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穿三山之田村山,老山,八宝山
<p>一日穿三山之田村山,老山,八宝山(石景山古迹小访)</p><p></p><p>上面提到的三座山的不能在小的山,可能许多人认为这三座山只是三个土包,很多人虽然都非常熟悉这些</p><p>地名,可不少人都不能明确的指出他们的具体位置。似乎这些名字只是个地名,而不是实体的山。三座</p><p>山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有些来历,至少名气比现在大得多。</p><p>上周有幸随悠远走了这条线,让我感受到被人们熟视无睹的古迹,回味了石景山的历史。</p><p>活动起于福田寺,过皇姑寺,访田村山,探八宝山,经老山而止。</p><p></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7 23:40:29编辑过] 赶快上照片呀.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老盘子</i>在2008-1-18 12:37:31的发言:</b><br/><p>恐怕这位王爷是唯一一个能安然长眠的!</p></div><p></p>安然长眠的多了,不过很多王爷在解放后是不得已而去长眠的!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黑龙</i>在2008-1-18 0:49:48的发言:</b><br/><p>朴实无华的载沣墓。</p><p>他逝世于51年,那个年代已经没有了皇权贵族,大家都是普通公民</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049426899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div><p>恐怕这位王爷是唯一一个能安然长眠的!</p> 这石碑怎么这样??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黑龙</i>在2008-1-18 0:40:53的发言:</b><br/><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040464680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div><p>请问公墓里只有这1统碑是古碑吗?</p> <p>疑似古建的小殿 </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037482073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疑似瑞王坟旧物的石供桌 </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03931741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疑似瑞王坟旧物的石碑,只有部分满文可见,如有识别者即可判断属实否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040464680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析津志</i>在2008-1-18 0:23:45的发言:</b><br/>附近的样式雷家族墓去了吗?</div><p></p><p>在<font size="2">巨山村</font>哪里啊?</p><p>印象中似乎没有遗迹留存</p><p></p> <p>朴实无华的载沣墓。</p><p>他逝世于51年,那个年代已经没有了皇权贵族,大家都是普通公民</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049426899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p>第二站 皇姑寺</p><p>这个拥有着美丽的尼姑救大明的传说的古寺,埋没在普通的街巷里,</p><p>被当地人自建的小楼遮挡,山门又早被拆毁;只有一铁门,要不是</p><p>门口有棵高大的古槐,和很小的一段红墙,还真容易错过,找不到。</p><p>早知正在修缮中,不过现在天凉是停工期;和看门的师傅商量了半天,</p><p>才同意我们参观;</p><p>庙有四进院落;山门和天王殿已毁,天王殿已重修,梁架山墙都已完工。