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寺庙?戏台?
<font size="4"> 去年开始听说,广化寺在腊八那天是舍粥的,老百姓不拘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去喝,觉着挺好奇的,所以一听说这事就怀着一些心动前往了广化寺,只可惜去晚了,俺们下午才去,那时庙里已经清净的很了。僧人说:“喝粥得赶早儿,早起就已舍完了。”</font><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今年腊八,刚好前一天有老北京坛子里的网友提醒,我们决定再去广化寺尝试一回。第二天起的真早啊,四点半就响闹铃了,五点多就到了寺里!那位朋友说了,最好赶第一锅(实际是熬出来的第二锅,因为第一锅是敬佛的),内容最丰富。</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广化寺平日是不对外开放的,虽然常常路过,但里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一直不得而知,及至真正进来才看到别有洞天,至少有三进院子。由于腊八是纪念佛祖悟道的大节,所以寺里张灯结彩,一派过节气氛。我们进来的时候天刚蒙蒙亮,各个佛堂灯火通明,佛前摆满了彩色的莲花灯,廊下还挂着红灯笼,可漂亮了。僧人们也都换上了崭新的袈裟,忙着摆贡品、拂拭佛龛。舍粥六点钟开始,前来的信众排着队步入了斋饭堂,落座在长条板凳上,是时桌上已然摆好了碗筷。我们是第一拨儿,所以有幸和僧人一起用餐。他们落座在前排,一阵诵经过后,两个小沙弥和几个帮厨的大妈提着大粥桶开始给大家布粥、布菜。那粥确实很稠,绝对插上筷子不倒的,里面放了至少十种以上的粮食和干果,我几乎每口都能吃到枣。除粥外,寺里还给每人发了一个小油饼和咸菜若干,都十分好吃。说实在的,已经很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油饼和这么可口的咸菜了。虽然这些吃食都是管够的,但大家在寺里一般比较矜持,不敢轻易浪费,宁可少要以免有剩。饭后,坐在上面的红袈裟长老做了一番宣讲,主要是告诉大家腊八节的来历而如今舍粥的意义。照说也是,目前谁还能为了吃上口粥而大老早又大老远的赶到庙里排队呢?无非是感受一种佛家的气氛,并多少有些祈福回家的意味。</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我不是佛教徒或居士,但我爱去寺庙,为的就是佛家那种特有的清净。往庙里去躲清净其实古已有之,白居易老年就隐居洛阳龙门香山寺,还写出了“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等诗句,这种生活境界和情趣恐怕是很多人都长期艳羡的。</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高中的时候,我和同学郊游恰路过大觉寺,就进去看了看。那时的大觉寺虽然也作为景点对外开放,但来的人还很少,寺庙大殿的漆都褪去了,显得十分沧桑。沿山路拾阶而上,侧有清泉涓涓流淌,加上鸟鸣山更幽,仿佛突然与世隔绝、退回到千载之上……</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法源寺和广济寺也是我很喜欢的,进得庙去就骤然清净,不仅寺中的古树和花木尽情地释放着新鲜空气,香火的氤氤袅袅也自然缓解了人们的心理节奏,身旁再看不到那些个火急火燎奔命的人,僧人们和善可亲,参观者闲庭信步、颜色庄敬,置身这种环境中,人好像就没有那么多想头儿了。曾经还有大学同学告诉我,峨眉山中其实除了著名的金顶寺,还有很多小寺庙,十分清净,不仅可供休憩,而且闲下来住个十天半个月的也行,每天只须付很少的几块钱就能吃上不错的斋饭。我当时听着就不免产生无限的向往,只是总没攒出长一点的时间来亲自去一趟,至今还遗憾着。</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但话说回来,确实不是每个寺院都清净,更可叹的是,清净的居然越来越少。这两天网上关于少林寺和大悲寺比对的帖子广受关注,总结一下大伙儿的观后感可知,大家的惊叹基本上并不在于少林寺的奢华和铜臭气,而在于知道了这世上居然还有大悲寺这样的寺院及其僧人的存在。在现世中,大悲寺确实是个另类的寺院:僧人们居然还保留着佛教徒本来的生活方式,居然刻意地不去沾染金钱,甚至连功德箱都不设,居然袈裟是带补丁的,居然还真的去化缘,并用他们的身体力行来让更多的人去感悟佛家的精神境界……</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我和朋友曾经讨论过信佛和佞佛的问题。佛教强调的是“众生平等”,在此基础上,人们内心对于佛的崇敬应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就是说:没钱的人花一块钱请的敬佛香,和有钱人花成千上万元请的高香,在佛的眼里应当是没有差别的,穷人和富人应当一样地得到神佛的福祉。可是,真正具体到彼情彼景中去就不一样了。譬如:去了某家寺院,尚未进得庙去,就会有一堆人围追堵截,让你请他手中拿着的各式各样的香,当然是多多益善、越高越好。好容易摆脱了这些人的纠缠,发现进了庙也是一样,正规的请香火处必然有多种不同规格的香烛,然后必会告诉你,花钱越多祈到的福越多,同时更得切齿声明:请香一定马虎不得,不能乱买街边摊点或游商出售的便宜货,否则即是“心不诚”的表现。