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黄牌 发表于 2009-3-28 05:35:00

[转帖]《相声表演漫谈》目次

<h3>2007-07-16&nbsp;|&nbsp;转贴《相声表演漫谈》 目次 </h3>
<div class="clear"></div>
<div class="item-body">
<div class="item-content">标签:<span id="tagsBox"> <a href="http://tag.blog.sohu.com/%CF%E0%C9%F9%D6%AA%CA%B6/" target="_blank">相声知识</a>&nbsp; </span></div>
<div class="item-content" id="main-content">
<p>相声表演漫谈&nbsp; 罗荣寿&nbsp;&nbsp; 曲艺知识丛书&nbsp;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8年</p>
<p>目次:</p>
<p>序:吴晓铃</p>
<p>一</p>
<p>正确认识相声表演艺术</p>
<p>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p>
<p>一个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曲种</p>
<p>从生活语言到艺术语言</p>
<p>要重视演员的“二度创造”</p>
<p>相声演员的动作和表情</p>
<p>甲乙双方不可分割的关系</p>
<p>&nbsp;</p>
<p>二</p>
<p>相声中的术语及其关系</p>
<p>相声中的术语及其表演</p>
<p>怎样使用气口和切句?</p>
<p>&nbsp;</p>
<p>三</p>
<p>写作与表演的关系</p>
<p>写作与表演的目的</p>
<p>写作与表演须知</p>
<p>甲乙双方同样重要</p>
<p>相声中的包袱</p>
<p>相声语言的格式</p>
<p>什么是十三辙</p>
<p>&nbsp;</p>
<p>四</p>
<p>相声的历史简介</p>
<p>相声节目的来源</p>
<p>相声表演的三种形式</p>
<p>传统段子的初步统计</p>
<p>相声艺术的发展过程</p>
<p>&nbsp;</p>
<p>附录</p>
<p>一、《亲如一家》演出稿</p>
<p>二、《雪地露营》演出稿</p>
<p>后记:罗荣寿</p>
<p><strong><font size="4"></font></strong>&nbsp;</p>
<p><strong><font size="4">罗荣寿先生简介:</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3">罗荣寿:北京市曲艺团的著名相声前辈,1917年出生于北京,幼年拜赵霭如先生为师学说相声,长期与李桂山、赵玉贵等名家合作,收有李国盛等高足。他的表演以生动自然见长,擅用文哏,格调较高,著有《相声表演漫谈》等专著,为传播相声艺术,培养相声新人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演相声作品有《卖布头》、《大上寿》、《黄鹤楼》等。</font></strong> </p></div></div>

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09-4-9 13:35:00

你要看,可到家里来拿

掏黄牌 发表于 2009-4-7 18:44:00

村夫老师,这书确实不错!

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09-4-7 13:58:00

此书我曾拜读,现存家中

掏黄牌 发表于 2009-4-17 05:2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山野村夫</i>在2009-4-9 13:35:00的发言:</b><br/>你要看,可到家里来拿 </div>
<p>感谢村夫老师,在下凑巧自己也有一本。再谢</p>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10-16 16:23:34

相声表演漫谈 罗荣寿(节选)

演员在吐字发声时,必须把最(口型)和后槽牙张开,它有助于舌尖、舌身、舌根的变化,发出声来才能“亮(音质)”、“圆(音域)”、“远(音量)”,张开后槽牙是指相声演员在咬字、发音时唇、齿、舌等口腔各部位的变化说的。不是字字都要求张开后槽牙,关键是看在哪个辙上的字。如相声《对春联》中“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一句,就非得张开后槽牙才能说清楚。看来发花、江阳等着上的字,就非得张开不可,否则就咬不住字。可是在同一个相声《对春联》里“妞妞轰牛,牛拧(nìng),妞妞拧(níng)牛”一句,就不用张开后槽牙也一样能说清楚;由此看来,如果遇上由求、灰堆、一七等辙上的字,就不能张后槽牙。总而言之,张或是不张后槽牙不是绝对的,只要熟练地掌握住口腔各部位因辙韵而产生的位置变化规律,自然就会有“字正腔圆音不倒”的效果了。再家上演员的手、眼、身、法、步的陪衬,观众听起来才能感觉到“艺术”二字哪。

