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讨论] 有关同福夹道4号内洋楼的最新线索
<p>前一段时间在“图文拍记”专栏里看到网友aidushu的帖子《同福夹道4号,倏然出现的民国建筑》,由于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故与作者针对现存洋楼涉及的同福夹道曹汝霖宅的建造时间、洋楼原来是否为曹宅所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是现存洋楼修建于1937年之后的可能性较大,其时同福夹道曹宅已经转卖他人。之后本人一直试图查找新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据,进一步支持这一观点,并最终查实现存洋楼究系何人所建。苦于目前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十分有限,这一问题的破解恐非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因此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便及时与各位同好共享。由于内容偏重文字,放在原专栏里已有些文不对题,故放在这里,不知是否合适。</p><p> </p>
<p>现同福夹道4号为某单位使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可能直接查阅房屋档案文件,只能舍近求远,而去查找民国时期的资料。</p>
<p> </p>
<p>现已找到一点线索。1937年同福夹道曹宅(民国时期老门牌为5号,以下同)出手后,曾经被一个名叫张增田的人拥有,但暂不能确认张氏是否直接从曹家购得,也就是原房产是否又经过转卖后方到张氏手中。日伪时期,伪财政局(应隶属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又从张增田手中购得房产。本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现存洋楼似乎存在着为后者所建的可能。理由是日据时期,兵荒马乱,民生凋敝,局势混沌不清,从道理上说,普通商民或无心、或无钱购产置业,而日伪机关当有足够的财力兴建新楼;另外,原曹宅占地面积较大,除本身有一座洋楼外(已于1990年代被现使用单位拆除),还有若干平房,但作为机关办公,可能仍需进一步增加建筑面积以敷使用,故而营建新楼。当然这也只是主观臆测。光复以后,张增田曾向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平津地区敌产处置委员会申诉,要求归还自认为被日伪强行征购的房产,并提供了相关凭据文件。但最终结果应是没有发还,其中一个理由是政府方面认为文件上的指纹、签名与其本人不符。</p>
<p> </p>
<p>后来的结果也说明了没有发还房产。民国37年(1948年)的户籍档案表明,其时同福夹道5号已析为5号、6号,都登记为“公产”,5号为交通银行宿舍,6号为国军空运大队,后者分明与现使用单位存在一定的接收渊源关系。</p>
<p> </p>
<p>以上欢迎各位同好讨论、指正。</p> <p>见过那个楼,好像是部队文工团占用吧?</p>
<p> </p> 不错,确实是有价值的资料。其实还可以看一下那个老游泳池和这个洋楼的相对位置,也许能从曹的回忆录中看出一些线索。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jhw</i>在2009-12-2 16:01:00的发言:</b><br/>
<p>见过那个楼,好像是部队文工团占用吧?</p>
<p> </p></div>
<p>谢谢关注。在本网站“图文拍记”版的第3页,aidushu 原帖《同福夹道4号,倏然出现的民国建筑》内有详细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idushu</i>在2009-12-2 15:29:00的发言:</b><br/>不错,确实是有价值的资料。其实还可以看一下那个老游泳池和这个洋楼的相对位置,也许能从曹的回忆录中看出一些线索。 </div>
<p>还没有看到有关那个老游泳池的相关资料。网上下载的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繁体字版基本读了一遍,除已掌握的之外,没有在书中发现与同福夹道曹宅相关的进一步信息。另外,该书简体字版今年3月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两相对照,下载的的繁体字版缺少了作者及其两位香港友人的序言,另外简体字版有几幅作者及其家庭的照片,为下载版所没有,只是不够清晰,但仍值得单独一阅。</p> 今天我也从隔壁166拍到了此楼. <p>不是外交官给设计的,是外国建筑师,说的是设计的好似外交馆舍。</p>
<p> </p>
<p>曹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还真有待考证。</p> <p>曹汝霖《一生之回忆》前段时间我提及过,我只看过其中一段70.《旧居被毁北京盖新宅》</p>
<p> </p>
