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手艺人之一 锔碗匠
<p><font size="4">老北京城里,有一大批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专门为居民住户居家过日子中各种维修保障服务工作。服务的范围大到房屋院墙的维修,小到茶杯扇子的修理无所不包。可以说这些游走在胡同街巷里的手艺人群,就是北京城里的“流动后勤服务保障公司”。他们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是一群居家过日子离不开的手艺人。对他们的称呼,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就是在他们的工作内容后面加个“的”字。比如,锔碗的、补锅的、修伞的、修笼屉的等等。不像南方一些地方对他们还有一个“尊称”,比如修笼屉的叫做篾匠,补锅的叫补锅匠等等。北京人对手艺人的这种称呼由何而来,不得而知,但是总觉得有些“亲切”有余,尊重不足。</font></p>
<p><font size="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富足,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前用坏了的物件,都是修修再用,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五十年代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人们生活提高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于是对以前修修补补的习俗也就淡薄了。市场上的一次性用具的出现,也无言地宣告了“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习俗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一些手艺人和他们的行业,也从胡同中消失了。他们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我们却不应该忘记他们,是他们为古老的北京做出过无可替代的贡献,也是他们为老北京人服务了数百上千年,让老北京人的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font></p>
<p><font size="4">现在就让我们重新走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北京城,走进一条条的胡同,去看看那些已经或正在消失的手艺人和他们行业,重温老北京人的胡同梦。</font></p><br/>
<p><font size="4"><b>胡同里的手艺人之一</b><b> </b><b>锔碗匠</b><b></b></font></p>
<p><font size="4">新华字典中,对“锔”字的解释是: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称“锔子” 用锔子连合破裂的器物:锔碗。锔锅。锔缸。 </font></p>
<p><font size="4">所谓锔碗,是把瓷器、陶器、瓦器等器皿破裂的地方锔合在一起,其绝妙的地方是用极其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在恢复破损器皿整体美感的同时,达到滴水不漏的使用效果。 </font></p>
<p><font size="4">锔盆锔碗锔大缸,在现代的孩子们看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锔盆锔碗锔大缸的行当已经消失了近四十年了,就连“70后”们,也没有几个知道这个行业的了。您如果问现在的孩子们:“饭碗、盘子打坏了怎么办?”他们会告诉您:“打坏了就扔了,再买一个不就行了!”他们不会想到打破的瓷碗还能修,还能锔好。即使想到修理,也会告诉您:“用502万能胶一粘就行了!不过粘饭碗可得小心有毒!”</font></p>
<p><font size="4">可是在五十年代以前,家里的各种陶瓷制品坏了,都是请锔碗匠锔好再用的。那时的家里的各种器皿,主要是陶瓷制品,更确切地说是瓷器、陶器和瓦器三种,金属制品很稀少,根本没有尼龙塑料制品。吃饭用的盘子饭碗,喝水用的茶壶茶碗等,一般都是瓷器。水缸、面缸、鱼缸等都是陶器,和面的盆,洗衣的大盆等一般都是瓦器。家用的陶瓷制品,在当时是家用器皿的主流,因为陶瓷制品既实用又便宜。那时的生活水平,除了极个别的金属器皿外,也只能使用陶瓷器皿。</font></p>
