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戏曹 发表于 2009-11-10 19:43:00

[讨论]北京城址的第二次战略转移

<p style="TEXT-INDENT: 2em">凡城市选址必考虑水源。水源对于北京古城来说,一是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二是维持漕运的河道水位。从西周至金,蓟城及其延续的古城位置基本在金广安门内外未变。从秦、汉至隋、唐,蓟一直是郡、州的治所,又称幽州城。辽在幽州建陪都,称南京,又称燕京(此为燕京地名之肇始)。燕京城周长36里,墙高3丈,宽1.5丈,东城墙位于今烂漫胡同、校场五条一线,南城墙位于今右安门内西街一线,西城墙位于今白云观西侧,北城墙位于今受水河胡同、白云观以北一线。现在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建有燕京东城墙北段的城门安东门遗址标志物。燕京城内保存至今的完好建筑就是天宁寺塔。燕京城内西南部是皇城,其东北角有燕角楼,后转音“线阁”,故后有南、北线阁路。现在南线阁北口建有遗址标志物。(注:线阁之阁在此读GAO而不能读GE)由于在山西应县木塔发现的佛教经文上记有“檀州街显忠坊门南冯家刻造”,许多专家认为燕京的檀州街就是今三庙街,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的北京街道位置。金中都较燕京有大规模改造与扩建,东城墙位于今四路通以北至麻线胡同、大沟沿一线,南城墙位于今凤凰嘴、万泉寺、四路通一线,西城墙位于今凤凰嘴、木楼村延长线,北城墙仍位于白云观以北一线。(现在凤凰嘴建有金中都城墙遗址公园,保存一段金城墙)北城墙的西门名会城门,至今仍为地名。西城墙的北门名彰义门,老北京还用此称呼后来的广安门。金中都皇城的中轴线大体位于今广安门外南滨河路,其西部的御苑“鱼藻池”即今广安门外南滨河路西面的青年湖(已干涸)。在这漫长的历史时光里,北京古城虽临近永定河,但并非以永定河为主要水源。一是永定河水质不佳,其原名“卢沟”即黑水河之意。二是虽然从三国至金屡建水利工程,意在从永定河向东引水,但总因河水泛滥冲毁工程或淤塞河道而无法补充漕运水流。这一时期古城的生活水源主要是莲花河水系,即今莲花池---莲花河---凉水河---凤河水系,漕运主要依靠北运河和萧太后河。特别是莲花池在北京发展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险些在修建北京西站时被填没,幸由侯仁之老等呼吁得以保存。</p>
<p style="TEXT-INDENT: 2em">元大都则是以金中都东北郊的大宁宫(位于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重新修建的,东、西城墙位于今东、西二环路一线,南城墙位于今长安街一线,北城墙位于今北土城路一线(现在沿线建有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大都离开蓟、幽州、燕京、中都城址略向东北迁移的原因,除了中都已被战火夷为废墟,主要还是寻找新的水源。在郭守敬主持下,终于建成了从昌平白浮泉起,汇集西山诸泉至瓮山泊(今昆明湖),再沿长河和高梁河入积水潭,经后海、前海、北海、中南海直到通惠河入北运河的新水系。这一水系不仅提供了优质的西山泉水,还使得南方运粮船可以直达积水潭,使忽必烈欣喜若狂。这一水系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元大都城址的确定被称为“北京城址的第二次战略转移”。</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北京城址的第二次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