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镇太平庄胡同的记忆---小红门露天电影院
<p align="center"><b>海淀镇太平庄胡同的永久回忆</b></p>
<p><b> 海淀太平庄胡同,</b><b>我从童年,青年,及中年一直生活这里,太平庄胡同已从这个世界上的永久消失。</b></p>
<p><b>我是一九六二年出生在海淀区太平庄居民区</b><b>35</b><b>号院内东头第二家的一间半平房内,一九六七年搬家至太平庄</b><b>20</b><b>号(后被更改为:太平庄居民区甲</b><b>32</b><b>号)院内的北屋,我家的后墙就是太平庄胡同,因为我在这条胡同内出生,在此胡同内读书,在此胡同内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所以我对这条胡同充满了思念之情。</b><b></b></p>
<p><b>太平庄胡同位于海淀镇的中南部,东西走向,它东起海淀镇南大街(海淀斜街),西至彩和坊胡同北邻苏公家庙胡同、磨盘居胡同,南面为太平庄居民区。太平庄胡同全长</b><b>500</b><b>米</b><b>,宽约</b><b>5</b><b>米</b><b>。</b><b></b></p>
<p><b>胡同内生长着三棵树龄超过百年的古槐树,一棵生长在我家后墙的太平庄九号院门前东边的上马石旁,这棵大树根深叶茂,每当夏季这棵树上的吊死鬼虫子爬满了我家的院内,这棵古槐树在</b><b>2002</b><b>年胡同拆除后被大风吹到了。与之并排生长的还有两棵古槐树,一棵生长在太平庄胡同八号院与九号院交界处,另外一棵生长在太平庄胡同七号院门前西边的上马石旁。这两颗古槐树至今仍然生长在中关村西区微软大厦的工地内。</b><b></b></p>
<p><b>太平庄胡同内有八家区级单位在此办公,东边数第一家为区老龄大学,此院落的前身是咸丰年间“太湖刘家”传人萨利的宅园,共三座多进式四合院,园后建小花园,东部建有车房及轿房。它大门口正对面的是海淀区司法局。</b><b></b></p>
<p><b>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萨利西院因长期荒废无人打理。所以就在此院落的基础上建起了一所学校,就是后来的海淀第二中学。学校落成至一九七四年为六年全日制小学。一九七四年后更改为全日制中学。我的小学及初中学业都是在此学校内完成的。此学校大门对面就是海淀区人民法院。</b><b></b></p>
<p><b>太平庄胡同</b><b>7</b><b>号院为海淀区房管所下属的房管队办公地点,此院落的布局是按照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格,门前还留有旧时的上马石两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电影演员陈宝国主演的电影《暂缓逮捕》就是在此院落内取景拍摄的。</b><b></b></p>
<p><b>在太平庄胡同的中间位置坐落着海淀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此院内曾经作为露天电影院使用,叫做小红门电影院。当时电影院的门票价格是小孩五分钱,大人一毛钱,站票三分钱(自带凳子)。海淀镇附近的居民都来此观看电影。因为是露天放映电影,所以影院方规定,开始放映前遇到下雨可以退票,中场前遇到下雨改日从新放映,中场后遇雨照常放映。这些规定的建立也是基于当时的影院条件所限,作为观众我们恐怕今后再也难以看到这样的规定了。影院内没有舞台,只是将电影屏幕高高挂起,屏幕的前后,观众都可以进行观看,只是在屏幕的后方所观看的影片动作及字幕全部是倒着的。屏幕前方一批至十四排为水泥板条凳,从第十五排到三十二排为木板条椅。每当有新的影片放映时,影院内的过道和屏幕的后方都会被手持站票的观众所挤满。由于当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百姓们的生活都非常窘迫,有一些青少年很难买的起门票进入影院内进行观看。夜晚当电影开演时,我们一些小孩儿就爬上影院附近的居民房顶上进行观看,影院方的工作人员时常会手拿竹竿对我们进行驱逐。有些淘气的孩子因为想混进电影院,被工作人员发现后轰出,内心生气耿耿于怀随手捡起路边的砖头或西瓜皮往电影院内乱扔,常常会看到头上流着鲜血的观众被工作人员搀扶着前往医院就诊。至此一九七五年小红门电影院被迫关闭。后该影院改为海淀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负责海淀区界内影剧院、各大机关及周边大学的电影放映工作。</b><b></b></p>
