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6 06:22:00

<p>积药&nbsp; 应该是这个积</p>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6 00:30:00

<p>您好。这两天事多,上网较晚。</p>
<p>您说的“他家自1938年开始佘疾药远近闻名”。这是个善事啊,很有兴趣,介绍一下好吗?</p>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10 00:56:00

<p>您说的是。小时在爷爷奶奶身边,会多享受些疼爱。可爷爷挺严厉的,记得我还没上学时,爷爷就写“字号”教我认字,到7岁上学时,我已经认得300多字可以看书了。还不止认“字号”,每天晚上要练毛笔字,最初是“描仿字”,后来是写大字,还得画一张水墨画。每晚2个小时,那时太小,坐着杌凳趴在八仙桌上写画,时间一长,脚就空肿了,奶奶就和爷爷吵架,第二天爷爷就去花市买了一个高脚小方凳用来垫脚(这个小方凳我至今还保留着)。</p>
<p>二条大院合作社印象太深了,那时鸡蛋要凭副食本买,定量本来就少,如再买回几个臭的,那得多糟心!您说的那个照蛋器(两尺长,一尺宽,半尺高的木箱子,里边装有2个100W的灯泡,箱面板挖空20个比鸡蛋略小些的椭圆型的洞,洞下面镶着一块儿磨砂玻璃),每次买完鸡蛋就把蛋一个个地摆在小洞上,售货员就把照蛋器的电源插销接上,灯一亮鸡蛋就被照得半透明了,如蛋内有黑影就是坏蛋,就给您换一个,我记得挺清楚的吧?合作社的经理我不清楚是谁,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约40岁的女同志,身材不高,短发,略胖,嘴角上有一个痦子。对这个合作社印象太深了,就连合作社里的那股有点发甜的气味都能想起来!合作社接边儿是个粮店,我每次去合作社买东西都拐个小弯儿,去那玩几分钟,粮店卖粮食的那个小伙子姓甘,爱聊天,和我及几个二条的同学挺熟。</p>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0 20:02:00

<p>&nbsp;&nbsp;&nbsp;&nbsp; 说起小时候可能都有在家写字的经历&nbsp; ,你有这样一位爷爷很幸运了,一生受益。和你聊天过程感觉你文笔不错 ,现在我每天上来就想看看你的回帖 很有趣味,最没想到的是你北京味这么浓。现在还画画吗?大字写的也很有功底吧?还记得大字课的那位老师吗?尹老师 这位老师要是健在的话可能的100岁左右了吧? </p>
<p>&nbsp;&nbsp; 二条合作社里的售货员大概也就5 6位,你说的这位40岁的女收货员 看上去很老实巴交的一般不多说话 ,眼睛也不大看这买东西的人,动作不快不慢的,&nbsp;有没痦子子我没大记清楚。关于鸡蛋箱子你观察的很仔细 几个灯泡 多少度你都知道 看来 孩子真是7岁看大8岁看老。</p>
<p>&nbsp;</p>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11 01:34:00

<p>今天又来晚了,抱歉!</p>
<p>我和您一样每天上网就先找您的回帖看,而且要看好几遍,边看边回忆过去的二条,感觉特别亲切,特别令人留念。</p>
<p>您说的非常对,写毛笔字和画国画,伴随我在社会上度过了每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还都起了一些的作用,直到现在还有使用价值。</p>
<p>小学大字课的尹老师:尹东坡,印象很深,有一小段真事,讲给您听。</p>
<p>尹老师给我们上大字课时正是文革时期,老师讲课,学生捣乱,起码是不听课。按传统的规律应该是学生怕老师,那个年代正相反,老师怕学生。尹老师就是典型的后者,尹老师上大字课时,教室里乱哄哄地根本没人听,尹老师看着乱糟糟的课堂那无可奈何的眼神使我既理解又同情。一日,放学的路上,刚好迎面遇到怹,我就叫了他一声“尹老师好!”,本来这对我来说很平常(爷爷总对我说,老师就是家长,就是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要尊重老师),没想到尹老师竟然愣住了,他问我:“你是在叫我老师吗?”“是呀。您教我们大字课。”“我出身有问题。”“那您也是老师呀。”我看到老人家眼里闪着泪光,怹什么也没说,只是按了我肩膀一下,就脚步有点儿踉跄的走了......没过多久,大字课就停了,见到尹老师的机会就少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初三毕业了,就在要去插队的头一天,我居然在咱们二条又一次迎面遇到了怹,怹立刻就认出了我,互相问候几句,怹知道我马上要去插队了,又是那个闪着泪光的眼神,怹声音很低地说:“不知要去多久,我身体不好,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你......”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尹老师。怹要是健在还真的得有100多岁了。</p>
<p>其实我平常说普通话,偶尔会带出几句咱们北京的方言。在这个老北京网上发帖子,为了体现老北京的风格,有意尽量多使用北京方言,也是作为一个乐趣吧。</p>
<p>您不也是这样吗?哈。</p>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1 23:38:00

