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碎影》值得藏
<p><font size="4">《晚清碎影》是为 <font face="Verdana">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1868-1872)展览而</font>出的照片集。最大的优点就是尺幅大,照片清晰印刷装帧不错。照片清晰的好处很多,比如金陵机器局的那副照片,因为边上放的是炮弹,我一直认为在轮架上的是一门炮,但是看到清晰的照片后才发现,那其实是一门多管机关枪(<font face="Verdana">加提林轮回机关枪)</font>。此书定价150元可以说很值得。何况如今买书都有折扣,确为欣赏收藏佳品。</font></p><p> </p>
<p> </p>
<p><font color="#ff0000">(转帖的摄影展介绍)</font><font color="#000000">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福建博物院、广州博物馆、东莞展览馆和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嘉信文化等六家联合主办的“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1868-1872)展”,将于2009年4月16日至5月18日在中华世界坛世界艺术馆展出。这是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837-1921)关于中国专题的首次展览。 <br/><br/>汤姆逊生于爱丁堡,在他出生两年之后,摄影术的始祖——银版照相法问世。1862年,汤姆逊首次游历亚洲,并开办了一家专业照相馆。汤姆逊深深地被当地文化所感染,于是在1868年再次返回,迁居香港,并在1868至1872年间游历了广东、福建、北京,以及华东和华北地区,然后南下长江流域,行程近8000公里。本次展出的150副作品就是他此行所拍摄的。 <br/><br/>汤姆逊拍摄这些照片使用的是早期摄影术,即要于曝光前在玻璃版上涂布乳胶剂,因此摄影师需要随身携带大量的笨重设备。汤姆逊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强健的体魄,拍摄了大量不同题材的照片,包括风光、人物、建筑、家庭和市井生活等。作为一个外国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设法拍摄到了大量中国妇女的照片。 <br/><br/>汤姆逊的这组中国照片在影像质量、内容深刻性、题材广泛性和作品艺术性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汤姆逊本人也因此成为纪实摄影的先驱和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 <br/><br/>回到英国后,汤姆逊积极地举办讲座和发表文章向公众介绍中国的情况。1920年,他致函著名药剂师、慈善家和收藏家亨利?维尔康姆,希望出售自己拍摄的玻璃底版,但这个愿望在其生前却未能实现。1921年,维尔康姆从汤姆逊的继承人手中购买了这些底版。本次展出的作品均出自伦敦的维尔康姆图书馆。</font></p>
<p><font color="#000000"></font> </p>
<p> </p>
<p>网络上常见的金陵机器局照片</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81232337328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 </p>
<p>此书的这幅照片翻拍</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81245453769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 </p>
<p>金陵机器局照片细部<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81249389703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 </p>
<p>此书封面与银行卡对比,可度其开本大小</p>
<p> </p>
<p><font size="4"><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0/200910812464776563.jpg"/></font><br/> </p> 照片对比十分强烈,可见原片及清晰度高的照片多么重要。 <p> </p>
<p> </p>
<p>去看了影展,就是上次世纪坛的那次,当天买了这本书,图片挺好,不过回家翻了很多遍,发现许多图片都是摆拍的,而且还在同一所宅第拍的。</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羊油麻豆腐</i>在2009-10-8 21:18:00的发言:</b><br/>
<p> </p>
<p> </p>
<p>去看了影展,就是上次世纪坛的那次,当天买了这本书,图片挺好,不过回家翻了很多遍,发现许多图片都是摆拍的,而且还在同一所宅第拍的。</p></div>
<p>汤姆逊喜欢摆拍</p> <p> 绝对的摄影大师之作!</p>
<p> 在那个时代,有难得的意识和意志去身体力行,值得后人深思。</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油油</i>在2009-10-8 21:46:00的发言:</b><br/>
<p>汤姆逊喜欢摆拍</p></div>
<p>他倒不是喜欢摆,当初他没那么好的单反,不摆拍就没法拍。人家照片说明自己都写了,是摆拍的,还用发现?于我来说,那些人物照透露出的信息是非常丰富和令人感动的。尤其是那些北京人的照片,无论是杨家的女眷还是卖葡萄的小贩,都有很多东西可以细细品味。比如儿媳妇戴的那个有三个铃铛的戒指。小贩收拾果子的家伙事儿。看您能不能有这个共鸣了。</p> 谢谢盘总推荐 好家伙,老21厂的加特林机枪,手摇式的 要是有前清碎影就好啦,我喜欢前清,嘿~~~相机出晚了~ 好书得买了,谢谢推荐!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六块五的花茶</i>在2009-10-12 13:32:00的发言:</b><br/>要是有前清碎影就好啦,我喜欢前清,嘿~~~相机出晚了~ </div>
<p>民国时候管清朝就叫前清。</p> I know,我是比较喜欢老狼主到雍正那段儿~~来劲,从乾隆爷开始~~我就漠然了 谢谢~ <p>最近看到<font face="Verdana">John Thomson</font>的照片后,想起出的这本书,于是找了找,以100左右的价格购得此书.</p>
<p> </p>
<p>果真书是很大,很值得收藏.这本书大多数网上书店都缺货,只有出版社貌似还有货.以67折购得此书也觉得很不错了.</p> <p>照片清晰,印刷优良,价格也适中,因为书里收录的只是汤姆逊的部分照片,所以如果照片在取舍上能更斟酌一些就更好了,举个例子,书里有个旗人女性半身照片,原是一张正面、一张背面,尤其背面那张极为清晰地展现了清代“两把头”的早期梳理方式,就我所见的老照片中仅此一例,很明显汤姆逊是想比较全面的展现当时旗人女子的发型与服装,这是非常珍贵的史料,但图录中只挑选了正面的那张。</p> 依你所言,赶快淘宝找了一下,有99元的,又向店家问了问,搜到一本《寻找老北京城》影集,连邮费都免了,真好。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9-10-12 22:15:00的发言:</b><br/>
<p>民国时候管清朝就叫前清。</p>
</div><p></p>类似于"前苏联"的叫法吧? 今日书到,中国摄影出版社,果然精美而且清晰,如见原照,谢谢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