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旧石叹》诗与“三叹赋”
<div id="tagsArea" _extended="_extended">标签:<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BE%C9%CA%AF%CC%BE&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旧石叹</font></a><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B3%C7%D4%AB&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城垣</font></a>
<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CA%AF%C1%CF&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石料</font></a>
<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BB%CA%C1%EA&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皇陵</font></a>
<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B8%CA%CE%AA%C1%D8&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甘为霖</font></a>
<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BB%B3%C8%E1&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怀柔</font></a>
<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CE%C4%BB%AF&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文化</font></a>
<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C0%FA%CA%B7&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历史</font></a>
<a class="tag" href="http://search.blog.sina.com.cn/blog/search?q=%CB%E6%B1%CA&tag=n&t=tag"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随笔</font></a>
</div><div class="middleSize" id="articleContent"><div> <p><font color="#0000cc" style="FONT-SIZE: 16px;"><strong>《旧石叹》诗与“三叹赋”</strong></font></p><p> </p><p><font face="宋体">——就诗作所及典故请教王宝骏老前辈</font></p><p> </p><p><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ff">文/·浩淼蔚蓝</font></p><p> </p><p><font face="宋体"> 甘为霖“旧石叹”碑,碑高2.5米,宽0.87米,厚0.23米。汉白玉石料镌成。碑首云纹。明嘉靖十五年(1536),工部尚书甘为霖为增修皇帝家庙和皇陵,来怀柔(地点在今县城石厂一带)督办采运石料。见景感怀赋诗《旧石叹》,刻碑立于西台下村的奉圣寺。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城隍庙,知县陆腾骏命令赵姓尉官将该碑迁往城隍庙(今怀柔青春路一号)安放,并于同年3月作《迁碑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城隍庙拆毁,该碑又迁至县政府院内,1995年再迁至红螺寺保存至今,可谓一碑三迁。