你好,今天刚来&nbsp; 太晚了 还是想来看看。在那个动乱时代很少有学生叫老师这个称呼。&nbsp; 都是直呼大名 ,你的一声老师好 ,每一老师听到这样问候都会感动的。太珍贵了。我的孩子在上三条上了小学&nbsp; ,我去学校给孩子报名那天 ,我们那个年级的好几个同学在学校门口等候, 也想让孩子来母校上学&nbsp; 因为户口不在这片都没报上&nbsp; ,很遗憾的离开了,到我孩子上学的时候我离开学校整20年了 ,可好多老师都认出我来了 ,我孩子很骄傲&nbsp; ,经常回来和我说 妈妈哪个老师又问我你妈妈以前是这个学校的吧。我估计老师对曾经在校的学生基本都有印象,尤其我上学期间换的老师太多了,除了六年纪一年没换老师,前5年没有一个老师教下我们一年的 ,甚至一年换好几个老师,所以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很糟糕。真应了那句话: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六年级总算踏实的上了一年 没想到 临考试 文革开始 ,一切努力又付之东流了了。写到这里吧&nbsp; !明儿见!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3 07:54:00

还有在上个帖子里写到同学们很遗憾的离开 ,不如说很失望的离开更合适。我孩子去那个学校上学比你孩子没去的还惨,名是报上了&nbsp;, 到缴费那天才我和我说要交赞助费 ,当时弄的我发懵。不交吧 ,其他学校也上不了了,孩子就要耽误一年,收费的老师还得意洋洋的说:不交赞助费就把户口迁到本片来,反正就今天一天时间。迁到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听说学校和派出所打过招呼的,但天住我也,过了两个小时我竟然真的拿着迁好的户口回来了,收费的人很惊讶!嘴里一个劲的嘟囔着:你路子够硬的。这样免去了那笔不该花的费用。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3 07:39:00

<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到上三条小学的分校离二条很近 尤其胡同中间那个二条大院 给二条上学的孩子创造了更捷径的路线,从我家到分校估计不过3分钟的路程,就是这么方便的学校,我家人在没分片前没有一个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包括你说的那个洋气房子的7女1男都没在这个学校上学,其实很说明问题了 。</p>
<p>&nbsp;&nbsp;&nbsp;&nbsp;&nbsp; 分片上学大概是从58或者59年开始实行的,我是60年上学正好赶上了,和你说说考学的事吧。北京新生报名出生日期每年都截止到8月31号 众所周知,我是6月的生日,招考老师楞说我不够岁数,记得当时我的家长那天都上班 是姐姐带我去的,姐姐毕竟也是孩子,没能力和他们争执只得带我往回走。当走到上三条穿堂门那遇到了学校的工友焦大爷,我大声的叫了一声:焦大爷!这里真是包含这我求助的心里,焦大爷问:是报名来了吗?,我委屈的说:是,老师说我不够岁数,焦大爷拿过我的户口本看了看说 :够呀!这样我鼓起勇气回去从新排队&nbsp;。这个次还真成功了 ,非常兴奋的回家了&nbsp;,终于可以上学了,没想到的事发榜那天又发生了,6个班 3百多个新生的名单里竟然没有我。我姐姐在榜前看了好几遍&nbsp;,只有一个名字和我的名字相似。中午我妈下班回来了&nbsp;,姐姐把经过和我妈妈说了以后,我妈没吃饭领起我就去找学校,到学校后我妈说明来意,当把相似名字的报名表找出来,父母的名字真的是我的父母,地址也是我家的地址,我总算松了一口气,9月1号终于真的可以上学了,通过这个事实足可以说明这个学校老师的水平了&nbsp;。&nbsp;&nbsp;&nbsp;</p>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12 23:12:00