<p><font size="4">锔碗匠(老北京人称他们“锔碗的”,在这里,我们还是给他们以“匠人待遇”,“尊称”他们为锔碗匠吧。)在当时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个行当,也是收入颇丰的职业。自然,锔碗匠的技术要求也是较高的,没有几年的学习是不可能独立操作的。打眼,钉锔的操作不算太难,可是要把破成几瓣的瓷碗,在不用任何粘结剂的条件下,只用几个锔钉,就能使破损的器皿基本恢复原样,而且滴水不漏,达到能继续使用的标准,那可就不是容易的事了,没点技术可真不行。</font></p>
<p><font size="4">锔碗匠都是一个人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地兜揽生意。锔碗匠的挑子,其实就是两个三层抽屉的箱子。箱子不到半米高,有半米长,20多公分宽,三个抽屉里装着锔碗匠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如钻具、锔钉、钳子、锤子、錾子、线绳、熟石灰膏等等。箱子上装有提梁,提梁上用绳套和扁担链接在一起。挑子的一端箱子提梁上,还悬挂着有一面小铜锣和两个小铁锤。当锔碗匠挑着挑子走在胡同里的时候,左右摇晃的小铁锤,就会来回敲打小铜锣,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向住户们宣示锔碗匠的到来。</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锔碗匠的工具,主要是打眼用的钻具和锔钉。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是要锔瓷器,就必须有“金刚钻”。因为瓷器尤其是高级瓷器的硬度非常高,除了钻石以外,各种金属钻头都无法在其上打孔钻眼。这里说的“金刚钻”,就是锔碗匠手中的锔碗钻具。锔碗匠的钻具,分为两种:一种是钻陶器或瓦器的普通的钢钻具,一种是钻瓷器的特种钻具。两种钻具从外表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一根大约有十公分长的手工打造的铁钻杆,钻杆中部套着一节毛笔管粗细的竹子外套。外套的两端用铁箍把竹外套和钻杆固定在一起,钻头和钻尾各露出一公分多长。特种钻具就是俗称的“金刚钻”,其实就是在普通钻具钻头部分用铜焊的方法,镶上一颗极小的钻石。自然镶上去的钻石,是属于工业级的钻石。但是就这样一根钻具,就足以使锔碗匠的身价倍增:这样的一根“金刚钻”,在当时也是价格不菲,在所有手艺人的工具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贵重之物了。这样的“金刚钻”,只有极少数工具店里才能买到,我记得在前门大街路西原来就有一家店铺,专卖各种手工艺人使用的各种工具,其中就卖锔碗匠的“金刚钻”。</font></p>
<p><font size="4">要想在瓷器上打眼,除了钻具以外,还要有两件工具来配套:一个是钻弓,一个是钻帽。钻弓是一个类似提琴弓子的工具,大约一米来长,一般是竹子做的杆,弓弦是一根细线绳,一头固定在弓子的顶端,一头系在另一端的手柄上。弓弦是用来缠绕在钻具的竹套上,来回拉动钻弓,使钻具转动起来,好在瓷器上打眼。钻弓的手柄大多是木制的,讲究点的用牛角制作。手柄安装在钻弓的一头,和钻弓成直角装配。手柄上一般还有一个拉紧装置,以便调节弓弦的松紧。</font></p>
<p><font size="4">还有一件工具就是钻帽。钻帽其实就是一个半球形的小铁腕,直径大约有两三公分,也有的锔碗匠用小酒盅当钻帽用。钻帽是用来给稳定钻具和向钻具加压的工具。要想在瓷器上打眼,就必须使钻头能稳定在瓷器的一个点上,不能摇摆不定,钻帽就像一个手把住钻具的钻尾,使钻具保持稳定。另外,要想在瓷器上打眼,钻具必须对瓷器胎体有一定的压力,这样才能使钻头钻进瓷器的胎体里面,否则钻头只能在瓷器表面上打滑,而无法钻进去。钻帽就是套在钻具的尾部,一方面起到稳定钻具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用手给钻帽加压,钻帽再把压力传导到钻杆和钻头上,以完成打眼作业。</font></p>
<p><font size="4">只有钻具、钻弓和钻帽三者配合起来,锔碗匠才能在瓷器上打眼。三者的配合,是需要相当熟练的技术的。</font></p>
