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京西周家巷的石板儿房和一段若有若无的历史故事
<br/><p> 明朝万历年间成书的《宛署杂记》,就有关于“周家巷”的记载。虽然村名叫周家巷,可村里100多个三代以上的老户里却没有一户姓周的。有人说,这个村之所以称“周家巷”,是因为明朝的第九任皇帝宪宗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的娘家在附近的柳林村,周家在大觉寺下边修了墓地,村里成为周家杂役的聚集地,从而形成了“周家巷”这个村子。还有人说,也许村里曾经有过周姓的大户,后来又搬走了。就像大觉寺地契档案里记载的,北安河曾经有姓“祖”的大户人家,于雍正八年把地卖给了大觉寺,到现在北安河村里已完全没有“祖”姓人家了一样。在周家巷村,张、邢、全、陈、王等,为村中的大姓。</p>
<p align="left"> 周家巷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村呈长方形,民宅多是坐北朝南的多进大院,次第排列在东西走向的两条大街(称之为南街和北街)中间,村中还有六条胡同与两条主街相交。早年间,周家巷曾经是从京城到大觉寺的必经之地。在大清年间,这京西大觉寺在皇族生活当中可地位显赫。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上都在这里潜心修过行暂且不说,据“野史”述说,由于这三代皇上统治时期或登基之前时期内部斗争复杂,大觉寺还曾起过皇上或者皇储议内务之事的类似于“东厂”或“特务”机关的作用。按现在的说法是,当时圆明园是紫禁城的“后花园”,而大觉寺又是圆明园的“后花园”。所谓“后花园”是皇上小范围议密事的地方。就是说有好多要清除内部“奸党”之事都是在大觉寺密谋和指挥的。清<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682.htm" target="_blank">康熙</a>五十九年(1720年),时为亲王、两年后为皇帝的雍正爷钦批对大觉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677.htm" target="_blank">乾隆</a>十二年(1747年),乾隆爷又重修。在此期前后,对必经之地周家巷也进行了修建。当时在周家巷北街东、西两头各建过街楼一座。尤其是村东头的过街楼,位于村里的一棵古槐树之侧,雄伟壮观。过街楼中间的街道上建了驿站、茶馆、酒肆等。并规定在周家巷北街行走,“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使周家巷成了从京城到大觉寺的头道关口。过街楼和老槐树解放后还曾存在,可以想象的是,周家巷在当时曾经一度辉煌。</p>
<p align="left"> 建造“大西院”的是周家巷的张氏家族。原“大西院”大门位于南街的中心位置,坐北朝南,约有五至六进的院子,最后一个院落占地即将达到了北街。张家的祖先是在门头沟做煤货生意的,当年攒钱制下这个宅院。这个多进大院在解放以后还存在,后来经过了大跃进、“四清”以及“文革”等运动,前面的院子逐步被分割出去了,而且对房子进行了重盖或翻修,只有最后一个主房为三间的“四合院”,还保留着清末民初的遗风。“大西院”最后的四合院北房为正,是三间石板儿大瓦房。南房也是三间石板儿房,其中最东边那间前后通着,为宅院的过道。东、西房各为二间,其中东房为石板儿顶,而西房由于翻建过,虽然门窗保持了与原来一样的风格,但房顶已变成了阴阳扣布瓦式的顶子。这十间房的四合院全为“四梁八柱”结构,阶条石地基、由老式青砖压灰砌铸而成。主房内火炕、木隔扇还保存完好。更可贵的是,在门道的左右两面灰墙上,还隐约可见100多年前建房时绘制的壁画。从壁画人物的服饰上,可看出表现的是明朝以前人们下棋、弹琴等休闲情景。据宅主说,这个画对面墙上画的是“八仙请寿”。而现在隐约可见的这个画的主题好象是描写什么人进京赶考的事,当然还有待考证。</p>
<p align="left">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是结实。建房100多年来,此院虽然没进行大修,但基本上能够满足生活的要求。由于此院还保存着多年前的风貌,所以它在前些年北京地区影视基地没建好的时候,在北京的一些影视摄制人中还有一些小名气。张国立等导演就在此摄制过《乾隆微服私访》《骆驼祥子》《小女人》等电视剧。</p>
<p align="left"> 走入这个小四合院,总会产生一种过几年它被翻修以后,再也难以见到这100多年前的文化实物的酸楚情感。说夸张一点,似乎与郭沫若、梁思成在得知北京西直门要拆除,而无能为力进行挽救的心情有点相似!</p>
<p align="left"> 早几天,笔者到海淀百望山附近参加一次活动。当时想,既然这里是当年佘太君与辽军辗转作战的地方,附近村子里怎么着也应该能找到一点能反映历史的建筑,比如,老房子,等等。但是在东北旺村子里转了半天,几乎连一间平房也没找到,全是新建的高楼大厦,真感沮丧。再说周家巷,附近大觉寺、鹫峰、阳台山、甚至城子山、狂飙乐园都在搞旅游开发,难免会有旅客对村子里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及时地择几处像“大西院”这样的石板儿房四合院保存下来,不是更能增加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的文化底蕴吗?</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诗曰:</p>
<p align="left">曾为皇禅做驿站,陈年遗迹尚可见。</p>
<p align="left">盛世重存前朝物,后人才好借明鉴。<br/><br/></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2/2009211836137532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p>谢谢,对周家巷鄙人还在研究之中。</p> 写的不错,图文并茂,鼓励一下,加精.要是能把周家巷写全就好. 石板房是山区特色。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2/2009212956367930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2/200921210536019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2/2009212105254959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松园</i>在2009-2-17 0:06:00的发言:</b><br/>周家巷据说有条古地道,后来入口被封上了。城子山娘娘庙毁的可以了这些年 </div>
<p>北京西郊宅院记上讲地道在南安河村,两村很近外人分布清。橙子山下的赖都墓更惨,只剩王八碑了!!</p> <p>长知识,我顶了。。。。。。。。。。。。。</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9-2-12 10:18:00的发言:</b><br/>石板房是山区特色。 </div>
<p>其实在周家巷附近农村,八十年代以前这种石板做瓦的房子比比皆是,也谈不上山区平原,当地人叫"石片儿"。据说产自门头沟石门营,石门营离这里还不是太远。本人现在还收着一块圆形的“石片儿”直径一米。此地人管铺瓦叫:瓦wa四声瓦。石片儿瓦起来可不简单,因为每一片石板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房上的都是方形。现在估计会此手艺的瓦匠已经没有了。</p> 周家巷据说有条古地道,后来入口被封上了。城子山娘娘庙毁的可以了这些年 <p>城子山下的周家巷与南安河村</p>
<p>现在几乎接在一起了</p> <p>很多次路过,还有这样的故事</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