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已久的宝华馨酱肉始于一九一九
<p><br/><br/><br/></p><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strong>注:这还真是头一回看到的又一家老字号,还真是没查到什么太多的资料,招牌上标着始于一九一九年,看来是消失了很久了。</strong></font></p>
<p><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楷体"><strong> <wbr> <wbr> <wbr> 店里有卖:酱肉(脱骨),清酱肉,牛肉脯,酱小肘(带骨),酱肉皮,肉皮冻,酱猪蹄,酱鸭,炸肉丸子,脱骨凤爪,香辣鸡翅,香辣鸭翅,香脆虾,老汤卤猪蹄,老汤卤猪耳,还有很多。。。因为家里还有很多吃的,所以这次没有买东西回家,下次可以尝尝···</strong></font></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您可知道否???</font></strong></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左慈戏曹</i>在2010-1-12 17:19:00的发言:</b><br/>
<p>一并请教,哪位记得前门大街路东天盛斋的清酱肉?谢谢。另,宝华斋可在鼓楼东?</p></div>
<p>还真是不知道了~~~没的东西太多了~~~</p> 门脸儿不大,估计东西不错。 <p>一并请教,哪位记得前门大街路东天盛斋的清酱肉?谢谢。另,宝华斋可在鼓楼东?</p> 哪天尝尝! 字号再老,不好就是不好,不看广告要看疗效 唐鲁孙在文章中提到过民国时期有个非常有名的酱肉铺叫“宝华斋”,开在八面槽,也就是现在的王府井教堂附近。当时上海某位犹太富商的太太一次买了他家五六百斤的青酱肉,用轮船运往上海。不知道这个“宝华馨”,和唐先生回忆的“宝华斋”是不是同一家。抽空回鼓楼买几斤酱肉,顺便向这家老板求证一下。 讲究的够多的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10-1-19 13:36:00的发言:</b><br/>犹太富商的太太未必是犹太教徒吧。也许就不是什么太太,外宅之类的呢。 </div>
<p> 呵呵,吃一口肉还带查家室的。</p>
<p> </p>
<p> 此外,翻前面贴,提卖白水羊头的马爷,卖完了到酒馆喝两口,这都是犯忌的,穆圣对酒的禁忌教导是十分严格的,只要是回民只要是做清真餐饮的,本人就不能沾酒,要么就别挂“杜娃”。老辈人都清楚(现在世风日下回民嗜酒的不少)。您要说他喝的不是酒,是茶的话,我也没办法。</p>
<p> 现在不怕不明白,就怕一些人拿着不是当理说,还蒙人误人子弟。 </p> <p> </p>
<p> 关于青酱肉的青酱就是咱们现在的说的酱油(贴中的“清”不对。此肉为山东做法,起源于福山系,胶东人管酱油多叫青酱,天津人也这么叫,比老抽要味淡一些色浓)在下的师傅文革时期在天津的“天宝楼”下放,曾介绍过做法。取带皮猪后腿肉(脖头也可,要肥瘦相间,不能用五花肉),最好现宰鲜肉,不用水泡洗,放入以酱油、白酒、调料包(卤肉料,一般是中药店给配)中的缸内浸泡两天,捞出,覆以绵纸,阴干一周到十天(一般是秋冬时节,视天凉热而定,春夏不做),再隔水蒸,熟后再晾一天,色为瘦肉发黑棕色,肥肉白色,有些黑白分明,吃时切薄片,就饼吃或当下酒菜。因为一斤出七两五,伤耗大,肉的要求又高,故是所有酱货里面卖的最贵的,且只有冬季有售,格外显得珍贵。在下曾吃过多次,八十年代中旬价格是一般酱肉的一倍多,卖十元一斤。好像唐文中说,此肉需腌一年半,然后捞起来直接吃,纯属臆断,要真是这样估计离闹病就不远了。</p>
