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琉璃厂到潘家园
<p align="center"><b>故宫、琉璃厂到潘家园</b></p>
<p>博物馆、图书馆,国外目之为现代文明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如果有人问:“北京有多少个博物馆?”作为北京博物馆协会会员的我一时也将语塞。1989年,在文化文物部门登记的有56个,到1991年就增加到88个,2006年就130多个了。这些博物馆中有历史类,文化艺术类,民族宗教类,自然科学类以及人物纪念类,恐怕还没包括纷纷建立起来的私人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行业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都有很大发展,对比回想解放初期北京只有一家故宫博物院来说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p>
<p>就是这个故宫博物院,解放初期,也被国内外文博界所诟病,记得自己小时侯陪同来京的亲友游览故宫,从午门进入,分成三路游览,当走出神武门时,人家竟然感慨地说:“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就剩下空空的建筑物了。”我很奇怪,不禁刨根问底,才知道原来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开始入侵热河,窥伺华北,故宫里的文物南迁,一万三千多箱文物被分批运走,其中许多好品被运到了台湾。据说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为见证中华历史的文物的痛失而焦虑,指示有关部门大力通过文物清理以及政府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将一批流失在海内外的清宫旧藏重新收藏于故宫,而且补充了更多的过去清宫所没有的精美艺术品,使北京故宫成为世界上收藏中国文化艺术品最为宏富的宝库。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比较起来,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文物藏品总数、文物种类以及精品总数上,都远远多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到大陆来,参观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后也承认:“北京是一个文化最丰富的古都。”</p>
<p>北京官方收藏得天独厚,北京的民间收藏也由来已久。如果说因为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中国人特别热衷收藏;那么北京先后有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8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多朝代建都的地方之一,北京人对于收藏更情有独钟,无论翻检历史,还是察证现今,北京的收藏家当属全国翘楚。</p>
<p>张伯驹先生是我的老师吴空先生的故友,张伯驹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书画名迹。为买下传世墨宝西晋陆机《平复帖》他宁愿把自己居住多年住宅卖掉,那套住宅原为清宫太监李莲英的住处,是北平城内少有的豪华院落,钱数不够时,张伯驹的夫人<strong>潘素又卖掉陪嫁首饰</strong>。吴空先生讲:“文革中周恩来指示中央文史馆接纳张伯驹为文史馆员,有人表示反对,仅张伯驹捐献给国家的西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山居图卷》等等,就是对国家、对民族了不起的贡献!”吴空先生是老党员干部,一生献身革命事业,他的父亲韩慎先,别号夏山楼主,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解放后他们也将家中收藏的元代名画、清慈禧太后专用宋钧窑鸡心杯等捐献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筹建中国印刷博物馆,一次,我告诉吴空先生说自己在为中国印刷博物馆工作,而且说我对古籍版本很感兴趣,他却严肃地说:“过去国家有严格规定,干文物工作的不能搞收藏。”