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欣赏!学习!</p></div>
<p>向您学习</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宇鹏</i>在2010-5-28 13:20:00的发言:</b><br/>
<p><font color="#0000ff" size="4">毕业论文找这个浓眉大眼的“老妖精”帮你指导一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cq.netsh.com/bbs/811612/html/tree_35203865.html" target="_blank">http://cq.netsh.com/bbs/811612/html/tree_35203865.html</a></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p>
<p> </p></div>
<p>好啊,一定</p>
[原创]1998年的妙峰山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油油</i>在2010-5-26 11:34:00的发言:</b><br/><p>不是。。还有一个学期呢,还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p></div>
<p><font color="#0000ff" size="4">毕业论文找这个浓眉大眼的“老妖精”帮你指导一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cq.netsh.com/bbs/811612/html/tree_35203865.html">http://cq.netsh.com/bbs/811612/html/tree_35203865.html</a></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p>
<p> </p> 真正的古迹!我特喜欢古代的工笔画! <p>欣赏!学习!</p> 时间真快,看着油油从考试到毕业,付出,努力,直到破茧而出,感慨。
祝贺!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六块五的花茶</i>在2010-5-25 20:01:00的发言:</b><br/>时间真快,看着油油从考试到毕业,付出,努力,直到破茧而出,感慨。 祝贺! </div>
<p>谢谢您。。。</p> 不错,可是我想知道只是你毕业论文么?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gaoyuling</i>在2010-5-25 23:29:00的发言:</b><br/>不错,可是我想知道只是你毕业论文么? </div>
<p>不是。。还有一个学期呢,还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宇鹏</i>在2010-5-28 13:20:00的发言:</b><br/>
<p><font color="#0000ff" size="4">毕业论文找这个浓眉大眼的“老妖精”帮你指导一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cq.netsh.com/bbs/811612/html/tree_35203865.html" target="_blank">http://cq.netsh.com/bbs/811612/html/tree_35203865.html</a></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p>
<p> </p>
</div><p></p>
帖子咋没啦?说的是窦尔顽么? <p>确实是没内容啊</p> <p>真是生动翔实的古建筑之旅,谢谢油油。</p>
<p> </p>
<p>6月底去大同,古城墙周边民居拆得很快,一些巷子几乎拆掉半边,我们围着残存的古城墙步行了一周,还登上西北角楼遗址,石柱础依然留存。可惜老巷子的面貌将要大变了,大同有一条名称优美的古街——朱衣阁,许多民居就剩下了即将颓圮的门楼。雁北民居也有特色,如果赶快去,还能看到一些最后的遗迹,否则就是新的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嘉平</i>在2010-7-13的发言:</b><br/>
<p>真是生动翔实的古建筑之旅,谢谢油油。</p>
<p> </p>
<p>6月底去大同,古城墙周边民居拆得很快,一些巷子几乎拆掉半边,我们围着残存的古城墙步行了一周,还登上西北角楼遗址,石柱础依然留存。可惜老巷子的面貌将要大变了,大同有一条名称优美的古街——朱衣阁,许多民居就剩下了即将颓圮的门楼。雁北民居也有特色,如果赶快去,还能看到一些最后的遗迹,否则就是新的了。</p></div>
<p>看来到处都跟北京一样在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嘉平</i>在2010-7-13的发言:</b><br/>
