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戏曹 发表于 2010-6-24 06:12:00

[分享][转帖]抗战前历任北平市长

<div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一任市长何其巩(1899~1955),字克之,号忍暗。桐城(今枞阳县)人。1899年9月14日生。幼承家学,稍长就读于安徽公学和江淮大学,后随吴闽生到北京。1925年,冯玉祥赏识他挺拔劲逸的书法,特任其为秘书,后派到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归国后,任冯部都统大将李鸣钟的秘书长。1927年5月,冯玉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何担任总部秘书长。6月任河南行政长官兼民团军军长。次年6月,由冯玉祥向蒋介石保荐,任北平特别市市长,同时任晋察绥赈灾委员会、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任上募款修建中山公园中山堂,建立中山公园图书馆。1931~1932年为安徽省政府委员,担任省财政厅长。 1933年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秘书长。<font color="#ed1c24">1936年10月,何其巩任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该校成为北平唯一的一所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备案的学校。其时由于教育部补助费无法汇寄,全赖学费和募捐维持。何凭多年从政经验,周旋于各界,筹募经费,延聘学者,保护爱国人士,使中国大学成为当时北平爱国救亡学生运动核心学校之一。</font>1945年日本投降,何其巩受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驻北平代表,旋由李宗仁任其为北平行营主任。1947年辞去中大校长职务。1955年2月病故,遗体葬于北京香山福田公墓。<br/>&nbsp;&nbsp;&nbsp; 第二任市长何成浚(1882~1961)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湖北随县厉山人。字雪竹、又作雪舟。早年入武昌经心书院。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堂。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1909年回国,供职于湖北督练公所。次年去北京,任陆军部军制司科员。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派兵南下镇压革命,被任命为一等参谋,其间暗助起义军。不久到上海投奔黄兴,旋去南京参与筹建临时政府工作。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出任陆军部副官长。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府总务厅长。次年,二次革命爆发,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失败后逃亡日本。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奉命到湖北联络军队。1920年孙中山再回广州组织军政府,先后被派往湖南、云南等地联络军队。1924年10月被孙中山任命为湖北招讨使兼建国军北伐总司令部参谋长,随总司令谭延闿入江西北伐。后因屡战屡败,一度解甲回沪。1925年9月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征军总部总参议。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任鄂北绥靖主任。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民革命军高等顾问。1928年4月国民政府开始“二次北伐”,任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兼徐州行营主任。济南惨案发生后,奉蒋介石之命与日军交涉,拒绝在日方提出的屈辱条约上签字。同年10月国民政府改组,出任参军长。1929年,先后担任北平行营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原大战之际,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军团总指挥。此后回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职并兼武汉行营主任。1932年任驻鄂绥靖公署主任,负责指挥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1937年抗战爆发,11月再次担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为时半年。1939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先后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离职回湖北,任省参议会议长。1949年春避居香港。1951年春去台湾,历任台湾政权“总统府”国策顾问、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等职。1961年5月7日在台湾病故。著有《十回忆》。<br/>&nbsp;&nbsp;&nbsp; 第三任市长张荫梧(1891-1949)国民党陆军上将。字桐轩,河北博野人。