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格 发表于 2010-3-17 23:03:00

【北京印记】京津城际铁路过我家

&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000000">南城外有一条铁路自西向东而去,据说是京山铁路,永定门火车站就在西边。过去火车是蒸汽机车,又用水&nbsp;&nbsp;,又烧煤,启动时冒着黑烟发出呲呲的的喘气声,车头和车厢挂钩的时候发出硄当当的撞击声一节一节从车头一直传到车厢尾部。火车道沿线经常有寻道工人身背水平测距仪手拿带尖的铁榔头等专用工具,顺着逆行道边走边量,有时对轨道连接的环节敲敲打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砟道要经常填平修补。那时指挥车辆行驶的信号装置叫扬旗,高高的旗杆上有不同颜色的金属旗片上下移动,组成不同的位置,发出不同的行车命令,后来杨旗退出了改成发光的信号灯了。我是铁路旁边长大的孩子,对铁路有着感情。 </font>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 2008年8月1日,经过三年铁路大军的奋战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行驶的线路方向是从北京南站东引出,沿京山铁路自西往东,经过永定门外大街,穿过蒲黄榆玉蜓桥,沿南护城河逐渐进入由北京线新建特大的高架过街桥跨左安门外大街后直向东南,连续跨越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和通黄路,由凉水河特大桥跨越凉水河和六环,途经崇文区、丰台区、朝阳区、通州区,由亦庄开发区及永乐新城东侧的京津第二高速通道出京,直抵天津站。京津高速铁路工程于2005年7月4日开工建设,列车最快时速350公里/小时,全程运行时间约为29分钟,全程里程120公里,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的家就住在京山铁路附近,小的时候我就常在铁路边玩耍,那时很淘气专门在铁路上走着玩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一出门妈妈就嘱咐我不要在铁轨上玩儿,离铁道远点,留神别让火车碰着,有的时候火车拉笛很长时间就说明发生了异常情况,家长都不放心。就是这样天天看着一列列火车冒着烟吐着汽奔驰在铁路上,铁路终于伴着我长大了。那时候没事的时候,我们和小朋友顺着火车道遛弯儿,一遛就是三五里,别提多有趣了。就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铁路行人过路口,在铁路旁边设有一间值班的房间,房间内有一部专用值班电话,门口装有一个电动警铃,有火车要开过来的时候警铃便响起来通知值班员和过路的行人,路口两侧有栏杆到时放下来阻止人员和车辆通过。夏天道口的两侧种植许多秫秸花,鲜花五颜六色,扮靓道口,好看极了。</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行道口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值班人员身穿蓝色的铁路制服,头戴佩有铁路徽的大檐帽,精神抖擞,威武神气。值班员的责任心很强,不能脱离岗位,不能有丝毫的大意。我那时和值班员很熟,很了解他们的工作,火车要开过来的时候,铛---铛---铛!清脆的警铃声马上就响了起来,随后值班员便把栏杆落下,禁止任何车辆和人员通过。这时值班员左手提信号灯,右手拿起卷着的信号手旗,站在岗位上等待列车的到来,不一会儿远处传来汽笛声,火车由远而近呼啸而来,这时就见值班员提起信号灯向驶来的火车发出绿色信号,火车司机看见后拉响两声汽笛示意明白,随即火车奔驰呼啸安全的通过路口,这时值班员和火车尾箱的押运员相互挥旗致意问候,然后拉起起栏杆放行。在火车通过的时候噪声很大,附近的房子微微的上下颤动,由于在火车道附近住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那时候没有机会坐火车,所以坐火车一直是我的梦想。</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进入新世纪以后火车不断的提速,为了行人的安全,在市区大部分铁路延线都用栏网封闭了。新建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又经过我的家,环境和过去可大不一样了,由于是建新铁路,凡是离火车道距离太近的住户都要搬迁,因为车辆是高速行驶,火车道采取全封闭状态,拒绝行人穿行。火车行人道口也取消了,在铁道隔离带外侧植树种花,还开辟了运动健身场所,改善美化了周边的环境高速列车通过时几乎没有噪音。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了城市相关领域的升级,通过京津城际高铁通道,京津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和城市功能都可以更加便捷地向环渤海区域扩散疏解,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京津城际铁路设计每小时350公里的时速,为了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和保证路面平顺平稳使用性能好,列车在上面行走时不颠簸,城际铁路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博格板无砟轨道技术,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城际铁路的轨道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长钢轨焊接工艺,经过多次焊接后铺设的钢轨没有缝隙,保证了线路的高平稳性,提高了旅客乘坐的舒适度,而且减少了钢轨与列车车轮的磨耗。