<p> 所谓文化人谈吃,讲的不过是一种意境,所言水分较多。拜读过唐的大作(《中国吃的故事》等),别的不说,至少他讲的京津等地的小吃的典故就与事实不甚相符,权当一乐。试想在台湾居住了几十年的他,如何能准确记忆北方小吃的背景及前后的做法,关于这些还是看厨师的回忆录较贴切些。</p> 感谢“大”先生关于青酱肉的指教。这东西好象绝迹了。小时还(上世纪五十年代)见过。另,那位犹太商人的太太是否批发去转卖呢?不然也搁不住啊?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筒子河</i>在2010-1-15 10:14:00的发言:</b><br/>唐鲁孙在文章中提到过民国时期有个非常有名的酱肉铺叫“宝华斋”,开在八面槽,也就是现在的王府井教堂附近。当时上海某位犹太富商的太太一次买了他家五六百斤的青酱肉,用轮船运往上海。不知道这个“宝华馨”,和唐先生回忆的“宝华斋”是不是同一家。抽空回鼓楼买几斤酱肉,顺便向这家老板求证一下。 </div>
<p>唐鲁孙肯定是胡诌,犹太人是不吃猪肉的,伊斯兰教的食品禁忌最早来源于犹太人,从某个角度说犹太人的禁忌还厉害,比如,即便是牛羊肉还要把咱们平日说的连蒂、筋等剔除,故在古代中国,对犹太教还有个俗称“挑筋教”。</p> 犹太富商的太太未必是犹太教徒吧。也许就不是什么太太,外宅之类的呢。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苹果里的虫儿</i>在2010-1-24 2:01:00的发言:</b><br/> 地址呢? </div>
<p>东城区鼓楼东大街132-1号(近南锣鼓巷北出口)</p> 地址呢? 得着了,过了年儿就去 现在哪儿有啊 听说过王府井金鱼胡同口50年有宝华春熟肉店吗?他的厨窗里老挂金华活腿。那阵宝华春边是鼎新理发店,旁边是天义顺酱菜园,再旁是四联理发馆(上海迁京),东安门东口,有浦五房(上海五家熟肉店联合迁京),紧挨馄饨侯,那时馄饨侯只是一家小店,掌柜的就住在店边小夹道里的平房。八面槽路东有全素斋。如你5,6十年代在北京,熟悉王府井你一定知道。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宝华馨</i>在2010-2-11 5:44:00的发言:</b><br/>呵呵!谢谢各位对小号的关注!不过有点问题要指正一下!我们宝华馨的酱肉,就拿最出名的肘子来说,11楼的兄台说的一斤只出七两五,我们的酱肉一斤一般出五两到五两五左右(出品率如果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在不放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上了岁数的人是吃起来很费劲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酱肉叫八十的老太太吃的都没有问题!其他的到没有什么,还有一点,我们的酱肉是不放酱油的!包括酱肉(酱肘子)和清酱肉!欢迎大家没事的时候来品尝吧! </div>
<p>掌柜的亲自来了?既然如此,有机会一定去宝号捧捧场。</p>
<p> </p>
<p>“11楼的兄台说的一斤只出七两五,我们的酱肉一斤一般出五两到五两五左右”,他说的也许是16两秤?</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根在北京</i>在2010-7-7 15:46:00的发言:</b><br/>听说过王府井金鱼胡同口50年有宝华春熟肉店吗?他的厨窗里老挂金华活腿。那阵宝华春边是鼎新理发店,旁边是天义顺酱菜园,再旁是四联理发馆(上海迁京),东安门东口,有浦五房(上海五家熟肉店联合迁京),紧挨馄饨侯,那时馄饨侯只是一家小店,掌柜的就住在店边小夹道里的平房。八面槽路东有全素斋。如你5,6十年代在北京,熟悉王府井你一定知道。 </div>
<p>这些听着都挺亲切。余生也晚,只经历过6、70年代。王府井、八面槽有的老字号在文革中被改了名,经营项目还没变。</p>
<p> </p>
<p>小时候一直嘴馋浦五房红艳艳的叉烧肉,可是到现在也没吃过。馄饨侯那时大锅里总煮一只肥鸡,胡椒粉盒子挂在墙上。全素斋好像停业过几年,80年代初才恢复,它的素菜太油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