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齐 发表于 2009-4-27 18:01:00

清史专家推断昌平“平西府”为康熙所建行宫

&nbsp;&nbsp;&nbsp;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郭晏平 杨微 张思<!--ADV_CONTENT-->远)经过专家实地踏查、考证分析、搜集资料,北京社科院研究员、清史学家阎崇年4月26日在京郊知名旅游景区——温都水城揭开了尘封近300年的郑家庄皇城历史之谜。
<p>&nbsp;&nbsp;&nbsp;&nbsp;阎崇年等学者确定,清康熙帝曾于北京德胜门外郑家庄(现昌平区郑各庄)兴建行宫及王府。这一历史发现,既是清史学界一项研究成果,也为郑各庄村及北京近郊发现了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p>&nbsp;&nbsp;&nbsp;&nbsp;阎崇年说,昌平郑各庄村平西府其实与吴三桂无关,而是康熙兴建的郑家庄皇城内的一处行宫和一处王府。行宫建成之后,康熙并未居住。雍正继位后,废太子胤礽之子理郡王弘晳居住在那里的王府。郑家庄行宫便成为理王府。后弘皙因宫廷内争被乾隆革除王爵,圈禁至景山东果园。弘皙死后,郑家庄兵丁被调往外地,乾隆下令平毁理王府,一座雄伟的行宫自此消失。
<p>&nbsp;&nbsp;&nbsp;&nbsp;关于“平西府”一名的由来,一些专家认为很可能是后人的俗称。理亲王弘皙被削爵后,郑家庄王府便不能再被称为理王府,后人便称之为“弘皙府”或“昌平弘皙府”,久而久之,就简化为平西府了,并一直作为一个地名保留下来。
<p>&nbsp;&nbsp;&nbsp;&nbsp;4月26日,郑家庄皇城开城大典在昌平郑各庄温都水城举行。清廷仪仗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宫廷乐队和杂耍,更有清史专家亲临现场,当年的历史仿佛重现世人面前。</p>
<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nbsp;<font color="#0000ff"><strong>专家解密 郑家庄皇城历史疑团</strong></font>
<p>&nbsp;&nbsp;&nbsp;&nbsp;“‘平西王府’只是一个说法,具体说‘平西王’到底在不在这里,还需要查历史资料。但可以肯定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地名。”2008年8月7日,在奥运火炬昌平段传递直播时,清史学家阎崇年对昌平区郑家庄(今郑各庄)“平西王府”的历史提出质疑。一向严谨的阎先生,之后实地踏查了郑家庄的历史遗迹,如护城河、城墙基址、龙井、城门遗址等;而后又查阅了相关的清史资料,还特别亲往台北故宫博物院查到珍贵的满文档案,确定郑家庄康熙行宫与王府的史料根据,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p>&nbsp;&nbsp;&nbsp;&nbsp;<strong>·还原历史</strong>
<p>&nbsp;&nbsp;&nbsp;&nbsp;明宣德四年(1429年),顺天府在郑家庄建了马房和仓库,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退出马房仓用地,并徽粮、补租于民。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下令兴建郑家庄行宫与王府,于六十年(1721年)竣工。竣工后,康熙意欲自己入住行宫,让一位阿哥入住王府。但康熙因病老未能如愿。雍正帝继位后即封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令其到郑家庄居住,并派上千名随从、兵丁和门卫驻守。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二十日(公历10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乔迁仪式。从此,郑家庄行宫成为理郡王府。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废太子允礽病故,雍正下谕在郑家庄理郡王府为允礽停灵治丧。
<p>&nbsp;&nbsp;&nbsp;&nbsp;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理郡王弘晳晋封为亲王,郑家庄的理郡王府又成为理亲王府。乾隆四年(1739年),弘皙被革职圈禁。
<p>&nbsp;&nbsp;&nbsp;&nbsp;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下令郑家庄王府官兵调往福州,眷属同行,平毁王府及兵丁住房。这座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皇帝行宫和王府,逐渐荒废,成为历史古迹。</p>
<p>&nbsp;&nbsp;&nbsp;&nbsp;<strong>·康熙帝如何看上这块“风水宝地”?</strong>
