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08-12-21 20:57:00

为何冬至祭天要去南郊?皇帝祭天磕头几个?

看了美食版老盘子白肉帖子,记起今天是冬至节。皇帝祭天要磕头66个,当个皇帝也够辛苦。著名玩闹皇帝明武宗,天寒地冻,在天坛圆丘上磕了一半头,吐血了,回来几天就死了。金中都南边有个丰宜门,出了此门南郊有个祭天台,有个说法,“丰台”地名就是“&nbsp;丰宜门外边的祭天台”的来由。 <br/><br/>
<p>天坛原是天地坛(此文原载2007年《中国档案报》)</p>
<p>陆元</p><br/>
<p>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将祭天视为最重要的大典。中国地处北半球,直射赤道的太阳在北半球看来其位置偏南,因此南方被视为“阳位”,是靠近上天的地方,所以历代帝王皆在国都的南郊建造天坛,作为祭天的场所。</p>
<p>天坛在明初曾称天地坛</p>
<p>明代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日(1421年初),永乐皇帝下令将国都由南京改至北京,并派皇太子到新建成的北京天坛安放代表上天的“昊天上帝”牌位,这标志着北京天坛的正式启用。当月十一日,永乐皇帝首次到北京天坛举行了祭天大典。</p>
<p>但是在那时,天坛被称为“天地坛”,在今天的祈年殿位置上,建有一座大祀殿,典礼时在大祀殿同时祭祀天地,并祭祀日神和月神。《明实录》说,永乐皇帝营建北京新国都时,“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建造天地坛合祭天地的作法,也是从南京沿袭来的。</p>
<p>明代嘉靖皇帝改建天坛&nbsp; </p>
<p>嘉靖皇帝认为天地合祭不合古制,他于嘉靖九年(1530年)决定,在北郊安定门外另建地坛,在东郊朝阳门外另建日坛,在西郊阜成门外另建月坛。嘉靖皇帝将原来的天地坛改建为祈谷坛,将原来长方形的大祀殿改建为圆形的大享殿,并将三重殿顶饰以蓝、绿、黄三色琉璃瓦,以象征上天、庄稼、土地,这就是祈年殿的前身。 </p>
<p>嘉靖皇帝又在大享殿的南面另外建造了砖砌的三层圆台,作为举行祭天大典的圜丘。“圜”读“圆”,有天体的含意,圜丘即象征上天的圆台。嘉靖十年冬至那天,嘉靖皇帝首次到新建的圜丘祭天,他将改建后的天地坛更名为天坛。</p>
<p>正因为天坛的前身是天地坛,所以天坛的内外两道围墙都是南面方角,北面圆角,以象征天圆地方。在明代,天坛只在西围墙开有一座大门,即现在面向永定门内大街的天坛公园西门。</p>
<p>乾隆皇帝改建天坛</p>
<p>清代乾隆时期国力强盛,许多名胜古迹都是那时营建或改建、扩建的。《清史稿》记载,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对明朝遗留的祭天圜丘进行改建,将原来直径5丈9尺的上层平台扩建为直径9丈,以便祭天时搭建帐篷,摆设供桌。中层平台扩建为直径15丈,下层平台扩建为直径21丈,三层平台周边原有的明代蓝色琉璃砖围栏都更换为白色汉白玉围栏,平台的地面先是用九层大砖铺砌,后又改用石块铺砌。</p>
<p>乾隆皇帝又认为祈谷坛大享殿的名称也有问题。“大享”的本意,是指秋后粮食收获时,在此祭享上天,回报天恩,但是正月举行祈谷典礼时庄稼尚未播种,所以名不副实。乾隆皇帝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意为祈求丰年,又将原来蓝、绿、黄三色的殿顶改为单一的蓝色,使外观更为庄重。</p>
<p>但是乾隆改建的祈年殿未能保存至今。光绪十五年秋(1889年9月18日),祈年殿遭雷击焚毁,“瓦木均无存,灰土堆积甚厚”,连周围的汉白玉栏杆都被烧坏,据说木材焚烧散发的香气,在北京城弥漫了三天。现在的祈年殿是1896年重建的,距今只有111年。(此文发表于2007年)。</p>
<p>由于天坛实际是由南北两坛组成,南面的圜丘坛用于冬至祭天,北面的祈谷坛用于正月祈谷,二者相距较远,所以乾隆皇帝又于1754年在天坛西大门的南侧增辟了一座大门,称为“圜丘坛门”,用于祭天时出入,并将原有的西大门改称“祈谷坛门”,用于祈谷时出入。现在天坛公园的北门、东门、南门,都是解放后开辟的。天坛的外围墙南段,原在永定门东大街一线,1948年解放军包围北平时,国民党守军拆除了南墙,炸掉了墙内两座明代遗留的石雕牌坊,砍伐了上千株古树,在那里修建了临时飞机场。现在的天坛公园南门,其实是原来内围墙的南门昭亨门。</p>
<p>皇帝祭天要斋戒和更衣</p>
<p>由于冬至那天太阳角度最低,距地平线最近,因此古人认为在这一天地面最靠近上天,所以将冬至定为祭天的日子。</p>
<p>皇帝祭天要提前一日住进天坛西门内的斋宫实行斋戒,即不见妇女,不食荤酒,不听音乐。按照旧制,皇帝住进斋宫时,外面要不停地吹号敲鼓,乾隆皇帝嫌声音吵闹不得安生,就借口说斋戒时不应听音乐,吹号敲鼓也是奏乐,所以要取消。</p>
<p>祭天正值寒冬,斋宫寝殿的地面下砌有地炕,燃烧木炭将地砖烧热取暖。嘉庆皇帝斋戒时烧地炕引起了火灾,气得嘉庆下令从此不准再烧地炕。</p>
<p>在祈谷坛和圜丘坛的前方,各建有一座“具服台”,是皇帝更换礼服的地方。具服台上临时搭建有帐篷,里边放置炭火盆取暖。在南面那座具服台的地下,也砌有地炕,现在还能看到烧火用的炕口。</p>
<p>皇帝祭天时要叩头66次</p>
<p>祭天典礼时,圜丘平台上要搭建许多帐篷,以便摆设牌位和供桌。</p>
<p>祭天典礼在黎明开始,先要在圜丘下面的绿色琉璃砖燔柴炉里焚烧一头牛犊,称为迎神,意在请神灵下凡受祭。皇帝从中层平台走到上层天帝牌位前下跪上香,然后返回中层行三跪九叩大礼,再上去跪献玉帛,又上去三次献三杯酒,每次都要一跪三叩。这套礼节,还要在两侧配享的祖先牌位前再重复两次,最后率领陪祭群臣再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撤供,将供品送进火炉中烧掉,以示由神灵带回天上享用。这样算来,皇帝祭天时,要由中层平台至上层往返19次,下跪31次,叩头66次,难怪有许多皇帝都找借口派大臣替自己去“恭代”祭天。</p>
<p>丹陛桥下有个“鬼门关”</p>
<p>在天坛中轴线上,有一条长达360米的石砌甬道,连接着南北两坛,称为丹陛桥。在此桥北段的登桥阶梯下,开有一个洞口。平时饲养在天坛西南角牺牲所里的牛犊,在典礼前一天要经过此洞牵往东边的宰牲亭宰杀。因为牛犊有去无回,所以此洞被俗称为“鬼门关”。</p>
<p>祭天时要上24道菜,有鹿肉、猪肉、兔肉、韭菜、芹菜、黑饼、白饼等供品,这些供品都在宰牲亭旁边的神厨院内制做。为使供品搬运时免受风雪沙尘污染,在宰牲亭和神厨院门口至祈谷坛东门建有一条长廊,称为“供菜廊子”。这条长廊长达273米,共有72间,以前两侧都有挡墙封闭。现在部分挡墙被拆除,成为戏迷、歌迷们聚集演唱的乐园。</p>
<p>在长廊南面的草坪里,有明代遗留的七星石,乾隆皇帝在东北角又添设一石,据说是代表清人在东北的老家,因此七星石实际有八石。</p>
<p>乾隆皇帝增辟花甲门和古稀门</p>
<p>皇帝正月举行祈谷典礼时,要于前一天去祈年殿后边的皇乾殿上香,他应在丹陛桥的登桥阶梯处下轿,然后步行过去。乾隆皇帝62岁时体力下降,为了缩短步行距离,他叫人在祈谷坛门口西侧增建了一条坡道,&nbsp; 坡道入口大门称为花甲门。</p>
<p>乾隆皇帝71岁时,为了进一步缩短步行距离,又在皇乾殿小院西墙开辟一座小门,也建了坡道,这座小门称为古稀门。乾隆规定后代子孙当皇帝时,年过60岁方可出入花甲门,年过70岁方可出入古稀门。乾隆皇帝高寿89岁,可是在他后边的皇帝都没能活过70岁。</p>

