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民国遗迹在北京之傅作义故居
<div style="TEXT-INDENT: 2em">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后划入临猗境内)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军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原为阎锡山部属。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 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傅作义曾指挥过著名的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5日清晨6时许,日本驻蒙古军政府特务机关长<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874847.htm" target="_blank">田中隆吉</a>指挥5000余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三路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红格尔图是绥远东部的门户,由察北、商都通往百灵庙的重要驿站,日伪侵占红格尔图旨在打开绥东门户,会师归绥,进而占领整个绥远。傅作义亲临集宁前线指挥,命令部队星夜奔袭,出敌不意,抄袭敌后。日伪军猝不及防,至18日上午7时许,全线溃退。红格尔图战斗以我全胜告捷。当时,敌人在<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14082.htm" target="_blank">百灵庙</a>驻有一个多师的兵力,囤积着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并凭借险峻的山势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傅作义决心拔掉这个钉子,于11月22日指挥各部秘密集结百灵庙附近,进入攻击位置。23日夜11时,部队在<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598560.htm" target="_blank">孙长胜</a>师长和孙兰峰旅长的指挥了突然发起猛攻,至翌日9时半,全歼日伪军,取得百灵庙大捷。敌伪军阵前反正两个旅,击毙日军顾问29人,俘敌200余人,检点敌尸600余具,草地尚有冻毙敌尸200余具,缴获武器、弹药甚多。我军伤亡400 余人。12月4日,傅军击退敌人反扑后,乘胜收复了百灵庙以东另一战略要点大庙。至此,绥远抗战胜利结束。</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em">1940年春,日军狂言“膺惩傅作义”,从平绥、同蒲沿线抽调三万余人,汽车千余辆,由黑田重德师团长指挥,向绥西<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88876.htm" target="_blank">河套地区</a>疯狂进犯。2月3日,侵占<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13212.htm" target="_blank">五原</a>。傅作又趁敌主力东撤后,于3月20日夜率部对盘踞五原之敌发起猛攻,血战两昼夜,收复五原。此役击毙水川一夫中将,大桥少佐等日军300余,全歼以桑原为首的特务机关,俘浅治庆太郎等50余人,歼灭王英伪军两个师,获战利品甚多。血战中,傅部也遭到重大牺牲,有的连剩下不到10人,营、连、排长伤亡过半。至此,连续150余天的奇袭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三战役,以<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470159.htm" target="_blank">五原大捷</a>告终。</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em">1938年初,傅作义仿照八路军的建军经验,建立了北路军政治工作委员会,自兼主任。总部设立政治指导室,指派周北峰为委员兼秘书,军队各级相应设立政治工作机构,其中许多负责人由延安派遣的干部担任。傅还制定了《北路军政治工作守则》,规定废除打骂士兵;实行经济公开;活跃士兵文化生活;帮助劳苦百姓,提倡军民合作;实行军政统一等等。同时还参照八路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制定了《十项纪律》,对行军、宿营、作战等方面的群众纪律作了具体规定。这些做法,密切了军民关系,受到老百姓的称赞,显示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气氛。但却遭到阎锡山的忌恨,攻击傅“把部队带赤化了”, “35军已成为七路半了”。并密电蒋介石,提出要将傅作义撤换。是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傅从此摆脱了阎锡山的控制,返回绥远。</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em">傅在京故居有三处,一在史家胡同47号,后上交政府,由起义将领刘文辉居住,上世纪九十年代胡同改造时消失;一在海淀港沟14号,后上交政府,现也不存;一在小酱坊胡同27号,一座小楼和周总理关照下盖的一排平房,虽为私宅,但傅仍按月向国家缴房租。从1948年到北平至“文革”傅一直在此居住。后为谷牧住宅,保存较好。</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em">有资料说傅妻刘芸生,“育有一女傅冬菊、一子傅恒”,大谬。傅有两位夫人,大夫人张金强生三子一女,包括有名的傅冬菊,二夫人刘芸生长期随侍左右,现健在,生子傅立及一女。“文革”后傅家曾在北太平庄4号国务院宿舍居住。立与我自小同学,故知。</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