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ong 发表于 2010-5-6 22:30:00

广安门菜市场

 
<p>广安门菜市场</p>
<p>这菜市场消失没多少年。位置在港中旅大厦西半部。港中旅大厦一座楼,从南线阁街到登莱胡同。这一大截子。先前有三十家商铺,都是平房。从西到东,挨着排儿数:头一家药房、羊肉床子、猪肉杠(两家 挨着)、白铁铺、修排子车铺(曾是豆腐坊)、同兴纸店、大和行粮店、大车门、德利长油盐店、金巴儿羊肉床子带烧饼铺、关了张的山货店、一得阁墨汁堆房、糖房、顺兴大车店(草陈店)、震远布店、瓷器店、全福兴山杆子铺、杨家鞭子铺、修大车铺、联陞鞋店、电料行、棺材铺、锡镴铺、棉花店(广安戏院)剃头棚(理发馆)、张记洋车厂(杂院)、万顺斋鞋店、文具店、小茶叶铺,干面(登莱)胡同口,整三十家铺户,门面大小不一,一间、两间、三间都有。这一段街,别看不长,地势高低不平,房屋高矮不一,抬头看去高的高,低的低;临街门脸,里出外进,不是整齐划一。从德利长往西到同兴纸店,东到一得阁。打通了墙,开了广安门菜市场。市场里头“回”字形,靠墙一圈摊位;中间一圈。有个后门进货,是原一得阁的后门,拱形门洞,黑漆大门。东西挺全。东南角上买牛羊肉,俩摊儿。一个挂个白漆牌子,写着“汉屠牛羊肉”,透着对回民习俗的尊重。现在标明的,不多。</p>
<p>解放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私营粮店取消。都是国营了。1956年公私合营,所有私人经营的都没了。下街推车卖酱油醋,也是国营商店派的。油盐酱醋、鸡鸭鱼、挑挑儿推车吆喝卖菜、打梆子卖油、羊肉床子猪肉杠都进菜市场。不是租摊位,是市场的员工:售货员。有了铁饭碗。茶叶店归茶叶公司,山货铺、盆儿铺、瓷器店归杂品公司,绒线铺归百货公司,锯盆锯碗、修车补带、焊洋铁壶进修理公司。五行八作全部归口入公司。广安门大街的小铺子成了大门市。闲下的铺户成了大杂院。</p>
<p>统购统销以后,居民住户,过日子离不了至少仨本儿:粮本、煤本、副食本。还有票:面票、米票、粗粮票;油票、肉票、点心票。当然还有随时发放的、节日发放的各类票。无票凭本供应,和菜市场有关的也不少:豆腐粉丝、节日的花生瓜子、鸡蛋白糖芝麻酱。以及随时或随意的指定无本不卖的日用品。国营有权,个人有义务。</p>
<p>改革开放,办农贸市场。广安门护城河边,北线阁,报国寺东夹道。好几个。买东西方便,便宜,菜市场就萧条了。后来又改,摊贩进场。不是国营,个人租摊位了。又兴超市,买东西的渠道多,不再有限制。物资丰富,供应充足。80后的人,不知当年的匮乏、困苦、饥饿。教科书没叙述这段历史,经历过的不说,就忘了。好像阳光一直灿烂。</p>
<p>解放后广安门盖的第一座楼,登莱胡同里头的煤建公司。现在还有:登莱胡同4号,金泰集团。</p>

老片 发表于 2010-5-6 23:07:00

有图吗?

小昭梿 发表于 2010-5-6 22:57:00

照片照片!

老盘子 发表于 2010-5-7 10:44:00

<p>为什么非要图片。文字的力量也足够精彩</p>

鞍山仁者 发表于 2010-5-7 14:46:00

我的印象中,广安门菜市场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是高档的菜市场。

嘉平 发表于 2010-5-7 22:27:00

文字里自有力量,时间跨度一下子就是六十年,北京城真是沧海桑田啊。

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10-5-7 21:2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10-5-7 10:44:00的发言:</b><br/>
<p>为什么非要图片。文字的力量也足够精彩</p></div>
<p>静下心来读文字在这个时代或许都成了一种另类。</p>
<p>读图时代,呵呵,读图时代与赌徒时代有啥区别我弄不明白,可,有一种心理大约相似,那就是——借本捞潲。</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安门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