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09-8-26 22:42:00

也说教科书减少鲁迅作品

<p>这是我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撰写的一万字的广播稿的一部分。虽然是以鲁迅先生的足迹为主线,但是鲁迅在北京居住14年,内容主要是说的老北京。</p>
<p> </p>
<p>《跟随鲁迅先生的足迹漫游老北京》</p>
<p>1,导语</p>
<p>鲁迅先生从1912年5月5日来北京,到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在北京居住、工作了14年,其中在南城绍兴会馆居住了7年。鲁迅先生在《日记》里记下了许多衣食住行、游览、办公的有趣的事情,也在北京写作了很多作品。</p>
<p>读了《鲁迅日记》,再参照相关的鲁迅著作,然后再跟随着鲁迅先生当年的足迹,漫游北京城,你会感觉到历史的气息,名人的视角,有趣的往事。而且当年鲁迅去过的地方,大部分还在,可以看得到。</p>
<p><br/>&nbsp;</p>
<p>2,鲁迅在北京的第一个住处:绍兴会馆</p>
<p>鲁迅先生1912年5月5日抵达北京,任职于宣武门内教育部街的教育部,居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山会邑馆,直至1919年11月21日迁入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的新居,在宣南地区生活了7年。阅读《鲁迅日记》,可以探寻到鲁迅在宣南生活期间衣食住行的诸多足迹行踪。</p>
<p>辛亥革命时期,鲁迅在绍兴府任山会初级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出任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民国政府,绍兴人蔡元培任教育部总长,约请鲁迅入教育部工作。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继任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京政府迁至北京,鲁迅因此也来到北京。鲁迅是从上海乘船到了天津,上午11时靠岸,下午3时半乘火车离开天津,《鲁迅日记》记述,1912年5月5日晚7时,鲁迅乘火车到达北京前门东车站,夜宿于菜市口长发店,当天晚上就去了入住南半截胡同的“山会邑馆”联系住宿。</p>
<p>5月6日上午,入住南半截胡同“山会邑馆”。山会(读音“山贵”)</p>
<p>“山会邑馆”,是“山会两邑会馆”的简称。</p>
<p>“山会两邑”,指清代绍兴府的山阴县和会稽县(读音“贵鸡县”),鲁迅是会稽县人。“馆”,即清代举人进京会试考取进士时间住宿的会馆。</p>
<p>山会邑馆,是清代道光六年(1826年)由浙江籍学者贺学章倡议,山阴县和会稽县的在京官员集资,在菜市口西南方的南半截胡同创建的,免费接待这两个县的进京赶考的举人。以前会馆里的敬贤堂内嵌有《科名录》石匾,刻着11位清代进士的姓名,其中有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进士,而且还被选入翰林院。还有《越缦堂日记》作者李慈铭,越缦堂是李慈铭书房的堂号,他也住在宣南。</p>
<p>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也是进士,也进了翰林院,也在北京做官,但是这个《科名录》石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不知道有没有鲁迅祖父的名字。</p>
<p>民国成立以后,绍兴府撤消,山阴县和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山会邑馆”后来被改称为“绍兴县馆”。鲁迅在山会邑馆住宿的第一个夜晚,卧床半个小时即被三、四十只臭虫咬得无法睡眠,只好躺到桌子上过了一夜。次日,鲁迅请“长班”更换了干净的床板,晚间才得以入睡。“长班”,就是过去会馆的管理员,大约是“长期值班”的意思,多数由会馆的同乡担任,并且还会祖传职务。因为会馆是京官发起,集资买房开办的,目的是方便同乡举人进京参加会试居住的招待所,让同乡担任长班,有利于熟悉同乡的生活习惯和便于语言交流。</p>
<p>山会会馆的大门虽然朝东,但是里边的院落却是南北排列的,中路有北院、中院、南院,西路还有跨院。山会邑馆院子里边有很多房屋,鲁迅住过其中的藤花馆和补树书屋。</p>
<p> </p>
<p>1912年9月25日,是中秋节,鲁迅说:“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思念家乡了。</p>
<p>中秋节的第二天,19时30分,发生了月食,北京人家全都敲打铜盆,抢救月亮,避免被“天狗”吃了。鲁迅感叹说,南方人看着比较聪明,但是缺少爱心,即使月亮真的被天狗吃了,也不会有人拯救。</p>
<p>1912年10月27日,会馆举行祭祀绍兴先贤仪式,参加的只有十余人,过后大家吃了茶果。《日记》没有说祭祀的是谁,但是绍兴自古名人荟萃。“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说的就是东晋宰相谢安,在会稽的东山隐居的故事。后来谢安主持了抗击前秦百万军队进攻,取得“淝水之战”大捷,打得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著名的王羲之,书法名篇《兰亭集序》,就是会稽郡的长官王羲之,在三月三,到会稽城外的兰亭的水边,举行文人聚会作诗饮酒,为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大禹的陵墓。相传大禹巡视至此,召集周边的诸侯前来开会,稽查业绩,杀了竟敢迟到的“防风氏”。“开会,稽查”,就是“会稽”,但是郭沫若说应该读“贵鸡”,我只好听信郭沫若的说法。</p>
<p>还有徐锡麟,秋瑾。秋瑾号称“鉴湖女侠”,“鉴湖”也叫“镜湖”,就在绍兴府。徐锡麟也在会馆住过,鲁迅把徐锡麟写进了小说《狂人日记》,说是恶势力要吃徐西林的肉。实际上,徐锡麟刺杀了清朝的安徽省巡抚恩铭,恩铭的卫兵为了报仇,确实吃了徐锡麟的心肝。鲁迅说黑暗势力吃人,是毫不夸张的。</p>
<p>鲁迅还把秋瑾写进了小说《药》,人物叫“夏瑜”。“夏”影射“秋”,“瑾”和“瑜”都是美玉的意思。这些人物都是鲁迅的同乡,蔡元培、徐锡麟、秋瑾、还有后边会提到的章太炎,都是孙中山“同盟会”的同盟组织之一“光复会”的成员,都是反清革命党的革命者。处在山会邑馆这样的环境里,了解到会馆的人文背景,知道了鲁迅和这些人物的关系,你就会明白鲁迅为什么会写出那些作品了。</p>
<p>现在人们在议论教科书减少了鲁迅著作,还有学生说读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年轻的学生当然难以理解鲁迅作品的深刻背景啦。但是,暂时不了解的东西,不等于没有价值。如果你要认真读过这些作品,那么“三怕”立刻解决了“两怕”:周树人你也了解啦,写作文你也会写啦。鲁迅是作文大师,文学史公认《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不是吗?</p>
<p>绍兴名人,还有“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谁的作品?南宋陆游的《钗头凤》,作于会稽城里的沈园,遇见了前妻唐婉。陆游是绍兴人,当时叫山阴县。</p>

