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戏曹 发表于 2010-5-4 09:36:00

[分享]民国遗迹在北京之孙中山遗迹

<p style="TEXT-INDENT: 2em">2009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代明、李玉兰著《民国遗迹在北京》以人物带遗迹,与按地域叙述的方式不同,有新意。现陆续提要写出,以利有兴趣网友按图索骥。</p>
<p style="TEXT-INDENT: 2em">孙中山先生在京居停之所有:</p>
<p style="TEXT-INDENT: 2em">1887年来京上书,居停之处已无考证。</p>
<p style="TEXT-INDENT: 2em">1912年来京会见袁世凯,住今外交部街路北、当时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处,先后到过四烈士墓(杨禹昌、张先培、簧之萌、彭家珍合葬墓,在今北京动物园,原墓毁于“文革”,现墓碑为“文革”后新立)、畅观楼(在今北京动物园)、湖广会馆(今虎坊桥路口西南角,重修)、安庆会馆(铁门胡同西侧,现为大杂院)、中山会馆(东南横街南侧珠朝街,全部新修)、粤东新馆(西南横街北侧,部分拆于菜市口南大街)、广东会馆(广内大街北侧,现为翔达大酒店址)。</p>
<p style="TEXT-INDENT: 2em">1924年至1925年,参加国民会议并病、逝于京。在北京协和住院住院(协和老楼)。在顾维钧公馆休养并逝世(今张自忠路北23号,某单位招待所)。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社稷坛公祭、在拜殿(今中山堂)停灵。遗体于1925年至1929年在西山碧云寺暂厝。后将碧云寺普明妙觉殿改为“总理纪念堂”(因孙先生一直担任中国国民党总理,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孙中山纪念堂”),在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设“总理衣冠冢”(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孙中山先生衣冠冢”)。</p>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0-5-6 13:39:00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 size="5"><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先生去世立遗嘱的房间曾经进去过多次,可惜没留照片。</span></font></span> <br/>

积雨误樵 发表于 2010-5-4 11:0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左慈戏曹</i>在2010-5-4 9:36:00的发言:</b><br/>
<p style="TEXT-INDENT: 2em">畅春楼(在今北京动物园)、湖广会馆(今虎坊桥路口西南角,重修)、安庆会馆(铁门胡同西侧,现为大杂院)、中山会馆(东南横街南侧珠朝街,全部新修)、粤东新馆(西南横街北侧,部分拆于菜市口南大街)、广东会馆(广内大街北侧,现为翔达大酒店址)。</p></div>
<p>畅春楼是不是畅观楼之讹?</p>

左慈戏曹 发表于 2010-5-4 12:09:00

是的、是的。在下键误,已经改正。感谢纠正。

斑马二世 发表于 2010-5-4 12:15:00

孙文还有一处重要地点很少有人谈及,孙文死后是按照基督教的仪式做的追思,地点就在协和医院医院教堂。因为民国史料记载总是回避孙文的基督徒身份,所以现在快鲜为人知了。

积雨误樵 发表于 2010-5-4 12:31:00

楼主客气,另外请教斑马,以前只听说过孙的洪门身份,两者并不冲突吗

斑马二世 发表于 2010-5-4 12:37:00

洪门真的只是个传说,我在美国纽约拜会过研究民国口述史学会的几位民国史专家,提及过此事,很多人给与否定。此前孙文的信仰我一直很怀疑动机和虔诚度,但后来逐渐的看一些台湾出版的资料发现,孙文的信仰还是很坚定的,临死前的遗嘱中就有嘱咐庆龄一定要按照基督徒的仪式给他办葬礼,为此当时很多民国政要很不同意,所以葬礼时候只有亲属和至交参加了,其它政要都在教堂外等候。

积雨误樵 发表于 2010-5-4 13:3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二世</i>在2010-5-4 12:37:00的发言:</b><br/>洪门真的只是个传说,我在美国纽约拜会过研究民国口述史学会的几位民国史专家,提及过此事,很多人给与否定。此前孙文的信仰我一直很怀疑动机和虔诚度,但后来逐渐的看一些台湾出版的资料发现,孙文的信仰还是很坚定的,临死前的遗嘱中就有嘱咐庆龄一定要按照基督徒的仪式给他办葬礼,为此当时很多民国政要很不同意,所以葬礼时候只有亲属和至交参加了,其它政要都在教堂外等候。 </div>
<p>非常感谢,老听说每次两岸开孙的研讨会,对于其割让东北计划和信仰问题总是争议不断,各种谜团忌讳纷纭,今也算听了回识家之论。</p>