诗碑内容如下:</font></p><p><font face="宋体"><br/>《旧石叹》</font></p><p> </p><p><strong>督运旧石有感书于奉圣寺</strong></p><p> </p><p>怀柔城外山前石,<br/>藓蚀苔封踰百年。<br/>深注宪司三叹赋,<br/>忽逢廊庙万轮迁。<br/>帝于弃物尚如此,<br/>野有遗贤肯弗然。<br/>好为虚心勤物色,<br/>莫令抱璞老林烟。</p><p> </p><p><strong>嘉靖丙申冬尚书甘为霖</strong></p><p> </p><p> 工部尚书<strong>甘为霖</strong>来怀柔督办采运石料,是因为怀柔县城西三里的石塘山为皇家的禁山。石塘山也因朝廷于此设工部厂而被称之为石厂山,至今山左小村,仍名为石厂村。明代的许多机构都以厂为名,皇宫禁卫有东厂、西厂;为皇家陵园提供祀品的有十几个榛果厂;工部营造的各类厂更是遍布全国,京师内的神木厂、琉璃厂、台基厂以及在怀柔的石厂就是其中有名的建造材料厂。</p><p> </p><p> 在明代的建造中,大规模从怀柔采运石料有两次,一是“文庙定鼎开基”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前大兴土木修建皇城,再是修建天寿山皇陵。甘为霖此次来怀柔办石料只是为完成皇帝朱厚聪以整修皇陵为名,为自己增建家庙的一项“天寿之役”而已。关于这项工程的政治原因和历史背景,怀柔文史专家王宝骏先生曾两次撰文有述,明史、昌平州志、怀柔县志以及一些诗文碑记也都有零散记载,本文不在引述。今就这首七律《旧石叹》,所及的典故与史实,与前辈有几点请教。</p><p> </p><p> 1985年《怀柔文艺》第一期载有王宝骏先生的《莫令抱璞老林烟》一文。文中说:甘为霖于明“嘉靖丙申冬”(公元1536年),丰帝命来怀柔开采督运石料至十三陵,在采石过程中<font color="#006699">,“好像把原来在龙山或西台下奉圣寺一带,刻有‘宪司三叹赋’的古代石碑也一起迁到十三陵,估计皇帝不会把京畿以外一般石碑也树立在皇陵之内,最有可能的是,这些石碑也被当作石料来使用了。当然,在甘为霖看来,这不是坏事,而是弃物被很好地利用的表现。<br/> “什么是‘宪司三叹赋’呢?已不可考,按宪司一职,魏晋时期指御史,宋以后是狱吏的别称,大约‘三叹赋’可能是一位御史官作的赋体文,古代有‘二京赋’、‘两都赋’、‘三都赋’等文赋。三叹赋当属于这一类。”<br/></font></p><p> </p><p> 在这段文字中王老先生推测“深注宪司三叹赋”的“宪司三叹赋”是一篇御史官所作的赋体文,十几年后的2000年,王老先生在《明代怀柔采石厂》一文中又说甘为霖在督运石料时<font color="#006699">“发现了巡抚<strong><font color="#000000">阎本</font></strong>在修城(怀柔县城)时刻石记事的‘三叹赋’石碑,因而有感于废物利用,人材更不能浪费而写成了这首著名的诗”。</font>而我认为“深注宪司三叹赋”句中的“宪司三叹赋”或“三叹赋”并不是一篇赋体文,至于阎本是否真的留有一块载有“三叹赋”的记事碑更是无从查考。</p><p> </p><p> 诗中的“怀柔城外山前石,藓蚀苔封踰百年”当然是指朱棣于永乐十四年至十九年(1416--1421年)“定鼎开基”建设都城和修建天寿山皇家陵寝遗存的石料。到工部尚书甘为霖为整修明代皇陵,在怀柔督办采石的1536年(嘉靖十五年),正好是一百二十年左右,完全符合“踰百年”。而王老先生文中认为诗中的“旧石”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怀柔县城缩筑时废弃的石料,这一观点显然有些前牵强。</p><p> </p><p> 明代的怀柔县城,始建于1381年(洪武十四年),初为土城。1467年(成化三年)巡抚阎本奏请得允,调三河等地民工,重修县城,将土城该为砖石城。1502年(弘治十五年),兵备道<strong>钱承德</strong>认为当时的县城,城大民少,奏请并实施了“去城之西半部,保留东半部”的缩筑改建。根据这些史实,我认为甘为霖所督运的旧石绝非县城的城垣弃石,理由有五。</p><p> </p><p> 一、自1467年至1536年历时69年;自1502年至1536年历时仅34年,这两个时间都不符合“藓蚀苔封踰百年”。<br/></p><p> </p><p> 二、王老先生文中说怀柔县城垣用石也采于“石厂”城垣缩建后的弃石被甘为霖废物利用运到了十三陵,这一判断是不确的。