<p><font size="4">当您把打破的瓷器拿出来,叫锔碗匠修理的时候,锔碗匠就会开始“找碴”——俗话说“锔碗儿的戴眼镜——没碴找碴”。锔碗匠找碴,是为了对您拿来的破碗进行估价——估价一下有没有修理的价值,也为了和主顾确定修理费用。因为当时的瓷饭碗好点的三四毛钱一个,一般的饭碗也就两毛来钱,相当于几斤玉米面的价钱。而一个锔子要两分钱,一个破碗锔上五六个锔子还有修理的价值,要是锔十几个锔子,就不如去买个新碗了。所以锔碗匠“找碴”,就是为了估计需要几个锔子。高水平的锔碗匠能用最少的锔子修复破碗,而经验和技术欠佳的“笨”工匠,同样的破碗,他就会多用好几个锔子,不但价钱高,而且还影响外观,锔出来的碗也不好看。</font></p>
<p><font size="4">锔碗匠把您的破碗拿在手里,首先要进行“还原”,就是把破碗对合起来,看看有没有缺失的地方和隐性的裂缝。当确定没有缺失和隐性裂缝后,就会左瞧瞧右看看,估计一下需要在碗上打几个锔子才能确保破碗复原。当锔碗匠和您商量好您能接受的修理费以后,锔碗匠就坐在马扎上正式开始修理作业。</font></p>
<p><font size="4">首先锔碗匠要用一根细线绳,把拼对好的破损瓷器捆绑起来,使其复原成原来的样子,并把需要打眼、锔钉的地方露出来,以便作业。捆绑好破损瓷器以后,锔碗匠就会把围裙铺在两腿上,用双腿夹住捆绑好的瓷器,开始干活。</font></p>
<p><font size="4">打孔时,锔碗匠左手大拇指和食指间握住钻帽,中指和无名指夹住钻具,把钻尾放进钻帽中,并给钻头蘸上点唾液作为润滑剂。右手拿住钻弓,并将钻弓的弓弦在钻具上绕一圈,然后将弓弦拉紧 。这时就要用钻头找准钻眼的位置,用右手拉动钻弓,使钻具来回转动,开始打眼。刚开始的时候钻弓拉动的要轻、要慢,待钻头在瓷器上钻出一个小坑后,就可以大幅度拉动钻弓,并加大左手钻帽的压力,快速钻进。每当这时,锔碗匠左右手的配合动作,就像一个大提琴手在演奏,手中的钻具也发出“嘶、嘶……嗡、嗡……”的响声,就像在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由于“金刚钻”的硬度远高于瓷器的硬度,所以在钻孔的时候,绝不会发出刺耳的噪音,而一种低沉的摩擦声。</font></p>
<p><font size="4">锔碗匠在瓷器上钻孔时,要根据瓷器的薄厚程度来确定钻孔的深度。其深度既要能使锔钉牢牢地固定在钻孔里,又不能把瓷器胎体打穿,这就要锔碗匠的技术了。其实锔碗匠的技术,都在打眼的环节上显示出来:技术高的锔碗匠,打出来的锔眼,能把锔钉牢牢地固定在瓷器上,把破损的瓷器牢固地锔合起来,不会因为使用时间长了锔钉脱落,并且保证锔好的瓷器滴水不漏。有的技术欠佳的锔碗匠,锔好的瓷碗虽然基本恢复了原样,可是一装水就会发生滴漏。没办法,只有在裂缝处和锔钉两侧用熟石灰或白膏泥堵漏。虽然用涂抹熟石灰来堵漏是允许的,但是毕竟表明了技术水平的高低。</font></p>
<p><font size="4">打完孔,就要钉锔钉了。锔钉是一种形似现在的订书钉的两脚金属钉,只是钉脚很短。锔钉都是用铁丝或铜丝打制而成,从上面看,锔子成柳叶形,锔脚是圆柱形。根据修补的器皿的大小和价值,锔钉也有不同的质地和大小。比如锔陶器和瓦器,用的就是铁锔钉,体型也比较大;锔瓷器时,一般都是用铜锔钉,个头也比较小。要是锔小酒盅、小酒壶等高级瓷器和玻璃器皿,使用的锔钉就只有两三毫米大,而且是近乎银白色,不过这就需要付出较高的价钱了。</font></p>
<p><font size="4">据说高级锔碗匠还有一手“锔钉做花,金线填缝作梗”的本事。说的是,把破损的瓷器在修理的同时,进行艺术再创作:他们能根据原器皿的风格和裂纹的走向,把锔钉布置成梅花、菊花柳叶等图案,在裂缝中填充金属丝,使整个器皿上出现一幅由锔钉和金属丝组成的镶嵌画。破损的器皿不但被修复,而且又被赋予了艺术的再创造,其身价会因此而更高。</font></p>
<p><font size="4">锔碗匠修好破损器皿后,总要向院里喊一声:“您给点水!”您把水拿出来后,锔碗匠会把水当着您的面倒进修好的器皿中。然后一面收拾工具,一面和您闲扯。几分钟过后,锔碗匠会把修好的器皿端起来交给您。其实向您要水,就是告诉您完工了,让您当面验收。当您看到破损的器皿被修的滴水不漏时,您还能不赶快把修理费给他吗!</font></p>
