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转帖]从《旧都文物略》说到袁良
<div style="TEXT-INDENT: 2em">有网友介绍了《旧都文物略》</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旧都文物略》是一部系统介绍北京古都风貌和文化传统的、图文并茂的读物。该书“取材务期精审、叙述务极雅驯、考证务求翔实”,是抗战前任北平市长的袁良倡导编辑的。该书由汤用彬、陈声聪、彭一卣编著,钟少华点校,尤以数百张直接拍摄的照片,大量摘录的史传、地志、笔记、诗文,各略前的骈文(彭写)。2008年华文出版社重版该书的简体、横排、全本点校本。但是该书并未完成。<font color="#ff0000">这与袁良在日寇逼迫下的去职有关。</font></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em">民国第四任北平市长袁良,浙江杭县人,字文钦。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任昌图警察总办兼交涉员。后为沈阳交涉署秘书长。1916年至1922年充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1924年被派为全国水利局总裁,并一度署理中央农业试验场场长。1929年为外交部第二司司长。1929年10月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ins>来源:(<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7a8a70100h1x9.html"><font color="#6d5887">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7a8a70100h1x9.html</font></a>) - 北京钩沉:袁良市长为保卫古都文物做出的努力_阳光杰文_新浪博客</ins></div>
<p style="TEXT-INDENT: 2em"><wbr><wbr><wbr>1933年6月,袁良出任北平市政府的市长。上任之初,正逢《塘沽协议》签字不久,华北局势危在旦夕。袁良考虑到北平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集中国宫阙、殿宇、苑囿、坛庙之大成;荟萃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精华,集东方艺术之最;而此时日本对北平和华北已经垂涎欲滴。由此若将北平规划建设成为旅游胜地,使北平成为东方最大的文化都市,定能让国际社会所瞩目,藉此也可以遏止日本的“染指”图谋。<br/> <wbr> <wbr> <wbr> 袁良力主借鉴欧美各国最先进的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经验,锐意革新,力图整顿,颁布了《北平市游览区建设计划》、《北平市沟渠建设计划》、《北平市河道整理计划》等城市建设计划。为保障上述规划实施,市府发行公债,改善财政税收状况,开北平大规模城市现代化建设之先河。<br/> <wbr> <wbr> <wbr> 1934年11月,北平市政府开始着手制定北平市文物整理计划,并颁布《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组织规程七条》。1935年1月11日,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简称“文整会”)在北平正式宣告成立。“文整会”当时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政整会”委员长,冀察两省政府主席、北平市政府;内政、财政、教育、交通、铁路各部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代表为当然委员,“文整会”主席先后由“政整会”的委员长黄郛、陶履谦兼任,委员有吴承湜、王冷斋、曲建章、马衡、李诵琛、梁思成、富保衡等人。<br/> 1935年1月15日,“文整会”通知北平市政府,依照组织规程,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将整理修缮北平文物古迹事宜,委托北平市政府负责具体实施,但在文物整理修缮工程实施之前,须拟具完整的计划提交“文整会”审定核准,待工程竣工时还须报请“文整会”派员组织工程验收。</p>
<p> <wbr> <wbr> <wbr> 北平市政府为全面执行“文整会”所委托的北平文物整理修缮事宜,遂于1935年1月16日设置成立北平市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办公地址设在北平市政府内西花园南院。该处直接隶属于北平市政府,其正、副处长分别由北平市政府的市长及北平市工务局局长兼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处理有关北平市内文物整理修缮的各项设计、工程以及其他与文物相关资料的编辑、宣传事务等;另外负责筹拨专款,编拟计划,分期实施各项修缮工程等。此时袁良兼任了北平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的首任处长。其工作人员则主要是由北平市工务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北平各营造厂商的古建筑营造匠师所共同组成,全面实施北平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事宜。北平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工程即是对北平故宫古建筑的修缮保养工程。</p>
<p> <wbr> <wbr> <wbr> 袁良身为北平市长,兼任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处长,决非挂名而已。从当时的往返公文看,其上多有袁良的亲笔批示和签印;由此看来袁良当时是事必躬亲,为古都的文物保护做到了尽职尽责。<font color="#ff0000">可惜这位对于北京古物保护有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生平身后至今不得其详。</font></p>
