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出版界的热门话题
<p>2007年中国的阅读圈,新话题和新阅读潮流不多也不明显,大多是2006年热潮的延续。通俗历史热虽然持续,但显然已经大大降温了,这股持续了近两年的热度,只有《明朝那些事儿》还在保温,其它跟风之书已经渐渐被抛弃。然而,因为有利可图,出版商仍在大量制造类似书籍。</p><p> 健康养生书籍虽然也是去年的延续,是《人体使用手册》等书引发热度的“加热版”,但2007年无疑已过热且过量、以《求医不如求己》为代表的养生书,如同泛滥的局势全面爆发,其数量和销量都让人惊讶: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养生书吗?我们真的有那么强的养生意识吗?大量的质疑之声四起,养生专家们也苦口婆心,劝读者不要轻信这类没有医学依据、没有权威认可的书籍。不过,这些养生专家们自己也制造了大量的养生书,不免让人质疑,这样的劝慰是没有说服力的。</p><p> 在牛市的推动和全民皆股的情形下,股市和理财书的热销是可以理解的。诸如《中国股民必读手册》《中国基民必读手册》等,几乎人手一册。热潮所至,吸引了出版商们像炒股一样挤进“股书”的出版中。伴随股市而产生的如外汇、黄金、保险、理财等议题,都成为有利可图的出版风向。</p><p> 至于影视书、本土绘本、百家讲坛等等,都是一时的阅读潮流,这些常规的潮流,其实放在哪一年都类似。</p><p> 最畅销的书:盗墓系列是2007年的畅销书,不是某一本的天下,而是扎个系列群体化的结果填中最畅销者,当数《明朝那些事儿》系列、《鬼吹灯》系列和《盗墓笔记》系列。</p><p> 2007年没有哪本书类似于丹的“心得”那样,凭一本书走天下,都是集体出动,占领各大书店的排行榜,形成一股“抱团”的性格。这几个系列合计销量都超过百万,不能不让人刮自相看。</p><p> 《明朝那些事儿》实际上是延续了2006年开始的通俗历史热,只不过作者将通俗历史更通俗化,以通俗小说的方式写通俗历史,先是在网上反应热烈,进而在书市也被广泛阅读。</p><p>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这两个系列,都是以“盗墓”的题材吸引大众。这类题材实际上是年前一度大热的悬疑小说的分支,在读者对“悬而不疑”或“疑而不悬”的小说越来越厌倦时,盗墓小说正好满足了人们对悬疑的另一层面的好奇,所以,畅销很是可以理解。</p><p> 最受瞩目作家:畅销书作家并不一定就是最受瞩目的作家,从2007年的作家瞩目系数来看,王朔无疑是最高的。这位文学顽主在沉寂多年后,2007年突然高调复出,频频在各大媒体亮相,以独特的王朔式语言对大众文化和文化人物发敬。当然,大家都知道,王朔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他的新书《我的千岁寒》造势和炒作。于是乎,大家都不太理他了,爱说啥说啥去,被其骂的人也少有出来回应的。渐渐地,王朔也觉得无趣,就闭上了嘴。</p><p> 王朔这么发飙显然对新书发行是不利的,媒体和大众厌烦了他的口无遮拦。王朔自己自然也意识到了,于是,其后出版两书《致女儿书》和《新狂人日记》时就低调多了。王朔的瞩目程度,可以用近期的一词来归纳,那就是:“王朔速度。”这不仅指他一年出版了三本新书的出版速度,也是指他受瞩目的程度也可以以一种速度的概念去归纳。</p><p> 最烧话题:一无是处的财经书很难想像,2007年中国出版界的热门话题会来自一本财经书。这本叫《货币战争》的书会引起话题,主要原因是一边倒的读者批评:“错得没水准”“金钱本位”“纯属忽悠”“垃圾”“子虚乌有”等等词汇,都是来自普罗大众的批评意见。然而批评成主流,热点也就诞生了。能写一本让大家都骂的书也是一种水准,也是成为畅销书的条件之一。于是,这本被称为“一无是处”的书狂销五十多万册。网上甚至有专门为这本书纠错和挑硬伤的帖子。虽然到了后来,关于这本书到底写些什么、有多少硬伤、如何一无是处,大家已经不关心了,但在各大媒体的年度盘点中,这本书和它引发的话题,无疑还是在各大媒体的纪录中留下了一笔。</p> 还有就是百家讲坛的出版物
页:
[1]