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我是新来的,跟各位认识下,现而今身边发生的事儿使北京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稀罕了,能找到这么个地方,也是一种欣慰。
我74年生人,出生在隆福医院,长在东城史家胡同,小学毕业后搬到朝阳六里屯,02年拆迁后在北京各处游荡,算是土生土长吧,爷爷奶奶那辈就是北京的。身份证110101开头。
注册前看了些论坛的帖子,有几句话想说:
最开始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愤怒,绝望,伤感,也写出了废都,死城一样的字眼,也大骂外地杂种逼,CNM这样的话,但是我发现于事无补。所谓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经历了这个心理变化后,我不知道各位是否和我一样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们是热爱北京文化的,即使我们的家被毁了,文化的标志没了,但是北京文化还在,对么?恰恰是现实中的这些胡折腾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北京文化的宝贵,也更知道珍惜,爱护北京文化。所以,从某个方面讲,也许那些北京文化的物质载体会被彻底摧毁,但是,北京文化的人这方面的载体还存在,那么北京文化就不会消失,反而会被更好地传承下去。
也在开心上加入了两个北京的群,有个感觉,似乎北京人现在只有骂街,排外,说胡同串子的话才能保留住北京文化。个人不敢苟同。其实,老北京文化是很讲究礼数的。打个比方:“北京欢迎您”只是句客套话,至于北京是否真的欢迎您,还得看您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是否值得真正被欢迎。所以咱们的欢迎是尊重的意思,不是靠着一个笑脸,几句客气话就能代表的。这点对外地人如是,北京人之间也如是。那种一上来就自来熟,人来疯的人,相信谁也不敢轻易接纳吧?会给人一种虚头八脑的感觉。就像《四世同堂》里的冠小河。所以,不用像文革搞串联那样抱在一起,红着眼睛地干嘛。什么都没有变,反而更加清晰,更加深刻了。
再有,咱北京骂人不讲究说脏字,得是拐弯,得透着幽默。北京文化好比一棵树,外行人只能看到七扭八拐的树杈,树干上的疤瘌和疙瘩,但是他们看不出这棵树的气魄,一个词--范儿,知识分子管这个叫风骨。咱们北京文化有自己的风骨,这个不能丢,要是丢了,哪怕您北京话考试满分也没了那个魂儿了。北京也有小市民,他们一样被北京人所不齿,所以他们的习惯,语言不代表北京文化。还是看看《四世同堂》,从独门独院的祁家到大杂院的四大爷,四大妈,孙七,小崔,哪位张嘴就是你丫,SB一类的词?祁家老二瑞峰喝醉了,骂了句脏话,祁老太爷上去就仨大耳刮子。所以脏话是北京人所不齿的。当然,有想当大赤包之流的,我也不跟他/她掰饬这个,即使赢了也不管饱。
第三,我个人认为北京文化中没有那种自卑的东西,这也是风骨的体现。这个不是什么得天独厚,或者天子脚下的赏赐。恰恰相反,这个正是因为长久的天子脚下的重压,使人的认识在精神上获得了突破后的一种返璞归真。试想,一个曾经了沧海的人,还有什么需要害怕,需要顾虑,需要遮掩,需要狡辩的么?也许别的地方文化就没这个特点,那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没有这种重压,没受过这份罪。这点各位要是认同的话,自己感受就得了,用不着到处去宣扬,好东西就是好东西,那些不明白的早晚也会明白,那样等于也理解了北京文化,相信在理解以后就会继承下去。
第四,上述的说法我不认为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者说是阿Q精神,因为好的文化能让人的内心平静下来,而不是始终被煎熬着,进而一直地谩骂,痛苦,纠结,最后扭曲到虚伪,欺骗,歇斯底里,丧心病狂。内心要是不能平静下来,日子怎么过?怎么能苦中有乐?怎么能苦中找乐?找乐不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特点么?说句实话,比起前两天我现在心里很轻松--这一切终于发生了,我也就对首都真的没什么再留恋的了,我已经把我的家乡的一切收到了我的记忆中,谁也拿不走了。这才是真真正正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即使我现在拍屁股离开首都,我也没有任何的眷恋,因为我热爱的家乡始终没有离开我。确实,四九城没了,四合院没了,胡同没了,北京的风水格局没了,但这一切都有命数,即使不是人祸,也许还有天灾,预期惋惜不如把之前的转化为回忆。还在还有这样论坛,想家了,看一看,聊胜于无。大家也都是大人了,总得离开父母,自己去活着吧?只要不把父母教诲的东西忘了,将来再传给下一代,谁说京味不在?谁说京韵不在?
我不知道,我这番话是否冒犯了什么,在此先道个歉。这里卧虎藏龙,有高人,权威,您们要是有心情的话,就给我多开开窍,也别什么循序善诱,谆谆教导,我脑子笨,您就直接下重手,这样我没准能早点明白。所以有板砖,皮带,笤帚疙瘩什么的,您都拿上。
其实还有很多话想说,有空慢慢聊吧。
祝好 <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5">欢迎新朋友</font></strong> <font color="#ff0000" size="5">欢迎新朋友!开场白好! </font> 欢迎新朋友! 欢迎四爷!有空儿大家慢慢聊。 <p>歡迎 歡迎您逛逛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