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京城庙会刚撤 “双料标王”谷胜立遭“讨债”
<font size="4"> <strong>北青网-法制晚报</strong>讯 顶着地坛、龙潭庙会“双料标王”的光环风光了没几天,谷胜立竟在昨天下午就遭遇了讨债,让人不禁感慨标王“这些年也不容易”。 </font><p><br/><font size="4"> 从昨天早晨开始,谷胜立的摊位里就聚了五六名黑衣男女。谷胜立还不时被他们叫到一旁耳语。</font></p>
<p><br/><font size="4"> 晚上5时30分许,庙会清场时,标王摊位前渐渐围拢了十几个人,他们一言不发地看着这位“标王”收摊,公园派出所的七八位民警在一旁维持秩序。</font></p>
<p><br/><font size="4"> 但当记者试图询问这些“债主”时,他们却守口如瓶,自称是“家务事”。“我们拿钱就行了,别把老谷的名声搞臭了,他当标王这些年也不容易。”一位“债主”说。</font></p>
<p><br/><font size="4"> 记者看到谷胜立把今天收上来的所有现金装进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中,转身交给一名黑衣人。</font></p>
<p><br/><font size="4"> 一位被称为老严的中年男子见此情景按捺不住大叫起来:“老谷,你说说到底怎么着!钱都给他了,欠我的什么时候还!”</font></p>
<p><br/><font size="4"> 谷胜立马上将他拉到一边,希望他能在记者面前守口如瓶。但老严越来越激动,从他的话中记者了解到,老严和谷胜立多年来一直是合作伙伴,老严在东岳庙有烤串生意,他们一直合伙投资。</font></p>
<p><font size="4">记者追访 </font></p>
<p><br/><strong><font size="4"> 老谷自述:新推“大礼包”赔百万</font></strong></p>
<p><br/><font size="4"> 昨晚10时,记者推开老谷的屋门,看到他正在闷头抽烟。记者连续问了两遍,他才不得已吐露今年庙会亏了一百五六十万,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失策。“都赔在今年新推出的大礼包上了,几乎100万全没了。”老谷说,地坛庙会上的“讨债团”就是这个大礼包的供应商——福成肥牛的业务员。</font></p>
<p><br/><font size="4"> 老谷告诉记者,地坛的标王摊位盈利了约50万元,龙潭也有十余万入账。但由于奥园庙会遇冷提前结束,这些赚来的钱却还不够用于填补“大礼包”的损失,这种礼包初定价格为100元/个。</font></p>
<p><br/><font size="4"> 不过谷胜立仍然表示要竞争来年的“标王”。</font></p>
<p><br/><font size="4"> 至于砸在手中的价值约90万的大礼包,老谷正在联系其他地区的展会,希望能“消化”一部分。</font></p>
<p><br/><font size="4"> 文/记者冯祎</font></p>
<p><br/><strong><font size="4"> ●编辑手记</font></strong></p>
<p><br/><font size="4"> 今年44岁的老谷已经从事烤串生意28年了。</font></p>
<p><br/><font size="4"> 根据本报的记录,2006年老谷在地坛的两个摊位营业额为50万,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高达120万。</font></p>
<p><br/><font size="4"> 其实不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媒体,不论是认为其虚张声势还是实至名归,都无法否认“标王”对庙会经济的拉动作用。</font></p>
<p><br/><font size="4"> 但“标王”的成长显然不该是仅仅伴随着多卖几根羊肉串,而是对资金、人力的运转能力。</font></p>
<p><br/><font size="4"> 也许今年的 “滑铁卢”他可以归咎于“大礼包”,但简单的经营方式显然与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不相匹配,希望来年“标王”的金字招牌能够有更多的“智力含量”。</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br/><font size="4"> 因为2009年庙会收益很好,2010年谷胜立投资非常大。为了标王摊位费他向老严借了11万元,向其他朋友也借了钱,说好庙会结束就还。</font></p>
<p><br/><font size="4"> 庙会结束后,谷胜立撤摊返回位于朝阳的仓库,为了讨回应得的钱,“债主”又跟着谷胜立回了家。</font></p>
<p><br/><font size="4"> 直到晚10时,老谷才在警察的调解下将这一批讨债人“送”出家门。</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新闻热评】 庙会,不能一切向钱看 </font></p>
