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角 发表于 2009-1-9 13:09:00

[原创]贝家花园——从二十世纪初到眼目前

      从北清路向西到头,稍微南拐一下,再向西,穿北安河村,沿一条窄小的柏油马路,按去妙灵山庄的路标的指向朝西山上走,离北安河约一华里处,钻过横着的一条铁路桥洞,便被一个石砌门垛的三过道的铁栅栏大门档住了去路。如果由此再上直行,即是人称贝家花园的法国医生贝熙业的别墅。但由于大门锁,只好绕道而行。从左边沿铁丝网继续走,在一个缺口处进入,终于在一片人造板和塑钢门窗构建的板房丛中找到了贝家花园的碉楼。
<p>&nbsp;&nbsp;&nbsp;&nbsp; 贝熙业(Bussiere)又译作贝西尔,生于1872年,卒于1960年。法国人,1912年40岁时来中国,先是在法国驻华公使馆任医师,后又在东交民巷开设医院和从事医疗活动,担任过北堂医院院长、燕京大学校医、震旦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1920年利用庚子赔款创办的北京中法大学建立后,贝熙业曾任中法大学董事会董事,法方首席代表。1954年返回法国。约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贝熙业在北京西山鹫峰脚下一个叫做闵家沟的地方,买了一块地,建立起了这个带有南欧风格的别墅。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按说还算不上“古建筑”,但它以其不同于当地的建筑特色和贝熙业所做出的动人故事而引人注目。</p>
<p>&nbsp;&nbsp;&nbsp; 别墅为依山势建造的三组建筑。&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组建筑是平台和碉楼。建在一个弧状的用石头作护坡的平台上。虽然现在已经掩于多栋现代建筑群中,但从原建筑总体布局分析,这个碉楼应是建在了其东入口要道之侧,具有明显的防御外来侵害作用。但实际上,这个碉楼也做过贝熙为当地人看病的诊室。碉楼总体为四层,底大顶小,在一层顶部、三层顶部和四层顶部建了瞭望台,使一至四层的建筑面积逐次减小。全楼由花岗岩石、阶条石、石板和白灰泥砌铸,楼角和窗角处用大块石条出棱,隔层处有的地方用石板做了雨搭,楼角的最高处都用探出石头做的三角锥为装饰。碉楼向东和向南各开一门,向门之处依山修建了石台阶。碉楼东门门额之上,有一个刻着字的石匾。匾长为48公分(推测为旧度量衡的一尺五),宽为32公分(推测为旧度量衡的一尺)。石匾上钩勒字体的颜色早已褪去,但细辩字迹还依稀可见。查有关资料,字迹内容应该为:大字:“济世之医”,小字:“贝熙业大夫医学精深,名举中外,无待吾人为之介绍。先生更热心社会,此或非人所不知,但温泉一带,多能道之。温泉颂有云:济世之医,救民之命。虽为断章取义,适合于先生。民国二十三年刻于温泉,温泉姚同真,李煜赢题赠”。经查阅有关资料,其中“温泉姚同真”身世不详,“李煜赢”,即民国时的著名人士李石曾,当时中法大学的董事长,也是附近中法大学西山农林试验场和温泉中学(现在的47中)创始人之一。</p>
<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组建筑是其主院。为中西合璧的建筑,想必是贝家来此时的生活起居之处。主建筑为二层楼房,建在院落的北侧,坐北朝南。主建筑为中国筒瓦箍头脊式样,前出廊,后抱厦,檐檩上绘有苏式彩画。在中式房的西北角,建着一个三层的碉楼。看得出来,如果不是经后人修理过,这个楼顶四角上也是探出的三角石锥形式,与下边的欧式的碉楼呼应着。院中栽有冬青树数棵,带秋千挂环的水泥葡萄架、喷泉水池、石桥等园林景点遗迹仍在。</p>
<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组建筑是其附院。位于别墅区的地势最高处。为一组青砖和花岗岩石混合搭建的建筑,大体为中式风格,但有的地方(如烟筒)也表现出西式的做工。院中建了两个盖着顶的水窑,看来此地承担着供别墅吃用水的蓄水职能。推测这里应是别墅里的厨房、待客,或工友住宿之地。</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又选择京西小西山之麓居住几十年,并撰写出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佳话?笔者认为具有如下不能忽视的原因。</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是这里风景优美,自然条件宜人。小西山一带历来泉水充沛,金章宗在京郊建了八大水院,其中有五个在这一带。贝家花园的地理位置正处著名的清水院(大觉寺)和香水院(七王坟)中间。此地上方鹫峰之角也有汩汩不断的泉水保证这里的饮用。逢夏秋季,此地还有季节性山泉滋润和浇灌万物。这里春天山花烂漫,夏天水碧山青,秋天黄叶、红叶遍山,风景秀丽。贝熙业当初找地不仅是为自己休闲之用,还有为自己患肺病的女儿找疗养地之目的,这里条件完全能满足要求。</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中法大学高层的影响和帮衬。从贝熙业的简历可以看出,他与民国文化界的名人,如:蔡元培、李石曾等,早在来往。这些人早就在此地建立了一些学校、农林试验场等设施。正是有这些人的影响以至牵线搭桥,才使贝熙业一度成为西山一带“居民”。据了解,在此地区,如响塘庙、管家岭等地方,与贝熙业同时代,还有一些法国的牧师、作家等在此居住过。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著名的法国作家,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就是在此处不远的管家岭完成了他的《远征》长诗的一部分。这说明在上世纪二三四十年代,这里确有法国人在此居住的小氛围。</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是贝熙业具有甘为中国人奉献力量的高尚品德。正像李石曾所题的匾额所写,贝熙业“医学精深,名举中外”,“更热心社会”,因“济世之医,救民之命”而为人称颂。贝熙业医术高明,内外科均通。袁世凯之孙袁家宾在《我的大伯父袁克定》一文中道:“(1916年)我大伯父(袁克定)见我祖父(袁世凯)病已不起,请法国医生贝熙业给他打了一针强心针,神态略转清醒。”说明贝熙业具有做“御医”之水平。而贝熙业为平民治病也是既热心又尽全力。在北安河地区,70岁以上的人有许多人患病经过贝熙业的诊治,或看见过贝熙业,这个“高高的个、白皮肤、黄头发、和蔼可亲的老头”为人治病情景。贝熙业热心公益,曾捐钱修建了位于周家巷村与温泉村之间影响交通的小桥,当时人们在桥上刻下“贝大夫桥”四字。那座桥现在虽已淹没在众多的新公路桥当中,但“贝大夫桥”的故事还在这一带广为流传。据一些“老革命”的回忆,抗战时期,贝家花园还曾做过护送从京城敌占区投奔或转移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人,以及运送物资的联络点。这说明,这位法国人已经把自己融为中国人民的一员,在他的思想中,从这个地区索取与为这个地区奉献已经达到了统一。</p>
<p>&nbsp;&nbsp;&nbsp;&nbsp;&nbsp; 解放以来,贝家花园不知通过什么形式(或剥夺,或赎买)已从私有财产成为了国有财产。这里先是作过某个国家部门的地震或气象观测站,后来作了“外贸中等专业学校”,再后来作了某部委的“207所”(是研究单位,还是行政单位,性质不详),再后来归了航天部二院,现在据说是中国航天集团下边某单位的一个技校。然而据当地人讲,这里已多年不见有学生读书了。样子像教室的房子不少,可是都是空的无人使用的。虽然在2000年时,贝家花园已被确定为区级文保单位,但还是多年没有人管理,仍然荒草遍地。</p>
<p>&nbsp;&nbsp;&nbsp;&nbsp;&nbsp; 进入2009年,中国解放已60年了,改革开放也已达30年之久。中国人民对国门开放和中外交流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贝熙业在京郊的历史,虽然与中国人不愿多提的“庚子赔款”联系着,还牵到对民国一些要人的评价,但它总归是中国早期国门开放中的一个事件,做一点研究应当还会得到启迪。另外,对贝熙业当年的遗迹,当前做一下抢救或开发,也还来得及。</p>
<p>&nbsp;&nbsp;&nbsp;&nbsp;&nbsp; 诗曰:</p>
<p>&nbsp;&nbsp;&nbsp;&nbsp;&nbsp; 特色碉楼立山坳,欧风早入京城郊。</p>
<p>&nbsp;&nbsp;&nbsp;&nbsp;&nbsp; 本为法邦时珍后,却付心德为华胞。</p>
<p>&nbsp;&nbsp;&nbsp;&nbsp;&nbsp; 泉泽润土千山碧,沃壤定根万树高。</p>
<p>&nbsp;&nbsp;&nbsp;&nbsp;&nbsp; 长河荡浊扬清流,开放后浪催前涛。</p>
<p>&nbsp;&nbsp;&nbsp;&nbsp;&nbsp; <br/><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style="CURSOR: pointer"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bbs.oldbeijing.org/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贝记花园-碉楼.jpg<br/><a href="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00919131784055.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老北京网 www.oldbeijing.org" style="WIDTH: 700px; CURSOR: pointer"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00919131784055.jpg"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a></p>
<p><br/>&nbsp;</p>