</p><p>第二进院正殿为观音殿,硬山正脊,面阔三间这个是原物,修缮中</p><p>梁上的彩绘用薄膜保护着看不到。</p><p>第三进院正殿为吕祖殿,这是皇姑寺的主殿。吕祖殿硬山正脊,面阔五间。</p><p>两侧各有二层耳房两间,比较奇怪,耳房下是通道可达第四进院。</p><p>一般只有楼阁才配二层耳房,这个是单层大殿配二层耳房。</p><p>第四进院正殿为药师阁西有串角楼,东有东配殿,可惜药师阁东配殿,</p><p>具毁,只残留西串角楼修缮中。</p><p>看到探方的痕迹,似乎渣土有50多公分厚;可以看到已经明确的探出了</p><p>台阶,柱角石的位置。明年一定会重修此阁的。不过渣土过厚将来平整</p><p>院落要费工夫了。</p><p>还看到一个功德碑,一个敕建碑的碑头,很残破似乎是刚挖出来的。</p><p>工作人员说确是新挖出来的,碑身和碑驮还没找到。想象厚厚的渣</p><p>土下不知道还藏着什么遗迹。</p><p>看到了一个古旧的青石夹柱石,似乎是明代的旧物;不确定。</p><p>原来不知道这寺为何珍贵,后来一想皇家敕建的尼姑寺庙确实</p><p>很少,何况还有那么复杂的传说呢!</p> <p>资料:</p><p>皇姑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村西,是北京地区唯一的一座皇家尼姑寺院。明代这里称顺天保明寺,清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重建後易名为显应寺,俗称皇姑寺。</p><p>明正统十四年(一四四九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领骑兵攻打大同,宦官王振挟持英宗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传说他们走到居庸关,遇一吕姓尼姑化作疯婆拦驾,谏阻说出师不利。英宗不听。</p><p>英宗北上,连日遭遇暴风雨,又中了瓦剌军的埋伏,於土木堡全军覆灭,英宗被俘。这次战争史称「土木之变」。在英宗被关押期间,吕尼多次出现,为其送水送饭。後来,英宗复辟,遂封吕尼为御妹,於天顺初年(一四五七年),为其建寺,赐额曰「敕赐保明寺」,民间俗称皇姑寺。据女僧吕氏坟前嘉靖四年(一五二五年)敕赐碑载,吕姑为陕西西安府 州道安里王寿村人氏,碑阴刻有吕氏像。</p><p>山东济南长清县的长城堡,也有一座皇姑庵,碑载吕姑谏阻英宗北征始末,但碑称吕姑为山东人氏。</p><p>皇姑寺在全国屈指可数。明王应遴、王骥德、梁稷,清王士祯、王鸿绪、宋荦等文人墨客均有吟诵皇姑寺诗作。其中清人查嗣溧所作皇姑寺诗耐人寻味∶「皇姑赐号太无名,谁藉尼僧谏北征。留与两宫添玉叶,免教天子作诸甥。」</p><p>清康熙年间,皇姑寺毁於大火。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十二月再建寺院,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正月落成。康熙帝赐名「显应寺」,寺额「敕建显应寺」,为康熙御笔。</p><p>显应寺坐北朝南,建有四进院落。第一进院正殿为天王殿。天王殿硬山正脊,悬「显应寺」三字额,系康熙御笔。天王殿两厢塑四大天王神像,面目传神,勇猛有威。天王殿居中供奉弥勒佛,笑容可掬,亲切感人;弥勒佛壁後有双手捧降妖杵韦驮神像。</p><p>出天王殿,东西各有钟楼一座。钟楼中各有一口铜钟,一口是明朝慈寿皇太后於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年),将天顺六年(一四六二年)所铸铜钟重新翻铸而成,号称「擎天柱」;另一口铜钟系万历元年(一五七三年),万历帝之母慈圣皇太后率信徒千馀人捐赠。两口铜钟形制、尺寸大体相同。现在天王殿已经无存,大钟被存在了大钟寺。</p><p>第二进院正殿为观音殿,硬山正脊,面阔三间。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p><p>观音殿前竖明碑两通,一为明《重修保明寺记》,另一为明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年)《敕谕蠲免粮税碑》。东配殿正中供奉龙王神像,左有电母,右为雷公。西配殿正中供奉土地神,左有青苗神,右为马王神。</p><p>观音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做过西黄村小学的教室。後来又被当做生产大队的用房。最後被居民居住。二○○五年开始居民已经陆续迁出。</p><p>第三进院正殿为吕祖殿,这是皇姑寺的主殿。吕祖殿硬山正脊,面阔五间。