<p>您好!</p>
<p>看来上三条小学换老师是有传统的。我上小学时也是这样。</p>
<p>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班主任就是鹿老师,那时她好像是刚刚从师范毕业,开学之前就到我家来家访。那是在一天的下午,鹿老师穿着一件小碎花的连衣裙(那时叫布拉吉),留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上学后也就是半个学期,鹿老师突然不来了,开始说是病了,可从那时起就再也没见过她。据说是调到别的学校去了。以后好像又回来过一段时间,但没有做我们的班主任,再以后又不见了。我们这个班1-6年级像走马灯似的换过好几个班主任,记得有俞老师、王老师、郑老师、尹老师(不是教大字的,是一个口音很重的长着络腮胡子的老师),还有一段时间没有班主任。</p>
<p>您还记得吧,那时上三条小学分为本校和分校,本校在上三条(3-6年级上课),分校在中头条(1-2级上课),从大院向北往东路南第一个门,有两个院子,一五班(我和您妹妹的那个班)在后院南屋,教室的后窗就是二条。所以,1-2年级上学、放学很方便。</p>
<p>说实在话,我对上三条小学印象很一般。相反我对中学96中却很留恋,而且小学的同班同学基本上在中学依然是同班,只有几个同学转到了别的班,不巧的是这其中包括您的妹妹。</p>
<p>十五年后,我也曾为我的孩子转学忙碌过。这期间也曾寄希望于上三条小学,可接待我的校领导(我们还认识)提的条件太高,按这条件我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学校,也就作罢了。</p>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13 22:04:00

<p>哈哈!为您的胜利而大笑。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今,拜金盛行,物欲横流,哪里还有净土?</p>
<p>想到哪儿说哪,在我印象中花市大街接近西口路北好像有一家小小的中医门诊部(一个门的小门脸儿),是夫妻两人开的,女医师姓金,可怎么都想不起来在什么位置了,您还记得记得吗?</p>
<p>&nbsp;</p>
<p>&nbsp;</p>

老花市 发表于 2009-3-14 00:09:00

发两张"中二条胡同"的照片助助兴<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3/200931407338710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3/20093140899069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4 00:31:00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花市门诊部&nbsp; 张晓中不看病后 就去那里看病了。当时花市大街还有个派出所,我说的门诊部紧临派出所,这个门诊部后来是第四医院的分诊部 你应该记得吧?你说的那门诊部大概是在 清真寺对面&nbsp; ,也就是你说的有个两只眼睛离的挺远的那个小姑娘东面&nbsp;&nbsp;,临街房 后来一直挂这板子。两个眼睛离的远小姑娘住的房是凸出来的&nbsp; 那个看病的门脸是挖进去的。50年代在家开诊所的还真不少,上四条东口路北 有个正骨的门脸你去过吗?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14 01:21:00

<p>您好!</p>
<p>您说的花市门诊部是在小市口往东路北,这个门诊部在路南还有个分诊部。记得。</p>
<p>可羊市口往西您说的那个地方在我印象里没有这个小门诊部呀?从邮局往东排着想吧:邮局—邮局的旁门—小姑娘家(凸出)— 假发(后改为布鞋店)门市部—住户门—小胡同(内为西花市小学)—小百货店—住户门—教堂(也是西花市小学)—大烟袋锅—住户大门—绢花厂门市部......(都快到羊市口了,不排了),我的印象中这个门诊部应该在快到崇光电影院售票的小窗口的那个地方了......</p>
<p>上四条东口路北正骨的门脸没去看过病,但有印象。大概在从东口往西数第三个门就是了吧?</p>
<p>咱们一直在回忆花市呀、二条的,这两天闲暇时我琢磨着这样一个问题:这16条胡同是什么时候有的?最早是老百姓的住宅区吗?我查了查旧北平的城区平面图,在外城区中,虽然有许许多多的胡同,可最整齐划一的就属这16条胡同了,另外,胡同的名称和内城的东单、东四、西单、西四的一条、二条.......乃至七条、八条的名称一样,在历史上有什么联系吗?您知道吗?</p>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14 01:2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花市</i>在2009-3-14 0:09:00的发言:</b><br/>发两张"中二条胡同"的照片助助兴<br/><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style="CURSOR: pointer"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80080.jpg<br/><a href="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3/2009314073387103.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3/2009314073387103.jpg"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a><br/><br/><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style="CURSOR: pointer"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80078.jpg<br/><a href="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3/200931408990692.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style="WIDTH: 700px; CURSOR: pointer"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3/200931408990692.jpg"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a><br/></div>
<p>谢谢您发来的图片。</p>
<p>看到这图片呀,更怀念原来的二条了。</p>
<p>您住在花市?几条?或者是?</p>
<p>看了一下您浏览区的图片,您的作品以胡同为主题,拍的有水平,很有纪念意义。向您学习。请问有没有原二条的实景作品?有兴趣聊聊吗?</p>