<p>曹汝霖提及五四运动时他原宅赵家楼被烧毁,他选中了此时正在出售的佟府夹道的佟公府.佟公府为康熙时期的佟国纲、佟国维兄弟旧宅,佟国纲为雍正皇帝的孝康章皇后的弟弟,是康熙时期的武将.</p>
<p>此宅传至民国时,已被分割售卖。曹购之后,将原旧宅的木材等均移建至东边,有堂屋、宗祠、旧宅戏台等.此旧宅原名野园,曹改为半野园,而西部则邀一外交官设计建造,盖一洋楼,曹叙述由于未做限制,此外交官设计建造的过于富丽堂皇.他本意让父母居住,但其父母并不喜欢,而选择汤山别墅居住。后曹又购得一新居.此新建之园曹居住不到两年.就将洋楼租于丹麦使馆,其他区域仍归其自用。原佟府夹道有两间平房,捐于"某牧师同熊秉三元配夫人及董先光夫人孙慕韩夫人等"建养老院.我不清楚楼主说的是不是这里的洋楼.</p>
<p> </p>
<p>因曹购买的时候还挂有交通银行的总理名义,所以这位外交官以高标准建造了一座洋楼.而原AIDUSHU所称曹在此居住十五年与《一生只回忆》中自述并不相符,事实上曹对新建洋楼也并不满意,后来德国租界和奥匈租界被收回,这些租界有廉价居所出售,曹新购一套,面临海河,因这里有船来往,交通便利,装修设计也中规中矩,曹迁至此居住.</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rishon</i>在2009-12-3 0:37:00的发言:</b><br/>
<p>原佟府夹道有两间平房,捐于"某牧师同熊秉三元配夫人及董先光夫人孙慕韩夫人等"建养老院.我不清楚楼主说的是不是这里的洋楼.</p></div>
<p>谢谢关注。现同福夹道4号院内仅存一座具有红色蒙萨屋顶的洋楼,在aidushu原贴的20楼有我上传的引自《东华图志》的洋楼所处位置平面图,21楼有引自《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北京篇》的摄于1990年代的两幅照片,拍摄对象为院内的两座洋楼,其一原位于该院南侧,今已不存,但可以肯定确为当年曹宅建筑遗存,另一座即为现存的、我们正在讨论的这座。我认为它并非曹宅所建,并试图查证究系何人所为。</p>
<p> </p>
<p>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七十章《旧居被毁北京盖新宅》中写道:“至西面则由外国工程师设计,盖一洋楼,以居家属。”经与网友aidushu反复探讨,此应指已拆除的那座。在该章末尾即您所引文字,原文为:“原来沿佟府夹道有平房两所……”云云。佟府夹道即同福夹道,据民国31年内一区图,应北通箭厂胡同(今前厂胡同),但现在已成为止于166中学新建大门的盲巷,我还没有确认原来胡同的准确位置,但感觉消失的一段应位于南起166中学新建大门、北达前厂胡同的南北直线上,曹文所指的两所平房应紧邻胡同,我感觉上应在现166中学食堂的位置。我在aidushu原贴4楼贴有一张洋楼的远眺照片,是在166中学主教学楼4层东北角走廊上拍摄的,左下角的浅蓝色穹顶平房即食堂。网友析津志说昨天他在166中学拍到了洋楼的照片,估计也是在大致位置,在此权作回复。4号院不太好进,今年春天我侥幸进去,但没好意思要求进入洋楼内部拍摄,很是遗憾。</p>
<p> </p>
<p>我一时记不起是在哪本书(仿佛是《北京文史资料选辑》)上看到过一篇回忆当年贝满中学学习生活的文章(166中学的前身是贝满中学),称民国时期在我们所说的大致位置上,曾经有过一所慈善机构,莫非就是曹文所言“养老院”。另外,“熊秉三元配夫人”应指曾任民国总理、慈善家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但有文章说,熊希龄初婚一妻廖氏,婚后不久即殁,可能不为外人所知,因熊希龄在朱氏去世后,又续弦毛彦文,遂有曹文称朱其慧为熊“元配”之误。文中董显光,孙宝琦(字幕韩)皆为民国闻人,前者曾为蒋先生师友,后者在北洋政府时期曾做过总长。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我班门弄斧了。</p> 燕山出版社那套老北京从书里有一本,记不清是哪本了,有回忆贝满女中的文章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rishon</i>在2009-12-3 0:37:00的发言:</b><br/>
<p>曹汝霖提及五四运动时他原宅赵家楼被烧毁,他选中了此时正在出售的佟府夹道的佟公府.佟公府为康熙时期的佟国纲、佟国维兄弟旧宅,佟国纲为雍正皇帝的孝康章皇后的弟弟,是康熙时期的武将.</p></div>
<p>这里可能是一处笔误,据《清史稿·后妃传》,孝康章皇后为清世祖妃,清圣祖康熙皇帝生母。</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西堂行者</i>在2009-12-3 19:41:00的发言:</b><br/>燕山出版社那套老北京从书里有一本,记不清是哪本了,有回忆贝满女中的文章 </div>
<p>谢谢指点,我刚查了一下,《北京旧闻丛书》之《古都艺海撷英》的第一篇,题为《大礼堂前的红玫瑰--缅怀母校贝满女中》,作者郭蕊。但没有我记忆中的内容。</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size="4"><b>以下是引用<i>国本</i>在2010-9-9 12:05:00的发言:</b><br/><br/> <br/>此楼的铁皮红顶是50年代,由空军修理时改成铁皮的,原楼为瓦顶。原有后院,前有相同的楼。东面是假山,山上有树。后将山拆掉,改猪圈养猪,后没有多久拆圈改游泳池。后去年又填游泳池改停车场。 <br/>解放前此院为国民党空军,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接管。一直到今。 <br/> <br/> </font></div>
