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 发表于 2009-11-8 20:24:00

儿时白纸坊地区的乡情野趣。

<p>&nbsp;&nbsp;&nbsp; 解放前后的白纸坊地区,居民主要聚居在,以白纸坊亍为中心的一二十条胡同中,外围则是一片片的菜园或大田。</p>
<p>&nbsp;</p>
<p>在东面大约以现在的白广路为界,路西多为菜园,路东则为旱地大田,所种庄稼主要有高梁,谷子,(小米),豆类等。</p>
<p>&nbsp;</p>
<p>&nbsp;&nbsp;&nbsp; 在这片庄稼地的东边,除有一些乱坟荒草以外,还分布着一大一小两座土山和一座园丘,其形成原因不详。(这个区域五几年被围在了地图出版社院内),</p>
<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 大土山高约三十多米,长约百十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呈狭长条状,山上长满灌木.荆棘和杂草。这座山虽是土山,但却非常陡硝和险峻,上山只有一条路,即从西南山脚沿着一条小沟爬上去,山脊处的最窄处只有一两米宽,每到那里总要万分小心,因两侧都是陡直的崖壁,下山时并无他路可走,只能小心谨慎原路而归。在我的孩提时代,胡同里的几个发小儿玩伴,经常一起到此游玩,那时的北京没有高大建筑,黄昏时站到山顶上西望,可以看到落日在西城墙.西山的方向徐徐隐去,那时虽不懂残阳如血的诗情画意,但也感到挺好看的。</p>
<p>&nbsp;</p>
<p>&nbsp;&nbsp;&nbsp; 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山脚下的田间小路上玩耍,突然看到有一个人,从半山坡沿山路迅速跑下来,他可能是在高处登高望远,替别人照看庄稼的,他怕我们毁坏庄稼,就告诫申斥了几句,重又上山去了。其实那个耒人是人民印刷厂的青工赵亮,我之所以认识他,是因他是长跑运动员,他哥赵全是足球运动员,在当时是小有名气的。</p>
<p>&nbsp;</p>
<p>&nbsp;&nbsp;&nbsp; 我前面提到的小土山在大土山的南面,山坡较缓,高度也低的多,是我们玩打仗游戏的地方。</p>
<p>&nbsp;</p>
<p>至于那个园丘,当时有两丈多高、直径也有丈余,像个高庄儿馒头或西夏王陵的样子,估计是一处大户人家的坟墓。</p>
<p>&nbsp;</p>
<p>&nbsp;&nbsp;&nbsp; 在白纸坊的北面,即今白广路与樱桃北里的结合部,有一处很大的地坑,大约有十余米深,面积有两个兰球场大,坑底还盖了数间房子,坑的四周长着一圈参天的大树,坑的东南方向有一个大斜坡与地面相通。当时的地名叫"倒树罐.”我曾想过,不知如遇大雨灌下水去怎么办?也许是大坑里面还有更深的坑可供泄水。</p>
<p>&nbsp;</p>
<p>&nbsp;&nbsp;&nbsp; 人民印刷厂在白纸坊偏南,在这个厂子的南墙外,有一大片水乡泽国,我们当时叫那里为"二道水沟”,在上百亩的范围内,到处是沟沟汊汊,除种有一些水稻以外更多的是芦苇.菖莆和野花野草,那里是我们捉蜻蜓.蝴蝶的欢乐园。</p>
<p>&nbsp;</p>
<p>&nbsp;&nbsp;&nbsp;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地方多已建成楼房和厂房.这一儿时的白纸坊地区的乡情野趣和自然地貌,只能在回忆中和梦境中再现了。</p>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09-11-8 22:28:00

自然环境都变人工环境了。。。。。。。。。。

老五在此 发表于 2009-11-8 23:20:00

敢问您小时候在白纸坊那块儿有没有看见过王八托石碑?或者是大宝顶。您说的那个圆丘八成是个宝顶,它附近没有什么其他遗迹吗?现址您还能认出来吗?

程敏 发表于 2009-11-9 10:15:00

回复老五在此先生:

&nbsp;&nbsp;&nbsp; 我出生在白纸坊胡同,解放时八岁多,您说的大宝顶就像个园丘,比房子还高些,无法攀登上去,上面长有野草,小树,周围并无石碑,栏杆等。至于王八驮石碑,只在崇效寺中有一对,我曾在几天前写过的,我所知道的白纸坊小学—崇效寺一文中有记述,谢谢先生的关注。

程敏 发表于 2009-11-9 10:24:00

补充回复老五在此先生:

所述土山及园丘,上世纪五十年代己圈到了今天的地图出版社院内,该社现址仍在白广路南口,我不知仍否有些遗存。

析津志 发表于 2009-11-10 00:58:00

多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时白纸坊地区的乡情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