早年入黑龙江陆军小学、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1918年毕业后,曾任山西陆军学兵团连长、山西督军公署参谋、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军训主任,1924年任晋军第5旅10团团长,1926年任山西军官教导团团长,1927年3月任晋军第7军副军长兼14师师长,6月任北方革命军左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7军军长,响应北伐。19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7军军长,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任北平警备司令,1929年春任第3集团军42师师长,6月任北平特别市市长兼北平市公安局长。1930年5月任反蒋联军第3方面军第4路军总指挥,参加中原大战;6月任第3方面军第2、4路联军总指挥,失败后回乡创办博野四存中学,任校长。1932年2月应阎锡山之邀,任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晋绥军官教导团团长。1934年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博野专员公署司法专员,1935年又兼任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1936年1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任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兼第1战区司法监,1937年11月任河北民军总指挥,1938年6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1939年春任军事委员会高参及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指导员,1943年任冀察战区总参议兼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在陵川筹备抗日,后返回冀西,既抗日,又反共,与中共关系交恶,武装争夺地盘,<font color="#6f3198">毛泽东称之“磨擦专家”。</font>抗战胜利后任平汉路北段护路司令部司令,1947年12月任华北剿匪总部上将参议,1948年底在北平组织华北民众自救会,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font color="#6f3198">串联旧部准备组织反动武装,</font>2月15日被捕,5月27日在关押中病逝。<br/>&nbsp;&nbsp;&nbsp; 第四任市长王韬,字敬三,山东福山人,清末候补道,曾任湖广总督衙门文案。辛亥革命后,历任奉天财政厅总收支、河南西平县、河北涉县知事、京兆密云县知事、直隶口北道道尹等职。北伐后,他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总务处主任、北平市财政局局长、代北平市市长。1933年9月他来津出任天津市市长,1934年10月去职。解放后任北平市政府参事。<br/>&nbsp;&nbsp;&nbsp; 第五任市长周大文,号华章,江苏省无锡人。清末在天津学习电报报务,学成后,经宫里沈太监举荐,到东北督军张作霖处谋事,历任电报局长、大帅府密电处长、辽吉黑三省电政监督,“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军撤入关内,于1932年出任北平市长,1933年6月去职。“<font color="#22b14c">七七事变”后弃政从艺,创办了以经营西餐为特色的“新月食堂”。此外他还在中山公园内开设了上林春中餐馆,专营淮扬大菜和风味小吃,以三鲜小笼蒸饺最为叫座。<br/>解放后他一度赋闲家中,后被借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东北近代史资料。他编稿余暇不忘烹调技术,用了近三年时间写出《烹调与健康》,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在1958年初出版。【其余不详<font color="#000000">】(系刘长瑜之父)</font><br/></font>&nbsp;&nbsp;&nbsp; 第六任市长胡若愚(1894~1949)国民党陆军上将。原名学礼,宇子嘉,罗雄镇人。1911年参加昆明发动的“重九起义”。翌年毕业于云南陆军小学堂第四期,读过《警世钟》等进步书刊.1913年赴江西,在李协和部下任连长参与讨袁失败,胡奔父丧回罗平。1914年人湖北陆军中学,后转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将校班第六期,翌年结业。护国之役,胡任营长,时广东督军龙济光(蒙自人)助袁为虐,密令其弟龙炯光到蒙自一带活动,勾结土匪,扰乱南防,聚敌千人,其势极凶。是时滇军已向川桂出动,后方空虚,全滇为之震动!唐继尧命胡率兵进剿,数日后平乱,胡被提升为步兵第十一团团长。为造福桑兹梓,胡提出:“吾罗平之水利不兴,则生产量不增,人民之贫苦不能解决,社会亦难进步”,并商诸水利负责机关。派湖北人杨荫纯到罗平勘测腊山引水工程。<br/>1920年,胡任第五独立混成旅旅长,驻四川叙府,兼任警备司令。后移师桂林,胡被任命为桂林警备司令,在孙中山及李协和领导下逐走沈鸿英,占领桂林,胡被任命为桂林警备司令。年底,顾品珍起兵倒唐。胡率部回滇救援,行至昭通,被顾部所阻,退驻毕节。不久孙中山号召西南各省出师讨广西军阀陆荣廷,胡乘机响应。孙中山任命胡为先遣军司令,胡率部由毕节出发,经镇远、湖南洪江攻广西桂林。占领桂林后,孙中山决定在桂林建立大本营,准备北伐。这时,出走香港的唐继尧为了组织力量打回云南,派亲信赴桂林劝说胡脱离孙中山,拥唐回滇。1922年随唐回滇,击败顾品珍,胡任滇军副总指挥,旋升总指挥,唐再次控制了云南政权,胡亦被委任为澳中镇守使兼戒严司令,驻军昆明,成立滇中镇守使署,后改为滇南镇守使,移驻蒙自。曾相继任国联第二军长、中东巡宣使、建国联军第二军军长等职。1924年夏,罗平遭受冰雹、旱涝等灾害,禾苗受损,收成骤减,胡捐款1500元救济家乡饥民。1926年,唐继尧任命胡为蒙自镇守使兼南盘江下域水利总办,曾对罗平腊山引水进行测设。