<p><font size="4">谢谢您的指点。您说的很对,抗战胜利后,这里曾经是国军空运大队驻地。今年3月我向一位曾在空运大队服役、1945年冬短期驻扎过这里的老人请教,在看了我拍摄的洋楼照片后,他也说:“<font color="#0000ff">此楼原来为浅灰色,红色可能是后来粉刷时涂上的</font>”<font color="#000000">,如此刚好与您的介绍相互印证,而且弄清了铁皮屋顶的来历</font>。关于空运大队时期洋楼的功用,介绍说:“<font color="#0000ff">这座楼当时是办公楼兼宿舍,楼下为大队部及各分队的办公室,楼上是飞行人员宿舍”。</font></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4">这是我2009年春天拍摄的洋楼照片:<br/></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4">您对洋楼东部花园部分的变迁历史的介绍,我感觉极为珍贵。</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现向您请教几个问题,不知能否赐教:</font></p>
<p><font size="4">1.有资料表明中共的中央军委1949年3月30日在北平成立军委航空局,办公地点设在灯市口<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同福夹道六号、</font>七号、八号,(也有的只说是同福夹道七号),莫非当初沿同福夹道胡同东侧曾开有以上多个大门,洋楼属于7号或8号。</font></p>
<p><font size="4">2.现在洋楼后面西北侧为3座连体灰楼,东北侧为前厂胡同6号,而后者看着似乎不像后建,您说洋楼原有后院,如此牵涉到灰楼的建造时间,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没有搞清的问题,也就是灰楼是建于1949年之前还是之后?如是后者,即是占用了原来后院的位置。以下是灰楼的照片和与洋楼的相对位置图,可供参考。<br/><br/></font></p>
此楼的铁皮红顶是50年代,由空军修理时改成铁皮的,原楼为瓦顶。原有后院,前有相同的楼。东面是假山,山上有树。后将山拆掉,改猪圈养猪,后没有多久拆圈改游泳池。后去年又填游泳池改停车场。
解放前此院为国民党空军,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接管。一直到今。
<p>两栋楼除了细微不同,几乎一样,而且都被标为20年代建筑,不知是否同是曹家所建呢,也许只是相差几年而已。</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国本</i>在2010-9-17 19:32:00的发言:</b><br/>已拆的前楼资料<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w020091118504397624574a.jpg<br/><a href="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9/201091719241946926.jpg" target="_blank"><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9/201091719241946926.jpg"/></a></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size="4">在“长城大决战”影片中有这个前脸图。</font><b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434.jpg<br/><a href="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9/201091719314932458.jpg" target="_blank"><img style="WIDTH: 700px; CURSOR: pointer" title="oldbeijing.org" border="0"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10-9/201091719314932458.jpg"/></a> </div>
<p><font size="4">陈莼衷先生说“曹润田总长宅,在佟府夹道,颇为宏壮……”,所谓“宏壮”多半是指着这栋楼说的。宏伟壮观,富贵逼人,只可惜早已成过往云烟。</font></p>