历史上殿内供奉吕祖及二代杨祖、五代张祖塑像,两旁站有金童玉女。吕尼是吕姑肉胎真身,头戴金色五佛冠,身披红色袈裟。不过,现在肉身早已无存,从有关史料上也尚未查到其下落。<br/>东配殿供奉碧霞元君,左有送子娘娘,右为眼光娘娘。西配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左有金童,右为玉女。吕祖殿殿宇的主要构架比较完整,但是门窗曾因做教室等用途,而被改建过。</p><p>第四进院正殿为药师阁,俗称大佛殿。药师阁两侧有十八罗汉。药师阁西有串角楼,早年为住持的住所。西配殿供奉关羽神像,左有关平,右为周仓。东配殿供奉灌口二郎神像。药师阁後为尼姑禅房,共七十二间,各有名目。现在,药师阁已无存,院子里只留有西配殿。西配殿後为民居,居民不仅改建了门窗,还在殿宇墙根修了楼梯。</p><p>皇姑寺的观音殿、吕祖殿和药师阁分别悬康熙御书额和御笔对联,这在京城是极为罕见的。一九八七年,皇姑寺成为石景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五年,有关单位开始筹建修缮皇姑寺。</p><p>皇姑寺香火延续了近五百年,尼姑代代相传,按辈分排序如下∶「本有智善友,皈圆大道平,克成真主意,万古永长存。」</p><p>旧时,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是皇姑寺庙会之期。初一开山门,初八「佛诞日」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初一至初八,来自通州、三河、香河、安次、武清、宝坻、蓟县、宁河等京东八县的香客,纷纷到吕祖殿焚香礼拜,边拜边唤「吕菩萨」,大殿里香烟袅袅,呼声不断。再加上逛庙会的、卖吃食的、撂地摊卖艺的,每天庙会上有数千人。</p><p>初九以後,庙会人流逐渐稀疏。四月十五关山门。到皇姑寺进香的除善男信女外,还有高跷会、少林会等民间花会。引人注目的是高跷会,皇姑寺山门前是金沟河故道,进山门要上高台阶,只见高跷会足蹬三尺多高的高跷随著锣鼓点上高台阶,如履平地,令人叫绝。<br/></p> <p>门外的标志古树红墙</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122243274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第二进院三开间观音殿</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123128245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br/>第三进院五开间吕祖殿 </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12483169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第四进院西串角楼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125234810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附近的样式雷家族墓去了吗? <p> </p><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8029273557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8 0:29:33编辑过] <p>第一站,福田寺,</p><p>可惜此处只是小区一片,福田寺以荡然无存。如不是旁边赫赫有名的</p><p>福田公墓,恐怕这个名字早就淡出人们的记忆了。</p><p>福田公墓是北京地区比较早成立的公墓,所以安葬的名人不少。</p><p>虽几经变化最后还是作为公墓存在着;只是空间越来越显得局促了。</p><p>公墓里有些新建的高大的仿古建筑,唯有一处三开间硬山小殿,古意犹存,</p><p>不知是何来历;墓地中还有一块空地摆放着一个石供桌,不远处还有</p><p>一个被竖劈成两节的残碑,似乎想当作石料改作他用;联想的旁边的小殿;</p><p>不禁让人想起了是否是古墓的遗存。查资料附近曾有过瑞王坟,不这些古物</p><p>是否是附近瑞王坟的旧物。</p><p>墓地中最有权势的应该是溥仪的老爹末代醇亲王载沣,想象不出</p><p>这一代皇贵末代摄政王能安葬在公墓里。非常想找到并看一看这</p><p>个跨时代的王爷坟到底是什么规制。</p><p>公墓里的同区都有一个历代名人安葬点的粗略地图,我们找到了</p><p>载沣墓的粗略地点的路牌;可是寻找了近30分钟才发现。