北京时间 发表于 2010-5-4 22:39:00

孙中山先生1912年来京时,还去了定陵。

北京时间 发表于 2010-5-4 22:53:00

1912年孙中山先生来京时,还去了醇亲王府,和醇亲王载沣会见,地点在王府的宝翰堂。

斑马二世 发表于 2010-5-7 20:09:00

有内部的吗?

小王卤煮 发表于 2010-5-7 20:00:00

<p>来一张张自忠路23号<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5/201057200166493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小王卤煮 发表于 2010-5-7 20:2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二世</i>在2010-5-7 20:09:00的发言:</b><br/>有内部的吗? </div>
<p>没有。我路过时顺便拍的。从没有进去过。</p>

葳蕤春叶 发表于 2010-6-27 20:36:00

这张照片既拍照于“孙中山逝世纪念地”内,当年孙中山就是在银杏堂西屋的一处套间内去世。

葳蕤春叶 发表于 2010-6-27 20:49:00

图片怎么上传,斑竹教我

多谢楼主!
我系《民国遗迹在北京》一书的作者,经常关注咱们老北京网。因为采访需要,“孙中山逝世纪念地”内我倒是去过,现摘抄该书中描写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如下,以感谢各位网友的关心和支持!
&nbsp;
孙中山北京行辕,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23号。
张自忠路原名铁狮子胡同,因胡同西口一座宅院前有一对铁狮子而命名,后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张自忠将军,改名张自忠路。乘13路或109路在宽街下车,从车站往东行约二百米,即是张自忠路23号。
这是一处颇具古典园林建筑的院落。行馆大门朱梁画栋,彩绘斗拱显露在外,极尽奢华绚丽的色彩。进得大门分出东、中、西三个大院。先入东院,又隔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小些,四周为围墙包裹;后院却极大,行不得数步,便有清亮的泉水从假山上泻出。再行数步,东畔有假石几座,其中一块最大,上写“铁狮子”三个遒劲的大字,可知此处即是著名的铁狮子大院了。
再往前行数步,但见竹篁幽深,鸣禽唧啾,西畔有舒琴亭、凌云洞,尽为雕梁画栋之古建筑。东院尽头是一座三层&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 铁狮子大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青灰色苏式小楼,现为某单位招待所。行馆的西院,名曰桐槐院,因大门处有两株年代久远的槐树而得名。行馆中院门口,门楣的显著处绘有李白赏月的图画,让人联想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经典诗句。进得门来走廊更多,回环往复,曲折通幽,几不欲辩识南北东西;且每道走廊的枋梁都施以丹青,松竹梅荷,虫鸟人物,淡雅粉致,仰视皆是。循廊而行,行不得数步有一门,是一座面积不大的小院,是为“福寿园”,周遭全部为花式窗,月亮门,景色极雅致,也极清幽。再往里进得几步,有四棵粗壮的银杏树当道,后有一门,进得门里又是一完整小院,名曰“银杏园”。园内前有假石堆砌,后有花坛围护,中间种植高大繁茂的松柏,正中一屋匾额上有半坡题的“银杏堂”三字,两侧厢房分别是“银杏东厅”、“银杏西厅”;果然是个更为别致淡雅的去处。银杏园再往后,则是工作人员的休息室,不允行人前往。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银杏堂
这座铁狮子胡同行辕,相传是明末吴三桂为陈圆圆所建,供这位一代名歌妓居住。后来更换几代主人,至民国八年(1919),被印尼华侨首富黄仲涵以25万元的价格购买,做为礼物送给当时北洋政府外交部长顾维钧夫妇居住。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江苏嘉定人,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任北洋政府驻美国兼古巴大使。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曾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和会。当时,和会非法决定让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消息传出,国内爆发了著名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顾维钧等代表顺从民意,顶住北洋军阀政府的压力,在和约上拒不签字,获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之后,他历任北洋政府各届内阁的外交部长、财政部长、代国务总理。