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太滥了,千篇一律,自毁前程
都把办庙会看成是赚钱的玩意儿,都来争夺有限的游客,不是宏扬传统,传播文化,而是一门心思向钱看.文革前北京只有厂甸等一两个庙会,人们趋之若骛,现在一下蹦出几十个庙会,而且毫无特色,都是那点玩意儿,,卖的东西一样,吃的小吃一样,并且摊主为捞回租费,争相涨价,好象游客都是冤大头,一碗不咸不淡的卤煮火烧卖到十块钱,一碟煎灌肠五块钱,有今没明地断送庙会的前程. 没错,不论是吃喝儿,还是杂耍,都给人混事的感觉,价格还侯儿贵. <P>什么套圈啊投篮啊,还有那些卖假面具锅碗瓢盆五的,纯粹一个糊弄局,初五去了趟龙潭湖,巨没劲,吃的还喉贵,一碗油茶面5块,一根烤棒子4块</P><P>不过空竹即兴表演倒是挺好看的</P> 今年厂甸庙会的天桥老艺人的传统杂技表演还是很有看头儿的。如此冷的天气,为了向人们再现当年老天桥的手艺。艺人们露天表演了很多绝技!向他们致敬![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6 23:12:22编辑过] <P>清朝民国时期(也包括共和国初期)的庙会是群众生活的必需,那真是有钱的捧个钱场(仍几个大钱)没钱的捧个人场(壮卖艺人的人气)可以不花一分钱看遍庙会所有的演出.一旦有了钱决不忘多少扔几个钱,这叫做义.</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