   相声既然是语言艺术,这就要求演员在平时一定要练好嘴里的基本功。对基本功的要求首先是练嘴里的字儿,丹田的气儿,嘴皮儿上的劲儿和阴阳起伏的句儿。还有五音。五音是:唇音、齿音、舌音、鼻音、喉音。这五音是要求演员的基础条件。演员每天早上都应当坚持锻炼,这叫“基本功”。

    用什么词练哪?在还没有完美固定的标准情况下,我们拟了五个小节的“五音”词和几个单词暂时在练功时使用。
(一)唇音:妈妈买布  布铺铺
(二)齿音:细磁磁器  磁器细
(三)舌音:车床车刀  车连刀
(四)鼻音:英雄工农  农工红
(五)喉音:沟藕藕扣  钩够藕
单词是:青松岭 金光大道 光芒四射 东方永红 雄伟 足球 事是 非飞 棚盆 滋吃 信兴 前言
    用这五个小节的五音词和以上选用的几个单词练功时要用丹田气力说,语气要加强,要有立度和深度。这样说,既练“五音”,育练嘴里的工夫,还锻炼了气口的切句儿。相声以说为主,所以要求在说上一定要下功夫。
相声以说为主,以学当先。对“学”的要求,概括起来讲也是四个字:进、做|像、真。这四个字是互相联系着的。
进 无论是学什么角色,首先要求演员进入情节,进入人物;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生活语言的特点习惯(包括思想感情、动作、接人待物的态度等)。这是“学”字的开始,它是给“做”奠定基础。

做 就是要求演员大胆地形容和表现人物的活动,不要缩手缩脚。在刻画和模拟人物时要认真细作。它是给“像“打基础。
像 就是要求演员学得像,不走样儿,变化得准确。俗语说“学什么,像什么,学得不像不如不学”(包括学方言、戏曲)。这是给“真”奠定基础。
真 就是要求演员,无论是学什么,都要给观众真实的感觉,不是假造。这样,就比较完整地做到了“学”字了。
进、做、像、真并不难。只要演员善于观察,善于模拟,又富有二度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做到这四个字不成问题。
下面着重谈谈相声这个曲种的“逗”字。这方面要求每个相声演员一定要正确地理解这个“逗”字,因为它是一门艺术。说演员能逗,怎么讲?我个人认为是说甲乙两个演员在使用相声语言技巧方面都能够掌握得好,运用自如。在台词交流上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观众听来,话不生硬。话和包袱出来得脆、快。给观众的感觉是甲乙双方的话和办法来得那么及时,变得那么快,说得那么巧妙,并且语言精练。包袱出来得纯洁健康,幽默有味,不庸俗,这叫能“逗”。说它是一门艺术,并不等于说两个演员在舞台上能开玩笑,把观众说乐了,就能算“逗”了。那样理解,是极为错误的。

相声是得有包袱,一段相声里真要是一个包袱全没有,那也就不能叫相声了。在相声里,内容好比是骨头,艺术是肉,包袱是血,是肉的一部分。但是包袱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为内容服务的。通过包袱更加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使观众对作品的主题体会更深,受到的启发和教育更大。

使包袱时,要求演员不要有单纯的包袱观点,一定要从故事的情节内容和人物思想发展变化过程中矛盾的需要来,使用包袱,不要胡加包袱,要加适当的、合情合理的、有内容的、健康的包袱。
对包袱的要求有以下两点:
(一)   思想性较强,能起到教育作用和鼓舞作用。如相声《维生素》里有这么一个包袱:
甲 我就问二哥:“二哥,您每天就不吃饭了吗?”
乙 二哥说什么?
甲 二哥冲我一笑,“老弟此言差矣!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发慌,成人没饭活不了,小孩没奶活不长。”
乙 二哥说话还合辙押韵。
甲 “吃饭本是为了营养,营养得当,才能身体强壮,可以做健康的公民。若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食不厌精,菜不厌细,每食山珍海味,既不合节约之道,又不合卫生原理。古人云‘肉食者鄙’。就如孔祥熙、宋子文之流,以民脂民膏,供个人挥霍,吃的是肥头大肚,正如行尸走肉,此所谓‘鄙’也。”
乙 二哥讲得好!
甲 “现在全国解放,只差台湾,我们都应该厉行节约,支持国家建设,岂可大吃大喝,贪图美味,变成酒囊饭袋乎?”
乙 二哥越说越有道理。
甲 “再说,山珍海味,若论营养,未必赶得上菠菜豆腐。吃山珍海味的人,不见得就健康;吃菠菜豆腐的人身体倒能结实。”
乙 不是说吃价钱贵的就好吗?
甲 “那你为什么不吃珍珠、玛瑙、翡翠、钻石哪?”
乙 那消化得了吗?(这是个包袱)
这个段子是老舍先生在三反运动时,根据传统相声《报菜名》改编的节目。其中所用的这一个包袱,使人听了以后,会受到一定启发和教育,摆脱了过去光是报菜名的俗套。