老花市 发表于 2009-3-14 15:41:00

<p>向老北京啦,花市女问好!</p>
<p>看你们聊得挺热闹,也勾起了一些儿时的回忆,我住上三条,63年入学,入学一年级在分校上课,女老师刘振环,头一天上学老师穿件天蓝色的旗袍,戴黑边眼睛,短发,好像头上别着黑卡子,年纪应该40多岁,当时给我的印象即端庄又和蔼,那时见老师要行鞠躬礼.</p>
<p>上课在后院西屋,忘了是几班了,哈哈,我记性不好,三条的孩子一个班,应该是几班啊?</p>
<p>上学带早餐,学校负责热,好象上完第一节课吃早饭,挺有意思!</p>
<p>&nbsp;</p>
<p>想问一下,分校后来做什么用了?</p>

老花市 发表于 2009-3-14 16:58:00

<p>学习上的事记不大清楚了,记得有个体育老师,一遇天不好不上体育课,在教室讲故事,挺受学生欢迎的,这个老师姓什么忘了,大高个,又精神有干净,老穿白裤子,只可惜文革不堪忍屈辱,投了护城河.</p>
<p>文革开始,老换老师,最后班主任是吴老师.对了,美术老师关庆比较熟,因为老缠着他入美术组,最近我还见过他,他还经常搞搞创作,挺潇洒.</p>
<p>李辉老师也教过我们数学,我记得文革刚被解放,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李辉应该算是水平较高的老师</p>
<p>还记得咱们学校常上城墙根上体育课,走河沿儿小白木头桥,一次下雪上体育课没少往郑结实脖子里灌雪.哈哈!</p>
<p>想起什么再说!</p>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4 23:50:00

老北京啦你好,我说的都是西花市,派出所大门正对这西花市的澡堂子的那条小胡同,你说的卖假发 是什么时候呀?西花市门诊部 就是后来 第4医院分诊部那座大楼的前身,里面叫号的那个人 胖的很了,两个眼睛离的远的那个小姑娘家的房子是凸出来的&nbsp; 往西就是邮局&nbsp;&nbsp; 门诊部&nbsp;&nbsp; 派出所&nbsp;&nbsp; 住户&nbsp;&nbsp; 服装公司, 有个版门的住户,牙科&nbsp;&nbsp; 串堂门&nbsp;&nbsp; 小吃店 手工织毛衣&nbsp;&nbsp; 串堂门&nbsp;&nbsp; 小水果摊&nbsp;&nbsp; 等等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4 23:36:00

老花市好!看来又是校友了,你63年入学应该和老北京啦是一个年级的了,你说的刘震环老师不知道是哪位老师 ,但你问的体育老师 我知道,许德纯老师&nbsp; ,在网上曾经遇到过一位解放前在上三条小学的校友,听他说上三条小学就是许德纯的父亲开的私塾,当年许老师 一个人担任学校所有的副科&nbsp;&nbsp; 体育 图画&nbsp; 音乐,许老师挺有意思的 ,除了体育课以外担任过我们的图画课,在课堂上问我们看他有多大了?同学有说30岁&nbsp;, 40岁,他告诉大家55岁了,这样算许老师现在应该101岁了。郑老师是位比较的年轻的老师&nbsp; ,镇不住学生。吴老师,是吴启旭吧 ,李辉老师教学有方,我很敬佩她!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你知道吗?关庆 老师很和蔼 同学都很喜欢他。最后你入美术组了吗?