<p><font size="4">锔碗匠走了,锔碗匠的行业也走进了历史。可是锔碗匠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迹,却是我们民族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和精湛的手艺,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font></p> <p>来几张锔碗的.</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20091292351547437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200912923515419117.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20091292351548929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p>真不错,希望楼主继续,就跟在这个帖子后面可否,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专题框架了!!</p>
<p>居士的片子也配得好,可以让人们图文参读,谢谢居士!!</p> 进步到现在,锯盆锯碗退出人们的生活了。当年似乎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离的。锯盆锯碗锯大缸,孩子们口头老念叨。锯白塔,鲁班爷下界,流传很广。还有评剧一个流行的剧目《锯碗丁》,也尽人皆知。 <p>锔锅锔碗锔大缸-------,小时候玩老这么念。那锔活儿的拉那弓弦的样子,真和拉二胡差不多。后来读书了才明白了: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p>
<p>锔完的碗上一个个锔子,就像现在的钉书钉儿似的,把裂缝紧紧的“缝”住了。</p>
<p>从锔子就想到了阜成门妙应寺的白塔,原来上面也有大锔子,不是还有鲁班爷锔大活儿的传说吗:),那俩大锔子好像已进博物馆了。</p>
<p>写得好。</p> <p>上次看到一个带有40多个锔子的太师少保瓶,本来怀疑是仿造的,后来一琢磨,现在应该找不到锔碗儿的了。后来听了马未都一期节目,说这个锔子都得单算钱。</p>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勾起少时回忆,祥实细腻,赞。</font></strong> 如果不大力宣传,民族上的这些人真的就被历史遗忘了。 <p>好文字。</p>
<p> </p>
<p>大概在六年前,去山西潞安时还见过走村串乡的锔碗匠。这几年出门有意寻找,已经找不到了。</p> <p>见过的人不多了,在下也曾想写写。您写出来了,好极了。还有“箍漏锅”的,也该写写。给您补个俏皮话儿:锯碗的戴眼镜——没茬儿找茬儿。锯碗的沾吐沫——不得不如此(入瓷)。</p> 写得好仔细啊! 据说高级锔碗匠还有一手“锔钉做花,金线填缝作梗”的本事。说的是,把破损的瓷器在修理的同时,进行艺术再创作:他们能根据原器皿的风格和裂纹的走向,把锔钉布置成梅花、菊花柳叶等图案,在裂缝中填充金属丝,使整个器皿上出现一幅由锔钉和金属丝组成的镶嵌画。破损的器皿不但被修复,而且又被赋予了艺术的再创造,其身价会因此而更高。
其实这不是据说,现在也有的,只是你没有看到。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8/2010832027357594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我收藏的瓷器有一部分就有锔子,把玩时不但欣赏瓷器的美,而且也欣赏了锔子的金属美;91年曾见到一把小紫砂壶,可能碎了10多块,上面得有100多个锔子,漂亮极了;摊主要价太高:100多元,没有卖;后来后悔死了,一想起来就想抽自己嘴巴。 这文章,读起来真是享受。
观鸟日志:玄中寺观褐马鸡
<p>勾起了儿时的记忆。</p><p>笔法细腻,记忆清晰。</p>
<p>期盼系列文章。</p> <p>楼主您好,您托我办的事我办到了,我给您发了短信已经好几天了,怎么不见回音啊!请您无比看一下您的邮箱!</p>
<p>sunyumin1959</p> 有个相近的行当是修理钢种锅的__ 现在孩子不懂了,那时后铝制品还是稀罕物,锅底烧漏了,就得换,铝锅不叫铝锅,叫钢种锅。走在街上叫"有钢种锅的换底"孩子们不懂,多问家长"他怎么说「有钢种锅换爹」"你想想有拿那东西换爹的吗?哈哈。技术上的成色比锔碗的就差远啦。还有就是箍桶箍木盆的、修棕绷床的、当然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的。孩子们的话就是"摸剪子嘞,抢菜刀" 锔匠,见过的实物就是大水缸,小时候姥姥家有个大水缸,要用5挑儿水才能灌满,那个大缸就是锔的,从底下一直·到上边,那时候街里经常有手艺人叫卖,换壶底的前些年能看见,上周去良乡的苏庄市场有幸又看见换壶底的了,本人生于70初 要赶紧做成影音资料保护才行 呵呵 锔锅锔碗锔大缸,,,小时候锔碗的一来拉,周围就一帮孩子围着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