<p><font size="4"></font> </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size="4"><b>以下是引用<i>aidushu</i>在2010-9-18 22:26:00的发言:</b><br/></font>
<p><font size="4">两栋楼除了细微不同,几乎一样,而且都被标为20年代建筑,不知是否同是曹家所建呢,也许只是相差几年而已。</font></p></div>
<p><font size="4">诚然,第三次文物普查(北京)网站登载了官方结论,aidushu朋友也曾引用过,为方便讨论,现再贴一次如下:</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同福夹道4号住宅</font></p>
<p> <font color="#0000ff" size="4">位于灯市口大街东端同福夹道内,<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建于20世纪初</font>。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有地下室,地上三层,每层各具特色。首层东西两侧设楼门,门内是封闭式内廊。两门之间凸出两个弧形外面,以砖砌仿爱奥尼式壁柱分隔为三开间,安装落地长窗,其上为二层阳台。二楼围廊开敞,廊柱为砖砌仿爱奥尼式双柱。屋顶有阁楼,覆以“蒙萨”式双折铁皮屋面,开四个阁楼窗。此建筑保存较好,为欧式折衷主义风格。此处曾为民国时期总长曹汝霖之宅。</font></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p>
<p><font color="#0000ff" size="4"><font color="#000000">针对上述结论,我早就提出过疑问,所谓</font>“建于20世纪初”的<font color="#000000">依据是什么?如果单从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或曹宅南北两楼的相似程度上做出判断则实属武断,而如果从建筑本身的老旧程度断代(毕竟他们拥有一批建筑方面的专家,由于牵涉太多专业知识,此非我等外行人士所及),或从历史资料的考证(毕竟他们拥有我们业余爱好者无法企及的资源),则方令人信服。但迟至现在,我们恰恰一直没有看到基于后者的片纸只字。</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根据可以查阅到的各类资料,我暂将同福夹道曹宅的历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font></p>
<ol>
<li><font size="4">1920~1924年,初建时期至出租与丹麦国驻华公使时期(注意,经查阅涉及丹麦与中国外交史的相关文件资料,丹麦公使馆这一时期在北京饭店后面的大阮府胡同,因此这里并没有像回忆录所说做过公使馆,至多只是归公使馆使用而已,细节限于篇幅暂且略过)。</font></li>
<li><font size="4">1924~1937年时期,曹宅收回自用。</font></li>
<li><font size="4">1937~1938年,曹宅售出时期,最后一手的购买者即张增田。</font></li>
<li><font size="4">1938年~1945年日据时期,先作“<font color="#0000ff">日本财务官事务所</font>”,后作为一家日本航空公司驻平分支机构(具体名称待查)。</font></li>
<li><font size="4">1945年~1949年,原曹宅一分为二,5号交通银行宿舍,6号国军空军空运大队。</font></li>
<li><font size="4">1949年以后,从略。</font></li></ol>
<p><font size="4">综上所述,最有可能修建现存洋楼的时期应该是序号2和4时期。</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2<font face="Verdana">时期,曹宅不算上海祖业,至少同时还拥有位于天津原德租界的特一区和日租界两处房产,北京还有汤山别墅。曹汝霖一生共2子6女,而妾室郭静贞所生两女其时尚幼,而正妻王梅龄所生4女,长女闻喜民国五年(1916年)即已出阁(曹宅出租丹麦公使期间曾住后院),其余三女此时也已成年,随着时间推移,或出洋留学,或陆续出嫁,况长子曹权成家独立,幼子曹朴赴日留学而后到唐山任职,家中人口只能越来越少,如此多的房产,还要修建现存洋楼,从常理上有些说不通。况且还有一旦建房后,仆妇的增加,维护修缮费用的更多支出,都是不能不考虑的。</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4时期,曹宅由私宅而转为日本驻平机关,办公及宿舍用房必呈不足,而日伪机关拥有财、势两方面的优势,因此我认为这一时期添造现存洋楼比较顺理成章,这我在开帖即已论述过,不再赘述。虽然道理讲得通,但只系推测,截止目前还没有找到证据。</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如果时间上现存洋楼建于已拆洋楼之后,从使用者角度追求两楼风格一致,前后呼应,中轴线重合以及合理布局应属人之常情,并且前后时间相距十几年,材料、工艺做到尽量一致都不难。现承网友国本先生的帮助,两个楼的照片都已呈现给大家,仔细审视,两者之间的差异已如国本先生所言,我想补充的是,据国本先生和其他已走访过的知情人士证实,前后两栋楼红色的铁皮质蒙萨屋顶并非原装,实为49年以后空军机关修缮时所改,而屋顶给两栋楼的相似度着实出力不少!</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即此奉复</font></p>
