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心武的《红楼拾珠》
<div><img src="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41CrD1U4fnL._AA500_.jpg"/></div><div> </div>
<div>作为知名作家,刘心武研红时间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从他在1992年第2辑的《红楼梦学刊》发表《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开始,就一直关注他的红学研究。但说实话,对于他的观点,我认为是提出了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论证上的疏漏以及证据的缺失,导致结论不可避免的存在重大失误。<br/> <wbr></div>
<div>虽然刘心武的“秦学”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但他写的红学随笔则别有慧心,2006年推出的《红楼拾珠》,无疑就是部优秀的红学随笔集!在一个时期以来,研究《红楼梦》语言的专著不是很多,仅有的几部,也都比较程式化。刘心武则以随笔的形式,从《红楼梦》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人物语言——这一闪闪发光的“珠玑”入手,寻求它们所代表的具体意思,尤其是“推倒油瓶不扶”、“卖油的娘子水梳头”、“牛不吃水强按头”、“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黑母鸡一窝儿”等查找工具书未必有现成答案的俗语俚语。在“拾珠”的同时,刘心武还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红心得提出,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做出合理分析。<br/> <wbr></div>
<div>这本书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每一章的篇幅都不大,在1500字到2000字之间,即可一气读完,也可每天随意浏览两三章,每章之间没有连贯性,完全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来读。而且,由于刘心武本身是位有成就的作家,因此,在书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敏锐,细腻,很多内容发人所未发,堪称妙论!<br/></div>
<div> <wbr></div>
<div>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曾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我看这本《红楼拾珠》大抵也有些这个意思。比如在《牛不吃水强按头》一篇中,作者由鸳鸯抗婚中的这句名言,引申到“我们所处的人际间现在已经没有了《红楼梦》里的那种主奴关系,但个人有时还会遭遇不良势力甚至是恶势力的胁迫,在这种情况下,从鸳鸯身上汲取有益的营养,发出‘牛不吃水强按头?’的抗争之声,求助于法制、法律和社会道德舆论,包括公序良俗,摆脱胁迫,使公民权益不受侵犯,仍是保持生命尊严的必要手段。”似乎隐约听到了当代“鸳鸯”——刘心武,对于现代“贾赦”——红学会的大佬依仗学术霸权对他“围殴”的反抗之声。<br/></div>
<div> <wbr></div>
<div>关于自己在本书中的研红心得,刘心武在《自序》中写道:“仅供参考,并无自以为真理在手,非得人家来认同的目的,只希望读者见了我这一家之言,多一种思考的角度,得一些交流的乐趣。”我以为,这样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对于推广《红楼梦》,扩大《红楼梦》的影响也是有益的。</div>
<div> </div>
<div> </div> 好文章!欣赏了。我很喜欢刘心武的《钟鼓楼》。他的红学文章感觉一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