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 发表于 2010-3-11 23:39:00

关于比托镜头下的雍和宫

比托拍的雍和宫琉璃瓦角下陷,好象老照片中的天安门城楼也是琉璃瓦角下陷,而现在看不出这个效果,不知道是年久失修造成的还是当时就是这样的。

客人 发表于 2010-3-12 23:58:00

原来叫檐角,不过没想到这么重要的皇家寺庙竟然在1860年那样的年久失修,当时太平天国把大清弄得真是够呛。

MiguelWang 发表于 2010-3-13 23:0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客人</i>在2010-3-12 23:58:00的发言:</b><br/>原来叫檐角,不过没想到这么重要的皇家寺庙竟然在1860年那样的年久失修,当时太平天国把大清弄得真是够呛。 </div>
<p>也不都是太平天国的问题吧。实际上明清时代的木结构建筑每过30年都应该整修一次,否则就会出现一些老化、歪闪、甚至变形的病害。清代前期基本上是每隔30年修一次的,最集中的一次是在乾隆年间。但是到了道光以后,由于国家自身经济状况恶化了,再加上道光皇帝不善于营建,对于京城内外的坛庙寺观和园林都采取放任的态度,任其自然颓坏。所以到了1860年时,北京的很多建筑已经是呈颓败之相了。我们从1860、1900的照片中能看到很多建筑自然衰败的过程。</p>

客人 发表于 2010-3-14 11:5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iguelWang</i>在2010-3-13 23:05:00的发言:</b><br/>
<p>也不都是太平天国的问题吧。实际上明清时代的木结构建筑每过30年都应该整修一次,否则就会出现一些老化、歪闪、甚至变形的病害。清代前期基本上是每隔30年修一次的,最集中的一次是在乾隆年间。但是到了道光以后,由于国家自身经济状况恶化了,再加上道光皇帝不善于营建,对于京城内外的坛庙寺观和园林都采取放任的态度,任其自然颓坏。所以到了1860年时,北京的很多建筑已经是呈颓败之相了。我们从1860、1900的照片中能看到很多建筑自然衰败的过程。</p></div>
<p>这么说我们现在维修还是比较勤的,所以除了被拆了的外留下的基本上看上去还过得去。</p>

大-贝-勒NO20 发表于 2010-3-12 01:59:00

<p>午门两阙的屋檐至今极了拐弯</p>

李小黑 发表于 2010-3-11 23:51:00

<p>天安门1969年落地大修,都是新的。</p>

MiguelWang 发表于 2010-3-12 09:50:00

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之后都是这样的。如果再不纠正就是檐角塌落了。因为木结构的檐角是出挑最大,受力最不均衡的地方。日久天长不维护,必然会因为重力作用而变形下坠。目前在雍和宫看不到,是因为建国后进行了几次大修,檐角糟朽构建都替换掉了。

醉心食色 发表于 2014-1-12 09:17:38

宣宗皇帝这几十年连圆明园里都荒废不少更遑论宫外建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比托镜头下的雍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