<p> </p>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10-9-18 22:26:00的发言:
两栋楼除了细微不同,几乎一样,而且都被标为20年代建筑,不知是否同是曹家所建呢,也许只是相差几年而已。
如果仔细观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二楼向上两楼风格已有变化。
<p><font size="5">老片先生的照片太棒了!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这座洋楼,尽管已经关注它快两年了。我去的时候,只允许远远地拍照,旁边还跟着个战士监督。原来远看仿爱奥尼克柱,一直以为是混凝土质地的,现在看来是用青砖磨制的,活真细致,真漂亮。</font></p>
<p><font size="5"></font> </p>
<p><font size="5">国本先生在卫星图上标出的灰色框、黑色框使我茅塞顿开,真可谓“一言点醒梦中人”啊!曹宅东路建筑的位置、布局一下变清晰了。</font></p>
<p><font size="5"></font> </p>
<p><font size="5">aidushu朋友有关戏楼位置的指认,有原空政话剧团人员的回忆文章可资佐证,的确有此一说。</font></p>
<p><font size="5"></font> </p>
<p><font size="5"></font> </p>
<p><font size="5"></font> </p> 已拆的前楼资料在“长城大决战”影片中有这个前脸图。 <p>谢谢老片的照片和地图,非常精细。</p>
<p>灰线部分两座平房旁边的浅色屋顶,应该就是该中心的排练场大棚,当年是在戏楼里排练,后来拆掉盖了这个,这里应是原戏楼位置。后来曹所建那两卷式五楹堂屋失火,所以无存了。</p>
曹传上面说的很明白,洋楼是在曹住宅的西面。而现在洋楼的位置是无可争议的,那么曹所购买的王府就是在现在同福夹道入口东侧,靠北的高楼和北面平房位置。北至现在中编办,东至东四南大街小楼。也就是说应该在您在图上标出的张贝子府的位置。
下图是现在的卫星图,红单线是同福夹道走向。红线圈起是空政话剧团范围。东南方向灰色和黑色部分应该是曹住的原平房位置。
<br><br> <br>这个院的灰楼和院内的四边灰色平房[图中曲线部分]是一起盖的,有兵营的味道。具体盖的时间我在给您落实。我记忆应该是解放前。 <br>原院中在现有的洋楼前,还有一栋同样的洋楼,现在已经没有了。 <br>曹汝林所说戏楼位置,应该在大院东边,邻东四南大街,现在紧邻东四南大街妇联宿舍大门[胖妇人服装]北的二层小楼,就应该是戏院残留。 <br>在原同福夹道一进口,东侧[空政东南]是个胡同院,院内有几个门,其中北侧是个很好,很大的几进四合院,这个院应该是同野园相通。 <br>至于盐务学校,图上应该有出入,刚解放时,在东四南大街前厂胡同口,有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盐务总局,当时按 <br>系统接管,应该是这里。后是新闻出版署,现在是中编办。
<br>在图中标老四合院的位置,就是现在妇联宿舍的位置。
<br> <br> <br>只能作为参考。 “2.现在洋楼后面西北侧为3座连体灰楼,东北侧为前厂胡同6号,而后者看着似乎不像后建,您说洋楼原有后院,如此牵涉到灰楼的建造时间,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没有搞清的问题,也就是灰楼是建于1949年之前还是之后?如是后者,即是占用了原来后院的位置。以下是灰楼的照片和与洋楼的相对位置图,可供参考。”
此墙是老墙,应该是同洋楼同期,50年代车前的位置还有木门墙上有铁丝网
前厂6号是盖洋楼前就有的。
原同福夹道的位置,红线标出。现在有部分已经被166中占去。这个胡同在166中门口向北,基本没有住户,只是两边墙。一边空军一边学校。 <p><font size="4"> 回复aidushu朋友:</font></p>
<p><font size="4">您推荐的1929年北平出版的《盐务学校校刊》很有史料价值,联想到近期您在《北京文献》版向大家介绍的国图网站上的其它几部民国图书,看来国图网站确实是一个数字化图书资料宝库,以后应该更多留意才是。</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我仔细阅读了这部书中《盐务与政变之关系》,《盐务学校之回忆》和《论善后借款与盐务之关系》几节,很有收获。关于作者著书时盐务学校地址,您帖子所附书影中划线的部分写明:“<font color="#000080"><font color="#0000ff">于是购置灯市口旧鄂王府第作为本校校址,复经修理并改建学生宿舍,于十四年十月迁入,即现今之校舍也</font>”,所附地图标示的位置应在今灯市东口路北。地图选自1942年北京亚洲舆地学社出版的时仲华编绘的《袖珍北京分区详图》,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地图与1935年冬出版的《旧都文物略》所附地图如出一辙,后者请见下图,因此前者显系依据旧图设色翻新出版,很多地方没有进行与时具进的修改,使用时需要注意,我就曾经被错误的信息误导。</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color="#000080" size="4"></font> </p>
