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墨 发表于 2008-12-26 09:22:00

[原创]小镇浦市(散文)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4902567">&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nbsp;</div>
<div class="t_msg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小镇浦市<br/><br/><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文/非墨<br/><br/><br/><br/>浦市不大,是个“经过昔日的繁荣而衰败了的码头”。说是“市”,其实有点虚张声势,吓唬人。走去一看,实是个不起眼丁点大的小镇,隶属于湘西泸溪县。<br/><br/>从怀化到浦市,走公路要绕道沅陵和泸溪,多费两三个小时的行程。若乘车至辰溪,再改乘船沿水路下行,却极便捷,仅二十里可到浦市,乘水上快艇,十分钟左右就到了。从浦市到泸溪,陆路35公里,水路却是六十里,再下行六十里就到沅陵。但现在的浦市人下泸溪和沅陵,走的多是陆路,贪图汽车的快捷。似乎大城市里的浮躁病也被风吹到了这里,没人愿意再乘咿咿呀呀的乌蓬船,都嫌太慢,失了以往的耐心和雅兴。船没人挞乘,水失了财路,下行的船就此停了下来。<br/><br/>我是大年初三因公事到浦市的。中国人很看重的春节,镇里却少有过年的喜庆。整个小镇灰朴朴的,似乎淹埋在一层薄薄的却显得格外厚重的尘埃下面,给人一种破败不堪陈旧的感觉。开始时我还以为是镇上几个污染小厂高耸的烟囱干的好事,一场雨下来,必定会冲洗个干净。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将水分吸干,小镇照样灰冷的。倘佯在那些古旧的巷子,就像误入一部二三十代拍摄的黑白无声电影。一打听,镇上那些小厂因效益不好,早已停产大半年了。原因并不在此,这让我暗自有点困惑和吃惊。<br/><br/>虽是如此,我还是满腔热情地向同行的朋友介绍浦市非凡的过去:“别看它现在这样子,历史上可是与洪江、茶洞、里耶齐名的湘西四大名镇之一!”朋友先是一惊,重新审视了一下眼前的小镇后,眨着眼睛轻笑了。我看出他眼里的暧昧,心底里是一千个的不信。我叹了口气,连申辩和解释的兴致都没有了。我并不想责怪朋友,现代人多半是极现实的,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难免有些近视,他们无可厚非地关注眼前的浮华和热闹。可历史上浦市的名气颇大,是沅水中上游地区出了名的商贸集散地,是地处边地的湘西传统水路文明的见证。沅水流至浦市,因山阻扭了个弯,绕成一个近乎直角的美丽圆弧,河面宽阔,形成水深流缓得天独厚的天然港口。浦市位于沅水西岸,为水之阳,古称“巫阳”或“武阳”,后经千年语言语音变化而成“浦阳”,至明代,因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改称“浦市”。<br/><br/>浦市的繁荣在历史上应该是两次。一次是在清乾隆至咸丰百余年间为其鼎盛期:“沅陵西南境有浦市,两岸之间,烟火万家,商贾辐辘,舟楫络绎,故一大都会也……上而滇黔,下而常岳……骚人墨客,工农商贾,莫不以时云集于此。”这是1739年沅陵知事赵治会在《重修浦峰寺佛殿寿殿碑记》中记载。<br/><br/>直到1861年,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途径此地入川为标志,浦市的繁荣开始走下坡路了。在浦市,石达开停驻了四天,此时已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他率部从太平天国中分裂出来,四处流窜,沿途受清兵围追堵截。在浦市,其一妃病死,葬于浦市近郊姚家湾的和尚坪。此时的石达开内忧外患,百感交集,登浦市中奄水星阁,眼前美景无心赏,在阁壁上愤笔题诗一首,颇具文采,可知其并非仅一介草莽,而诗中已呈现日薄西山的颓势,预兆着一名悲剧英雄不可避免的宿命结局。其诗如下:<br/><br/>西来凭栏此停骖,烽火冲霄破晓岚。<br/><br/>旅居苗蛮倚仡佬,地邻黔蜀势岈嵯。<br/><br/>深怜百姓家何托,转战频年乱未勘。<br/><br/>只为浮云遮蔽日,哪堪回首望江南。<br/><br/>自此后,由于战争的介入,军阀在此拉锯,土匪反复洗劫,浦市便日渐衰落。但我以为这还是表面现象,浦市的衰败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水路文明的衰退及以公路、铁路为代表的陆路文明的崛起,只不过战争加快了这一历史进程的必然。<br/><br/>而到了沈从文先生的叙述,已是这次浦市繁华的尾声和回忆了。他说:“三十年前是这个地方繁荣的顶点,原因之一是每三个月下省请领凤凰厅镇筸和辰沅水靖兵备道守兵那十四万两饷银,省中船只多到此为止,再由旱路驿站将银子运去。请饷官和押运兵在当时是个阔差事,有钱花,会花钱。那时节沿河长街的油坊常有三两千新油篓晒在太阳下。沿河七个用青石作成的码头,有一半常停泊了结实高大的四橹五舱运油船。此外船只多从下游运来淮盐、布匹、花纱,以及川黔所需的洋广杂货。川黔边境由旱路来的朱砂、水银、苎麻、五倍子、生熟药材,也莫不在此交货转载。木材浮江而下时,常常半个河面都是那种木筏。”如今因下游五强溪水库储水发电的原因,七个青石码头和一些铁匠铺子已被淹没。<br/><br/>战争终结了一个地方的繁荣,同样是战争却又成全了浦市的第二次回光返照式的繁荣。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军民及机构纷纷迁来,浦市收容了一批战争的难民,同时也成为一些“只把杭州作汴州”国民党腐败官僚走卒临时栖身之所。沿河街向东,踩着青石板,我曾独自在雨中漫行。在街的尽头,我发现一座孤宅大院,院门紧锁,院的高墙上朱笔写着“农业学校”几个大字,当时我苦于无人问询,百思不得其解,还误以为是“农业学大寨”期间留下的遗迹。但细想去,很不合逻辑,心存疑惑。查资料后,才认定是抗战时期迁来的“省立高等农业学校”的旧址。除此之外,还有如湖南省中央银行、国民党中央陆军军人监狱、战时国立第九中学、江苏失学青年工读服务团、国民党通讯兵第一团、陆军二十二医院、四十三后方医院等单位都一窝蜂挤进了小小的浦市。浦市人口激增,几近败落的工商业得以复苏,各行各业的商家猛增,其中南杂货业160余家,鞭炮业125家,绸布、油行、造纸、印刷等行业187家,各种加工作坊50多家,专门加工船钉的小铁匠铺有300多处,仅难民开办的茶馆、酒楼就有40多家,此外还有剧院、澡堂、旅社、客栈等30余家……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应有尽有,样样齐全。从而营造出浦市历史上一次虚拟的、短暂的、甚至有点畸形的繁盛。战争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东西,让一些人哭,让一些人笑,一会儿让这个地方莫名其妙地枯,另一会儿又让这个地方莫名其妙地荣。<br/><br/>与浦市隔河相望的是隶属怀化的辰溪县方田乡,河边有小小的舴艋渡船,一人也渡,三个五个也渡,五角钱一渡,极便宜。对岸有一庙,名江东寺。本地传说天下共有三个半转轮藏,而这儿就有一个,转动起来,声如龙鸣,半夜里十里外也听得清清楚楚。这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器物,可惜毁于文革期间,我去时未能见到。<br/><br/>要说浦市的人文掌故,近代最出名要数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虽然他本人并非湖湘人,但他的继父却是地道的浦市人,幼时的刘峙因此而得以旅居于此。性受于所生之气,习成于幼弱之时,我一直以为童年是成就一个人日后事业的兆引,但我猜想不出浦市曾给幼儿时的刘峙以什么样的启示。可有一点是明确的,浦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埋人,有点来头的却是个流匪头目的妃子,山水中那点灵气儿难得成就一名人,却是一个边边碍碍、遮遮掩掩的外乡人。<br/><br/>可我仍就坚信浦市的第三次繁荣即将到来。繁荣的理由不再是商贸,而是旅游。在我看来,浦市的风物实在比猛洞河的王村有趣得多,沈从文是这样描述的:这儿的“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在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生命另一形式的表现,即人与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现,在这里可以和感官接触。一个人若沉得住气,在这种情境里,会觉得自己即或不能将全人格融化,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可浦市究竟缺点什么呢?缺少的也许是张艺谋的一部电影,刘晓庆的一碗米豆腐吧?<br/><br/>人是喜欢怀旧的动物,看惯都市里的高楼大厦,这些破旧的深宅房舍和油绿的青石板路就像苦瓜,可以清清火,开开胃的。浮华的总难长久,浦市是寂寞的,寂寞其实是另一种完整的存在。美丽的总会等待人来发现和欣赏的,时间并非不可逾越的阻碍。</div>