同年,因唐培植亲信,排斥异己,危及胡、龙、张、李四镇守使,由于胡资历较深,遂与三镇守使达成反唐协议,联合掀起了倒唐的“二?六”政变”。并由胡领衔通电中称:“惩办贪污,屏除官小……”,“反对唐继尧独裁,推行改革,开放民意"。3月8日成立云南省务委员会,推胡为主席委员,支持王复生在云南法政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国民党支部。1927年受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军长,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旋又加委为第八路军总指挥。翌年11月7日,任国军编谴委员会州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胡接受省特委地下党策动,发动了“六?一四”政变,扣押了龙云,并释放了被龙云秉承蒋介石密令逮捕的王复生、李鑫、赵作传、运伯连、杨逢春、戴德明。唐死后,胡与龙云几度混战,龙被俘,双方签订了《板桥协定》,放龙回昆,但均无诚意实行。为了争夺云南军政大权,双方进行了持续三年多的混战,胡终因种种原因而失败。1930年初,胡经康定到成都投奔刘文辉,刘给胡率领一个旅的编制,6月23日就任青岛市市长。1931年代理北平市市长。1933年,李宗仁赠给出国费用,赴德国留学,致力研究军事学,并参与杨耿光率领的“中国欧洲军事考察团”,赴法、比、荷、捷、波、苏、英等国考察.1936年回国,著有《现代大军统帅》、《现代战争理论》《现代战略之根本》等书,在香港出版。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胡任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并受命为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代理参谋,特派第二集团军劝阻孙连仲指挥作战。台儿庄会战,胡参与指挥。1938年1月,任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在鲁南地区参加抗击日军,在娘子关战役中与第十八集团军朱总司令相会,并协同作战。抗战后期,先后任军委会第二、三校阅主任,代表蒋介石校阅驻川、黔、桂、湘、鄂诸省国民党军,以及驻防云南省的第二、五、六、八等各军。1942年出任兰州军官预备学校校长,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在南京退役。1948年初,为了支持李宗仁竞选总统,当上第一届国大代表。翌年2月复出任国民党十一兵团副司令、司令,11月底在桂东南岑溪容县杨梅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毙,所部全军覆灭。<br/>&nbsp;&nbsp;&nbsp; <strong>第七任市长袁&nbsp;&nbsp;良【生平资料不详】<br/></strong>&nbsp;&nbsp;&nbsp; 第八任市长宋哲元(1885~1940年)国民军陆军二级上将。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的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 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建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font color="#ed1c24">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坚决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font> 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第29军部队在宋哲元指挥下,在平东驻地准备抵抗日军入侵,迅速构筑工事,进行战前训练。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逃脱,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城。3月8日,宋哲元奉张学良电令接防长城线喜峰口到宽城附近阵地。随后,<font color="#ed1c24">宋哲元指挥第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第29军以大刀队与日军展开搏斗,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 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而震动全国。1937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唱遍了全中国。 1935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font>卢沟桥事变幻想和平解决,缺乏作战准备,导致平、津很快陷落。1938年春,任一战区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回到其夫人长淑青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4月5日病逝。<br/>&nbsp;&nbsp;&nbsp; 第九任市长秦德纯(1893~1963) 国民党陆军上将。山东沂水人。字绍文。1916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nbsp;&nbsp;。曾任北京政府陆军第5师团副,皖系参战军第1师参谋。1920年入参谋学校第六期学习。1923年毕业后,在直系军队任豫东防卫参谋长。1924年12月改任国民军第二军第5师参谋长,次年倒戈依附吴佩孚,反击国民军。1926年5月任直系第24师师长。1927年3月任第四军军长。