飞哥 发表于 2009-8-26 23:05:00

<p>不错,沙发,继续,陆老师。</p>

老盘子 发表于 2009-9-5 08:37:00

以前上中学爱看一本《鲁迅杂文选》,地摊2元货。那书是文革前出的第一版。因此,每篇后面编辑都写一大堆注解,我就是在那注解里知道的反动文人胡适,国民党反动派的忠实走狗陈西莹等等。当初没有网络论坛,这几个人成天在报纸上相互打笔仗玩,人其实都差不多,大杂院的街坊们挨院子里骂闲街,教授们在报纸上逗闷子。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11-10-15 00:28:00

今年的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

pangong 发表于 2011-10-15 07:41:00

透着学问大,还真是大学问。说了螃蟹经,又讲文人史。天上地下,海陆空中,烂熟。一日不见,亦当刮目。承教。

pangong 发表于 2011-10-15 19:54:00

<font face="Verdana">&nbsp; 我上边跟的帖,是和陆先生逗闷子。前一天陆先生给我打电话,相约明天一起去参加一个座谈会。还在电话里聊了半天。没提这篇文章,一见文章,立刻想到“士隔三日,当刮目相待”。这才隔一日,也得“刮目”了。就说了几句调侃的话,我和陆先生心照,可容易引起网友误会。就又写了几句话。&nbsp;&nbsp; </font>

空空 发表于 2011-10-17 09:18:00

顾颉刚评价魯迅

<p>据说,顾颉刚评价魯迅</p>
<p>“乃活现一尖酸刻薄、说冷话而不负责之人”</p>
<p>“有三个主义:(1)架子,(2)金钱,(3)党派。”</p>
<p>&nbsp;</p>
<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7 9:21:06编辑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说教科书减少鲁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