    (二)   艺术性较高,有回味,不庸俗,动听感人,能把观众带到戏中来。如相声《歪批三国》里有这么一个包袱:
甲 周瑜姓什么?
乙 姓周,名瑜,字公瑾。
甲 他姥姥家姓什么?
乙 不知道。
甲 这就一个“不知道”。
乙 这就一个?
甲 再问你,诸葛亮姓什么?
乙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
甲 他姥姥家姓什么?
乙 不知道。
甲 俩了。
乙 第三个“不知道”?
甲 张飞姓什么?
乙 姓张,名飞,字翼德。
甲 他姥姥家姓什么?
乙 怎么尽问他姥姥家呀?
甲 这就是×批《三国》的论著之一。
乙 那你当然知道喽?
甲 我要是不知道怎么叫×批《三国》哪。
乙 那我问问你,这周瑜他姥姥家姓什么?
甲 周瑜他姥姥家姓季,季氏老太太所生。
乙 诸葛亮他姥姥家姓什么?
甲 诸葛亮他姥姥家姓何,何氏老太太所养。
乙 《三国》上有吗?
甲 怎没有呀。
乙 在哪点儿?
甲 三气周瑜。周瑜临死的时候,躺在床上不是说过两句话吗:“既生瑜,何生亮。”那
就是说季氏老太太生的周瑜,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吗(这是个包袱)。
    这样的包袱,运用十分简练、整齐的文字,把观众带到戏中来。文字讲究,动听感人,格调很高,使人有回味余地,所以说它艺术性强。这种笑,才是有意义的笑。使观众在笑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程度不同的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包袱应起的作用。但是相声的艺术性,绝不是单纯取决于包袱的多少,而是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包袱一定要为内容服务。
使包袱时,演员一定要注意别把自己当成“活宝”耍给观众看,这是个重要问题,必须注意。

下面再谈“唱”:
相声有时用唱,但它不是目的,是手段,是学功之一。不管是学什么唱,对唱法的要求也是四个字:精、巧、短、美。就是说,要选其精华,用之巧妙,篇幅短小,唱得优美。
精 相声虽然占有“唱”字,但它毕竟还是属于“学功”,不论学用什么戏曲的片段,都要选择得当,是某个剧种或举目最精彩、最明显、最有特点的唱段或念白,这样选择使用,才会给相声的内容和情节增添色彩,切记避免生搬硬贴。
巧 相声里不论用什么唱段或曲调,要用得巧妙,顺情合理,恰到好处,不但不损伤内容,而且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不是为唱而唱。
短 相声里的唱段,篇幅不宜过多,相声以说为主,唱得过多,那就喧宾夺主了,就不叫说相声了,成为唱相声了。虽然相声也有“杂学唱”段,但它也要先通过说才能穿成一个唱段的节目。一般说来,相声里的唱段都应该短小精悍,能说明问题就行。
美 相声里如果用唱,那就要求演员一定要唱好(要正唱),要有艺术加工(包括吐字、韵调以及动作表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要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不要歪曲唱来找包袱,更不许怪声怪气地唱。

说、学、逗、场是每一个相声演员不可缺少的表演手段。
相声是综合艺术,相声演员什么都要学,包括电影、话剧、戏曲、各地方言等。什么都要做(做戏),这就需要每个相声演员要在各个方面去学,去钻研,要下一翻苦功夫去学去练,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表演技巧。只有功夫下到了,才能使演出的节目有声有色,使观众百听不厌,百看不烦。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10-16 16:24:03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10-16 16:23
相声表演漫谈 罗荣寿(节选)

演员在吐字发声时,必须把最(口型)和后槽牙张开,它有助于舌尖、舌身、 ...

http://www.xiangsheng.org/thread-39087-1-1.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相声表演漫谈》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