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广化寺里的“修行”生活
<p> 我小学毕业于西城区鸦儿胡同小学。学校位于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中间路北,和作家萧军的故居对门。是一个四进的院落。</p>
<p> 鸦儿胡同小学的前身,是由两个学校合并而成。一个是私立的教会学校崇实第二小学,一个是慈善机构设立的广化寺小学。崇实二小就在现在的鸦儿胡同小学校址内,广化寺小学设在西面不远的广化寺里。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两校合并,改成公立小学。合并后,原广化寺小学作为分校,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搬到了分校里去上课。于是我也有幸进了广化寺里去“修行”了。</p>
<p> 广化寺是北京有名的一座大寺院。据说是始建于元代的古刹。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进行修葺。宣统元年(1909),由学部主持在寺内设立了京师图书馆,即今北京图书馆的前身,后于1913年10月暂停开放。今为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现在对广化寺的介绍中,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50年代曾作为校园的一段,其实作为校园的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p>
<p>我读书的时候,广化寺里中路的三进院落,基本被学校占用。一进山门的第一进院子,东西配殿都住着人家,其中有学校的一位姓耿的老师也住在东配殿的南里间。再往里走的第二进院落是大雄宝殿所在地,西边的配殿底层改作了老师的休息室,两廊的僧房改作了教室。第三进院落是藏经阁,为两层建筑。当时除了藏经阁中间楼上的五间摆满经书的房间以外,其余基本都改作了教室和教师宿舍,只有西厢房还住着一位老和尚。</p>
<p> 我的班主任老师一位是从一年级开始就教我们的张旭德张老师,以为是从五年级开始接任班主任的时彦时老师。</p>
<p> 张老师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原来就住在鼓楼大街路西的一个天主教会的楼房里,结婚以后才搬到鸭儿胡同的一个院子里。张老师是一个非常和善又很幽默的人,他和学生们就像一个大哥哥对待小弟弟一样。有时在课堂上还和学生开玩笑,讲笑话,同学们谁都不怕他。他的语文课讲的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他经常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些奇闻异事和古代的故事。我的作文一直不太好,也没有什么兴趣。是张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讲解范文是的一段话,使我茅塞顿开。他是这样讲的:他说所谓的文章,就是你要说给别人听的话,把这些话写在纸上,就是文章。能说得明白,就能写得清楚。写出让人看得懂,看得明白的,就是好文章。知道了这个道理,从此以后,我就不再害怕写作文了,还把作文课作为自己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了。</p>
<p> 时老师是一位高高瘦瘦的河北张家口一带的人。黒黑瘦瘦的脸上,两个大而有神的眼睛,让人看了就有点怕。时老师就住在藏经楼东侧的楼上,他的家属不在北京。后来才知道,时老师是一位因为某种问题而“被管制”的,是不能随便离开居住地的。因此,每到星期天,就能看到时老师一个人在空旷的广化寺里散步,或者在院里追逐一个小兔子。</p>
<p>时老师讲的课,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他讲课深入浅出,讲的清清楚楚,使人听了很舒畅。他教我们语文、数学、体育和写字(即书法)。他上体育课时,要求很严。求其是进行队列训练时,让人有点联想:时老师原来肯定是一个军官!可是没有人敢向他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怕他。但是我所在的六年一班的队列,确实是全校最出名的。每当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由大雄宝殿前的平台出发,走向里广化寺约200米的操场时,整齐的步伐回荡在胡同里,使人有一种自豪的感觉。</p>
<p> 广化寺里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庙里有宽敞的院落,各个教室之间距离很大,不论上什么课,都不回互相影响。下了课,二三百学生散落在院子里,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尤其是在春夏之交,院子里的丁香花盛开的时候,连教室里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大雄宝殿前,有两棵不知名的大树。粗大的树干上长了许多瘤子样的树皮,每当春天的时候,大树就会开满粉红带白斑的花。花朵有我们的手掌大,有一点点的香味。有人说那就是菩提树,谁知道呢!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修行”了三年,直到1956年才离开广化寺。对了,在我上学时,老师里真有一位和尚,他是管总务的老师,好像姓李,法名不知为何。</p>
<p> 1993年的夏天,我因病回到北京治疗和疗养。有一天我专门带着我的老伴儿,趁着早晨散步的机会,来到了广化寺。进门一看,真叫我大吃一惊:原来的破旧建筑,全都变成了金碧辉煌的崭新面貌。连我原来的教室,也变成了僧人们念经的经堂了。据说这里的香火十分旺盛,每个月都有佛事活动。</p>
<p> 走在清晨的寺院里,耳边仿佛还听得到朗朗的读书声。是梦耶?是幻耶?我儿时的广化寺。 </p> <p>这样朴实的文字里包含着多少生活的感悟啊!!</p>
<p>谢谢您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