<p><font color="#000080" size="4">同一时期亚洲舆地学社还出版了邵越崇编绘的同名地图,初版于1940年2月,再版于1942年2月,与时仲华版迥然不同的是,该图系当时新绘地图,接近于测绘地图,精度较高。</font></p>
<p><font color="#000080"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font></font> </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0080">查阅陈宗蕃《燕都丛考》“内一区各街市”有:“<font color="#0000ff">灯市口大街在昔时为内城繁盛处所。宣统间,京师地方审判厅曾设于此。盐务学校在路北,其西皆为教会所有,育英中学、小学在焉</font>”(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p197)。原书初版于1931年,基本与《盐务学校校刊》同时。查阅《育英史鉴》,在第三章"1930-1937年”有:“<font color="#0000ff">1935年夏,财政部将位于灯市口大街的盐务学校校址及盐务稽核所所址拨归育英学校,稍是修理</font>(taiyechi注:“是”应为“事”),<font color="#0000ff">得房200余间,定名为育英学校第四院</font>……”,根据邵图,育英四院亦即前盐务学校的位置应该在油坊胡同(今灯市口北巷)和同福夹道两条胡同所夹之间的区域,即今景山学校的大致位置。从陈宗蕃的描述似乎也可以感觉到盐务学校紧邻育英中、小学,即油坊胡同。</font></font></p>
<p><font color="#000080" size="4"></font> </p>
<p><font color="#000080" size="4">假定时仲华图正确,盐务学校位于今灯市东口路北,由于同福夹道曹汝霖宅与之相隔一条南北的盲巷,盲巷像一条鸿沟一样将二者分割开,因此我认为与曹宅无关。附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刊登的依据1900~1901年德国东亚远征军勘查结果,1914年出版的《北京全图》,请注意同福夹道东侧的盲巷。仍据《燕都丛考》“内一区各街市”:“<font color="#0000ff">佟府夹道之东有广泰大院,不通行</font>”(同上P197),指的可能就是这里。</font><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另外,偶翻甘博<Peking, A Social Survey>(《北京社会调查》)一书,在第13章<<font face="Verdana">TENG SHIH K'ou DISTRICT</font>>(《灯市口教会小区》)也有一幅作者绘制的地图,上面的这条盲巷被标为了"Chien Ch'ang Hut'ung"(箭厂胡同)。</font></p>
<p><font size="4"><br/></font></p>
<p><font size="4"><font face="Verdana">并且,甘博在后面的文字中提到了同福夹道的曹汝霖宅,这真是意外的收获。甘博写道:</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face="Verdana">Yen Ching College, the Women's Department of the Peking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the T'ung Fu, a former residence of one of the Manchurian princesses. Up to this year this Union Mission Institution was the only school in North China that was giving collegiate training to Chinese women. Now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y is trying an experiment in coeducation and has admitted a few girls. At present, some 125 girls are attending the Yen Ching College.