北洋军阀下台,他又担任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并于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新中国成立,他侨居美国,一直到去世。顾维钧一生结过三次婚。第一次奉父母之命,与一张姓女子结婚,但因毫无感情很快又解除婚约;第二次与唐绍仪之女唐梅结为伉俪,但不幸唐梅在他赴巴黎和会时染病去世;第三次同结连理的对象,即是印尼华侨首富黄仲涵的次女黄蕙兰。但这座颇具古典特色的院落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名,还不仅只是这些,而是因为它在1925年2月的一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在北京的统治,电邀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为了结束中国境内长期内战的混乱局面,毅然北上,重申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同年11月,孙中山先生由夫人宋庆龄陪同,从广州出发,途经上海、日本、天津,到达北京。但因长年劳累,加上当时主持北京政局的段祺瑞百般抵制孙中山的主张,他连累带气,在抵达北京途中即已身染重病。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施行手术,确诊为肝癌晚期;经过多次西医治疗无效,于2月18日出院,转移到现在的张自忠路23号,用中医继续治疗。
孙中山先生搬进顾维钧这座公寓后,就住在银杏园西侧一间卧室内。与整座华丽的园林相比,卧室内的陈设简陋之极,仅一柜、一灯、一床而已;床是乳白色的铁架子床,单子也是洁净的米白色。起初,孙中山先生在随从陪同下,还能到庭院中走动,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可到了后来,孙中山的癌症加剧,只能病卧在那张铁床上。
2月24日,一位护士劝告孙中山身边的亲属、同志,先生的来日无多,需尽快准备后事,众人商议之后决定由汪精卫执笔,替先生立下遗嘱。然后,汪精卫约同宋子文、孔祥熙、孙科等四人来到孙中山病榻前,请他在上面签字。这时,门外传来宋庆龄夫人悲痛的哭声。孙中山说:“你先暂时把它们收回,留待日后再说,我相信我总还有几天的生命。”3月11日,孙中山的病情急剧恶化,他再次把汪精卫、宋子文、何香凝等人叫到床前,平静地说:“现在就要分别你们了,拿前几日所预备的纸来,今天到了签字的时候了。”由于孙中山身体极度虚弱,只得由宋庆龄含泪抬着他的手腕签字。卧室对面,隔一条狭窄的过道即为银杏堂,是一间能容纳三、四十人的大客厅,平日用来招待前来探望先生病情的客人。3月12日这一天,银杏堂同样坐满了人,这其中有李烈钧、张静江、徐绍桢、李石曾、马超俊等。段祺瑞也假惺惺派许世英前来看望。许世英来到卧室门外,小心翼翼地行过礼说:“大总统!段执政也要来见。”见没人回应,又径直闯进屋,去握先生的手,但此刻先生两眼直视,似乎满怀怨怼,吓得许世英以报告段祺瑞为名,撒腿就跑。十几分钟后,孙中山这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时时针指向当日上午9点30分,享年59岁。
在孙中山住过的卧室里面,有一小套间,套间的西墙悬挂着孙中山的照片,左右两侧是孙中山临终前签署的“遗嘱”和“公开信”;照片下放有一横幅,用工整的楷书写着“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在此 &nbsp;孙中山先生遗容&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寿终”。再下面是一长条楠木案
几,上边摆放宋子文的祭文,和中山先生临终前所看的书籍。屋子木地板上铺有地毯,正对孙中山照片的东墙下撂置着一对沙发。尽管已经事隔多年,但这里的一切还保留着孙中山先生去世时的模样,没被人动过。从银杏园出去,穿过福寿园有一间百十米宽敞的大厅,里面雕花漆木,镂空门窗,中间还镶嵌着一面西洋大镜子,甚是古雅。这里是孙中山去世后最先被布置成灵堂的地方,直到4月19日,先生的遗体被送到中山公园,供各界人士吊唁瞻仰。
2001年9月11日,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孙中山曾住过的那间卧室,正式命名为“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这座孙中山在北京呆过的行辕,也被称作“孙中山逝世纪念地”,它们同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某&nbsp;&nbsp;&nbsp;&nbsp; 中山设在北京行辕的灵堂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单位招待所占据,概不对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民国遗迹在北京之孙中山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