</p><p>概念中一直以为是个古墓,或是有些不同</p><p>凡响的特征,结果却是失望;几乎没有特别的明显特征,非常平</p><p>淡;普通的三个墓碑是载沣和两个王妃的,在墓园中丝毫不起眼,</p><p>甚至有些简陋。让我们反复找了三次,才找到。</p><p>碑是90年代后立的,想毕文革也受到了破坏,没有细查资料,但</p><p>眼前似乎闪过了,一个王朝的没落,权倾一时的摄政王不过皈依</p><p>到此平淡之所。</p> <p>资料:</p><p>福田公墓——<br/>北京市福田公墓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西山八大处迤东,东、北以院墙与海淀区接壤,西、南与福田寺村为邻,占地130亩,因距福田寺不远,故取名福田公墓。1930年,原清末九门提督江朝宗之子江宝昌(又名江宝苍,兼江济堂的代表)与救世新教会负责人沈性礼商议,由江宝昌出地110亩,作价联币27500元,沈性礼出现金联币27500元,共合股金55000元,创建福田公墓。同年,经宛平县转呈河北省批准立案,并在西四北小旖坛寺八号成立福田公墓管理处,江宝昌自任经理,沈性礼为副经理,下设事务员两名,工友一名。墓地设管理员一名和工人若干名,具体负责公墓的经营。 1942年,福田公墓由江宝昌独资经营,成为江宝昌私人墓地。<br/><br/> 1945年,日本投降,因江朝宗在日本占领北京初期成立了汉奸组织(北京维持会),并首任代理北京市长等伪职,国民党伪市政府便把江朝宗定为日伪汉奸,没收了其在南池子的大片住宅和福田公墓。福田公墓虽然划为逆产,但未实际接管,仍是原班人马,暂由江朝宗继续经营,听候处理。<br/><br/> 1949年,北京解放后,福田公墓归市公逆产清管局监管。1969年,福田公墓划归市民政局建设处管辖,改名为福田园艺场,停止经营公墓,开始专门经营果树生产。1986年,市民政局将福田园艺场交北京市殡葬管理处管理,恢复福田公墓名称。<br/><br/>福田公墓因历史较长,环境幽雅,安葬在这里的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其中《福田名人传》第一、二辑收录的有: 爱新觉罗·载沣--末代皇帝溥仪的先父、清王朝最后一位摄政王(醇亲王)<br/><br/>王国维——近代著名国学大师<br/><br/>钱玄同——文学理论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br/><br/>俞平伯——现代著名文学<br/><br/>赵守俨——著名古籍整理专家<br/><br/>余冠英——著名文学史家、古典文学专家<br/><br/>王伯祥——文史学家、版本目录学家<br/><br/>钱三强——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br/><br/>汪坤仁——著名生理学家、细胞生物学家<br/><br/>陈遵妫——现代著名天文学家<br/><br/>魏龙骧——医林耆硕<br/><br/>徐荫祥——著名耳鼻喉科专家<br/><br/>时振声——著名肾病专家<br/><br/>马世骏——生态学家<br/><br/>孙越崎——工矿泰斗<br/><br/>蒋一苇——著名经济学家<br/><br/>汪曾祺——著名剧作家<br/><br/>舒 群——现代作家<br/><br/>禾 波——诗人<br/><br/>高元钧——著名山东快书表演大师<br/><br/>郝寿臣、余叔岩、杨宝森、赵筱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br/><br/>周士憬——著名中国钢琴家<br/><br/>李盛铎、傅增湘——近代著名藏书家<br/><br/>陈叔通——著名爱国民主人士<br/><br/>萧振瀛——宋哲元将军的谋仕、前天津市市长<br/><br/>何克之——冯玉祥将军的助手、前北平市第一任市长<br/><br/>蒲殿俊——近代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br/><br/>庄明恩——爱国华侨<br/><br/>刘 岘——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和开拓者<br/><br/>李 斛——素描和中国画大师<br/><br/>陈 慧——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br/><br/>江定仙——音乐教育家、作曲家<br/><br/></p> <p>资料:</p><div class="box2"><span class="Tit">爱新觉罗·载沣</span></div><p><table class="htb 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div class="box2 p14"><a href="http://baike.baidu.com/pic/30/11733756890653183.