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与美国总统的书信往来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
<tr>
<td>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572">
<tbody>
<tr valign="top">
<td style="PADDING-BOTTOM: 10px; PADDING-LEFT: 6px; PADDING-TOP: 10px" width="572" align="middle"><strong style="LINE-HEIGHT: 30px;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23px">光绪与美国总统的书信往来 </strong><br/><span style="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4px"></span><br/><span style="FONT-SIZE: 12px"></span></td></tr></tbody></table></td></tr>
<tr>
<td><span class="px12"></span></td></tr>
<tr>
<td><span class="px12">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2">
<tbody>
<tr>
<td style="PADDING-BOTTOM: 0px; LINE-HEIGHT: 21px; PADDING-LEFT: 10px; PADDING-RIGHT: 30px;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0px" align="left">
<div style="ZOOM: 100%" id="ozoom"><founder-CONTENT>
<p> 《辛丑条约》起源于庚子年(1900)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侵略行动,该条约的谈判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不平等条约是在列强各国就如何“宰制”中国达成一致协议后才通知清政府照章执行。其中,有一个国家在条约谈判过程中频频为中国说话,扮演了中国利益“代言人”的角色,这个国家就是美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庚子年间光绪皇帝和时任美国总统麦金利的“交往”说起。 </p>
<p></p>
<p> 1.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p>
<p>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欧洲列强和日本在中国争先恐后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对中国这块肥肉虽然垂涎欲滴,但苦于忙着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无暇顾及在中国的争夺。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向国务卿抱怨说,除了直隶省外,简直没有其他地方剩下来给美国了。</p>
<p> 尽管如此,从1895年到1899年,美国对华出口额仍增长了近两倍。美国商人对此欣喜若狂,绝不甘心丧失中国的广阔市场,为此他们联合组织美国亚洲协会,经常给时任美国总统的麦金利及其内阁成员写信,并寻找各种机会拜访游说美国官员。同时,《纽约时报》也连篇累牍地载文强调中国的潜在重要性。</p>
<p> 经不住商人们的软磨硬泡,也考虑到美国的利益,麦金利在1898年底发表国情咨文,决心采取与美国利益相符合的一切手段,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美国想出的新的侵华伎俩就是“门户开放”政策。 </p>
<p> 1899年9月,为了阻止其他列强联合排斥美国,在麦金利的授意下,新近被任命为国务卿的百万富翁海·约翰训令驻英、法、俄、德、日等国大使向各国提出了要求“门户开放”的外交照会。此照会表面上要求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同时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p>
<p> 其要点如下:第一,任何国家不得通过任何手段干涉在中国应有的任何通商口岸、租借地或所谓“势力范围”内的任何法定利益。第二,中国现行协定关税应对一切货物,不论属于哪个国家,不论陆运还是海运到所谓“势力范围”内的所有港口,都适用。其税款应由中国政府征收。第三,“势力范围”内的任何港口对别国船只所征收的港口税,不能高于本国船只;在“势力范围”内由其修建、经营和管理的铁路上,其他国家公民与该国公民在同样距离运输同种货物时,应收取相同的费用。</p>
<p> “门户开放”的政策得到了列强的承认,美国商人非常高兴,认为这是美国外交史上最光辉最重大的胜利。美国在中国的势力从此一天比一天扩大了。</p>
<p></p>
<p> 2.光绪皇帝与麦金利书信往还</p>
<p> 1900年7月2日,法国向美国建议在华各国军队联合行动,消灭义和团运动,以尽快恢复秩序,保护外籍人士的安全。3日,海·约翰在给法国的答复中赞同法国的建议,同时趁机再次提出了“门户开放”的原则。同一天,海·约翰把这一原则照会各国,要求共同遵守。</p>
<p> 俄、英、日、美、德、法、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后,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耀武扬威地从天津一路烧杀,向北京进犯。虽然义和团顽强抵抗,但毕竟土枪土炮打不过洋枪洋炮,八国联军很快就逼近北京城。吓破了胆的慈禧太后一边下令“痛剿”义和团以讨好列强,一边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与列强谈判乞和。 </p>