中国印刷博物馆成立后,很想得到宋版书,我告诉给了吴空先生,他很痛快地答应为我找真正的宋版书,没过多久就告诉我找到了,让印刷博物馆领导去联系,当时印刷博物馆领导已经决定通过拍卖会购买了。我回复吴空先生并表示感谢,吴空先生说:“没关系,一切文物收藏品,都是国家的,是全民族的,个人收藏只不过是暂时保管、研究罢了。”那次拍卖会上,中国印刷博物馆与张铁林先生竟价一本宋版《春秋经传》,价格抬到159万元,毕竟中国印刷博物馆早已和拍卖商联系好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公函早已递了过去,底下成交价不过一百二十万元罢了。一部宋版《春秋经传》就这样纳入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p>
<p>文革后期,一个偶然机会我成为中央文史馆孔凡章先生的学生,有幸与周退密先生,马祖熙先生,马里千先生等相识,又有幸和傅增湘之子傅熹年先生、北京图书馆李志忠先生等相识。这些老先生都对文物收藏很在行的,可是他们并不炫耀自己在收藏方面的深厚工力与收藏经历。非常奇怪的是他们最懂得收藏之道,最了解文物价值,也最珍爱一些文玩珍品,然而,他们却又是那样淡然地对待具有很高价值的收藏品。</p>
<p>一次,孔凡章先生家中有一副启功先生的字找不到了,那是孔祥明准备送给日本友人的一副字,孔先生十分沮丧,他要我为他再购买一副启功先生的字。我说:“您与启功先生很熟悉,让他给您再写一副就是了。”他说:“哪好意思呢。”结果,萧劳先生的朋友吴柏森先生听说后,立刻拿来萧劳先生作品,让孔先生挑选萧劳先生的字;启功先生知道了,立刻为孔凡章先生写了一副新字;启功的学生知道了,就让孔先生在自己收藏的启功先生书画中挑选;北京文史馆某馆员立刻从家中拿来自己收藏的启功书法作品送给孔凡章先生,还一再叮嘱我们,不要说出去,不要让自己的子女知道。在遇到人格与友情时,老先生皆能视自己的收藏为身外之物。</p>
<p>1992年5月中央文史馆和北京文史馆应邀到西安采风,下榻在西安宾馆。书法大家王遐举先生以八十岁高龄在其亲戚的陪同下前往,临行时写字十数幅以谢主人,兴犹未尽,又展笺作红梅一幅相赠,不料刚刚钤印搁笔,就被他的亲戚收起,说此画价值数万元,要索酬金三千元,并说是王老意思。王老耳聋,平素与人交谈要戴助听器,偏巧那天助听器没电了,王老还有个习惯,与人同坐时,总是笑着频频点头,口称“哎,哎”,象肯定又象赞同。主人见状,信以为真,就于晚上给他亲戚三千元钱,然后拿到那幅画。晚饭后,孔凡章先生弟子闲谈中无意将这事告诉了孔先生,孔先生与王遐举老是至交,一闻此言,勃然大怒。立即将王老亲戚叫来,厉声训斥道:“你要注意王老的清名!怎能办这种混帐事!”孔先生还嘱咐其弟子买来电池,为王老安装在助听器上,他握着王老的手说:“老兄一世清名,艺林有口皆碑,你的亲戚背着你干出这种事,小弟都觉脸面无光。”王老一听,也气得浑身发抖,将那人大骂一顿,当即把钱退了。</p>
<p>自己从小耳濡目染也有收藏之嗜好,收藏糖纸,收藏烟标,收藏门券,集邮等等。对于价值不菲的古玩文物当然不敢、也无力涉足,但也常常去饱饱眼福、长长见识,特别对于书画,受家庭的影响,自己很小就喜欢,父亲收藏不少“字画”,也经常挑出来悬挂在墙上,我往往躺在床上欣赏,望着那树木、山石、瀑布,就如同置身其间,这些画似乎影响了我一生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直到今天,一有闲暇,就想野游登山。上初中时,班里有一位周姓同学,只知他父亲在旧社会开粮店,画家胡爽庵先生是他家座上客,那时胡先生生活拮据,受到周家接济,不时画几张老虎来做回报,见到我们时也喜欢指点指点。胡爽庵是张善仔(张大千之兄)弟子,在画虎上享有很高声誉,文革后期,北京有个“黑画展”,里面有一副他的三虎图,俗话云:“虎生三子有一彪”,这副画无疑被指责是为某某人树碑立传了。那位周姓同学有一套线装《芥子园画传》成了我们启蒙读物,我们都迷上了国画,几乎天天练笔,周周去看画展,北京当时画展没有那么多,琉璃厂当然是经常光顾之地,其他还有王府井帅府园、北海公园画舫斋等处,一看就大半天。琉璃厂荣宝斋五六十年代确实有不少大家之作,而且是属于精心创作,我们在那里不仅了提高艺术修养,而且也懂得了很多书籍国画收藏制作知识,从什么是单宣夹宣、善本孤本,到如何修补装裱、如何鉴别真伪。荣宝斋的画一副也没买过,但是许多关于绘画的书籍买了不少,如黄公望《写山水诀》、胡佩衡《山水画技法研究》、曹克家《怎样画猫》、钱松岩《砚边点滴》等等都是六十年代在琉璃厂购买的。文革中我又经常去海王村“中国书店”,因为单位属于文化部,有一段时间在海王村里搞写作,宁静的小院,幽暗的书架给我十分深刻印象。在书画、古籍收藏鉴赏上,自己虽没机会从事相关行业,但具备的实际知识自认为还是相当了得的。后来又认得荣宝斋的工会主席“荣老板”,他也喜欢书画,交谈中荣先生对我赞誉有加,在他面前,我不敢飘飘然,可转念思忖又增添了几分自信。</p>
