹资兴建,1997年10月开放,占地面积3500平米。<br/><br/>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仍然开放,但参观者不多。<br/><br/>4 今日美术馆<br/><br/>2002年创建,位于西直门“空间·蒙太奇”大厦,展览面积1800余平米,主要展出书画作品、雕塑等。<br/><br/>建馆三四年后,就达到了收支平衡。<br/></blockquote><br/><br/><br/><br/><br/><br/>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各位民办博物馆负责人,可要低调,一个已过花甲之人的忠告,别被别人挖的坑给咱们埋在坑内。</font></strong></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景山东街101</i>在2010-8-9 21:20:00的发言:</b><br/>
<p>跟小崔有关?</p></div>
<p>是!也是私人博物馆。</p>
<p> </p>
<p>在怀柔的一个别墅小区内的一幢两层小楼内。免费的!展品实物要比电影博物馆的丰富,但宣传的不够,参观的人寥寥!</p> 哎,哀,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8/2010892116466235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p>跟小崔有关?</p> <br/> 前几天刚去过观复博物馆.... <p>北京不是纽约、香港、迪拜,多看看罗马、伦敦、巴黎、莫斯科、柏林甚至是我们的近邻名古屋、奈良………………………………!</p>
<p>支持、声援观复!</p> <p> </p>
<p>就好比阿龙的那个老物件博物馆,为了给奥运文化造势,西城区在玲铛胡同给了区区几平米,奥运一过,政府嘴脸变了,您给钱吧,每月四千,要不然您给我就走人。政府是这样,国家会是什么样?没文化的农民政权真是让人受够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