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hspace="5" src="http://baike.baidu.com/pic/30/11733756890653183_small.jpg" align="right" vspace="5" border="0"/></a> 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奕譞的第五子,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6812.htm" target="_blank">末代皇帝</a><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9214.htm" target="_blank">溥仪</a>的生父。<br/><br/> 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成为摄政王。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载沣继承了其父懦弱的性格,才疏识短,难当大任。他面对鼎沸的局势,又屡屡举措失当,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他被迫同意溥仪退位。<br/><br/>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div></td></tr></tbody></table></p> <p>好帖,黑龙,继续下去。</p><p>老山可是好地方,别看山小,可我都怀疑不是山,而是一个大坟包,里面不止那一个汉墓。</p> <p>好文好文,收藏学习,期待继续,渐入佳境。越往后可写可看的越多啊。</p><p>期待。</p> 皇姑寺修啦?2003年去的时候还破败不堪呢,皇姑寺很有特点,四周有角楼和碉堡,很像承恩寺! <p>第五站:老山</p><p>找老山还费了番周折,我一直以为长安街沿线老山站北侧的土山就是老山</p><p>结果发现了那里是老山骨灰堂,不过这里也有些来历,</p><p>日本侵华时期侵略者为纪念死难的日军于山上建忠灵塔,1946年改建为忠烈祠,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现为老山骨灰堂,原祠内前殿后方塔无存。</p> <p>真正的老山是在骨灰堂北大概1000米左右,一个小区的后面。</p><p>远远的就能看到山腰的部位有一个大的塑料棚。</p><p>那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山汉墓。</p> <p>感谢朋友们的关注,原以为题材比较枯燥,会没有人关注呢</p><p></p> <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9055206740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p>崇国寺塔现状</p><p><br/> </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8-1/2008119056115099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p>数年前没有修缮的崇国寺塔</p> <p>第四站:八宝山</p><p></p><p>八宝山,曾经是太监晚年休养的场所,也是他们的坟地。后来怎么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贤达安葬的地方呢?这里曾有著名寺庙多座,应该山上还有些历史的遗迹。</p><p>八宝山有两个公墓,一个是山脚下的原太监庙改的革命公墓,一个是山顶上原娘娘庙改的人民公墓。革命公墓内有任弼时/李克农等,徐悲鸿/林徽因等,史沫特莱和安娜斯特朗等都安葬在这里。<br/>遗憾的是原来的大庙是陈毅等中央领导人的骨灰堂,原来的刚邴太监祠堂是烈士骨灰堂,必须有家属证才能进入。只能在外面看看。而前一段说的那些人物是散落在外面的墓区中的,可以看到。