<p>记得花市大街西口原来有个“青山居”文物商店,那里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记得六十年代那里一入口处墙上悬一副于非闇与齐白石合作的花鸟,只不过三十多元,自己十分欣赏,就担心被别人买走,总想今后自己有钱一定要把它买下来,在我记忆中,那副画一直挂在那里,后来青山居没有了,那副画也不知落入谁手。一次,在东单委托商店,我对一口清代宝刀特别感兴趣,刀身很宽,刀鞘上镶嵌有宝石,价格只不过八元,八元是我半个月午饭钱,我当时午餐标准是五角,毕竟也没购买。集邮倒是坚持下来了,本人高中时在东华门集邮公司买纪念邮票,后来兴预定了,在那里办理预定证,之后转到西区了,八十年代纪念邮票大涨假,北京西城月坛邮市人山人海,人家说我的纪念邮票很值钱,一张猴票能吵到一千五百元,自己也想赚一笔,但只是说说而已,终究没出手,可能这就是传统文化人的性格缺陷,也是一辈子不能发财的原因吧。</p>
<p>说到文物与收藏就不能不提到潘家园,潘家园位于朝阳西南部,临近劲松小区——原来当地叫驾松坟,解放前乃至解放后很长时间这里只是一片荒地苇塘,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当时被称为潘家窑。印象中那是捞鱼虫的好地方,六七十年代,假日里自己经常骑车去捞鱼虫。1992年以后,在这里逐渐形成一个旧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吸引着大批淘宝者和游客。近几年来随着潘家园古玩市场的红火,这里便成了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潘家园”之名家喻户晓。多少人在这里淘得可以传世的珍宝,多少人在这里实现了自己发家致富的梦想。近年来,几位收藏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似乎都和潘家园结下了不解之缘。马未都,田涛,他们饶有兴趣给大家讲述着离奇的收藏与财富的故事。当然我也经常听到许多老同志向我倾诉他们买了赝品假货的辛酸历史,尽管如是,也正因为如是,潘家园每逢周六、周日始终充满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充满了诱人烦人的叫卖,充满了海内外各种各样搜寻的目光,充满了或让人激动不已、或让人叫苦不迭的欲海情潮。我也是潘家园的常客。在南边的旧书摊上曾买到过梁启超宣统三年办的《国风报》,在东侧过道上,买到过乾隆十八年的“琴砚”。</p>
<p>北京的古旧物市场不止潘家园一处,鼓楼弯儿、八宝山、隆福寺、双龙、报国寺、卧虎桥、甘露园……甚至每个远郊区县都有自己的旧货市场。由旧货市场产生的旧货经济和旧货就业人员不知有关部门有无统计数字,反正不可低估,特别由于北京的民间的文物旧货市场的繁荣,直接间接带动北京周边地区,华北地区民间文物旧货市场的发展。最为重要的还在于北京文物旧货市场的繁荣,北京收藏业界的扩大,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我国面向全世界宣示的“奥运申办报告”中是这样写的:“北京,是一座充满着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古城,又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都市。”五千年的历史,十四亿人的希望,在北京交融汇合,在北京冲击升华,奏响一曲永不消歇乐章。</p> <p>那次拍卖会上,中国印刷博物馆与张铁林先生竟价<font color="#ff0000">一本宋版《春秋经传》,</font>价格抬到159万元,毕竟中国印刷博物馆早已和拍卖商联系好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公函早已递了过去,底下成交价不过一百二十万元罢了。<font color="#ff0000">一部宋版《春秋经传》</font>就这样纳入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p>
<p> </p>
<p>一本可不是一部。楼主笔误吧。邮票涨价,还有猴票那有输入错误。此文前头写得挺不错,最后有点束股的意思。</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00" size="5">文笔流畅,经历丰富,人脉广泛,做事成功。</font> 也算是颇有心得的一篇佳作~~~ 好文章!仔细看过。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