易水离歌 发表于 2009-1-9 14:05:00

北清路~~~学校后面那条路&nbsp; 呵呵

析津志 发表于 2009-1-9 15:21:00

<p>写的好,把贝家花园的历史都写了.</p>
<p>补充一点,燕京大学教授英国人林迈可在1941年12月9日从德国电台中听到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马上带着家人开着校长司徒雷登的汽车不顾一切的冲出西门,五分中后,日本宪兵来到他的住所扑空了.林迈可开车到了黑龙潭龙王庙,弃车和家人徒步向西山走去,当晚就是从贝熙业大夫的贝家花园通过,去往解放区的.林迈可及其家人,先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再到晋察冀根据地,最后到达延安.</p>
<p>鼓励一下,决定加精.</p>

西山角 发表于 2009-1-9 15:34:00

谢谢喽!

老五在此 发表于 2009-1-9 13:15:00

很好很好.贝家花园一直想去但无机会,今日得见图片果然不错~

西山角 发表于 2009-1-9 13:39:00

<p>主院二层楼<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009191333567201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p><br/><font face="Verdana">中西结合特色-旁边碉楼顶部的红机砖顶显然是后加的,不然与下边的碉楼风格一致</font><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009191336422931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009191337338828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黑龙潭 发表于 2009-1-12 16:01:00

图片少了一组建筑给您补上<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009112160396819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1/2009112160396074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勾云 发表于 2009-1-12 12:54:00

<p>哈哈,我在这山上住了两年,再次看到熟悉的景物,真是亲切啊。</p>
<p>附近还有其它好去处如大觉寺、七王坟(孚郡王墓)、鹫峰、凤凰岭、还有很多野景,有待大家发现</p>

西山角 发表于 2009-1-13 07:30:00

谢谢龙潭兄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贝家花园——从二十世纪初到眼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