<p>&nbsp;&nbsp;&nbsp;&nbsp;康熙郑家庄行宫与王府建成之后,按照康熙谕旨表明:行宫,康熙帝住;王府,阿哥去住。然而,清康熙帝为什么选择在郑家庄兴建行宫、王府呢?主要原因有:
<p>&nbsp;&nbsp;&nbsp;&nbsp;第一,位于龙脉。郑家庄位于北京城和昌平城之间,南距紫禁城、北距昌平州各约40里,恰好居中。郑家庄北京南自永定门、经紫禁城、到钟鼓楼的子午线即中轴线的延长线上,俗称在龙脊上。由京师北巡,东南出古北口,西面出居庸关,郑家庄在这两条通道的中间。背负居庸,面向京城,“处喉吭之间,寄京师大命。”所以,郑家庄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借山襟城畔水,天地风水也佳。
<p>&nbsp;&nbsp;&nbsp;&nbsp;第二,地有温泉。温泉是保健、防病、治病、休憩、养生的重要场所和有效手段。清朝皇帝从努尔哈赤开始,经皇太极、顺治,到康熙,一贯重视温泉,康熙帝尤喜温泉。又因康熙帝晚年患中风,洗浴温泉有益健康。当时的郑家庄温泉是距京师最近的温泉,郑家庄成为兴建康熙行宫的重要原因。
<p>&nbsp;&nbsp;&nbsp;&nbsp;第三,历史因素。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军事的需要,皇陵的修建,京北地位,更加重要。明宣德四年(1429年),设顺天府郑家庄马房仓,置大使、副将各一员。万历朝也是如此。清入关后,仍设郑家庄仓房、马厂(场)。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期间,温榆河南郑家庄附近的洼地,被征做“皇家御池”,供养马之用,成为皇家的“御马场”,时称“郑家庄马房村”,至今村西有“马道沟”的地名,便是当年赶马群去往温榆河边饮水的通道。郑家庄至今已至少580年的历史。
<p>&nbsp;&nbsp;&nbsp;&nbsp;第四,安置阿哥。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允礽后,如何安置他的住处?久住宫内,不是办法;住在城里,又怕生事。反复思虑,精心筹划,选择了郑家庄。他说:“朕因思郑家庄已盖设王府及兵丁住房,欲令阿哥一人往住,今著八旗每佐领下,派出一人,令往驻防。”这位阿哥是谁,康熙帝没有言明。雍正帝说:“于郑各庄修盖房屋,派出兵丁,想皇考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雍正帝揣度皇父遗意,命二阿哥允礽之子理王弘皙前去居住。
<p>&nbsp;&nbsp;&nbsp;&nbsp;第五,交通便利。郑家庄位于温榆河南岸,有渡河码头。顺流可达通州,与京杭大运河连接;逆流可达(沙河)巩华城,与昌平、居庸交通。水陆两路,四通八达。东面出入古北口,西面出入居庸关,郑家庄在这两条通道的中间。另有记载,乾隆年间,帝奉皇太后南巡,自水程回銮,御舟到郑家庄停泊。为何选择水路呢?原因是皇太后上了年纪,而温榆河当时通漕运,坐船比较平稳。
<p>&nbsp;&nbsp;&nbsp;&nbsp;第六,熟悉地情。康熙晚年,身体多病,到避暑山庄、或到木兰围场,路途较远,在离京城不远的郑家庄兴建行宫,“朕往来此处”,是一个最合适的落脚休憩养生的行宫。康熙帝曾多次到过郑家庄,对郑家庄甚为了解。康熙帝自畅春园出发,途经清河桥,由郑家庄渡温榆河,至古北口,到承德。
<p>&nbsp;&nbsp;&nbsp;&nbsp;<strong>·一封满文奏折揭示行宫规模</strong>
<p>&nbsp;&nbsp;&nbsp;&nbsp;从清朝史料中没有关于“行宫”的记载,只是从朝鲜的《李朝实录》中看到些蛛丝马迹,也不过说说“郑家庄行宫”有多少房屋,有多少游廊,如此而已。但经过阎崇年先生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史档案中找到的一封《康熙满文朱批奏折》中,可以看出当时兴建行宫的规模及用银情况。
<p>&nbsp;&nbsp;&nbsp;&nbsp;此奏折上驷院郎中尚之勋等奏报康熙帝的,其中“行宫大小房屋二百九十间、游廊九十六间、王府之大小房屋一百八十九间,南极庙大小房屋三十间,城楼十间、城门二座、城墙五百九十丈九尺五寸,流水之大沟四条、大小石桥十座、滚水坝一个、井十五眼,修葺土城五百二十四丈,挑挖护城河长六百六十七丈六尺,饭茶房、兵丁住房、铺子房共一千九百七十三间,夯筑土墙五千三百五十丈七尺一寸。”用银二十六万八千七百四十六两八钱九分三厘。
<p>&nbsp;&nbsp;&nbsp;&nbsp;从奏折上可以看出行宫的规模,做个对比,奏折中提到的“修葺土城五百二十四丈,夯筑土墙五千三百五十丈七尺一寸”,总计五千八百七十四丈七尺一寸,约合17600米,折合34华里。北京老城周长约40里,这样算来,可见规模之大。
<p>&nbsp;&nbsp;&nbsp;&nbsp;奏折上显示郑家庄皇城里的主要建筑,一是“郑家庄行宫”,除按行宫规格建制外,后面还提到为行宫“采买、糊行宫壁扇橱、绘画斗方、热炕木、装修、席棚、排置院内之缸、缸架”等,皇家设备一应俱全。