老花市 发表于 2009-3-15 00:14:00

<p>我非常佩服您好记性,许老师讲起故事绘声绘色,不逊色话匣子孙敬修讲故事.看来您对上三条小学有很深的了解.关老师年轻,比较好接触,后参加了几次美术组的活动.李辉老师现健在,我哥每年春节和同学去看她.我哥68届.26中毕业.</p>
<p>我记得小小上三条小学有四位老师在文革走了,有宁老师,徐老师,许老师,还有一位忘了,还是怀念文革前的老教师.</p>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5 00:48:00

宁老师我知道 那个徐老师 全称,你哥叫什么?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5 00:52:00

李辉老师今年大概76岁了?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7 07:36:00

老北京啦忙什么那?小人书店最早在羊市口上三条口北面一点的一个房子里 你知道吗?后来搬到猪肉铺南边一点的那个房子里了。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6 10:4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花市</i>在2009-3-15 23:40:00的发言:</b><br/><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9f9f9">能说全称吗?哦,我还记的校长是李玉清吧,文革整的够呛.</font> </div>
<p>李校长 听说是地下党员,这个人很严肃但对人很和蔼可亲,记得70届的一个同学穿的裤子破的不能在破了, 李校长把自己家的裤子拿来送给这个同学穿了,现在说起来一条裤子不算什么,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每一寸布票都得算计着用。她老人家能这样无私也很值得敬佩。</p>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6 10:3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北京啦</i>在2009-3-16 0:31:00的发言:</b><br/>
<p>&nbsp;您好!</p>
<p>&nbsp;就是那次知道了“拍花子”是怎么一回事,与您叙述的一样。说来也好笑,从那次我就不敢一个人出门儿了,过了几天,爷爷知道了,告诉我不要怕,出门要注意两件事,一件是不能和不认识的大人说话,更不能吃他(她)给的东西,二是不要让不认识的人摸你的头(据说拍花子的手里有迷幻药,或骗小孩儿吃下去或抹在小孩的头上,小孩儿就出现您说的那种幻觉了),这我才又敢一个人出门啦。</p>
<p>您还记得羊市口里有个小人书店吗?</p></div>
<p>记得呀,一分钱一可以看一本,我家人没在那里看过,一般都是租回家看,租回几本大家都可以看了,租回家要押金还得带户口本,你去过吗?什么时候没的记部清楚了。</p>

老花市 发表于 2009-3-16 22:0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北京啦</i>在2009-3-16 0:41:00的发言:</b><br/>
<p>你好!你提到的同學都對,我們現在還都有聯系,基本上每年不定期的聚會一次。</p>
<p>我插隊不是去的密雲,去的是農場,與插隊有區别,掙工資,算插場,享受知情待遇,可以分配回城,但時間長。</p>
<p>三班有個叫劉建勇的同學,你記得他嗎?他的字寫的很好。畢業去當兵了。複原後在上二條的電鍍廠工作。</p></div>
<p>我当然记得刘建勇,他在我们班写字最好,标准的"王金锺体",记得经常刻蜡板呐,我记得咱们年级都学王金锺,用黑水钢笔.还举办过钢笔字比赛,我记得我也参加了,结果没入围,我们老师还替我鸣不平,我的笔体不是标准的楷书字体,这事我记得特清楚.你们班也有一个写字好的,哦,我看你和花市女聊你喜写字画画,莫非就是你吗?</p>
<p>初中三年对王金锺老师印象最深,爱穿小立领制服,大围脖,宽边眼镜,压舌帽,朗读课文声音洪亮,对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不动声色的掐你一把,不过你也可以掐他一下,一般同学都喜欢上他的课,也喜欢他的字,是个难得的好老师.</p>
<p>还有一班的周伯京老师,他带的班学习成绩,文体,在年级都是名列前矛,前两年在朝阳体育馆碰到周老师,还一起打了一会球,仍不减当年.</p>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15 22:1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北京花市女</i>在2009-3-14 23:50:00的发言:</b><br/>老北京啦你好,我说的都是西花市,派出所大门正对这西花市的澡堂子的那条小胡同,你说的卖假发 是什么时候呀?西花市门诊部 就是后来 第4医院分诊部那座大楼的前身,里面叫号的那个人 胖的很了,两个眼睛离的远的那个小姑娘家的房子是凸出来的&nbsp; 往西就是邮局&nbsp;&nbsp; 门诊部&nbsp;&nbsp; 派出所&nbsp;&nbsp; 住户&nbsp;&nbsp; 服装公司, 有个版门的住户,牙科&nbsp;&nbsp; 串堂门&nbsp;&nbsp; 小吃店 手工织毛衣&nbsp;&nbsp; 串堂门&nbsp;&nbsp; 小水果摊&nbsp;&nbsp; 等等 </div>
<p>您好!我终于想起来派出所在西花市的位置了,是一个灰砖的大门,在邮局的西边很近。对吧?</p>
<p>假发店在那个凸出的房子的东边接边儿,不是凸出来的,与其他的临街房平齐。那时挺小的,奶奶带我去花市西口新华书店买小人儿书回来去厕所(厕所又紧挨着这个假发店),我在外边等着,就进到店里看那些挂在墙上的假发套,当时并不懂是什么,挺新鲜的,还问售货员,售货员告诉我叫发套,正看着,奶奶找来了,还说了我几句,说不好好等着,乱跑什么,遇见“拍花子”的怎么办?回家的一路上我还一直问什么是“拍花子”的?所以,这个事印象特别深。以后这个假发店改成卖鞋的了(只卖手工布鞋)。</p>
<p>对了,一提到邮局,我又想起一景来。邮局门口(靠东边的门)有一位代写书信的老人,无冬历夏都穿长袍,一张小小的方桌上铺着蓝布,垂下来的桌裙上写着“代写书信”的白字。老人有个特点,用蘸水笔写字和用毛笔写字都是用写毛笔字的手法,我只见过老人几次,或来就不见了。您还记得吗?</p>
<p>我想起来了,我说的那个门诊部后来迁到花市西口对面的东打磨厂胡同里去了。</p>
<p>看了您与老花市的聊天,我觉得您的记忆力才是超常的呢,不是奉承,真的,挺赞叹的!</p>

