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贴图]过去串门子必带的东西!
<p><img src="http://qq.dod-g.com/attachment.php?aid=146590&noupdate=yes"/></p><p> </p>
<p><img src="http://qq.dod-g.com/attachment.php?aid=146589&noupdate=yes"/></p> 还是盘子眼贼 还没这麽贵呢! <p>我记忆里的点心匣子好像没这么花哨!</p> 捆绳不对,提手部分没搓麻花 眼花了呦!两根变一根了。 不是这样的,最少70年代,那个时侯我见得多的好像是鸡蛋糕,估计那个便宜吧 <p><img src="http://food.zcuu.com/20080202142500720.jpg"/></p>
<p> </p>
<p>这绳的捆法到是对!</p>
<p> </p>
<p>民间俗语:“送蒲包儿点心匣,亲戚就是咱俩家。” </p>
<p> 桂香春老掌柜何凤琢今年七十有七。眼下,老爷子正为给自家饽饽匣子上的“红门票”琢磨字眼。什么叫“红门票”,京城老辈人应该能记起来,就是饽饽匣子上面罩着的那张印有各家饽饽铺子字号的红纸儿。 现如今,饽饽匣子又回来。头些年春节的时候,桂香春“打个匣子的”不过七八千个。今年春节的时候,桂香春备了两万五千个愣就没打住。“打个匣子的”多了,捆扎自然也就讲究了。老北京的糕点包装有三种:一是纸包,如果是大包,上面会蒙上一张印有字号、地址、电话、大小八件等字样的大红纸,纸绳(最早用麻筋)十字捆扎。二是蒲包,是用蒲草编成片儿的长方形单片子,把点心放在中间,从四面一折,就在四角上出现四个犄角儿,中间放上点心铺红底黑字儿的门票。用红麻绳儿一捆,中间还捆个提溜。一般能装个四五斤糕点。第三种就是用草纸板糊的匣子,匣子是红色的,印有各式糕点,大小八件等字样。因为这种点心匣子是纸盒商供给各糕点铺通用的,所以糕点铺在包装时上面也得罩一张印有本店字号的红纸再捆扎。捆扎的时候,捆成“工”字,中间捆个提头。
<p> 装点心匣子也有讲儿,就是甭管买多少样点心,各种点心都得在最上面的浮头露一样儿。所以,“打个匣子”不是件容易事儿。记得小时候,跟大人去“打个匣子”,最纳闷的就是,甭管方的、圆的、长条的点心,码到匣子里竟然将可将沿儿,不散不晃的。其实,这也就是“打个匣子”的原因。京城糕点甭管有多少种,做法无非就是蒸、炸、烙、烤四样,口感讲究“绵软细腻、松酥利口”八个字。提溜点心不拿纸包、匣子装着,那些油皮、酥皮回家还不都散了形,就更甭说送礼了。
<p> “大八件”、“小八件”都是当年装点心匣子的讲究,其实都是为上供准备的,每盘一样,每样二两,供上八盘,恰好一斤。至于当初是哪八件,连糕点铺的老辈儿都记不大清楚了,反正到了后来都是顾客随意挑拣八样可心的糕点,凑那么个吉利数。
<p> 现今,点心匣子变了形状,成了扁平的方盒子。顾客们也不光挑拣那些原汁原味的老口儿,转向低糖、低油的健康口味。糕点铺也将改进了萨其马、蜜三刀等传统糕点的新配方,有的还融进了西式糕点的精华。其实,京城饽饽铺当年也是吸取汉、满、蒙、回、藏等各族食品精萃,成就了咱京城的糕点特色。据说,有些家的点心匣子还都演绎出了新讲究,比如,用花生仁、核桃仁等五种调配的点心匣子,叫做“五子登科”,用来送有考生的家庭;比如,用山楂、栗子等多种红果调配的发财红利,寓意新年发大财……咱京城这地儿的讲究,说白了就是个礼仪。既喜庆又不俗气,成了时下顾客对点心和点心匣子最基本的要求。</p> 匣子里装什么点心都成。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8-12-6 23:56:00的发言:</b><br/>
<p>我记忆里的点心匣子好像没这么花哨!</p></div>
<p>是啊!!</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