<p> 同时,清政府也对驻外使节发出了寻找机会缓和对外关系的指示。驻美公使伍廷芳凭借多年的外交经验,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以夷制夷”的好机会。很快,他就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消息传回中国。</p>
<p> 六神无主的慈禧太后为了尽快求和,经过短暂的商议,清政府决定向美国请求帮助。为此,虽然早已失去人身自由,但心忧国事的光绪皇帝在7月17日亲自向美国总统麦金利写了一封救援信。</p>
<p> 此时的北京城里一片混乱,对外联络的无线电通讯早已中断。不得已,为了争取时间,光绪皇帝的信件以十万火急的形式,快马加鞭送到山东巡抚袁世凯手里,袁世凯接信后不敢耽搁,马上将信函以无线电报拍发到上海,上海道台余联沅接电后火速再将信函发往清政府驻美公使馆。伍廷芳接信后即将信函呈送美国总统麦金利。</p>
<p> 光绪皇帝在信中说: “中国长久以来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并且深深意识到,美国的目的是从事国际贸易。中美双方对对方均无怀疑和不信任。最近爆发的中国人与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相互的憎恨,引起了列强对朝廷立场的怀疑,认为清政府赞成人民歧视传教,此怀疑并无根据。但是这种怀疑引起了大沽炮台被攻占,并由此引发了具有灾难性后果的军事冲突。……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境,中国对美国寄予特别的信赖。我们诚恳率直地致信于您,希望阁下想方设法,采取行动,协调各国一致为恢复秩序与和平作出努力。恳请您,并万分焦虑地期待您的回复。” </p>
<p> 麦金利一看光绪皇帝的求援信,可谓正中下怀。他正好可以利用机会与清政府高层取得联系,以加强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美国的在华利益。 </p>
<p> 麦金利于7月23日给光绪帝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冠冕堂皇地表示: </p>
<p> “我已收到陛下7月19日来函,欣悉陛下认识到,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除了希望正义和公平以外别无他求这一事实。我们派部队到中国的目的,是从严重危险中营救美国公使馆,同时保护那些旅居在中国并享有受条约和国际法保证之权利的美国人的生命财产。……同时,本政府在取得其他国家的同意后,将乐于以此目的为陛下进行友好的斡旋。” </p>
<p> 此后,美国开始为早日开展谈判进行各种活动,然而,美国的“努力”并没有什么效果。8月14日,八国联军凭借优良的武器装备,终于攻占了北京城。占领北京城后,有了更大的谈判筹码,列强才开始与清政府谈判。这个时候,早就仓皇逃离北京城的慈禧发布上谕,让李鸿章会同庆亲王奕劻等人“便宜行事”,尽快与八国谈判,达成“和局”,逃到西安后,她还反复给李鸿章发电报,要求侵略者宽恕她的“罪过”,不要把她作为祸首惩办。 </p>
<p></p>
<p> 3.美国主张减少“庚子赔款” </p>
<p> 虽然美国的努力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效果,但清政府一时也找不到比美国更有力的“帮手”。1900年10月17日,光绪皇帝为了感谢美国的帮助并敦促美国加大斡旋力度,再次致信麦金利,希望美国说服列强尽快与清政府达成和议。</p>
<p> 跟上次一样,麦金利回信光绪皇帝,答应继续斡旋。有了“门户开放”的政策,再加上光绪皇帝与美国总统的书信往还,美国在《辛丑条约》的谈判过程中就开始充当了中国利益的“代言人”。 </p>
<p> 谈判刚一开始,其他七国列强就提出一个高得惊人的赔款总数——4亿两中国白银。12月29日,海·约翰致电美驻华公使康格,指示其在和约谈判中,尽可能使赔款将总数限制在白银2亿两左右,并强调赔款要以货币支付而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数字当然满足不了列强早已撑大的胃口,遭到法、俄、日、德、英、意等国的强烈反对。</p>
<p> 1901年5月7日,各国在华公使团提出向清政府索求的赔款总额不降反升,增加到4.5亿两。面对这一数字,美国也无可奈何。见自己的面子不起作用,美驻华谈判代表柔克义授意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以中国全权谈判代表的名义向列强提出赔款额过高,中国无法承受的理由,以达到尽量减少赔款的目的。但这同样没有起到丝毫效果。</p>
<p> 5月22日,驻华各国公使团举行会议,德国公使非常不满美国的立场,气势汹汹表示,没有任何国家有理由要求减少中国的赔款。美国代表柔克义马上反驳,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中国不会崩溃。然后,柔克义要求公使团就是否同意削减赔款额进行表决,但其他各国代表当场就拒绝了他的这一要求。</p>
<p> 眼看赔款问题就要成定局,美国人使出最后一招,海·约翰指示谈判代表柔克义将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然而,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的结果仍然是中国应赔款4.5亿万中国海关银两(3.33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每个中国人罚银一两。这就是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规定的“庚子赔款”的总额。至此,美国减少“庚子赔款”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p></div></td></tr></tbody></table></span></td></tr></tbody></table><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