县城城垣用石仅是基石,基石多以质地坚硬的青石为主,其墙体则是板筑夯土包砖而已。而石厂山石则是“元卢色”也就是青中泛红的颜色,当地人俗称之“鸡血石”,其石质地坚而不脆,易于雕琢,易开采,多用于加工成装饰性石材,不适宜用作基石。事实上怀柔的城垣基石的确没有用到石厂的“元卢石”,这一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拆旧城时已经被证明。所以说,当年甘为霖督运的旧石绝对不是怀柔城垣所弃的旧石。</p><p> </p><p> 三、石厂山“禁山也”,设有朝廷的工部厂,“凡大工皆采石于此”。这种有专门管理机构管理,有驻兵守护的工部厂的材料基地,不可能允许地方随便开采。“大工”是指皇家的建筑工程,在宫廷或皇陵即使砌筑一个廊亭,一段甬路,相对于地方来说也是“大工”。地方修城垣建庙宇,即便工程规模在大,也不会被称之为“大工”的,所以,当时石厂山的石料是专供“大工”之用的,绝非一般工程可取。何况怀柔修筑城垣取石于龙山,担子山或西山相对于石厂山更为近便。</p><p> </p><p> 四、那么怀柔城缩建后的弃料到哪里去了呢?其实1502年缩建怀柔城时,西墙内缩,长度未变,仅是南北墙各裁短了约二百米,并未余下多少砖石材料。何况缩建工程也是加固工程,不但墙基墙体增加了砖石,还加固重修了三座城门,再加上铺砌巡城马道还哪有多少余石供“藓蚀苔封”?</p><p> </p><p> 五、就甘为霖的品行而言,他不可能象王老先生在85年文中所推测的那样,在他发现了所谓的“三叹赋”记事碑后,把赋碑当作石料与其它石料一起运送到十三陵用于砌筑。相反,如果他真的见到了“三叹赋碑”他一定会将其与自己的诗碑一起存立于“奉圣寺”。存己诗弃他赋,显然不是饱读诗书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甘尚书所能为的。 </p><p> </p><p> 基于这五点,“藓蚀苔封踰百年”的旧石,就是朱棣建都,和修建皇陵时余下的石材。这些采备的石料在数百年间,一旦遇有哪怕是小修小补的“大工”都会随用随取,只是一些零散用料不为史书所记罢了。然而,这些专用材料的掌控权一直把握在中央的工部,历任的工部首长或下属材料官对各厂备存的材料都是心中有数的,如此,对诗中的“深注宪司三叹赋”就有了近乎合理的解释。</p><p> </p><p> 《旧石叹》是借物咏怀诗,诗以“藓蚀苔封”于野的精美石材来比喻“野有遗贤”,人材埋没。作者自知身为朝廷官吏有责任“勤物色”在野人才,不要在发生当年<strong>卞和</strong>为国家献美玉而不被周历王、周武王所识,而抱着璞玉哀哭于荆山老林的憾事。</p><p> </p><p> 甘为霖,字公望,富顺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任华州、澧州地方官.政绩显著,内调户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太仆寺少卿、工部左侍郎、进位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自州牧至六部大臣,一生清廉自矢,不畏权势,虽朝中当权显宦也不能屈其节,朝野崇敬。后具表陈情,要求归田养母,获准政仁归里,殁后,御赐葬祭。《明史》中的这段对甘为霖的评价与他《旧石叹》表现出的品格是一致的。</p><p> </p><p> “深注宪司三叹赋”就直接表达了甘为霖的为官原则和志向。“<strong>深注</strong>”就是特别用心,深深的关注,也可以说是非常的注重,如:“十分深注碧琳腴”。</p><p> </p><p> “<strong>宪司</strong>”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在宋代是诸路提点刑狱公事的官员,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演化为后世按察司之职,在后世诗文中泛指朝廷官吏。</p><p> </p><p> “三叹”则是用了<strong>“一食而三叹 ”</strong>的典故,该典故说的是<strong>阎沒和叔寬谏魏献子</strong>無受賄的故事。魏献子就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改革家政治家晋国大夫<strong>魏舒</strong>。一次,有个梗阳人与人打官司,眼看就要败讼,于是就向魏献子纳贿托情,魏献子答应帮忙。