现在使用的车辆是和谐号电力机车组,外形设计流线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电子记速一目了然,乘坐十分的舒适,是京津城际旅游观光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到发站 ------北京南站,北京南站的兴建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当时称为<strong>马</strong>家堡火车站,距今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1902年改名为永定门站,1988年改名为北京南站。 2006年5月10日,北京南站正式开始进行封站改造,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北京南站坐落于宣武区、丰台区交界处,南二环路、南三环路之间,马家堡东路、马家堡西路之间,当今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大火车站,有“亚洲第一站”之称。北京南站建筑形态为椭圆形车站主体为钢结构,分为主站房、雨篷两部分。主站房为双曲穹顶,最高点40米,檐口高度20米,主站房以天坛鸟瞰效果为基本形状,中间设有3个层次,隐喻中国皇家建筑的层次感和地位。</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北京南站突出环保、节能等理念,首次采用太阳能发电。新建在高架候车亭屋顶中央采光带,设置太阳能光电板,太阳能发电系统将在白天开启,辅助解决车站用电问题。北京南站站台轨道层共设13座站台,24条到发线,3个客运车场。其中从北往南依次为普速车场设到发线5条,3座站台,客运专线车场设到发线12条,6座站台,城际铁路车场设到发线7条,4座站台。承担京津城际铁路列车的到发任务,地上二层为高架候车层,是旅客进站层,其中央为独立的候车室,东西两侧是进站大厅,自北向南依次为各候车区。高架候车大厅的四个角设有售票办公楼,车站共设置了84台窗口售票机和39台自动售票机。检票进站也全部由自动验票系统控制。北京南站还实现了乘客不出站台零距离换乘,每个站台上都有多部直梯和扶梯,这些电梯将候车大厅,站台层和地下换乘大厅连接为一体,旅客可以通过这些设施无障碍地进出站和到达车站的各个服务区域。</font></p>
<div class="spctrl"><font color="#000000"></font></div>
<p><font color="#000000">  地下一层,为整个车站的换乘空间以及旅客出站系统,大部分旅客将在此换乘,它是南站的枢纽。它的东西边为旅客出站大厅。另外设上下两层设停车泊位。北京南站交通系统总共五层,由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以及高架环形车道组成。北京南站环绕中央站房和两侧雨篷建有环型高架桥,全长2.8公里。高架层主要通行的是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旅客进站可直接进入高架候车大厅。高架桥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有立交,与南二环、南三环、马家堡西路、马家堡东路连接,实现了铁路站房与市政交通的连接。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可以选择地面乘车或到地下一层换乘。地面层主要通行公交车辆,以及旅客进站。地下一层是换乘大厅、停车场以及旅客出站系统,并且预留了与城市铁路连接的车站。北京南站公交车站紧邻站房南北侧,北侧建成下沉式广场,设有公交车始发站和出租车停靠站,南广场设有公交停靠站。地下二层是北京地铁4号线,地下三层是北京地铁14号线。<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展望北京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不但更加的方便百姓出行,而且拉动了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扩大旅游市场,北京高速铁路的发展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城际高速铁路让千里之间出行的人们在城市之间朝发夕至,巡游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美好的风光。</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 </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 《有关京津铁路和北京南站资料来源百度词条》,谢谢!</font></p>
<p><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p>

yang_sj2008 发表于 2010-3-23 21:06:00

学习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印记】京津城际铁路过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