<p>&nbsp;&nbsp;&nbsp;&nbsp;二是“王府”,就是为皇室家族居住盖的房屋,实际就是指“平西府”而言,平西府是俗名,与“平西王府”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后来又如何从“平西府”演变为“平西王府”的呢?这可能和弘皙被封为理郡王有关。建造这座王室,当时康熙并没有明确是给废太子胤礽修的府邸,因而可以肯定的说,这“王府大小一百八十九间”房屋,不可能按照“王公府第”的规制,更不能用王府的标准来衡量。在雍正元年五月(1723年),宗人府奏请雍正:“平西府早已完工,是否将废太子胤礽移往郑家庄。”雍正对此曾有明谕:“郑家庄修建房屋,驻扎兵丁,想皇考圣意或欲令二阿哥迁往居住,但未明降谕旨,朕未敢揣度举行,今弘皙既已封王,令伊率领子弟,于彼居住,甚为妥贴。”看来雍正的这番话还是真实的。
<p>&nbsp;&nbsp;&nbsp;&nbsp;三是“南极庙”,大小房屋三十间,至少是三层大殿。《史记·天官书》记载:南极星为老人星。《正义》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可推想康熙帝晚年打算在行宫里居住,修养心身,祈求高寿。
<p>&nbsp;&nbsp;&nbsp;&nbsp;四是其他的配套设施,还有“饭茶房、兵丁住房、铺子房共一千九百七十三间”,“流水大沟四条、大小石桥十座、滚水坝一个、井十五眼”,夯筑土墙五千三百五十丈七尺一寸。可见当时城内配套设施相当完善,而且城内建筑布局极具特色,水多而且桥多,颇具“水城”特色。其中城内有“井十五眼”,数量可谓不少,我们所发现的“龙井”,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p>&nbsp;&nbsp;&nbsp;&nbsp;<strong>·“弘皙案”令乾隆帝平毁王府,宣告郑家庄皇城历史结束</strong>
<p>&nbsp;&nbsp;&nbsp;&nbsp;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二十日(公历10月18日),理郡王弘皙乔迁到郑家庄王府。康熙时兴建的郑家庄王府,正式成为理郡王府。
<p>&nbsp;&nbsp;&nbsp;&nbsp;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废太子允礽病故后,追封允礽为和硕理亲王。按照亲王丧葬仪式,选择出殡日期,并送往郑家庄停灵,令伊子弘皙得尽子道。雍正帝要亲往郑家庄祭奠,臣劝再三,在西苑五龙亭(今北海公园内),哭奠二阿哥允礽。
<p>&nbsp;&nbsp;&nbsp;&nbsp;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弘皙晋封理亲王。从此,郑家庄的理郡王府,成为理亲王府。但是,雍正帝病故,乾隆帝继位,理亲王弘皙,发生大变故。
<p>&nbsp;&nbsp;&nbsp;&nbsp;乾隆四年(1739年)十二月,乾隆帝处分理亲王弘皙。事情由宗人府福宁首告引发。经过审讯,乾隆帝旨定:将弘皙革除王爵,于景山东果园永远圈禁,是为“弘皙案”。弘皙被黜宗室,改名四十六,此时弘皙万念俱灰,整日郁郁寡欢,终于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四十九岁。弘皙弥留之际,请葬于昌平郑家庄城,乾隆未允。后葬于郑家庄西南的黄土店。
<p>&nbsp;&nbsp;&nbsp;&nbsp;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二月,郑家庄兵丁被派往福州驻防,“其空闲房屋,毁仓空地”。乾隆帝下令平毁郑家庄理亲王府及官兵住房。至此,康熙郑家庄城池、行宫、王府和营房,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始建,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终止,共计四十六年。
<p>&nbsp;&nbsp;&nbsp;&nbsp;<strong>·郑家庄行宫与王府的“唯一性”得到证实</strong>
<p>&nbsp;&nbsp;&nbsp;&nbsp;据《清史稿?世宗本纪》记载: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乙酉初七日,“敕理郡王弘皙移往郑家庄。”这个郑家庄,既不是安徽合肥郑家庄,也不是直隶遵化郑家庄,更不是山西祁县郑家庄,而是北京德外郑家庄,也就是今北京昌平郑各庄。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p>&nbsp;&nbsp;&nbsp;&nbsp;第一,地理区位。到康熙时,在郑家庄兴建行宫、王府、城墙和护城河。其地理区位:“郑各庄离京城既然有二十余里,除理王弘皙自行来京外,不便照在城居住诸王一体行走,故除上升殿之日,听传来京外,每月朝会一次,射箭一次。”从里程上看,只有北京德外郑家庄是康熙郑家庄行宫与王府所在地。
<p>&nbsp;&nbsp;&nbsp;&nbsp;第二,地面遗存。尽管岁月变迁,时代久远,但今日郑各庄仍流传着南门、北门、中轴大道、东城里、西城里、东营子、东场后、西场后、城岗子等与郑家庄皇城有关的地名,并保留着城墙残垣遗迹和护城河。2005年出土了一口民间传说中的“龙井”,与历史记载中的“金井”相吻合。还发现了多处120公分厚的“三合土”地基。经专家考证,这里曾有大型建筑。