<p>真是生动翔实的古建筑之旅,谢谢油油。</p>
<p> </p>
<p>6月底去大同,古城墙周边民居拆得很快,一些巷子几乎拆掉半边,我们围着残存的古城墙步行了一周,还登上西北角楼遗址,石柱础依然留存。可惜老巷子的面貌将要大变了,大同有一条名称优美的古街——朱衣阁,许多民居就剩下了即将颓圮的门楼。雁北民居也有特色,如果赶快去,还能看到一些最后的遗迹,否则就是新的了。</p></div>
<p>大同新上任的市长比较喜欢搞建设,还是以历史文化为借口,拆了多少不计其数,让他改建面目全非的也有的是。。。还在进行着血雨腥风的动作,太悲哀了,原本气势宏大的华严寺现在都被一些新的仿木构建筑包围着,失去了原有的壮丽,那可是中国最大的9开间的辽构啊。。。现在根本看不见它了。。。悲哀</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析津志</i>在2010-7-13 0:13:00的发言:</b><br/>
<p>看来到处都跟北京一样在拆.</p></div>
<p>呵呵,居士后知后觉。。</p>
山西古建筑之旅——第九站 佛光寺
从朔州去南禅寺和佛光寺是要通过雁门关的,我对这个一直很期待。可是车飞速的疾驰而过,并没有为我们而停留多一分钟。如果说南禅寺相对偏僻的话,那么佛光寺就显得那么的好找。如果做长途车,可以做到豆店下车,然后做个摩托之类的交通工具就可抵达。。想必当地人一定以此为豪。<p> 一行人等浩浩荡荡到此,老师一直在警告我们不要拍照。即便这里是我们学校的实习基地,拍照也是万万不能的。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此地的保护主义如此极端,后来才知也许就是经济效益吧。。当地自己编纂的佛光寺画册售价180元一册,而且到达了垄断的程度,除此地外,其他之地是几乎无法购得此书的,而且想看高清的图片你只能买他的书,即便是山西省委的人来此,也一样是不允许拍照。还有一个方法便是偷拍,不被发现自然很好,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此前也有北大的师生在这里发生冲突,这就是老师一再提醒的原因。。其实佛光寺管理处的领导一直跟着我们,就这样熟络的关系,一样不得开小窗。。</p>
<p> 东大殿建在高处,远远望去,气势磅礴。想拍屋顶,你也只能在底下拍,登上高台,你是无法看到屋顶的。应了老师的话,你站在唐代建筑之下,是无法看到建筑的屋脊的,果然如此。佛光寺的七开间之大让人惊叹,斗栱占到柱高的二分之一,可见早起中国木结构完全是靠木头来受力,靠斗栱来承托屋顶、屋身的重量。即便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在当时也不过是殿堂建筑里等级偏低的,可想而知,真正的唐代殿堂建筑的规格有多庞大,如此情况之下,再看含元殿的基址,仿佛可以理解了。</p>
<p>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p>
<p> 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p>
<p>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东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写有“大佛光之寺”的华带牌诉说着这里的沧桑,据说当年梁先生就是看了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大佛光之寺”的图像才摸索到这里,而东大殿的大门当为唐代遗物,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p>
<div></div>
<p>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怫、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 </p>
<div></div>
<p>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p>
<div></div>
<p>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p>
<p> 此外还有文殊殿,唐代经幢和唐代金代宋代墓塔。</p>
<p> 文殊殿在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进行了补修。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p>
<p> 唐代石幢两座。一座在东大殿前,高三点二四米,八角形,立于唐大中十一年;一座在文殊殿前,高四点九米,八角形,立于唐乾符四年(公元 877年)。寺外,还有唐代和尚塔。寺后东山坡上,有唐代大德方便和尚塔、无垢净光塔;寺西北五百米许,有唐代华严宗大师解脱和尚塔、金代杲公和尚塔。这些塔,或六角形,或四方形,均为砖砌。在无垢净光塔处,先后出土了汉白玉石佛、天王、力士、迦叶、阿难和小菩萨像等,均为唐代遗物,现在大殿内展出。</p>