他的下属<strong>阎没</strong>对<strong>叔宽</strong>说:“我与你一同去劝谏吧!我们的主人一向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现在因为梗阳人行贿而损害了名声,那是万万不可以的。两人朝见魏献子之后,魏献子让他俩陪自己一起用膳。饭间,阎没叔宽两人先后叹息了三次。饭后,魏献子说:“常言道,只要有东西吃就可以忘记忧愁。你俩在饭时为什么三次叹息呢?两人答道,我们都是小人,贪心不足。饭物刚送上来的时候,因担心不够吃而叹,吃到一半,见饭食丰盛,心里有点自责,既然主人赐给我们食物,怎么会不够吃呢?因而再叹。吃完饭,我们想,但愿我们小人的胃口,也像君子的心思一样,只要吃饱也就知足了,因此第三次叹息。魏献子说,讲得好,于是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p><p> </p><p> 甘为霖诗中用的“<strong>三叹</strong>”在诗的表面仅是点出了“魏献子”,本意是要表现出孔子对魏献子的赞誉。孔子在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对晋魏献子执政时举贤才不论亲疏有很高的评价,“<strong>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strong>”,孔子认为这是义举。读诗,读而细品才能得诗之真味,“指月亮的手并不是月亮”,品诗也是如此,诗行诗句本深并不是诗的真谛,诗的真意是在诗句所创作出的意境之中。</p><p> </p><p> “赋”,在《旧石叹》诗中并不指一篇赋体文章,而是“赋予”的意思,主要是赞赏歌颂的含义。“深注宪司三叹赋”串起来说就是:我作为朝廷命官,始终以我尊崇的魏献子为榜样,恪尽职责,注重操守,为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行使职权。</p><p> </p><p> 当然,甘为霖的这个感慨是因“怀柔城外山前石”而引发的。也许在他任工部侍郎时候就悉知全国各厂的各类物资存备情况,也曾为弃置多年的物资不能被利用感叹。还好,这次遇上了“忽逢廊庙万轮迁”的“天寿之役”,在庭议工程的时候,作为工部尚书的甘为霖,肯定奏请皇上使用弃置多年的“怀柔城外山前石”,令甘为霖高兴的是,皇上没嫌弃前代“弃物”,同意了甘为霖的建议。所以就有了“帝于弃物尚如此”,并坚定了“野有遗贤肯弗然”信念。“肯弗然”就是怎肯弗然不理的意思。虽然朱厚聪刚当上皇帝就心急火燎的想把原本不是皇帝不是皇后的爹妈灵位迁入宗庙,是劳民伤财,可甘为霖的诗则首好诗。</p><p> </p><p> 因王宝骏老先生在《莫令抱璞老林烟》、《明代怀柔采石厂》两文中都说“宪司三叹赋”或“三叹赋”是一篇赋体文,后又指明是巡抚阎本于1467年(成化三年)重修怀柔县城时留下的“三叹赋”碑。我一直存疑,所以查了一些方志和文物志,始终没有见到阎本的“三叹赋”碑文。不过,阎本确实在成化丁亥年重修平谷县城有过一叹,《顺天府志》卷六中有“<strong>永乐初,置营州中屯卫以镇之。……县故有土城,岁久倾圮。今右佥都御史阎本奉命巡抚,至而叹,……疏请于朝,得允”</strong>的记载。而此“至而叹”绝不是所谓的“三叹赋”。</p><p> </p><p> 冬日有闲,玩牌皆负,戒赌读史,偶有心得,记之为娱,并以此请教前辈及诸位识者,后附阎本资料数行。</p><p> </p><p> <strong>阎本</strong> (1424—1479)字宗元,明代邠州永平里孟村(今彬县车家庄乡阎家堡村)人。先世扶风人,元末高祖世安,迁居邠州西塬,历曾祖郡卿、祖德、父绅3代,世以农事为务。他由郡庠(乡学)中乡榜。正统九年(1444)中举。景泰五年(1454),登进士甲科,翌年授户部山东司主事,以练达通儒著名。天顺五年(1461)升户部广西司郎中,正直廉能,政无遗滞。天顺八年(1464)领旨督理遵化、蓟州粮储有功。成化二年(1466),朝廷有事于东北,大臣合议,举本练达老成,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持玺书巡抚永平、山海、密云诸路,总督军饷有功,转副都御史。成化五年(1469),兼巡京城近地,考察官吏,黜贪擢廉,益寡伸抑,使“风纪振扬”。</p><p> </p><p> 星期一 2008年1月21日<br/></p></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