<p><br/><font size="4">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城区共举办了16档庙会,加上各郊区,总数竟达30多档,堪称历史记录。庙会越办越多,当然是好事,但奇怪的是,今年游人流量大幅下滑,比去年少了40多万(去年为380万人次,今年为336.5万人次)。与此同时,颇多摊主抱怨赔钱了,“标王”谷胜立甚至还遭遇“讨债”的尴尬局面。</font></p>
<p><br/><font size="4"> 为何游人少了?是传统庙会失去吸引力了?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出在庙会本身。</font></p>
<p><br/><font size="4"> 首先,今天许多庙会能否算“庙会”值得争议。就笔者理解,庙会与“庙市”是不同的,传统春节赶“庙会”,寄托着人们祈福、感恩等颇多文化内涵,通过进香、花会、文艺表演、工艺展示等,人们获取心灵的满足,这,才是传统庙会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很难想象它能几千年传承不衰,不断发展。所以说,庙会的根本是文化,而非商业。可我们今天的庙会,是不是依旧如此呢?</font></p>
<p><br/><font size="4"> 回想当年地坛庙会刚推出时,鬃人白、毛猴曹、脸谱双、风筝哈等多位民间艺术大师现场表演,正是他们的参与,打造了地坛庙会的品牌,使之成为展示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窗口。可几年后,这些大师就不得不离开庙会,庙会的游人多了,摊位费水涨船高,“标王”已能拍到30多万,哪个民间艺术也付不起这个价,于是,经济挤走了文化,表面上看,庙会们赚大了,可从长期看,真的如此吗?</font></p>
<p><br/><font size="4"> 10元的羊肉串,涨到了20元;传统北京小吃越来越少,各地快餐济济一堂;一档庙会还没逛下来,塑料风车就已经散架了……试问,这样的美食大会、塑料大会、凑热闹大会,如何吸引游人?大家凭什么牺牲宝贵的时间,来给你捧场呢?回想今年北京的30多档庙会中,真正办出文化底蕴的庙会,究竟有多少?</font></p>
<p><br/><font size="4"> 庙会的生命力在于它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这不是搞搞模仿表演,卖卖羊肉串就能替代的,需要的是更多的积淀,办不出北京风格,这样的庙会还不如不办。即使在商品社会,也不能一切向钱看,只顾眼前利益,否则伤害的是北京庙会的品牌,当这个品牌最终被贬低成杂货市、节日大集时,那损失的就不仅仅是40万游人了。</font></p>
<p><br/><font size="4"> 事实证明,放弃文化坚持,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就算短时期赚到了钱,从长期看也是得不偿失。是时候了,我们应坐下来认真检讨一下:为什么庙会越开越多,却越来越没吸引力?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font></p>
<p><br/><font size="4"> 流失了40万游人,但愿,能换回一个明白。</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2/20102221442485417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要吃就吃新疆餐厅的烤羊肉串,用红柳串的 本来挺好的厂甸庙会进了陶然亭也不是那味儿了 20块一串,我肯定不会吃,羊肉串还能变成鹿肉吗 <p>庙会前夕,此人频繁上媒体没少给自己挣脸,上电视以前不认识这个人,上完电视对此人没有好感,并且沿用了国朝的传统造神方式。这样的贩子也能受到媒体热捧,并不出乎意料,“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不分了,还有什么干不出来。</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三刀</i>在2010-2-22 15:06:00的发言:</b><br/> 20块一串,我肯定不会吃,羊肉串还能变成鹿肉吗 </div>
<p>呵呵,甭说鹿肉,能变成羊肉您要是吃就不亏</p> <p> </p>
<p>很多卖羊肉串的,实际上用的是“鸭肉”。</p> 为看展览逛的世纪坛,场院里买了两个新疆人的“吃就吃最好的”羊肉串,5块一串,饿的狠了,吃了三块才觉出不是味儿,不但没羊肉味儿后音儿还泛恶心,要了灌肠茶汤往下压。世界文明展不错,古埃及古罗马净好东西,外头冷了进去暖和。 <p>很喜欢传统庙会</p>
<p> </p> <p>电视刚刚采访了庙会标王。</p> <p>首先传统的庙会是老百姓的庙会,不是商人的,要有大家的参与;</p>
<p> </p>
<p>当时人们逛庙会,有人是为了信仰,有人是为了生计,也有人为了热闹,</p>
<p> </p>
<p>目的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购物;早年间的庙会很多东西是难得一见的,难得一尝的。</p>
<p> </p>
<p>因为许多是普通人利用闲暇制作的平时见不到的民间工艺品或小吃。</p>
<p> </p>
<p>当庙会一过这些东西在平时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p> <p>看百本张那段逛护国寺。能体会当时一个逛庙会的人的心境。</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