八宝山的娘娘庙庙会曾经很红火的。<br/><br/>而这里原来有塔,现据说还有两座残塔,</p><p>元代的崇国寺塔非常好找,也算难得,可惜塔基没有看到,不好说还有没有</p><p>据说建国初还有十余座塔,可惜现在只剩这个了。</p><p>因时间的关系快4点半清场时间;没有细逛八宝山,就直奔老山了。</p> <p>资料:</p><p>葱郁八宝 </p><p>石景山区东部有一座山,虽不高,却很有名气,叫八宝山。汉代韩延寿家居此山,辽代韩延徽及其子孙葬于此山南麓,因此之故,八宝山又叫“韩家山”。八宝山林木蓊郁,景色优美,不仅有“松篁谡谡中,四时听鸟舌”的美妙景象,而且历史名胜很多。在其南麓的元代崇国寺塔就颇值一提。 </p><p>古塔现状 </p><p>八宝山崇国寺塔历经元、明清三代,并屡屡修建,形成南、北两个塔院,存留700余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北塔院尚存7塔,南塔院尚存3塔。如今,仅存北塔院一座砖砌喇嘛塔。北塔高约9米,方形须弥塔座已有多处残毁。塔铭有二:南面刻“崇国寺十方”五个大学,“十方”后面还有三字,已漫漶不清,难以辨认;东面塔铭较大,估计镌刻着该塔僧人的名字,可惜风化严重,只字无存。 </p><p>独特古塔 </p><p>八宝山麓崇国寺塔还有其他样式。密檐塔是南崇国寺开山祖师隆安选的灵塔。此塔为八角七层,又称多宝佛塔。此塔为密檐式砖塔,塔基为高大的须弥座,塔基上为仰莲,用砖拼砌而成。仰莲以上为塔身,施密檐七层,檐下设斗拱。塔的最顶端为宝瓶。塔身、塔檐均向内凹入,造型独特,在元塔中极为罕见。第一层塔身装饰的八角形倚柱上刻有巨大的倒悬云头,线条简洁美观。门和窗子的花纹,变化有致。八扇窗子,八种图案,无一雷同,反映了元代塔高超的装饰艺术。古塔今虽无存,但其古朴奇特的造型和高超的装饰艺术,仍使其立于中国名塔之林。 </p> 田村有一个解放军后勤部队的大门就是从圆明园掠走的石头! <p>继续</p><p>第三站,田村山</p><p>这里更是不被人熟知,连我们找这座山都找了半天;</p><p>这里曾是西陵暂安处浅埋皇家陵寝的地方,这里曾是阜成门外地一大村,</p><p>这里曾是民国第一的高尔夫球场。</p><p>满怀期待的想看到些历史的痕迹,可惜最后失望了。</p><p>这里山下的一大片被军队机关占用,据说有些历史</p><p>遗迹建国后还在,但随着机关内的大规模建设,</p><p>逐步都拆除了。</p><p>山上的遗迹早在民国后期就已没有了,变成了村落</p><p>后来被开发商看中,圈地开发,村落拆了,却没有</p><p>开发成功,后来开发商换了几拨,历经十余年此地</p><p>仍没有开发。</p><p>现在的田村山上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让人想起圆明园西区。</p><p>在杂草中还停放着一架退役的飞机,据说是当年想改成娱乐设施的,</p><p>没成功,山上散养这一只大狗,没敢登山考察,鉴于附近有军事</p><p>单位,没有拍照。</p><p></p><p>现在这里是一座荒山,已等待开发十余年,老板换了几个,可这里还是一片荒芜。<br/></p> <p>资料:</p><p>田村往事 </p><p>■ 张 目<br/> </p><p><br/>《走近科学》 2007年第1期 <br/> <br/><br/>这儿,曾经是一个位于北京西郊有着悠久历史的普通小村庄。 <br/>清代,它是纵贯直隶,连接省府保定与塞外要冲张家口的官马古道与京师重地的交汇点;也是皇家到西陵祭祖途中的驻跸之地,占尽地利之便; <br/>民国时,这里是达官显贵与金发碧眼的洋人的休闲胜地,以至于当地人“悖祖业而谋新就”,得领风气之先; <br/>如今,与时俱进的步伐使这里名虽依旧但早已丝毫没有了田野乡村的气氛。而留下的,只有那一张张历史画卷般的—— </p><p>出北京城曾为“京师九门”之一的阜城门,西行不远,有一个叫田村的地方。虽然与京城中众多如魏公村、明光村、花园村、中关村等带“村”的地名一样,如今的田村,同样也是高楼林立、车流滚滚、行人熙熙攘攘,看不到丝毫田野乡村的气氛(图1)。可就是这片土地,曾经上演过一幕幕旧时的繁华,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轶事趣闻。 <br/> </p><p>古道记田村 </p><p>元代,地跨欧亚的大帝国的驿制建设水平和驿递速度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后曾发出过这样的惊叹:“这是个了不起的、耗资巨大的事业,这种可以引以为豪的伟大壮举是任何国家的皇帝都不曾有过的,也是不可能有的。”而这时,据记载,田村就已成村。