老北京啦 发表于 2009-3-15 22:30: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花市</i>在2009-3-14 15:41:00的发言:</b><br/>
<p>向老北京啦,花市女问好!</p>
<p>看你们聊得挺热闹,也勾起了一些儿时的回忆,我住上三条,63年入学,入学一年级在分校上课,女老师刘振环,头一天上学老师穿件天蓝色的旗袍,戴黑边眼睛,短发,好像头上别着黑卡子,年纪应该40多岁,当时给我的印象即端庄又和蔼,那时见老师要行鞠躬礼.</p>
<p>上课在后院西屋,忘了是几班了,哈哈,我记性不好,三条的孩子一个班,应该是几班啊?</p>
<p>上学带早餐,学校负责热,好象上完第一节课吃早饭,挺有意思!</p>
<p>&nbsp;</p>
<p>想问一下,分校后来做什么用了?</p></div>
<p>老花市你好!</p>
<p>咱俩应该是一届的,你中学在那上的?是96中吗?上三条也有我小学时的同学,住在三条中间一点儿路北的朱英杰,住在上三条小学接边儿(东)的吴美娟,你认识吗?</p>
<p>小学你应该是三班的,因为前院是一、二班和教员室(当时叫预备室),后院是三、四、五班,我记得东房是四班,我是五班(在南房),用排除法,就剩三班和西房啦。</p>
<p>&nbsp;</p>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5 22:46:00

老北京啦好:后来知道拍花子是怎么传说的了吗?我听说被拍了以后,两边是河中间就一条小道 后面一条狗追 所以只能往前跑&nbsp; ,小时候我真设想过&nbsp; ,万一那天被拍了&nbsp; ,狗追我跑的情景。 写信的老人 我当然记得,没到过年过节前都很忙,&nbsp; 我还经常在那里看他写信,开头&nbsp;&nbsp; 一般都是写:二位大人好,见字如面&nbsp; ,问候语基本一样 写完给念一遍&nbsp; 大概一毛钱一封。你说的鞋店我也记得&nbsp; ,就在路北 和你说的地方差不多。

北京花市女 发表于 2009-3-15 23:03:00

老花市你好:事务徐老师&nbsp; 这就明白了,这个老师我印象很深,本校前院南屋教室后面是学校的仓库,我们上课的时候徐老师经常去仓库拿东西 或者把刚买回来的东西放进去,至于徐老师死于文革 我还真不知道。还一位&nbsp; 是李老师吗?

pangong 发表于 2009-3-15 21:41:00

我不是花市的。帖子全看了。亲切,感动。我也想和几十年前的街坊这麽聊聊。忆事怀人,神往。文革时小学教师死于非命的,最好写写;哪怕几行字,叫后人知道;也告慰死者的冤魂。这是不该忘记的。在下广安门生人(1937),54年到文革住白纸坊安家庄(崇效寺街北),而今是报国寺,有老街坊也聊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问候花市的老街坊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