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西林太清何以姓顾
西林太清青少年居香山,因其叔曾祖鄂尔泰三子鄂弼之女是乾隆第五子荣亲王永琪(1741-1766)的福晋,太清便得以荣王府太福晋内侄女的身份到府中走动。荣王府对太清一家完全是出于亲戚间的照顾。除去姻亲关系外,促成太清与荣王府来往密切,还是因为当时荣王府的格格们欲请一位家庭教师,辅导学习文学并教作诗文。条件是这位教师必须是女的,才能进荣王府内宅;必须有学问,才能胜任。太清从各方面考虑都非常合适,于是荣王府派车到香山接太清这位老亲来担任这个教职。<p></p>这个教职,就太清来说,是非常轻松的,因为荣王府的格格们都学有根底,只是由太清辅导读古文和作诗的格律等,另外还有婢女伴读,因为路途遥远便经常住在荣王府中。
<p></p>荣亲王永琪之孙,荣郡王绵亿(1764-1815)之子奕绘(1799-1838),字子章,初号妙莲居士、幻园居士,晚年号太素道人。奕绘自幼喜爱文学,受业于浙江许秋涛。十六岁袭封贝勒,嫡室贺舍里氏,字妙华,也能诗。不到二十岁时夫妻就曾合著《妙莲华集》。青年时代的奕绘就经常在府邸的花园中与姊妹们共同起诗社吟诗为乐。太清在以姻亲兼家庭教师身份来到荣府居住以后,便也加入了他们的词坛、诗社。时间一久,太清便对奕绘这位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贝勒,产生了爱慕之心。奕绘也对太清表现了无限倾慕之意。
<p></p>按清朝当时的规定,奕绘若与太清结合,是根本没有可能的。因为太清是满洲大族西林觉罗氏的族人,不能纳为侍妾;又是曾经传谕八旗知晓的罪人后裔。娶了这种人家的女儿,便有割爵、得罪的危险。那么什么人才能成为奕绘的侍妾呢?王、公、贝勒、贝子如纳侍妾,只能在本府中各家包衣(满语:仆人)女子中遴选(如宫掖选秀女之制),才符合朝廷规定。
<p></p>正因这样,经反复思量,便引起奕绘想让太清假冒包衣之女的想法,因而,求援于荣王府老府员顾文星。
<p></p>顾文星是荣郡王在世时最倚重的老府员,能诗善画,办事饶有阅历。听到少主人这个不顾典制的要求,极力婉言劝阻,认为:奕绘这时已袭贝勒,赏戴三眼花翎,并奉派管理正红旗觉罗学事务,需要在朝廷中为人表率,岂能纳罪人之后为侧夫人,而且假冒为府中包衣之女。如这样办,是公然违犯朝廷定制,其后果难于设想,颇有可能断送了奕绘做官的前程,说不定还可能得罪。顾文星的婉言劝阻,实质上是严加拒绝。家中亲友知道后也一致规劝、阻拦,曾使奕绘一度完全绝望。太清也只得含泪返回香山,承受痛苦的离别之情和贫困生活的煎熬。
<p></p>终于事有转机,顾文星因病去世后,他的儿子二等护卫顾椿龄不敢与奕绘公然对抗,竟答应了他父亲所没答应的少主人的要求。太清遂以顾文星之女呈报宗人府,成为奕绘的侧室。
<p></p>后来,奕绘回忆这一段经历,曾在题太清居室天游阁的《浣溪沙》中说:“此日天游阁里人,当年尝遍苦酸辛,定交犹记甲申春。”甲申,是道光四年(1824年),指的是二人结成夫妇之年。这一年奕绘、太清都已26岁,从开始相慕、相爱时间已很长,而这期间太清的景况是“当年尝遍苦酸辛”。
<p></p>即使是太清本身,一生中前期题字署名多用“顾春”、“太清春”、“顾太清”,后期即晚年才能直署名“西林春”、“西林太清”,因为道光以后一是时间已远,一是文纲渐弛,对过去的只是文字之案的罪人后裔已不严格要求了。
<p></p>太清来归之后,因冒“顾”姓包衣之女,故宗人府档案及《爱新觉罗宗谱》中皆著录顾文星之女,其实非也。但顾姓因此事确曾在荣府中腾达,顾文星其子顾椿龄一家倒风光了些年,一直到辛亥以后。
<p></p>太清与奕绘的关系又恰似《红楼梦》中的史湘云与贾宝玉。到清末为止香山一带旗营中有这种传说,其实完全是附会,只不过如清史专家孟森先生所说“此亦当时一荣国府也。”有点相像而已。 转帖地址:20081204北京晚报 五色土副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