路丁 发表于 2008-12-26 21:36:00

<p>“人是喜欢怀旧的动物,看惯都市里的高楼大厦,这些破旧的深宅房舍和油绿的青石板路就像苦瓜,可以清清火,开开胃的。浮华的总难长久,浦市是寂寞的,寂寞其实是另一种完整的存在。美丽的总会等待人来发现和欣赏的,时间并非不可逾越的阻碍。”</p>
<p>&nbsp;</p>
<p>“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在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生命另一形式的表现,即人与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现,在这里可以和感官接触。一个人若沉得住气,在这种情境里,会觉得自己即或不能将全人格融化,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p>
<p>&nbsp;</p>
<p>真好!盼望浦市的第三次繁荣,却也怕开发带来的是对另一种完整的破坏,对人与自然契合的破坏。</p>

窝窝头子屋 发表于 2008-12-27 10:40:00

<p>这篇文字信息量很大呀!!非常喜欢!!收藏!!</p>

窝窝头子屋 发表于 2008-12-27 10:43:00

性受于所生之气,习成于幼弱之时,我一直以为童年是成就一个人日后事业的兆引,但我猜想不出浦市曾给幼儿时的刘峙以什么样的启示。可有一点是明确的,浦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埋人,有点来头的却是个流匪头目的妃子,山水中那点灵气儿难得成就一名人,却是一个边边碍碍、遮遮掩掩的外乡人。----多耐读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小镇浦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