<p> 而墓塔我们仿佛并没有找全,据说寺内外墓塔7座,我们最终只找到了三座。分别为唐代,金代和宋代。等确认之后再做一一介绍。</p>
<p> 佛光寺内的实地学习让我们震撼,而找墓塔的过程又充满着艰辛和快乐,老师最后快乐的再几座墓塔前留念,晚上据说摘了一个晚上扎在大衣上的植物残肢。。我们每一个都灰头土脸却快乐而还。。。。之后再做一一记录。</p>
<p> 佛光寺东大殿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p>
<p> </p><br/> 嘿嘿,佛光寺周边墓塔前的合影 <p>油油,浓眉大眼的“老妖精”,指的是斑马吗?</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至善</i>在2010-7-12 16:06:00的发言:</b><br/>
<p>油油,浓眉大眼的“老妖精”,指的是斑马吗?</p></div>
<p>不是啊。。。不知道</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畅春园土特产</i>在2010-5-31 21:44:00的发言:</b><br/>
<p></p>帖子咋没啦?说的是窦尔顽么? </div>
<p>那可是迅公!!!文博学院的迅公</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至善</i>在2010-7-12 16:06:00的发言:</b><br/>
<p>油油,浓眉大眼的“老妖精”,指的是斑马吗?</p></div>
<p>好像说的是迅公,考古文博学院的</p> 唐代砖塔居然能保存到今天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瞌睡虫</i>在2010-7-14 21:17:00的发言:</b><br/>
<p>王迅?...那可真是浓眉大眼的人啊</p></div>
<p>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瞌睡虫</i>在2010-7-14 21:23:00的发言:</b><br/>唐代砖塔居然能保存到今天 </div>
<p>对啊。。寺里还有几座呢</p> <p><span style="COLOR: #000000"><b class="f14">山西古建筑之旅——第十站 佛光寺外西北三座墓塔</b></span></p>
<p> </p>
<p> 在快要抵达佛光寺的时候,我们就在路的北端看到了三座佛教墓塔。仅从远观老师就断定了其中一座最大的塔的大概年代,这也是她多次往返佛光寺而未能亲自去看的,所以大家都异常的兴奋,准备看完佛光寺再一起去找塔。其实佛光寺内还有几座墓塔,但不太方便我们上去考察。 </p>
<p> 从佛光寺出来后,司机把我们送到距离墓塔最近的地方停了下来,因为下面有山坳,车是开不过去的,我们只能靠步行才能抵达墓塔。观察了地形,还有很复杂的一段路途,但大家的心还是兴奋和快乐的,谁也没退缩,都冲了出去。</p>
<p> 一路上有麦梗,有杂草,有荆棘,有酸枣还有各种动物的粪便。我们一会下到坳里,一会又爬上山坡,我一向是讨厌这样的攀爬的,但还是负重跟随在最后(我的包一直没离开身体,是所有同学中负重最严重的一个,至少有10公斤重),俺可是女生。。。好在今年的冬天比较长,4月中旬的天气在这里还是寒风凛凛,刚到塞北的时候差点没把我们吹死。在这样的天气里,爬山仿佛不再那么让我厌恶了。</p>
<p> 我正在心里诅咒这万恶的地理环境,忽然听到前面的师生们雀跃的声音。再抬头,嚯三座墓塔几乎是平行于山坡,但中间都有迂回的小路和树林,高低之中相互掩映着。中间一座气势轩昂,看上去最宏伟。这就是这面山坡上三座墓塔中最古老的一座, 即解脱和尚塔,建于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地上有很多散落的砖石,老师特意让我们留意这些砖的形制,这是断代的主要依据之一。这座墓塔使用的是唐代流行的“绳纹砖”,即在砖上有一横一横凹进去的痕迹,这就是当时烧制时绳子留下的印记,因此叫“绳纹砖”。唐代佛塔多是用这样的砖来修葺。</p>
<p> 而面对这座唐塔的左手边的山坡上则屹立着一座建造风格迥然不同的墓塔,塔上使用了很多“三花蕉叶”的做法。这是金代塔的特点之一。果然,塔上有明确的纪年,赫然雕刻着“金<font color="#333333">泰和</font>五年”(1205),这便是杲公和尚预修之塔。塔上雕刻非常精美凸显辽金之风。</p>
<p> 而唐塔右手边的那座墓塔,与其他两座相交又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地方。依据墓塔的风格可以断代为金宋时期,但老师更偏向于宋这个年代。因为在墓塔的雕刻上出现了人物。这是宋代墓葬石刻的风格,喜欢雕凿一些人物,花草。在塔的最上一层,有老人倚栏杆而立,历经千年依然清晰可见,可见当时的工艺精湛,工匠手艺精良,让我注目良久,迟迟不肯离去。</p>
<p> 网上有记载说这西北的山坡上有四座墓塔。但我们只找到了三座。除去唐塔和有金代纪年的墓塔外,我们只找到了这座有宋代特点的墓塔,不知道它是网上流传的“行严禅师塔”还是“法兴禅师塔”,这有待我再一次的深入调查,那便是后话,不再多说。</p>