<p>&nbsp;&nbsp;&nbsp;&nbsp;历史上,尽管皇帝的行宫很多,但是行宫与王府共存、城墙与护城河兼具、临近京城又有温泉的皇帝行宫与王府,仅此一处。表明郑各庄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深厚的皇家文化底蕴。 </p>
<p>&nbsp;</p>
<p><font color="#0000ff"><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昨日帝王传奇 “对话” 今日水城景观</strong></font> </p>
<p>&nbsp;&nbsp;&nbsp;&nbsp;数百年的清宫秘史终见分晓,而今的郑各庄已复建了康熙行宫。对于世人来说,它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昔日的郑家庄皇城已被温都水城鳞次栉比的楼房、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高档舒适的酒店集群所取代。对于埋藏于地下的历史遗迹,这仿佛是一段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对话。
<p>&nbsp;&nbsp;&nbsp;&nbsp;温都水城凭借完善的设施、周到的服务、丰富的景点、特色的资源,特别是在旅游市场中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荣膺国家AAAA级景区和全国AAA信用企业荣誉。
<p>&nbsp;&nbsp;&nbsp;&nbsp;<strong>经典 ——水空间、温泉养生会馆、酒店集群</strong>
<p>&nbsp;&nbsp;&nbsp;&nbsp;随着2006年7月的正式开业,温都水城一期项目为游客开启了一个亲水、亲自然的全新水上之旅。动感的HI水空间,可容纳3000人的水上娱乐场馆;休闲舒压天堂养生会馆,在热带雨林和溶洞的幻境中体验御温泉;高档舒适的酒店集群,为商务人士打开一条通往“绿色商务”的通道。如此这些经典之作,为温都水城的水文化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nbsp;&nbsp;&nbsp;&nbsp;<strong>特色 ——龙脉观佛、御码头、龙井</strong>
<p>&nbsp;&nbsp;&nbsp;&nbsp;温都水城一直以“文化打造品牌”,郑家庄皇城的重现,将大大提升这里的旅游经济效益。在深挖其文化内涵之余,一些特色景观也浮出水面。站在郑家庄南门向北望去,一尊平躺的佛像清晰可辨,此乃“龙脉观佛”也。顺着龙脉北上,温榆河御码头上划龙舟,感受帝王御舟场景。还有那口专供“皇帝”及宫室享用的古老龙井,在2005年5月20日施工中被偶然发现,当四块不规则的青石被掀起时,一股寒气猛然涌出,井壁金光耀眼,经专家考证确系郑家庄皇城龙井遗迹。
<p>&nbsp;&nbsp;&nbsp;&nbsp;<strong>愿景 ——国际文化广场、中戏、安贞医院分院、旗舰航母、服务外包、品牌输出</strong>
<p>&nbsp;&nbsp;&nbsp;&nbsp;在举办了“红楼梦中人”、“龙的传人”两大国内国际顶级选秀活动之后,在成功组织奥运火炬穿村传递,举办第八届全国村长论坛之后,“后天蓝图”已在规划中。2009年中央戏剧学院业已动工,2011年将全面落户;同年占地11.5万平米的集购物与滑雪于一身的国际文化广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三级甲等医院——安贞医院分院,也在郑各庄开工建设,其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将福泽周边几十万人口;2009-2012年,宏福创业园、宏福建科科贸有限公司将培养和繁育、吸引和接纳更多的顶级品牌和企业,真正变身为总部经济的超级航母;“服务外包城”将在这里挂牌,成为集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的圣地。随着宏福集团、温都水城品牌的不断提升,品牌辐射和品牌输出将进一步深化,五大连池温都水乡项目赫然耸立见证实力;青岛200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将留下这个小小农村奋斗者的身影;利比亚JADU新城将用自己崭新的风貌书写中国农民的城建记录。(完)</p>
<p><br/></p><br/>

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09-4-27 20:31:00

&nbsp;&nbsp;&nbsp; 平西府邸的沿革史料上早有详尽记载,并非某位专家的独特发现。

老五在此 发表于 2009-4-27 21:54:00

该专家之前肯定没有仔细阅读《寻访京城清王府》一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史专家推断昌平“平西府”为康熙所建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