<p> 附:汤用彬(1876-1951),字冠愚,人称颇公,汤霖进士长子。湖北省黄梅县孔垅镇汤大墩村人。山附贡生应光绪壬寅年(1902)顺天乡试。后在腾录译学馆毕业,奖举人,升入国立分科大学毕业,授文学士。大学结业后,即从事军政活动,历任陆军部主事、湖北省参议会秘书长、湖南都督府秘书长、交通部参事、第一届和第二届众议院议员、执政府机要秘书、善后会议专门委员、国史馆协修、国务院国史编纂处处长,主修国史。1936年任北平市政府秘书处秘书,1946年12月任黄梅县县志馆馆长。著有《新谭往杂著》十种,《河翔览古诗辑》八卷,《燕尘拾遗》、《新学名迹考》、《北洋军志》等。汤霖(1850-1912)字雨三,晚号颐园老人。湖北省黄梅县孔垅镇汤大墩村人。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恩科进士。1892年赴任甘肃平蕃、渭源知县。1898年去职,在渭源、兰州、北京等地设馆授徒。素喜汉易、《桃花扇》,善国学,有文传世。《湖北文征》收有宣统三年祝寿记文。妻梁氏,生子二:汤用彬、汤用彤。其“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和“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对子孙后辈影响甚大。其长子汤用彬亦为学者、举人,次子汤用彤和孙汤一介(汤用彤之子)均为我国著名国学大师。</p>
<p> 陈声聪字兼与,号壶因、荷堂,福建闽侯人。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科。曾任贵州税务局副局长、福建省直接税务局局长、财政部专门委员。建国后,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华韵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早年即以书法名重于时,曾与沈尹默举办个展。工诗词,亦擅兰竹、山水。著有《兼与阁诗》《壶因词》《兼与阁诗话》《荷堂诗话》《填词要略及词评四篇》《壶因杂记》。(注:此陈声聪是否该书编者待考)</p>
<p> 钟少华,1938年生,广东海丰人。<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9193.htm" target="_blank">钟敬文</a>先生长子、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上口述史学的道路,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口述历史、中国近代文化、词语、工具书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走访过80岁至100岁老人近200人,整理录音,拍摄照片。其经费为自筹,设备为朋友赠送。现已出版《词语的知惠-清末百科辞书条目选》、《人类知识的新工具——中日近代百科全书研究》、《学问之途》、《口述史书——早年留日者谈日本》,另撰散文集《悠游录》,编著《词语的知惠》等著述9册。 </p>
<p> 彭一卣待考。</p>
<p><br/> </p> <p> <br/></p>
<p> </p>
<p><font size="2"><strong><?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st1:chsdate year="1957" day="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 m="M"><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red;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4pt;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unicode=" BO? mso-bidi-language: ZH-CN; mso-fareast-language: EN-US; mso-ansi-language: 1.0pt; mso-font-kerning: MS?; Unicode?>1957</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red;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4pt;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unicode=" BO? mso-bidi-language: ZH-CN; mso-fareast-language: EN-US; mso-ansi-language: 1.0pt; mso-font-kerning: MS?; Unicode?>年<span lang="EN-US">5</span>月<span lang="EN-US">2</span>日</span></st1:chsdate><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red; FONT-FAMILY: 宋体; LETTER-SPACING: 0.4pt; mso-bidi-font-family: 'Arial unicode=" BO? mso-bidi-language: ZH-CN; mso-fareast-language: EN-US; mso-ansi-language: 1.0pt; mso-font-kerning: MS?; Unicode?>,在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第<span lang="EN-US">24</span>次会议上,梁思成为东直门的生存据理力争时提到了袁良先生:“听说有关方面在修筑道路中要拆东直门城楼,我看要好好考虑,这个城楼是现在北京明朝留下来惟一的楠木建筑物。民国二十三年(<span lang="EN-US">1934</span>年),袁良作北京市长的时候,有一个日本木匠见到是古代楠木建筑物,愿意补贴两万元进行维修。......”。</span></strong></font></p> 袁良1933年6月16日至1935年11月8日任北平市长,上任后他令市政工程部门,将京城九座木质牌楼拆除,改成水泥结构。老北京牌楼柱础为汉白玉,木料多为名贵的金丝楠木,此次修缮后大批金丝楠木不知所踪,据传,这些珍贵木料价值约数十万元。
<p> 另外据说袁氏为榨取更多的民脂民膏,除各种苛捐杂税外,还巧立名目,拟增收大粪税,引发掏粪工人的强烈反对。加之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迫使袁良辞职下野。袁氏下野后,京城曾有人送对联一副:自古未闻屎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可见袁氏在北平市市民中口碑一般,不过他还是为老北京做了很多事情!</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