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08-9-3 11:30:00

<p>前些年的北京年轻人说“不知道”,会把“知”字吞掉,但老人不会。</p><p>不过现在年轻人似乎也不这么说了。</p>

Tilto 发表于 2008-9-4 10:30:00

和电视有关系吗?那是一个大榜样呀,天天看,不自然的就往那里靠了

xiangshan 发表于 2008-11-10 01:15:00

楼主真细心!我和我儿子去外地,人家说我们说话不一样!我们都感觉诧异,回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我留意了北京年轻人说话,还真统一!。

小尾巴尾巴鱼 发表于 2008-11-10 10:57:00

<p>现象是这样,但原因应该不是我们的北京话已经不地道了,而应该只是年龄差异.</p>
<p>换句话说,等我们老了之后,语速也会慢下来,吞音现象也会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已经感觉到这种变化了);而那些老年人在年轻时,应该语速也不慢,也会有吞音现象(以前好像听人说过)</p>

老二 发表于 2008-11-11 19:39:00

<p>主要是北京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太大,举个例子,从六十年代开始北京出现了大院儿文化,现在觉得这跟北京特亲,你看电影儿电视剧老提,其实这就是典型儿的外来文化,北京的复兴路一代的部队大院儿子女们在影视剧里被描述成了标准北京人的形象,其实他们丫根儿最不正了,父辈全是土匪,泥腿子起家,不识字儿的居多。驻扎北京后,就充当其主人翁的角色,一点儿都不拿自己当外人儿,这些人的子女也是继承了父一辈的光荣传统,北京话叫“紧随”。分散到北京的没一个角落,深入到个个机关学校,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上一辈,他们那个年代受政治影响太深,而且当时的正在他们上学的时候赶上了破四旧,对老的文化传统丝毫没有继承,老北京的文化打那儿就给断了根儿了,你不信回家问问你们父母,让他们背背毛主席语录还成,老规矩,老理儿,老妈妈令儿的全都不知道,或者说知道的太少,这也不能怨他们,在那个年代谁都得那样儿。还有一点要补充的他们这一代对政治非常敏感。</p>
<p>再说说我们的隔辈儿,也就是现在七十到八十的老头老太太,咱们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一般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北京人特征,跟他们聊会儿就知道了,底蕴很深厚,能教给你很多知识,而且让你听到能入了神了,心服口服,动不动就长本大套的各种故事,老理儿,民间传说,他们会很耐心的给你讲很多对你有用没用的任何事儿,从不藏着掖着,对传统文化也是个个……不敢说精通吧,但也都略知一二,比如戏曲、曲艺、四书五经,口音和对语言的处理上也更考就,比如顺口答音儿嗯 啊 这 是 ,逻辑重音 都用的恰到好处,和我们父辈差别很大,他们那个年代人的特点也很明显,对政治不太关心,坚持和延续自己一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很难妥协 和很难接受新鲜事物</p>
<p>再说说我们这代,分化成两个意识形态,有对传统文化上心不上心决定导致说话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不上心的就自动站到非主流那队伍里了,现在北京的传统文化有些要回潮的意思,很多八零九零的人意识到咱们祖宗留下来的玩意儿真是玩意儿,这点我觉得也是有原因的,太平盛世,百花齐放,不像我们上一辈,被政治影响到对传统文化有偏见,这点也是我们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希望有更多的人捡起咱老北京的玩意儿,不要“世界大同”此言仅代表个人观点,可能有些跑题,才疏学浅您多多包涵</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大伙发现没有,老头、中年人,跟咱们说的话有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