析津志 发表于 2008-12-21 22:3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斑马</i>在2008-12-21 21:08:00的发言:</b><br/>
<p>&nbsp;</p>
<p>嘉庆爷走过.</p></div>
<p>道光爷走过.</p>

斑马 发表于 2008-12-21 21:0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食烟火斋</i>在2008-12-21 20:57:00的发言:</b><br/>
<p>乾隆皇帝增辟花甲门和古稀门</p>
<p>皇帝正月举行祈谷典礼时,要于前一天去祈年殿后边的皇乾殿上香,他应在丹陛桥的登桥阶梯处下轿,然后步行过去。乾隆皇帝62岁时体力下降,为了缩短步行距离,他叫人在祈谷坛门口西侧增建了一条坡道,&nbsp; 坡道入口大门称为花甲门。</p>
<p>乾隆皇帝71岁时,为了进一步缩短步行距离,又在皇乾殿小院西墙开辟一座小门,也建了坡道,这座小门称为古稀门。乾隆规定后代子孙当皇帝时,年过60岁方可出入花甲门,年过70岁方可出入古稀门。乾隆皇帝高寿89岁,可是在他后边的皇帝都没能活过70岁。</p></div>
<p>&nbsp;</p>
<p>嘉庆爷走过.</p>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08-12-21 21:20:00

来看天坛“鬼门关”红烧全牛

<p>祈年门外边低处的院子叫“柴火栏”,祭天红烧全牛时要用柴火。</p>
<p>通常出现天坛的画面,常用祈年殿,其实真正的天坛是“圜丘坛”。</p>
<p>&nbs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200812212115323901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200812212115323155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200812212115321173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08-12-21 21:02:00

更正“天坛”第二句

<p>明武宗在嘉靖皇帝前边,那时还没有圜丘呢。</p>
<p>现在写了错字,怎么不能修改呢?怪哉吗?</p>

帝京子民 发表于 2008-12-21 21:02:00

&nbsp;&nbsp;&nbsp; 好帖!内容详实,有学了不少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冬至祭天要去南郊?皇帝祭天磕头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