</font></font><font size="4"><font face="Verdana"><br/>Just 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Women's College, Ts'ao Ju Lin, a former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and of Finance, has built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a large three-story foreign style house </font>as a home for some of the members of his large family.</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甘博特意指出曹宅建有一栋宽大的三层外国风格的房子。甘博的书初版于1921年,因此这应是在此之前的情形。</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br/></font></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国本</i>在2010-9-14 23:34:00的发言:</b><br/><br/><br/><br/><img title="oldbeijing.org" src="http://www.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91112411288721aa.jpg<br/><a href="http://www.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10-9/201091422542142244.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oldbeijing.org" style="HEIGHT: 1000px"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www.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10-9/201091422542142244.jpg" border="0"/></a><font size="4"> <br/>这个院的灰楼和院内的四边灰色平房[图中曲线部分]是一起盖的,有兵营的味道。具体盖的时间我在给您落实。我记忆应该是解放前。 <br/>原院中在现有的洋楼前,还有一栋同样的洋楼,现在已经没有了。 <br/>曹汝林所说戏楼位置,应该在大院东边,邻东四南大街,现在紧邻东四南大街妇联宿舍大门[胖妇人服装]北的二层小楼,就应该是戏院残留。 <br/>在原同福夹道一进口,东侧[空政东南]是个胡同院,院内有几个门,其中北侧是个很好,很大的几进四合院,这个院应该是同野园相通。 <br/>至于盐务学校,图上应该有出入,刚解放时,在东四南大街前厂胡同口,有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盐务总局,当时按 <br/>系统接管,应该是这里。后是新闻出版署,现在是中编办。 <br/>在图中标老四合院的位置,就是现在妇联宿舍的位置。 <br/> <br/><br/>只能作为参考。 </font></div>
<p><font face="Verdana" size="4">回复国本先生:</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非常感谢您的答复。昨晚我上网时,还没有看到您的帖子,由于闷头写对aidushu网友的回复,上传时已是凌晨,没有时间看其它帖子,中午方看到您的3篇回复,实在失礼,望您原谅。</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font> </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我也倾向于灰楼为1949年以前建造,时间应在日伪时期,理由暂且先不做说明。去冬我去前厂胡同转悠,同一位大约50多岁的住户交谈,据他说曾有一位画家每天都来前厂胡同画这栋楼,而且画了很长时间。另外还向我叙说,前几年曾有一位住在东四南大街以东胡同里的高龄老者,对着灰楼指指点点,并对周围的人诉说往事。如此看来这栋灰楼和现存洋楼一样,背后会有许多故事可资挖掘。您用波浪线作了标记那些平房,其中位于灰楼前、洋楼左侧的平房,我请教的曾任职于国军空运大队的老先生回忆说,空运大队驻扎时期,曾经做过军人用餐的饭厅。</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font> </p>
<p><font face="Verdana" size="4">您作了标记,已经拆除的位于南部的楼房,现各种资料公认为原曹汝霖宅旧有建筑,就是《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中叙述的“由外国工程师设计”的洋楼。我曾在aidushu网友的帖子上贴过照片,再贴在这里,供参考。</font><font face="Verdana"><font size="4"> </font></p>
