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p><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zhihai.heshang.net/Article/foshuku/fojiaoren/biqiu/200805/54251.html">http://zhihai.heshang.net/Article/foshuku/fojiaoren/biqiu/200805/54251.html</a> </font></p>
<p><br/> </p>
<p> </p>
明?遍融真圆禅师
<p><font face="Verdana">明?遍融真圆禅师</font></p><p> </p>
<p>来源:峨眉山佛教志</p>
<p> </p>
<p> </p>
<p>遍融真圆禅师系南岳下三十一世,临济宗佛岩不二真际禅师法嗣,四川营山人,俗姓钱,生于世代书香之家。<br/></p>
<p>师幼聪敏,喜读书,过目不忘。至32岁,忽天机顿发,百念俱灰,要上峨眉山游,亲人挽留不住。<br/> </p>
<p>师到峨眉山九老洞,遇异僧,遂剃发出家。法师开示他不要坐守一隅,可遍游法席。遍融真圆禅师即下山到京师,遇通秀师讲《华严经》。听至“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心如虚空”,忽然顿悟。翌日,上匡山,居马祖洞。跟随他去的人很多,山中缺少食物,便打柴去九江换取粮食,暑往寒来,经历七载,不辞辛苦,于是道振江南。复往京师,住柏林禅院,潜心读经,声望日隆,公卿毕集,疑为弥勒再世。延请住德胜门北大千佛寺,宗伯五台陆公访师,问“如何是文殊智?”曰:“不随心外境。”又问:“如何是普贤行?”曰:“调理一切心。”又问:“如何是毗卢法界?”曰:“事事无碍”。寿83示寂。</p>
<p> </p>
<p><font face="Verdana">http://www.emsfj.com/dcls/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5</font></p> <h4 id="subjcns!75d047ed2e355962!424" class="beTitle">遍融老和尚和他的牛</h4>
<div id="msgcns!75d047ed2e355962!424" class="bvMsg">
<p><font color="#0a0ae0"> 德胜门外以北偏西,元代土城护城河上,有座单孔的石桥,名曰“牤牛桥”。相传早年还有所谓“牤牛庙”、“牤牛坟”,皆为明代古迹。多少年来,人们对此有着一段近似神话的传说。 </font></p><font color="#0a0ae0">
<p><br/> 据说,当年明代四川有位高僧,法名遍融,云游北上,路上并无侍者,随行的仅一头达牤牛而已。遍融老和尚骑在牛背上,手敲引罄,口诵佛号,向人们募化。沿途遇庙宇或村落,便稍事修整,仅牤牛独自驮钵外出募化,或为寺僧、村民驮水、驮粮。人们无不称奇。 </p>
<p><br/> 遍融老和尚来到北京,做了千佛寺,也就是今天德胜门内大石桥胡同拈花寺的首任方丈,名气很大。根据《竹宪随笔》记载,明代的莲池、紫柏、憨山等许多名僧都向他“参学”。平时,遍融在寺内修持,只让随来的大牤牛背上驮一黄布稍马子,到京北一带募化供养,近至城关,远至清河,朝出暮归,从不间断。日久人们便知道此乃千佛寺遍融法师饲养的“募缘牛”,乡民们只要听到牛吼,便纷纷出来施舍,捐钱币、银两者有之,献米面、果品者有之......即使贼匪亦不忍侵扰。牤牛每日均满载而归。 </p>
<p><br/> 一日,牤牛去清河募化回来,走到土城的护城河畔,卧地休息时,忽有一乡民老者喊道:“大牤子,你还不快回去,听说老和尚圆寂了!”其牛当即泪如雨下,朝天大吼三声,滚地身亡。见者无不感动,皆说:“此牛不凡,通人性,有佛缘,真神牛也。” </p>
<p><br/> 寺僧为纪念自己的开山祖师遍融老和尚和他的牤牛,就在北郊土城外修了一座塔院,为老和尚安葬;在“神牛卧化”的地方修了一座桥,命名为“牤牛桥”并将牤牛葬于附近,修了牤牛庙和牤牛坟。 </p>
<p><br/> 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拈花寺后院祖茔遍融遗像前仍有个铜制牤牛,牛背上驮一铜钵,牛前还有一槽。当年,这些文物可与牤牛桥等估计传说互相印证。</font></p></div> 黑龙兄,请教塔院老照片出自哪本书?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嘉平</i>在2009-11-18 0:27:00的发言:</b><br/>黑龙兄,请教塔院老照片出自哪本书? </div>
<p>一张出自<旧都文物略>一书.</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析津志</i>在2009-11-18 0:45:00的发言:</b><br/>
<p>一张出自<旧都文物略>一书.</p></div>
<p>谢谢,我这就去翻。</p> <p>伯阳子、马达、析津志几位说的位置与年代都对。我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搬到铁狮子坟,还见过那座塔。文革中拆了。说到这儿,铁狮子坟的铁狮子是58年大炼钢铁毁了,很有造型,不知何人之坟。还有附近的索家坟我也见过,</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左慈戏曹</i>在2009-11-18 6:36:00的发言:</b><br/>