这一句“心不诚”不要紧,就像是一座百毒不侵的金刚宝座一下子压在了你的头上,根本喘不上气来,也无力抗争了,谁不担心自己供上的香火被佛首先筛出自己的视野,连正眼也不看一下呢?因此请香必到正规窗口,必请规格高的。</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随着参拜殿堂的深入,您就会发现,请香并不是唯一的体现心诚与否的标准,还有很多的说辞让人难以回绝。比如佛前供的莲花灯,也有祈福的作用,有大有小,自然是大的大福,小的小福;也有经过佛门开光的各色法物,也自然是价高的带福多,价低的带福少;还有直接的功德捐献处,捐多捐少凭心,当然也是捐多多福,捐少少福。每一处关卡都设的这么浑然天成,每一个管理关卡的人都那么循循善诱,以至于你如果不把自己力所能及的财物掏出去,实在是没脸在佛前磕个头了,恨不得找个砖缝钻进去。那境地真的很像是进了美发店,坐下后,大工必然微笑着劝你做烫、做染,小工必然语重心长地劝你购买洗发、护发用品或办卡,凭你是什么人,任是铁石心肠,也禁不住过五关斩六将地劝诱,最后总得就范一样,要不然,您这头发还不织进了三重诅咒?美发店尚且如此,在佛前谁还敢有“二心”?即使有时心里打两个鼓,也会很快消灭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倘或在佛前“心不诚”,回头福没祈着,再缠上些噩运可咋办?</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现在的很多寺院对于神佑的推销实际上已和美发店对于洗发水的推销没有什么两样。很多僧人在庙里设摆了出售各种佛珠、手串或玉器的摊子,还有些就类似于旧社会的算卦摊儿,直接给来往的参观者算命、说风水等等,当然所有的都是交易,明码标价还好点儿,怕最怕人家说随缘给付,因为说出“随缘”的同时,人家还会暗示性地透露一个随缘的底价,并且一般会大大超过你的预期。因此时常感觉,整个寺庙无异于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实体或戏台,而其中的僧人不过是一些演员,与杭州宋城或洛阳清明上河园中古装扮相的工作人员别无二致。在每天都要迎来送往的作为旅游景点的寺庙中,实在不知道僧人们讲经颂法、静坐修行的时间是否还有。如果他们已然不念经、不修行,是否还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如果已然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那么寺庙是否还可以成其为寺庙,在庙中流通的法物还是否灵验?</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现在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了,形式上的礼佛似乎更被人所重视,所以多了很多的礼佛用品店。对于信徒来讲,我始终认为,内心的时时勤拂拭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因为凡人都有个惰性,如果把所有固定的程式统统省去,人们很难保证自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思想调整端正。但程式化的东西毕竟不是最终目的,人们通过修行,无非是希望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升华,从而能够距离佛家的宗旨越来越近。而真正的佛是在人的内心之中的。佛祖是想通过自己的苦修来背负人世的苦难,并通过思想救助而普渡众生。在终极目标上,也许佛家、儒家、基督等等,都是一样的,无非要导人向善、使人杜绝贪婪,因此行善、忌贪应当正是信佛的真正体现,正象曾子说的那样,我们应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当我们能够想到自己饿的时候别人也会饿,自己烦及累的时候别人也会一样,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别人也同样不愿做,或可有些希望。想必每天早晚三柱香的人,其被佛看重的程度应不及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知道给老幼病残让座的人吧?</font></p><div class="invisible" id="reference">文章引用自:<a href="http://bbs.oldbeijing.net/" target="_blank"></a><br/> <a href="http://blog.sina.com.cn/l9y7">http://blog.sina.com.cn/l9y7</a></div>[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 14:39:00编辑过] <p>盘子哥也是居士吗?</p> 呵呵!你就坐我后面,头一拨的粥还给白糖,葡萄干,油饼好吃是因为庙里的炸油都是好油,跟街上那是没法比,后来你们回去以后我们在那帮忙到8点多粥才全部舍完!中午还有斋饭,不过我们着急回家没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 15:06:07编辑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