<p> 整个寻塔的过程都是充满乐趣的,加之老师的讲解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次寻塔,也圆了老师多年的一个心愿,她终于近距离的看了这三座塔,并在塔前连同我们一起留下了美丽的倩影和些许美丽的回忆。</p><br/>三座塔前的合影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油油</i>在2010-7-12 16:09:00的发言:</b><br/>
<p>好像说的是迅公,考古文博学院的</p></div>
<p>王迅?...那可真是浓眉大眼的人啊</p> <p> <span style="COLOR: #000000"><b class="f14">山西古建筑之旅——第十一站 平遥镇国寺</b><br/></span> </p>
<p> </p>
<p> 从太原出发,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位于平遥古城之外的镇国寺。这里和山西的其他古建筑一样,充斥着各个朝代的痕迹。五代时期的万佛殿、元代的天王殿、以及明代的其他佛殿。每一座建筑之上都还留有着兴建时期的风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万佛殿。 </p>
<p> 万佛殿是镇国寺里现存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殿堂,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唯一一座建于五代时期的木结构建筑,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殿内硕大的佛坛占满了殿内的空间,好似南禅佛光寺一般。佛像栩栩如生,姿态丰腴还留有唐代的遗风。可以肯定的说,虽然是在已经接近宋朝的这个时期,但在山西的很多地方,建筑的营造和装饰都还使用传统的技法,延续着汉唐之风。之后再看宋金辽、元代的佛教建筑,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空间里不再是以佛为主,而是渐渐的增多了人们祭拜佛的空间。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辽宁的奉国寺,仅看图片就已经让我垂涎欲滴了。佛和人的比例那样鲜明,凸显佛之大,人之渺小的理念。</p>
<p> 平遥古城之外的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创建于五代时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京城寺的寺名,到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被“镇国寺”所取代。明、清时,寺庙倾颓,清代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才重修万佛殿,重修后的殿宇,仍保持了原来的风格。殿外的彩画也是清嘉庆年间重新绘制。如今在万佛殿内,抬头仰望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几处题记。记载着这里的沧桑,每一次的修正都会在此留下印记。</p>
<p> 镇国寺万佛殿,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09米,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p>
<p> 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殿,除观音殿外,各殿内塑像俱存,三佛殿内,还存有明代壁画。这座建筑也是我们驻足比较多的一座,尽管它是一座明代建筑,但相比北京的明代建筑,它本身又保留了很多早期的做法,再次说明山西的很多工匠的建造技法相比中国其他地区保留的更为传统和保守,延续使用的都是晚于当时的流行做法。这也许就是山西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吧。</p>
<p> </p><br/> 谢谢各位潜水看帖的朋友,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油油,继续啊。很精彩,就算山西之行暂告段落,也请将以往其他地方的实地考察发上来共飨啊。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dormir</i>在2010-8-11 14:28:00的发言:</b><br/> 油油,继续啊。很精彩,就算山西之行暂告段落,也请将以往其他地方的实地考察发上来共飨啊。 </div>
<p>一定会的</p> 等我空下时间,把双林寺整理一下,还没有完结。。还有双林寺,文庙和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