<p></font><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中说:“<font color="#0000ff">适有佟府夹道佟公府出售,余即往视,该府残破不堪,遗迹全无,剩有小戏台一座,祠堂一所,尚可修理。因佟公后人,久已中落,以拆售木料瓦砖为生,故售价甚廉。该府原来通至东四牌楼大街,现只存沿夹道群房以自</font><font color="#0000ff">居</font>。”说明曹氏接手时,此地已不复当年宏敞,东部已不再到达今东四南大街。所以您说的戏楼遗址可能有疑问。另外参见我对aidushu网友的回复,曹宅东面曾经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盲巷,它阻隔了与东部建筑的联系,此点亦可以作为一个补充。</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您说的这个四合院,线索很重要,我感觉极有历史价值。同意您的见解,从乾隆图上看,它的北面就是南北两个空旷的大院子,范围涵盖了今天的机关大院,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野园”。</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您谈到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盐务总局”在东四南大街前厂胡同东口,1949年曾按系统接管,从而质疑盐务学校的位置有一定道理,但陈宗蕃《燕都丛考》写明盐务学校在灯市口路北,如果是在前厂胡同东口,就已经在东四南大街了,似乎与陈书矛盾。</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谢谢您对原同福夹道胡同走向及位置的描述,也是上次去前厂胡同时与那位年老住户聊天,他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信息,85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曾在同福夹道北段拍摄,剧情就是人力车夫小崔拉了个东北籍的日本兵,由于到地儿不付车钱,双方发生厮打,小翠痛揍了日本兵一顿那场。后来我找来电视剧光盘,在第7集,仔细对照还真看出了同福夹道的影子。我已做好了几幅截图,晚些时候,一旦把现有问题弄清楚后,单写一个贴字贴上去,博大家一乐。</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再次感谢您的不吝赐教。</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br/> </p> <p>看来盐务学校应是与曹宅相邻而无直接联系了。但不知该学校前身“旧鄂王府”是哪一个王府。</p>
<p> </p>
<p> </p>
<p> </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size="4"><b>以下是引用<i>aidushu</i>在2010-9-15 17:46:00的发言:</b><br/></font>
<p><font size="4">看来盐务学校应是与曹宅相邻而无直接联系了。但不知该学校前身“旧鄂王府”是哪一个王府。</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 </font></p></div>
<p><font size="4">如果按邵越崇的地图标出的位置,油坊胡同和佟府夹道之间,可能是清末蒙古贝勒熙凌阿的府邸。</font></p>
<p><font size="4">如果按时仲华的地图标出的位置,即灯市东口路北,可能是《宸垣志略》里说的“张贝子府”。</font></p>
<p><font size="4">以上均据冯其利先生的《寻访京城清王府》(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p246, p68),本人未作深考。需要说明的是,冯先生《蒙古贝勒熙凌阿在京府邸》一文,好像将严嵩与严分宜错当成了两个人。</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贴一张乾隆图的局部,供参考。其中“野园”和“张贝子府”都加了问号,表示只是推测而已。"野园”和“张贝子府”之间加了青色填充的巷道就是我前面圈出并说明的同福夹道东侧曾经存在的盲巷的原型,而后者是它的遗存而已。其中圆圈所圈“毗卢庵”仍有遗迹,在166中校园内东北角,有大殿3间,仿佛作为了小卖部。可以作为读图时的参照物。</font> </p>
<p><font size="4"> </font></p>
<p><font size="4"><br/></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 </p>
<p><br/></p> <p>多谢楼上各位!详细的介绍啊!!!来几张前些天拍的片。</p>
<p> </p>
<p></p>
<p><br/></p>
<p><br/><br/></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