明、清两代继承并发展了元代的驿递制度,一条南起直隶省城保定府,北至边关重镇张家口的重要驿道,自南而北穿京城西郊而过,时称官马大道。田村就在这条大道上。 <br/>当时,京师中枢之地的政令传达、公文往来均要经此道而北上、南下;直隶省府保定与塞北重镇张家口之间的一切联络沟通也非经此道莫属(图2)。那时,每逢秋冬之际,来自蒙古草原的供中原内地所需的军马和官马也要沿此道滚滚进关,当然还少不了成批供人们涮火锅的口羊。此外,明清之际北京所需的煤炭大多来自京西西山的门头沟,而田村就是京西古煤道上的必经之路。 <br/>两条要道的交汇,成就了田村位连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枢纽地位,而交通的便利更促进了它经济的繁荣。到清乾隆年间,田村就已发展成为“三街六市七十二眼井”的大村了。当年的田村人口稠密,市井繁荣,商号店铺鳞次栉比,百业兴旺;办公的官差、满载货物的商队、运煤车、骆驼队穿梭于此。据说当年出阜成门往西至门头沟,田村是最繁华的地方。 </p><p>溯源忆田村 </p><p>田村南依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山因田村而得名,称“田村山”。别看“田村山”高仅百余米,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山,仅一丘而已,但它却是西出京门至燕山余脉一马平川间的制高点,为京西最佳观景所在:登“田村山”远眺,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香山,湖光山色一览无遗(图3)。因此按旧时说法,田村是一块风水宝地。 <br/> <br/>清代,为了便于皇家前往西陵祭祖,曾把西陵暂安处建在田村。暂安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建筑,专供帝王及后妃在祭奠途中停歇。当然祭先人肯定要哭,何况是皇家的排场,一定要哭出规模、哭出水平,因此不管是否由衷,每逢祭祖的帝王及后妃驻跸于此时,这里总是哭声嘹亮尚且“余音绕梁”。因此,当时这里被称为哭村或苦村。后来为了好听也为了讨个吉利,人们反其道而行之,将其改称为甜村,后叫来叫去就成了现在的田村了。 </p><p>登山感田村 </p><p>上世纪初中华民国建立,“田村山”这个登高赏景的好去处总算从皇家专利的“独门独户”“还归于民”,被曾任民国政府交通银行总经理的梁士诒相中买下,与人合资建起了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正规高尔夫球场——“万国高尔夫球场”。自此,旧貌换新颜: <br/>那时,每逢节假日或周末这里便分外热闹,前来打球的人们操着不同国家的语言,身着各色服装,乘坐各式车辆出京城西行而来会聚于此,一时间“万国高尔夫球场”名声鹊起。后来随着会员逐年增多(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将军也曾是这里的常客),原有的9个球场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又将山南何家坟村的百余亩土地扩为球场,在一张外国人于1936年绘制的北京风俗地图上,阜成门西不远处就有一个外国人挥杆击球的图标,这就是田村。它足以说明当年田村的繁华。 <br/>高尔夫球场的兴建也带动了“田村山”周边居民观念的转变,世代种地务农的村民“转业”成了最早的球场服务人员。一是由于当时的球场是沙土地面,需要及时平整;再就是“背拐”。因为高尔夫球杆头部弯曲,颇像拐棍,当地人便以拐称之。当时,往往能看到孩子们身背装满各式球杆和平整场地工具的布袋跟随打球人满场跑,十分辛苦(图4)。盛极一时的球场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才停业。而“背拐”这一新兴职业名词,恰好见证了“田村山”这段短暂而有趣的历史。 <br/>如今,每天清晨,附近的居民们沿着山间的小路纷纷前来登山、晨练,尽情地呼吸林间清新的空气和草木的芬芳。虽然昔日的官道、煤道、高尔夫球场业已消失在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下,但田村的繁华依旧,它的故事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 </p> <p>载沣解放后才死的,怎么会是古墓呢</p><p>那时他思想似乎稍微比儿子进步些,以公民自居,伪满州国也不去</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