<p>伯阳子、马达、析津志几位说的位置与年代都对。我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搬到铁狮子坟,还见过那座塔。文革中拆了。说到这儿,铁狮子坟的铁狮子是58年大炼钢铁毁了,很有造型,不知何人之坟。还有附近的索家坟我也见过,</p></div>
<p>愿闻其祥.</p>
[讨论]好像出了个错
北太塔院与小西门塔院不是一个.北太的在花园路东,小西门在今天青塔院即交大二附中附近.最近事情多,完了把铁狮子坟一带的事儿捣咕一下,请教各位. 还有一个塔院在左家庄附近的塔园村吧? 我一直住在塔院附近,却没见过什么塔啊、寺两个军队大院:防化大院、北极寺干休所都进去过,也见到什么古迹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我已经老了</i>在2009-11-19 21:51:00的发言:</b><br/>我一直住在塔院附近,却没见过什么塔啊、寺两个军队大院:防化大院、北极寺干休所都进去过,也见到什么古迹 </div>
<p>说明您还没老哪</p> <p>北极寺乾隆时期就只剩口钟了,但这个地名一直保存到了现在</p>
<p> </p>
<p>也够神奇的</p> <p>转我同事电子邮件中的一段话:</p>
<div style="FONT: 9pt="9pt"宋体;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六十年代初,每日上学乘331路,见小月河北侧路西有古树掩映,有古建,塔很破败。这里属东升公社塔院大队,学校组织我们在这里拔过稻秧。牡丹电视机厂建厂之前,马路两旁的大水沟里这个季节泡满了麻杆,曾见社员站在水里捞麻。文革期间塔没了,九十年代前期还有几棵古树,估计是为了保护树,新建的四号楼还拐了弯。但是现在,我从楼上只能看见一棵古树了,被楼房围起来,这棵树的命运可想而知。”</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和平门外</i>在2009-11-18 11:09:00的发言:</b><br/>还有一个塔院在左家庄附近的塔园村吧? </div>
<p>是的,不过早没塔了.</p> 过去的城市建设根本不考虑文保,就落得大家在这里怀古。 <p> </p> 以下是引用左慈戏曹在2009-11-18 6:36:00的发言:
伯阳子、马达、析津志几位说的位置与年代都对。我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搬到铁狮子坟,还见过那座塔。文革中拆了。说到这儿,铁狮子坟的铁狮子是58年大炼钢铁毁了,很有造型,不知何人之坟。还有附近的索家坟我也见过,
羡慕羡慕啊,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哦,原来如此呀,高中是在牡丹宾馆实习了两年,天天在花园路上走来走去的,可惜没有进到部队院里看看塔还在不在。 这里曾是元大都土城墙上扒开的一个豁口,俗称“豁子”,因有阎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故称“阎家豁口”,也称“大豁子”。明清时这里为京城的北郊区,多为土岗子和坟地,人烟稀少,十分荒凉。西面儿不远处便是塔院,所以这里曾有塔院的50多亩香火地,有庙有碑,庙里的和尚还在此种菜种地。1958年以后这一带为东升公社塔院大队的农田,以种植蔬菜为主。1973年北京电视机厂(后更名为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在此占地,兴建厂区。1988年北京城建四公司开始在北京电视机厂厂区东侧兴建住宅区,到1990年年底已初具规模,于是以该企业的品牌——“牡丹牌”命名为“牡丹园小区”。随着这一地区的逐渐开发建设,农田也逐渐减少,住宅区和道路不断增加,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所有的农田已消失。 嘉平 发表于 2009-11-17 2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遍融老和尚和他的牛
德胜门外以北偏西,元代土城护城河上,有座单孔的石桥,名曰“牤牛桥”。相传早 ...
很凄美的传说!拜读了。 m马达 发表于 2008-7-9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QUOTE:以下是引用伯阳子在2008-7-8 10:08:20的发言:据说位置在花园路以西、小月河以北。六十年代从花园路上 ...
“文革”中我经常去“钢院”,坐331经常路过! 听已故岳父说过,在现在22路车北太平庄总站西边小月河桥边北侧有一塔,路西临河,后约文革前修路毁之。
另年过九旬的孩子的太姥姥说,当年到北医三院瞧病,夜里从三院走小路穿塔院回后山(土城),下雪,遭遇“鬼打墙”,半宿没走出来。除去迷信成分,可信的是塔院应在目前九一小学到老边饺子饭馆这一带。 生活在北京 发表于 2013-6-23 17:23
听已故岳父说过,在现在22路车北太平庄总站西边小月河桥边北侧有一塔,路西临河,后约文革前修路毁之。
另 ...
多谢! 学习了。 {:soso_e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