<p><b>小红门电影院对过儿是海淀区粮食局办公所在地,粮食局所在的院落前身是清康熙二十七年(</b><b>1688</b><b>年)李熙卸任宁波府知府,返京充畅春园总管,为了不误官差,在太平庄建此宅园。海淀区粮食局门前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小的时候我们在这里踢球做游戏,每当夏季傍晚时分,附近的街坊四邻都在此地纳凉聊天。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有人的粮食及食用油都要凭票供应,所以粮食局肩负着海淀区内所有各大机关、高等院校食堂、及所有饭馆的粮食和油品供应。当时经常会看到各机关单位的采购人员用自行车驮着装满粮食的麻袋或灌满食用油的油桶艰难地骑行着。</b><b></b></p>
<p><b>太平庄胡同最西头是北京市计算机配件七厂,该工厂是一家残疾人工厂,该工厂分为东西两个厂区,东厂区建在太平庄居民区内,西厂区就建在此处,每当下班时分,在我家门前都会看到一些拖着疲惫的身躯使劲摇着残疾车的工人们的身影。</b><b></b></p>
<p><b>计算机配件七厂南边紧邻着的就是彩和坊小学的北门,小学院内还有海淀区防疫站在此院内办公。防疫站是负责全区内的中小学生的身体检查以及疫苗的注射。</b><b></b></p>
<p><b>太平庄胡同西头的第二个院落是太平庄</b><b>26</b><b>号院。</b><b>1994</b><b>年由江西与福建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黄军导演,电影演员牛振华主演的影片《西门警事》,剧中人物杨华家的取景地就是在此院内北屋进行拍摄的。</b><b></b></p>
<p><b>1998</b><b>年修建海淀中街的马路时将太平庄胡同从中拦腰折断,至此将胡同拆分成东西两条胡同。</b><b></b></p>
<p><b>2002</b><b>年中关村西区征地,将太平庄胡同全部拆除。从此这条胡同</b><b></b></p>
<p><b>就从这个地球上永久的消失了。所有生活在一起的老街坊以及儿时的伙伴儿们也都各奔东西从此杳无音信了。留下来的只有对这条胡同的永久追忆以及淹没在中关村西区内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中的两棵孤独的但还顽强生长着的——百年古槐树。</b><b></b></p><br/><br/><br/><br/>
<p> </p>
<p><b> </b></p> <p>太细致的文字了!</p>
<p>虽说从文字来看有点儿紧,但并不妨碍我给‘她’标列精华!</p>
<p>谢谢楼主,等着您更多好文字!</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好详细啊,让我回忆起曾经的记忆。法院车库对着二中大门。器件厂后来成为北京市地震局。</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萨利东宅院又重修建了。</font></strong></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5/20095191119285844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希望看到此贴的老街坊与我联系。lu2365@sina.com 海淀第二中学旧址在1960年曾作为海淀中学校址,我的小学同班同学因升学考试成绩不太好,被分到这所学校上学。时间不长,海中盖了新楼,就搬过去了。我的妹妹曾在这儿上小学。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这件事,补充一下。 <p><b>计算机配件七厂应为配件五厂。前身为海淀镇磁芯板厂,隶属海淀镇街道。东厂区为太平庄38号。</b></p>
<p><strong>38号曾为街道幼儿园,70年代大上电子工业办起工厂,80年代工厂搬走。 38号建筑还是老式四合院,厢房带廊子。早年是何历史不清楚。</strong></p>
<p><strong>院内的树及建筑已随拆迁灰飞烟灭。</strong></p>
回复楼上
楼上。看您对这个厂如此熟悉,想必是该厂工人,中关村82楼对面配钥匙的奚拐子,您应该绝对认识。他老婆也是在这个厂工作过。 <p>小红门</p><p>看过电影的</p>
<p>记得抓壮丁</p> <p><font face="Verdana">我们是最有历史的民族,却把历史丢得最彻底……</font>?我的海甸我的根你在哪里啊?被迫离家10年基本没有出过门。是前2天在孩子的电脑里看到了一张老虎洞西口那个高级理发馆把我带到这里的。</p>
<p>不想回忆 想想就疼!!!请问楼主有个绰号叫狼狈的人你应该记得吧。</p> 愿意多看到这样的回忆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