后改任冯玉祥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二十三军军长、十四军军长、山东政府主席。1929年11月随宋哲元反蒋,失败后退回陕西。次年参加中原大战,任冯玉祥第二方面军前敌总司令部参谋长。被击败后,改任张学良部第二十九军总参议。1932年起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935&nbsp;&nbsp;年 6月,与日军代表土肥原贤二订立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根据这一协定,察哈尔省主权大部丧失。同年12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北平市市长、北平城防总指挥,<font color="#a8e61d">镇压一二九运动。</font>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集团军总参议、军委会点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法执行总监部副总监、兵役部政务次长、军令部次长等职。1946年任国防部次长。1948年底任山东政府主席兼青岛市市长。次年8月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3年9月在台北病逝。<br/>&nbsp;&nbsp;&nbsp; 第十任市长张自忠(1891-1940)国民党陆军上将,抗日爱国将领。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891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1908年,入临清中学堂读书。1911年就读于天津法政学校,第二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目睹列强欺凌中国,军阀混战,痛感国家不幸,民族多难,立志报国,于是弃学从戎。1914年秋,到奉天(今沈阳)新民屯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团车震部下当兵。不久,被提升为司务长。1917年,到十六军混成旅冯玉祥军中。起初被派为差遣,不久升任排长。1919年被选送到军官教导团学习。结业后即升任模范二连连长。以后继任学兵团营长。1924年,升任兵团团长。1925年,升任第十五旅旅长。1927年4月,被委任为第二十八师师长兼潼关警备司令。1928年,兼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和开封戒严司令。1929年,调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同年冬,原二十五师改编为第六师,任师长,后参加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西北军余部改编为国民政府陆军第二十九军,任该军三十八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1933年初,二十九军奉命参加长城抗战,率所部与三十七师在喜峰口与日军血战,名声大震。同年夏,参加察北抗战。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和天津市市长,除掌管军务外并负责对日交涉。当二十九军撤离平津时,他受命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日军占领北平后出走。12月,在河南任第五十九军(由原三十八师扩编)军长。后该军调赴徐州,编入第五战区序列。<font color="#ed1c24">1938年2 月,奉命支援淮北于学忠部。在固镇指挥五十九军与日军血战七天,夺回曹老集、小蚌埠,稳定了淮可防线。3月,又奉命支援临沂庞炳勋部,指挥五十九军在临沂城郊与日军精锐坂垣师团进行拉据战。他抱定拚死的决心,曾致电鹿钟麟:“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经七昼夜鏖战,取得临沂战斗的胜利因功升任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兼五十九军军长。同年5月中旬,在徐州突围时,奉命掩护友军撤退。在战斗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五十九军在萧县南部地区顽强阻敌。完成任务后,到河南信阳稍事整补之后,又投入武汉会战,在潢川、大别山一带阻击敌人。</font>10月率部安全撤回鄂西,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后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39年5月,敌酋冈村宁次调集10余万日军进犯随县、枣阳。他率三十三集团军从外线夹击敌人,并率领骑兵第九师及总部手枪营出敌不意,冒险东渡襄河(汉水的一段),拦腰截击敌军主力,在田家集大败日军,取得了襄东战役的胜利。<font color="#ed1c24">1940年5 月,日军集结重兵向宜昌发动进攻。他率部从右翼打击向枣阳地区进犯的日军主力。出击前,召集军事会议,鼓舞士气,全军士气高昂,与敌激战,连连告捷。5月 7日,率总部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从宜城东渡襄河,给敌人以极大威胁。日军调集主力,折回反扑。经过七、八天的苦战,部队减员甚重,粮弹两缺。5月 16日,被困在南瓜店的杏儿山,缸子口。从早晨到中午,他奋勇督战,不肯退避。在战斗中,肩部中弹,仍指挥若定。18日,日军冲上杏儿山,他身中七弹,仍呼喊“杀敌报仇”,为国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祭文中给以高度评价。<br/></font><br/></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转帖]抗战前历任北平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